面对家人的强迫行为,我该怎么做?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老师您好!



  我的爱人5年前得了强迫症,一直吃药治疗,有一定效果。可现在我发现,在家里面他对我的要求越来越多,每天让我一遍遍地帮他检查核对,帮他检查电子邮件,检查文档,反反复复确认,一点事情来来回回问,进门必须按照他的规矩来,还总说我进门的方式不对,让我重新来。是应该听他的还是不能听他的?可不听他的,他就没完没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您帮帮我!
  一位痛苦的妻子
  A这位女士,您好!
  很多强迫症患者家属也许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您遇到的情景,看到家人被强迫思维侵入后的万般焦虑或在一遍遍地无休止实施强迫行为备受煎熬时,也许我们会忍不住去帮他们检查一遍门锁、煤气、插座等,或者给他们一些安全确定的答案……
  那么,我们这样做,对他有帮助吗?我到底该不该按照他的要求来做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以反复持久出现的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心理疾病。强迫思维是反复和持续出现的想法(如:害怕沾染污垢)、表象(如:有关暴力或者恐怖的场景)和冲动(如:刺伤他人),这些想法、表象和冲动是不愉快的,而且是侵入性的、不想要的,并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或者焦虑。强迫行为是指某些反复出现的行为(如:检查、清洗)或是精神活动(如:反复记忆、计数),是为了缓解内心焦虑或者痛苦而采取的外在动作行为或内在的心理活动,或者因为遵循某些自我的规则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强迫症状的主要特点是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者行为,明知这些观念及动作没有现实意义,没有必要,是多余的,却无法控制和摆脱。
  强迫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反过来,强迫症的家庭顺应性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什么是强迫症的家庭顺应性?它是指强迫症患者的家庭成员如父母、配偶或者同胞为帮助患者实施强迫症状而提供的便利行为,如参与患者的强迫症状,服从患者与症状有关的要求,给予反复确认,帮助其回避可能诱发强迫症状的情境或协助其完成强迫行为等。
  ※ 家庭顺应性行为可能会有如下表现:
  1帮助患者完成强迫行为:帮助患者检查门窗、水电等,家人给予反复的言语确认,按患者要求的顺序帮其穿衣,在家里留出专门的地方或房间供患者储物等。
  2因患者的恐惧或禁忌,家里回避谈论某些字词或话题或颜色等。
  3改变家庭的日常生活习惯,遵循强迫症患者的标准:使用消毒剂清洗衣服,未经患者允许不丢弃物品,不移动家具或更换家中物品,默许强迫症家人按照自己的规则摆放家里的物品等。
  4帮助强迫症患者回避害怕的地点或者事物。
  5因为强迫症患者无法做决定,帮他们做决定:如每天穿什么衣服,去什么地方等。
  虽然这些家庭顺应性行为是出于好意的,可以使患者和家庭得到暂时的安宁,许多强迫症患者家属尤其是父母都以为迁就孩子的强迫症状可以帮助孩子快点好起来并能改善家庭功能,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反而强化了强迫行为和回避症状,使症状持续存在,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患强迫症的家人呢?
  从情绪上给予理解和接纳是第一位的。看见那些停不下来的强迫行为背后其实承载了满满的焦虑和痛苦,有多怕就有多强迫。家属需要让患者感到自己是被关注和被接纳的。
  我们在情绪上理解和接纳患者,但并不代表我们去认同患者的强迫行为。当一个和强迫症状有关的要求(如:帮助检查核对)被提出时,家属一方面需要去理解和接纳患者的焦虑和担心,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去重新归因“灾难化思维”:“我能感觉到你现在非常焦虑,有很多担心,你在擔心煤气没有关好,你在担心会发生严重的后果。这听起来像是你的强迫症担心的,你真的相信,如果你不马上去检查,就会发生火灾吗?”“你觉得如果我们不去检查,发生火灾的概率有多大?”
  如果患者坚持要求检查,家庭成员避免采取强硬的措施,而是采取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拒绝其要求:“很抱歉,我不能那样做,那样做只会让你的强迫症越来越严重”。
  强迫症状的消除是一个持续的慢性过程,需要患者和家人一起共同面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将家庭干预加入到强迫症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中可增加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 三年前的厄运又一次降临  来访者小W,女,19岁,高三学生,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候,主动来寻求帮助。  “老师,我的脑子不对了,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能集中,会想到看过的电视画面,还会飘过听过的歌声,怎么提醒自己都没有用,现在越来越严重了,怎么办呢?是不是我脑子出了什么问题,坏掉了?”小W又急又慌,快要哭出来了。  在安慰她先不要着急后,我开始仔细地了解情况。她的学习非常好,不知道什么原因,上次
期刊
睡眠不足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很多年轻人也难逃此忧。于是乎,很多人借助于安眠药来解决。孰不知,这是治标不治本的,也很容易发生意外。  著名影视演员陈宝国在拍摄《大宅门》的时候,为了把握好人物塑造,致使自己生活节奏紊乱,饮食无节,造成严重的睡眠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大量服用安眠药,差点闹出人命,幸亏发现及时才幸免于难。  我一位朋友的儿子,常常彻夜玩游戏,造成睡眠障碍,满脸痘痘不说,更严重的是,
期刊
饭圈是一个强调独立价值观、自我实现、独立、创造、积极或消极、非理性的混合体。大圈圈里有小圈圈,这个圈圈外有那个圈圈。有时我们粉同一个明星使我们成为朋友,有时又因为我们粉的形式不同而成为敌人,有时不同明星的粉丝又会因为面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伙伴,这就是充满魔幻色彩的饭圈。  各种饭圈成员以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女孩居多。成员常常像工蜂一样聚在一起,通过为偶像制造话题、创造流量、刷转发、打卡、接机、控评、反黑
期刊
Q老师:  您好!我现在是一名准初三的学生。新学期即将到来,这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在假期中我经常熬夜打游戏,现在想来很后悔,我觉得我需要从假期的懒散中快速收心,让自己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的节奏。老师,我该如何快速调整,从而拥有良好的学习状态呢?  琳琳  A琳琳:  你好!字里行间透露出你的决心和期待改变的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假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能够在一学期忙碌的学习生活之后,得到放松,这种感觉对于
期刊
愛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种两人间的、后天建立的、强烈的亲密关系。一夫一妻制的伴侣结构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维系着人类社会从古至今的连结和发展。来自威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Garth J. O. Fletcher等人对爱情和伴侣连结在人类演化中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论证。作者搜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大量证据来论述其观点:爱情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的承诺装置,促进了对人类配对结合的产生,并最终促进了生殖
期刊
直面人生是一种智慧  問题袭来,情绪自然受困,这是人的本能反应,束之高阁假装无视,千方万法转移注意,自我催眠不了了之,抑或借助忙碌的作息、疯狂的放纵、药物的麻痹度日,看似感觉正常了,貌似心情明朗了,糟糕的意识消失了,殊不知恶劣的情绪只是下沉到了潜意识中,如同冰山之下的无限扩容,待膨胀时,摇摇欲坠,个体会遭遇彻底的溃落。正如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所言: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病症的根源。 
期刊
曾经在某视频平台上看到一位全职妈妈的纪录片,我很受触动。视频是用vlog(视频博客)的形式记录了她在家一天的生活,从早上起床开始一直忙到晚上,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从早上哄孩子吃饭开始,陪孩子玩,做午饭,哄孩子午睡,在孩子睡着后开始打扫卫生,刚想睡会,孩子听到动静就醒了,妈妈不得不终止午休继续陪孩子;晚上一边做晚餐,一边还要充当丈夫的“出气筒”。但尽管如此,为了可爱的孩子,她仍然选择忍气吞
期刊
苏丽首次离家上大学,感到学习困难,促发了苏丽的抑郁症。当苏丽尝试学习时,会出现这样的自动思维:“我不行,我太失败了,现在这种情况下,我绝对做不到。”她还形成了一个关于自身的意象,背着沉重的包袱,漫无目的地跋涉,看上去很卑微。这些想法和意象让她感到悲伤。在另外一个情境里,当苏丽为准备考试而复习时,她产生了这样的自动思维:“太难了。假如助教不愿意帮助我怎么办?我要是挂科了怎么办?”然后她就会感到焦虑,
期刊
我的一个朋友说,如果在生活中听到有人对他说这些话,他会有一种“心里很不爽,但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发泄”的感觉。  一方面,他的情绪很容易被这些话给点燃,他会因此而感到压抑、委屈、愤怒等;另一方面,他通常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和宣泄这些负面情绪。  其实,上面这些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说话者想要通过这些话来制造一定的负面情绪,例如挫败感、罪恶感、恐惧感等,从而达到控制另外一个人的目的。这个过程,也
期刊
◢ 每幅画背后 都有一个最独特的你  “老师,之前您在上心理课的时候曾经让我们画了一棵树。当时您分析了一些画,其中一幅就是我的。其实您当时看出来我的一些真实情况,但当时我没有回应您。所以我觉得您应该挺容易了解我的,也应该会帮到我。”这个梳着齐耳短发的女生叫小雅,她微笑而淡定地端坐在沙发上,礼貌而友好。  绘画心理分析常常成为我和学生建立关系的有效工具。其实很多时候倒不是我的分析和判断真的有多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