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就体育游戏与教学进行研究探讨。表明体育游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结合每节课每一个环节的主题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
关键词:体育游戏 教学 合理运用
引言
体育游戏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其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我国古代最初的体育游戏,大概是直接从动物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庄子》中记载远古先民“饥则思食,食饱则鼓腹而游,渴则思饮,饮足则跳跃自娱”。这种“鼓腹而游”和“跳跃自娱”活动,当属本能性和自娱性的原始体育游戏。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较为高级的“击壤”游戏。《帝王本纪》中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是人们在休闲时用以健身和娱乐的一种伴以唱歌的投掷类体育游戏。到了封建社会,在我国出现了众多趋于规范的体育游戏活动,如蹴鞠、投壶、马球、步打球、竞渡、风筝、秋千、射鸭、踏球、木射等。如今,游戏内容更多样化,游戏形式更加大众化,游戏方法更加科学化。体育游戏融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它不仅内容丰富、翔实、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新颖,而且操作简单易行,运动强度可随意调整和控制,不受场地、器材、职业、年龄的限制。人们既可在娱乐中有趣味地竞争,又可在竞争中体验愉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健康和精神享受,这正是体育游戏巨大价值和美丽所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1. 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1 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实践证明,体育游戏可以把准备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一般性准备活动以前往往是单纯的队列练习和队列变换,在单调的口令声中,学生乏味地重复着练习着,而接着便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使学生对体育课很快就失去兴趣。如果合理运用一些体育游戏,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在炎炎夏日,或是午觉过后的体育课,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低沉,大脑也处于一种较为安静的状态。此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短小的集中注意力游戏,如“一笑二拍三摇头”、“数蛤蟆”、“逢七过”等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到课堂上来,使大脑从安静状态过度到紧张状态,待学生的精神状态集中起来后,就可以采用一些活动性游戏来为整节课做准备。奔跑类游戏是我们的首选,如“蛇形跑”、“贴膏药”、“报数成团”、“报数抓人”、“拉网捕鱼”等;也可以运用器材,如“猴子抢球”、“打野鸭”、“丢手绢”、“喊号冲锋”等,这些游戏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还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游戏形式多样,既是准备活动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在短跑教学课中,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跳高的教学课中可以采用训练弹跳和弧形跑能力的游戏,如“单脚跳追拍”、“弧形追逐”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运球追逐”、“传球比快”、“巧如营门”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在散打课的准备活动中,可采用“抱腰滚浪”、“匍匐前进”等,不仅可以达到热身的效果,而且非常实用。
1.2 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一堂课的核心,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在这一环节完成,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自行练习,这一方法不仅单一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合理运行游戏法,不仅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而且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球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技术水平、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化等,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篮球教学中运用“一人运两球”、“运球抢球”、“投篮晋级”等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足球教学中运用“颠球接力”、“足球打靶”、“带球踢球”等。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运动,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会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等,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3 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课中最为乏味的一个环节,它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重复多,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但如果采用游戏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性的“打野鸭”、“掷沙包”、“打活靶”;发展弹跳素质的“单脚追拍”、“跳栏追逐”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组合运用。
1.4 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度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恢复,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生理、心理得到放松。如“盲人过桥”、“排雷”、“闭眼投篮”、“转圈辨向”、“滚球过门”等游戏既使课堂气氛轻松缓和,又使学生开心愉快,使大脑兴奋点转移,通过负诱导的作用消除疲劳、放松心情。
1.5 在室内课的运用
在雨雪天无法上室外体育课时,室内课无疑会带给大家一些遗憾,我们就要用室内游戏来代替室外课。室内游戏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影响。可以安排活动范围不大,运动负荷中等或较小的活动性游戏,如“扳手腕”、“踢毽子接力”、“飞镖比准”、“乒乓球打靶”等;也可以安排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智力游戏,如“扑克牌分类”、“接后语”、“提问猜人”、“组句接力”等;还可以安排棋类与牌类游戏,如“三子棋”、“牛角棋”、“分割包围”、“盖方块”等,从而大大丰富室内体育课的内容。
2. 结论
实践表明,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经测定運动量和密度也能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游戏是“玩”的一种,它是一定规则的基础上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体育活动,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将游戏正确合理运用于教学中,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全身心投入,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体育游戏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和创编一些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之一。
3. 建议
3.1 安排游戏时,应注意诸如游戏的名称是否有思想价值,内容是否健康,是否具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使学生在游戏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2 运行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3.3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而应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以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4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3.5 在组织室内游戏时,要注意:(1)要时时控制学生的喧闹声;(2)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防止不必要的损坏;(3)由于在课室内人多地少,又有课桌椅等,容易发生碰撞而受伤,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
3.6体育游戏运用到整节教学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然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毫无疑问应以教学为主,游戏作为一种手段是为了完全教学任务而服务的。所以体育游戏不能单纯追求形式,要力求和基本教材和性质相适应,防止课堂变成娱乐场所,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李燕强.试述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64-66.
[4]张伟明.论体育游戏作用及其合理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报,1996,(3):87.
[5]范文权.试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报,1997,(3):69.
[6]李杰凯.游戏及体育游戏原理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报,1999,(1):31-35.
关键词:体育游戏 教学 合理运用
引言
体育游戏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其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我国古代最初的体育游戏,大概是直接从动物本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庄子》中记载远古先民“饥则思食,食饱则鼓腹而游,渴则思饮,饮足则跳跃自娱”。这种“鼓腹而游”和“跳跃自娱”活动,当属本能性和自娱性的原始体育游戏。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较为高级的“击壤”游戏。《帝王本纪》中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是人们在休闲时用以健身和娱乐的一种伴以唱歌的投掷类体育游戏。到了封建社会,在我国出现了众多趋于规范的体育游戏活动,如蹴鞠、投壶、马球、步打球、竞渡、风筝、秋千、射鸭、踏球、木射等。如今,游戏内容更多样化,游戏形式更加大众化,游戏方法更加科学化。体育游戏融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它不仅内容丰富、翔实、生动,形式灵活、多样、新颖,而且操作简单易行,运动强度可随意调整和控制,不受场地、器材、职业、年龄的限制。人们既可在娱乐中有趣味地竞争,又可在竞争中体验愉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健康和精神享受,这正是体育游戏巨大价值和美丽所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体育游戏,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1. 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1.1 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实践证明,体育游戏可以把准备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一般性准备活动以前往往是单纯的队列练习和队列变换,在单调的口令声中,学生乏味地重复着练习着,而接着便是慢跑、行进操、定位操等。反复使用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使学生对体育课很快就失去兴趣。如果合理运用一些体育游戏,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在炎炎夏日,或是午觉过后的体育课,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低沉,大脑也处于一种较为安静的状态。此时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短小的集中注意力游戏,如“一笑二拍三摇头”、“数蛤蟆”、“逢七过”等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到课堂上来,使大脑从安静状态过度到紧张状态,待学生的精神状态集中起来后,就可以采用一些活动性游戏来为整节课做准备。奔跑类游戏是我们的首选,如“蛇形跑”、“贴膏药”、“报数成团”、“报数抓人”、“拉网捕鱼”等;也可以运用器材,如“猴子抢球”、“打野鸭”、“丢手绢”、“喊号冲锋”等,这些游戏同样也能取得热身的效果。有些游戏既起到活动肢体、提高兴奋性、集中注意力的效果,还有利于组织教学,例如“听口令做相反动作”、“有效无效口令”、“人手一球”、“取球比赛”等。游戏形式多样,既是准备活动内容又是组织教学的手段。
专门性准备活动,在短跑教学课中,可采用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如“黄河长江”、“喊号追人”等。在跳高的教学课中可以采用训练弹跳和弧形跑能力的游戏,如“单脚跳追拍”、“弧形追逐”等。在篮球课的准备部分,可采用“两人争球”、“运球追逐”、“传球比快”、“巧如营门”等游戏使学生熟悉球性。在散打课的准备活动中,可采用“抱腰滚浪”、“匍匐前进”等,不仅可以达到热身的效果,而且非常实用。
1.2 在技术技能教学中的运用
技术技能的教学是一堂课的核心,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在这一环节完成,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师讲解示范后,由学生自行练习,这一方法不仅单一枯燥而且不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在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合理运行游戏法,不仅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而且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变化的情况下强化动作技能,促进动力定型。球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降低技术水平、缩小场地、对规则进行变化等,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教学中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篮球教学中运用“一人运两球”、“运球抢球”、“投篮晋级”等游戏将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更有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足球教学中运用“颠球接力”、“足球打靶”、“带球踢球”等。中长跑是一项有效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运动,但如果一味地按中长跑竞技比赛的要求,逼学生绕着田径场一圈圈地跑,会使学生跑出恐惧,跑出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采用一些追逐游戏、越野跑,或者给长跑赋予一定的情景、情节,如“奔向二十一世纪”、“环球旅行”等,能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和丰富的想象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3 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课中最为乏味的一个环节,它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重复多,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但如果采用游戏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时代列车”、“立定跳比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平衡角力”、“推人出圈”;发展灵敏性的“打野鸭”、“掷沙包”、“打活靶”;发展弹跳素质的“单脚追拍”、“跳栏追逐”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组合运用。
1.4 在整理活动中的运用
游戏用于整理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尽快恢复,使人体更快地由紧张状态过度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恢复,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生理、心理得到放松。如“盲人过桥”、“排雷”、“闭眼投篮”、“转圈辨向”、“滚球过门”等游戏既使课堂气氛轻松缓和,又使学生开心愉快,使大脑兴奋点转移,通过负诱导的作用消除疲劳、放松心情。
1.5 在室内课的运用
在雨雪天无法上室外体育课时,室内课无疑会带给大家一些遗憾,我们就要用室内游戏来代替室外课。室内游戏形式生动活泼,不受气候、场地等条件的影响。可以安排活动范围不大,运动负荷中等或较小的活动性游戏,如“扳手腕”、“踢毽子接力”、“飞镖比准”、“乒乓球打靶”等;也可以安排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智力游戏,如“扑克牌分类”、“接后语”、“提问猜人”、“组句接力”等;还可以安排棋类与牌类游戏,如“三子棋”、“牛角棋”、“分割包围”、“盖方块”等,从而大大丰富室内体育课的内容。
2. 结论
实践表明,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经测定運动量和密度也能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游戏是“玩”的一种,它是一定规则的基础上以增强体质为目的体育活动,它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将游戏正确合理运用于教学中,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全身心投入,更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体育游戏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选择和创编一些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游戏方法,对学生实施健身教育,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之一。
3. 建议
3.1 安排游戏时,应注意诸如游戏的名称是否有思想价值,内容是否健康,是否具有明确的游戏规则,使学生在游戏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2 运行体育游戏进行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心理上和生理上为课的基本部分教学做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表现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和心理状况,把学生的兴奋性调节在一个适宜的状态,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一定要有效的控制和调整。
3.3 体育技术技能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一般来说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而应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熟练地完成动作,以提高动作自动化程度和机体工作能力,建立动力定型。
3.4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3.5 在组织室内游戏时,要注意:(1)要时时控制学生的喧闹声;(2)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防止不必要的损坏;(3)由于在课室内人多地少,又有课桌椅等,容易发生碰撞而受伤,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安全性。
3.6体育游戏运用到整节教学中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然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毫无疑问应以教学为主,游戏作为一种手段是为了完全教学任务而服务的。所以体育游戏不能单纯追求形式,要力求和基本教材和性质相适应,防止课堂变成娱乐场所,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李燕强.试述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64-66.
[4]张伟明.论体育游戏作用及其合理运用[J].吉林体育学院报,1996,(3):87.
[5]范文权.试述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沈阳体育学院报,1997,(3):69.
[6]李杰凯.游戏及体育游戏原理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报,1999,(1):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