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和考试单一。现行的英语考试偏重与笔试和听力,在这个指挥棒下,口语训练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偶尔也有句型操练和小组活动,但都是些“小插曲”而已,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口语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口语发展水平,学生也不能感受到口语提高的快乐。
针对这些状况,结合我在其它班级的听课体会和自身教学感受,要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找了如下一些对策: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課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文笔也越来越老练成熟,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高中三年三个阶段的口语训练的尝试表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积累,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们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课堂口语训练,既是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等的综合练习,也是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生物知识、科技知识及生活常识的综合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反馈训练。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又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都给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途径。高中口语训练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
针对这些状况,结合我在其它班级的听课体会和自身教学感受,要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找了如下一些对策:
首先,老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高一的学生初次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话,需要勇气和胆量。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走好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阶段老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告诉学生: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勇往直前了。
其次,向学生宣布进行口语训练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是:(1)課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尽可能演讲自己写的围绕某一主题的一段话,也可以录用平时摘抄的好的文字;(2)所讲内容不限,只要是积极健康;(3)用普通话,声音响亮,让每位同学都能听清;(4)每节课原则上是一课一人,按学号轮流;(5)每人脱稿演讲时间不超过三分钟,不少于一分钟;(6)同学上台时,大家鼓掌欢迎,讲完后,无论讲得怎样都应报以掌声。结束后,老师作简要评分。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阶段是口语训练的起始阶段,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性格特点、心理承受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都存在差异,演讲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那些胆量小、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同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鼓励,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尤其是每次讲话结束,老师评定分数时,要尽可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心和自尊。
“命题演讲”是“自由演讲”基础上的提高,它符合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求知愿望和心理要求,也是使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深入下去的必然趋势,否则活动就失去了生命力。
根据所学课文,由老师临时命题,学生稍作准备,当堂演讲。这种形式的演讲,要求学生在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像、归纳和总结,使某一局部的内容扩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时给某个情节加个结尾,有时扩充某个内容,有时从课文中整理出一个故事。学生要完成这个训练,不仅需要熟知课文,还需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想像力。
这类口语训练方式不仅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扩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与高一阶段的要求、内容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但只要老师使用正确的手段及时引导,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完成这项训练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经过高二阶段的练习,同学们的兴趣更浓,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演讲的水平普遍提高。此项课堂活动,使学生大面积地活动起来了,口语训练成了知识、能力、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
这一阶段是在前面两个阶段训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具体做法是:由老师任意指定一名同学上台即兴演讲一至三分钟,不再受命题的制约,并由一名同学对讲话同学的讲话内容、结构、语言、仪态、普通话等方面加以评论。要求充分肯定长处,指出不足,也可作必要的补充。教师作适当评点。
无论是演讲还是评论,都需要思想集中,思维敏捷,构思迅速。要讲好、评好,的确不容易。但学生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知识、勇气、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诸方面的因素都达到了一定的量的积累,绝大多数同学完全有能力做得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为全面地受到磨炼,各方面的进步也更为显著:说话内容更具有思辨性,逻辑性增强,论证更趋缜密,语言也更生动、活泼,并更见幽默,文笔也越来越老练成熟,平时写作水平明显提高。这是课堂口语训练中更见成效的阶段。
高中三年三个阶段的口语训练的尝试表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积累,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们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语文学习重在平时的训练过程,课堂口语训练,既是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构思能力、选材能力等的综合练习,也是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数学知识、生物知识、科技知识及生活常识的综合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反馈训练。在口语训练中,学生又可以及时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增强毅力,这都给教师捕捉教学信息提供了可靠的途径。高中口语训练应循序渐进,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