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28-01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
3.质疑习惯。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l)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2)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
4.自我管理习惯。
小学生虽然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責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定期找组长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对管理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较差的小组教师要给组长使加一定的压力,让组长觉得自己的小组管理不好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或无能,这样促使小组长更认真的干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二、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些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总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学习,便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智力,提到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果对观点缺乏深入思考,很容易产生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或者说,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向其他人学习而获得一定的知识。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现行的课程改革中,要避免建构主义的强调化,不要过分地去强调建构主义,把握好这个度,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自主学习让学生进入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四、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教师层层设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展开,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空间,让他们积极从事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对数学进行“再创造”。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228-01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1.独立思考习惯。
发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遇到问题要善于主动思考,养成认真钻研,耐心细致的习惯,这样才能就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合作交流习惯。
经过同学们对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在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采纳别人的意见,形成更深刻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合作交流,这是共同共同进步的过程,对学生发展受益无穷。
3.质疑习惯。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l)能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由别人来帮助解答;(2)发现别人不正确的地方,矫正别人的错误观点,学生开始学着提问题时可能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或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随着这种习惯的养成,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不断提高,逐渐形成。
4.自我管理习惯。
小学生虽然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责任心强,有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具体负責管理好他们的小组,组与组之间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上课纪律最好,回答问题、交流合作最积极。在小组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定期找组长交流意见,提出建议,对管理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对较差的小组教师要给组长使加一定的压力,让组长觉得自己的小组管理不好是由于自己的不负责或无能,这样促使小组长更认真的干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二、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些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总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学习,便能最大限度地发展智力,提到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果对观点缺乏深入思考,很容易产生某些认识上的误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作的主动建构、知识的教学是完全不可能的,或者说,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向其他人学习而获得一定的知识。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现行的课程改革中,要避免建构主义的强调化,不要过分地去强调建构主义,把握好这个度,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自主学习让学生进入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对数学活动参与的程度与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情感。学生可以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觉参与的欲望必然增强。
在课堂中,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其次,教师在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时,应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乐学的情感。
四、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而开放性的练习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成功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教师层层设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展开,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探讨空间,让他们积极从事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对数学进行“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