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和醒脑静合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醒脑静与纳洛酮合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 将137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41例)和对照组2(45例)分别用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治疗组(51例)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治疗,比较其催醒时间.结果 使用纳洛酮与醒脑静合用组患者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平均催醒时间为(1.07±0.28)h和(2.31±0.52)h,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和醒脑静合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特别对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的患者。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退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对1996年9月~2006年9月收治的19例快速自行消退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11例,女8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6.5岁.入院时GCS评分9~15分,均于伤后3 h内CT证实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量约10~30 ml.经保守治疗,头颅CT动态观察.血肿于伤后12 h内消退者9例,~24h者6
目的 探讨结合有聚消旋乳酸(PDLLA)与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生物涂层的髓内钉通过可持续释放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8只兔建立胫骨骨折模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以普通克氏针及按一定比例结合有PDLLA与rhBMP-2(500μg:10mg)的克氏针作为髓内钉固定骨折,在术后4、8周分别行X线评分、DEXA测量骨密度、三点弯曲试验测量最大应力与负荷、组织学观察骨折部位的成骨
目的 通过建立和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护理程序,提高静脉炎护理质量.方法 应用输液相关性静脉炎预防护理程序,通过对穿刺局部皮肤状况、静脉状况、护士操作技术、穿刺侧肢体状况、输入药物理化性质、室内环境、穿刺针和连接管、输液疗程和药物种类、患者一般状况的护理评估,合理选择血管、输液工具,改进操作技巧,给予适当的给药浓度、速度和输液顺序、严格护理留置导管、合理管理营养,每班对患者静脉情况进行评价.如出现静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根据细胞来源可将其分为类GC型、类ABC型和"其他"型;利用广泛聚类方法将其分为氧化磷酸型、B细胞受体(BCR)-增生型和宿主应答型;通过基因与染色体改变也可以建立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异质性的模型.对异质性的研究可深化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判断预后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报告40例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治疗的护理配合程序与体会.该检查术前应做好充分心理护理与准备工作,术中进行娴熟的操作配合与严密的病情观察,术后对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妥善的消毒与保养.本组病人检查发现气管水肿19例,气管内少量出血3例,大量出血4例,血肿1例,明显脓性分泌物1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气道冲洗、给药22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