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针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缺乏创新和特色、师资队伍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策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95-03
  一、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产生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经济结构发生战略性改革,特别是地方经济规模大幅扩充,工业化水平大大提高;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地方企业提供了大量应用型就业岗位。同时,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步伐明显加快,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明显增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转变,除了要掌握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人才需求的变革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2014年3月22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时表示:我们要让600多所地方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这600多所地方高校,就是1998年以后一批专科学校通过独立升格、合并办学或转制办学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4月25日至26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举行,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在会议闭幕式上,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并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这将新建本科高校转型推上了议事日程。新建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地方化、大众化的生力军,其主要任务是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由于大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是由专科层次升格或转制成为本科层次,建设之初缺乏经验,人才培养模仿“985”或“211”重点本科高校教学体系,缺乏人才培养定位思考,人才培养目标以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对地方经济发展适应性较差。
  (二)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课程中,专业课偏多,课程强调知识的学习,缺乏技术能力和素质能力的相关课程。同时专业课程中对实践部分的课程要求松散,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缺乏创新性。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通过十多年快速发展,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实训、实践条件明显改善,但教学效果却仍旧不太理想。首先,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对接过程虽然制度较为完善,但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配合度不够,高校很难真正落实校企合作。其次,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常态的联系机制,这也不利于校企的持续性合作。
  (四)人才培养缺乏创新和特色。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我国提出要推进和加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然而,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创新性,也缺乏特色,难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五)师资队伍不健全。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人数快速上升,同时师资队伍也在急剧增加,许多从专科转型或刚毕业的研究生在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成为教学一线教师,大部分教师接受的是传统理论教育,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难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时还有教师队伍年轻化,职称偏低的问题。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艺术设计类普通本科高校,是典型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前身是一所以实用美术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准确,特色鲜明。为了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经当地政府部门支持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该校自升本以来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位于广西北海市,地处我国南疆,面向北部湾,所以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必须适应广西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内涵上,必须培养具有科学人文素养、艺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技能,能在艺术设计、研究、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专门设计、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二)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明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促进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为主线,以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为突破口的课程建设思路,制定应用技术型专业课程建设标准。按照“依托学科、强化应用、能力为重”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把课程目标定位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把课程内容对应到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与职业要求上。加强模块化课程改革研究,搭建“四平台”课程体系:通识与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学科方向及特色课程平台、第二课堂教学平臺;其中第二课堂由创新创业实践课和素质拓展活动组成。每个平台均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训练三个环节构成。具体见表1。
  在核心课程上学校开展以教研室建设为主线的课程。将专业课分为基础教学单元模块、理论教学单元模块、技能教学单元模块、设计应用教学单元模块。
  (三)构建以“应用”为目标、以“创新”为特征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践教学作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现代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要素之一。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有效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尽量要求课程设计题目来源于企业、科研项目,这样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助学的积极性,又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同时,优化课程设置,尽量减少课程数量,特别是原理性理论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增加课程实践或实验学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课程的可操作性、可实践性,增强学习信心,优化学习效果。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完成进度,使学校实践项目适应企业需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人才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具体如下:
  1.实施北海和北京两地培养模式。学生在北海本部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在北京完成部分专业教学和毕业实习。该模式充分借助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高校师资优质资源,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为学生搭建一个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平台。两地培养模式获得学生及学生家长认同,提升了学校吸引力。
  2.创建“名师大讲堂”引领高水平教学。“名师大讲堂”是一个“整体策划—大师引领—提升教学”的运行机制。经过多年建设,已成为一个推动高水平教学的平台,形成名师引领高水平教学的办学特色。
  3.人才培养凸显创新性、实践性。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文化创业产业开展专业教学,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建立“教室+工作室+工厂”的创意设计平台,“引企入教”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大德育人,培养学生百川汇聚的海洋品格。学校创新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开展全方位、立体的思想政治素养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将大德育人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构建通识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矗立大型文化景观石,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五)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如下:
  1.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提高素质。支持青年教师根据职业规划,积极参加各类专业进修和报考在职或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质量;支持专业教师参加实践实训锻炼,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师实施“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选拔推荐骨干教师参加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培养项目的学习进修;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和继续教育公需课等。
  2.利用品牌资源,培育教师团队。利用“名师大讲堂”的品牌资源,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为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以老带新”,培养骨干,开阔青年教师专业视野,指导教师专业发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带动和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使教师得到迅速成长。
  3.发挥职称晋升激励作用,促进教师和学校“双赢”发展。2014—2017年,学校有28位青年教师获得了讲师职称,有5位青年教师获得了高级职称,有12位青年教师获得了工艺美术师或工程师职称。
  4.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较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根据学校发展和教学需要,先后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北京知名高校和艺术设计类知名企业聘请了200多位知名教授和行业专家作为学校的外聘教师,另外还聘请了来自俄罗斯等国的外籍教师任教,逐步建成与企业联系紧密、规模稳定、水平较高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5.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的工作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学校以廉价售房、成本租房方式对教师予以住房补贴,按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养老、医疗、失业、意外等保险。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师德考核标准,做好年度考核;每学年开展教师评优表彰和教学质量评比等活动,严格考核、奖惩分明。
  6.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水平。升本以来,学校每年通过组织教师申报各级科研课题、教改项目等,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4—2017年获得自治区级立项的教改项目、科研课题、教育规划课题等共65项,校级课题立项76项,教师发表论文共185篇。教师参与教改科研的积极性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4)[2018-02-13].http://www.scio.gov.cn/ztk/xwfb/2014/gxbjhzyjyggyfzqkxwfbh/xgbd31088/Document/1373573/1373573.htm
  [2]潘懋元,吳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1)
  [3]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4]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
  [5]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中高职衔接中两个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区别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提出细分落实具体的中高职阶段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院校联合实施中高职一体的课程体系、多方并举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解决思路,探索具体的实施方案,以达到与企业需求接轨的目标。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需求 接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应用型教学背景下法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定位,以国际私法教学为例分析应用型教学背景下教师转变角色的必要性,解析师者作为讲授、解惑者是前提,鼓励疏通者是关键,作为协同者是辅助,并提出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核方式等对策,以期适应应用型教育背景下教学的需求。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 法学教师 教学定位 国际私法教学 实践性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汉语专业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提出通过课程设置、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等合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进修培训、企业锻炼、招聘引进等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通过把实训引进课堂、把业内行家请进校园、建立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比赛进行实训、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锻炼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训实践活动,从而建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部分高校翻转课堂的实施现状,提出高校应该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学习管理平台、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同时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教师应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学生应主动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等对策。  【关键词】翻转课堂 调查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21-02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课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黄炎培教育思想中的“实”之视阈论述“智能制造”职业认知活动设计,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职业认知活动设计的意义,从设计职业认知文本、落实职业认知工具、策划职业认知活动三个方面阐述“智能制造”职业认知活动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黄炎培教育思想 “实” 职业认知活动 设计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33-0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论述学分银行中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的构建,认为构建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应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各学习成果之间的统一价值比较,有利于成果的后续积累和转化,提出在遵循包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把不同层次学历教育、非学历学习的各类学习成果均纳入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并按照转化规则进行转化,实现不同学历层次之间的纵向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学习之间的横向贯通。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论述加强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从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等环节探索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在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扎实推进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引导、研究方法的传授、研究活动的指导,在课外实践开展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法学本科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 科研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慕课、翻转课堂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的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课内教学等环节论述基于慕课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多渠道提高学生慕课学习质量、处理好课内学习和慕课学习的关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感受等建议。  【关键词】慕课 翻转课堂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结合互联网和现代教育的需求及发展特点,网络思政、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等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易班是一个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综合性平台,推进高校易班建设推广,在易班平台上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将是易班在各高校中推广应用的重点。  【关键词】易班 网络互动 建设推广 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C-0074-02  党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述以激励教师教学发展为导向的师范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对广西师范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反思,提出重构以引导教师教学发展为核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从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多元化教师培训制度、实施多样化教师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实践,从而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 教师教学发展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