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CD销售逐渐消亡的时代,许多唱片公司试图跳出传统的唱片销售业务,通过与艺人签订“360协议”以从其巡回演唱会、企业赞助、商品销售、网站、追星俱乐部和其他方面获得收益。目前,环球、华纳等唱片公司已在悄悄争购专事艺人管理、商品销售的公司。然而,这一新模式成功与否,要看承办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新服务的承诺。
全球最大的音乐会承办商LiveNalion的高层争斗,就好比摇滚乐队巡演中自我宣泄的一幕。与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拉皮诺(MichaelRapino)闹翻后,公司董事长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hl)辞去了职务。作为门徒,迈克尔,拉皮诺被迈克尔·科尔从酿酒行业带进音乐界,后来当上了Live NeNation的首席执行官。
在组织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巡演,包括滚石乐团的《BiggerBang》之前,科尔通过在加拿大开脱衣舞俱乐部发迹。然而,音乐产业的高管们之所以密切注视着这一传奇,不仅出于个人的戏剧性事件,更多是因为关乎这件事情本质的战略争论。
两人在所谓的“360协议”上意见针锋相对。在这个CD销售正逐渐消亡的时代,“360协议”成为了许多音乐公司最主要的生存战略。
这种协议也被称为多版权协议(multiple rights deals),唱片公司试图通过这样的协议,跳出传统唱片销售业务,进而操作旗下艺人的巡回演唱会、企业赞助、商品销售、网站、追星俱乐部和其他几乎所有能想象到的附属营收来源。“我们最终将变成每个乐队的第五位成员。”universal Republic Records总裁蒙特·李普曼(Monte Lipman)这样描述他公司的远大抱负。
自从罗比·威廉姆斯(RobbieWilllams)与百代唱片(EMI)签定突破性的8000万英镑(合1.58亿美元)合同以来,此类包罗万象的协议在业内正变得无处不在。小野猫(ThePussycat Dolls)、Paramore和Korn已同意360协议的各种变体,乔纳斯兄弟(Jonas Brothers)等明星所属的迪士尼(Disney)公司也采用了多版权协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也是如此。
Live Nation处在行业的另一端,去年与麦当娜(Madonna)签定了一份协议,支付1亿美元交换她所作的几乎一切的版权,从而为这一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接着,Llve Natlon与说唱歌手Jay-Z达成了一个价值更高的协议。“它们已悄悄地成为了准则,”S-CurveRecords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格林博格(Steve Greenberg)表示。S-Curve Records是一个独立品牌,由百代分销。
然而,每个协议与下一个都不一样,这部分取决于艺人们事业的构成和他们在谈判中的优势。在一些360协议中,唱片公司提供商品销售、音乐会承办和其他活动,而在另一些协议中,他们从这些生意的营收中“被动地”抽取一定百分比,而不用做任何工作。
问题是,对于这个处在危机中的行业,此类协议是代表了一种可行的新模式,还是仅仅作为另一种手法,让唱片公司好从艺人那里攫取更大份额的收益?一些人当然会认为是后一种可能。“如果你签下了这些协议中的一条,并且你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艺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试图摆脱。”音乐行业律师克里斯·卡塞尔(Chris Castle)说。
滚石业务经理里克·多比斯(RickDobbis)并不排斥这一概念,但保持怀疑态度:“各家唱片公司到底新增了多少专业知识,来证明它们为什么应该参与所有其他领域?”就连一些唱片公司高管也承认,可能很难要求一位成名艺人与公司分享公司未管理的各种活动的收益。“能不能请你多分我们一点钱?’’一位唱片公司高管这样描述该方式的特点。
但对支持者而言,360协议代表着唱片行业经济状况一种必要的再平衡。他们指出,唱片公司付钱签下艺人,训练他们,然后用公司的市场影响力把他们推上电台。10次中有9次以失败告终。所以,按照这种逻辑,当一次赌注得到回报时,他们应当有权分得所有赏金中的一定比例。
“我认为,唱片公司有资格这样做。为打造艺人品牌,他们花了大量时间,但他们得不到那个品牌巡演和衍生商品的利益。”Sony/ATVMusicPublishing首席执行官马丁·班迪埃(Martin Bandier)表示。
360协议的另一个理由与其说是出于公平,不如说是为了和谐。如果唱片公司仅从唱片销售中赚钱,他们就会倾向于把艺人们赶进录音棚出专辑,而不是给他们更多时间写出新东西,或在巡演中磨练技艺。应该有一种安排,允许唱片公司更全盘地考虑艺人的演艺生涯。
“这不是领土瓜分,而是一个真正的机会,可以把蛋糕做大。”华纳音乐(Warner Music)旗下的大西洋唱片集团(Atlantic Records Group)董事长克雷格-卡曼(Craig Kallman)表示。该公司举出Paramore乐队的例子,来说明360方式的好处。成立于2004年的Paramore逐渐积累了一批基层拥趸,去年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乐队。卡曼坚称,假如Atlantic采用更为传统的方式,试图仓促把单曲推上电台,或许那就不会发生。
至于360协议,华纳正把重点放在新艺人上,希望在他们演艺生涯发展期间分享到好处。这看似已成了LiveNation争论的症结所在,而Live Nation所下的赌注已高达数亿美元。迫切想上规模的科尔正奋力争取很多大手笔协议。但是,与麦当娜签了协议后,公司股价几乎跌去了一半,因此拉皮诺主张用慢慢来的方式拓展业务。
Live Nation拒绝对此置评,评判其协议是否会成功也为时过早。但长期来看,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该模式成功与否,要看承办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新服务的承诺。出于这样的原因,环球、华纳和其他唱片公司已在悄悄争购专事艺人管理、商品销售和其他事务且规模较小的公司。
就算有这些投资,他们也需要花上数年时间才能见到成效。“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有了一点儿信心,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唱片公司高管在谈到公司闯入音乐会业务的早期努力时承认。“360模式不难,”他总结说,“但难的是实际操作。”
全球最大的音乐会承办商LiveNalion的高层争斗,就好比摇滚乐队巡演中自我宣泄的一幕。与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拉皮诺(MichaelRapino)闹翻后,公司董事长迈克尔·科尔(Michael Cohl)辞去了职务。作为门徒,迈克尔,拉皮诺被迈克尔·科尔从酿酒行业带进音乐界,后来当上了Live NeNation的首席执行官。
在组织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巡演,包括滚石乐团的《BiggerBang》之前,科尔通过在加拿大开脱衣舞俱乐部发迹。然而,音乐产业的高管们之所以密切注视着这一传奇,不仅出于个人的戏剧性事件,更多是因为关乎这件事情本质的战略争论。
两人在所谓的“360协议”上意见针锋相对。在这个CD销售正逐渐消亡的时代,“360协议”成为了许多音乐公司最主要的生存战略。
这种协议也被称为多版权协议(multiple rights deals),唱片公司试图通过这样的协议,跳出传统唱片销售业务,进而操作旗下艺人的巡回演唱会、企业赞助、商品销售、网站、追星俱乐部和其他几乎所有能想象到的附属营收来源。“我们最终将变成每个乐队的第五位成员。”universal Republic Records总裁蒙特·李普曼(Monte Lipman)这样描述他公司的远大抱负。
自从罗比·威廉姆斯(RobbieWilllams)与百代唱片(EMI)签定突破性的8000万英镑(合1.58亿美元)合同以来,此类包罗万象的协议在业内正变得无处不在。小野猫(ThePussycat Dolls)、Paramore和Korn已同意360协议的各种变体,乔纳斯兄弟(Jonas Brothers)等明星所属的迪士尼(Disney)公司也采用了多版权协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也是如此。
Live Nation处在行业的另一端,去年与麦当娜(Madonna)签定了一份协议,支付1亿美元交换她所作的几乎一切的版权,从而为这一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最引人注目的案例。接着,Llve Natlon与说唱歌手Jay-Z达成了一个价值更高的协议。“它们已悄悄地成为了准则,”S-CurveRecords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格林博格(Steve Greenberg)表示。S-Curve Records是一个独立品牌,由百代分销。
然而,每个协议与下一个都不一样,这部分取决于艺人们事业的构成和他们在谈判中的优势。在一些360协议中,唱片公司提供商品销售、音乐会承办和其他活动,而在另一些协议中,他们从这些生意的营收中“被动地”抽取一定百分比,而不用做任何工作。
问题是,对于这个处在危机中的行业,此类协议是代表了一种可行的新模式,还是仅仅作为另一种手法,让唱片公司好从艺人那里攫取更大份额的收益?一些人当然会认为是后一种可能。“如果你签下了这些协议中的一条,并且你取得了一些成就,那么艺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试图摆脱。”音乐行业律师克里斯·卡塞尔(Chris Castle)说。
滚石业务经理里克·多比斯(RickDobbis)并不排斥这一概念,但保持怀疑态度:“各家唱片公司到底新增了多少专业知识,来证明它们为什么应该参与所有其他领域?”就连一些唱片公司高管也承认,可能很难要求一位成名艺人与公司分享公司未管理的各种活动的收益。“能不能请你多分我们一点钱?’’一位唱片公司高管这样描述该方式的特点。
但对支持者而言,360协议代表着唱片行业经济状况一种必要的再平衡。他们指出,唱片公司付钱签下艺人,训练他们,然后用公司的市场影响力把他们推上电台。10次中有9次以失败告终。所以,按照这种逻辑,当一次赌注得到回报时,他们应当有权分得所有赏金中的一定比例。
“我认为,唱片公司有资格这样做。为打造艺人品牌,他们花了大量时间,但他们得不到那个品牌巡演和衍生商品的利益。”Sony/ATVMusicPublishing首席执行官马丁·班迪埃(Martin Bandier)表示。
360协议的另一个理由与其说是出于公平,不如说是为了和谐。如果唱片公司仅从唱片销售中赚钱,他们就会倾向于把艺人们赶进录音棚出专辑,而不是给他们更多时间写出新东西,或在巡演中磨练技艺。应该有一种安排,允许唱片公司更全盘地考虑艺人的演艺生涯。
“这不是领土瓜分,而是一个真正的机会,可以把蛋糕做大。”华纳音乐(Warner Music)旗下的大西洋唱片集团(Atlantic Records Group)董事长克雷格-卡曼(Craig Kallman)表示。该公司举出Paramore乐队的例子,来说明360方式的好处。成立于2004年的Paramore逐渐积累了一批基层拥趸,去年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欢迎的乐队。卡曼坚称,假如Atlantic采用更为传统的方式,试图仓促把单曲推上电台,或许那就不会发生。
至于360协议,华纳正把重点放在新艺人上,希望在他们演艺生涯发展期间分享到好处。这看似已成了LiveNation争论的症结所在,而Live Nation所下的赌注已高达数亿美元。迫切想上规模的科尔正奋力争取很多大手笔协议。但是,与麦当娜签了协议后,公司股价几乎跌去了一半,因此拉皮诺主张用慢慢来的方式拓展业务。
Live Nation拒绝对此置评,评判其协议是否会成功也为时过早。但长期来看,许多业内人士表示,该模式成功与否,要看承办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兑现新服务的承诺。出于这样的原因,环球、华纳和其他唱片公司已在悄悄争购专事艺人管理、商品销售和其他事务且规模较小的公司。
就算有这些投资,他们也需要花上数年时间才能见到成效。“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有了一点儿信心,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唱片公司高管在谈到公司闯入音乐会业务的早期努力时承认。“360模式不难,”他总结说,“但难的是实际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