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缓冲手法接住迎面飞来的篮球,是给篮球一个阻力,令减速停止,这是顺势逆力加力。从后扑倒向前奔跑者,是给奔跑者上身一个动力,令奔跑者的上身加速前冲,腿的奔跑速度跟不上上身前冲速度而摔倒,这是顺势顺力加力。推手较技,也有顺势逆力加力和顺势顺力加力的情况。《四字秘诀》:“敷、盖、对、吞”。敷者,运气于彼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前三个字敷、盖、对,主要是顺势逆力加力情况。彼力过来,我错开一个角度,迎头抵紧贴实,堵截、控制、进逼,顺着对方的势逆着对方的力加力。最后一个字吞,其中一义是讲裹挟、擎起、吞吸,主要是顺着对方的势和力加力,是顺势顺力加力情况。
一、顺势逆力加力
敷:敷者,运气于彼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这里的关键词是“使不得动”。小虫落入蛛网要挣扎,挣扎过程酷似“使不得动”。每一挣扎,均得到蛛网的响应,小动小应,大动大应,总是被裹挟。小虫虽能动,但是原地“踏步”之动,是无谓无奈之动。推手中的敷技与蛛网裹挟小虫极为相似。推手者都有弹性用力的自然表现,对手进多少,我抵紧贴实,给点小小的阻力,给点小小的方向改变,有弹性的步调一致地回缩多少,对手退多少,我抵紧贴实,轻轻地逼住,给点小小的方向改变,有弹性的步调一致地跟进多少。不管对手是进还是退,对手始终处于似曲非曲似展未展的被束缚被阻滞被压迫被改变被控制状态,欲进不敢,欲退不能,不自由。敷很轻很灵,就像大海轻轻地托着船儿,船儿虽是薄薄的浅浅的触水,却是整个交给了大海,水可截舟,亦可覆舟。对手可以动,但却是无谓无奈之动,与小虫落人蛛网之挣扎几无区别,与不能动、不得动几无区别。对手每一动每一挣扎,都能得到力的响应,谓“不空”。对手每一动每一挣扎,都是无谓无奈之动,谓“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这里的关键词是“来处”。哪儿是“来处”呢?从“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来看,人体之运动是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脚、腿、腰、手,任一处都是运动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任一处的薄弱、出问题,整体皆受制,故任一处都可以成为“来处”。当肩关节疲软无力或僵硬时,它就是“来处”,当肘关节疲软无力或僵硬时,它就是“来处”。彼力过来,我错开一个角度,迎头抵紧贴实,用劲虚虚笼住,制造“来处”,然后刺激“来处”,使“来处”不得力。如,触腕节串僵肘节锁死肩节的操作,通过接触彼手腕用劲于彼手腕,使彼肘、肩受制不得力,形成“来处”。哪里是“来处”,力的通道就在该处被断开,该处以上就无力。“来处”被盖,就会呆滞,难以发力,无法发力。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这里的关键词是“认定准头而去”。找到、形成“来处”后,接下来是处理,是“认定准头而去”。“认定准头而去”方式方法多样,难以详尽。如,当认定手指是“来处”时。对手掌推按我胸部,我胸部迎上紧贴,同时往其指端施力,对方的腕、指在自身推按力和我胸之搓按力相向对挫作用下,定然疼痛难忍而松指松腕松肘松肩,膝下跪身前倾瘫软倒地以自保。对手抓握我之手臂施技,我之手臂顺势逆着对方力的方向加力,施力于彼之指端,细弱的指端之力怎能与粗壮的臂力抗衡呢?用手掌推按我身体任何部位都一样,迎着对方细弱之手指关节,以身对手,以大打小,顺势逆向加力。如,当认定肩关节是“来处”时。我堵截之力与对手自足而腿而腰而肩向上之力相汇于彼之肩处,肩关节受两头挤压,抗不住,疲软弯曲,越挣扎两头相汇的挤压越紧实,直至身体从肩处被挤拱抛出。自行车前轮急刹,人会被向前抛出,是因为人和后轮有惯性。身体被从肩处抛出也有惯性因素。如,当认定腰腿是“来处”时。察觉到对方腰腿无力,劲力直渗至这两处,令难以站立而瘫软,或拍一下采一下,令弹跳。如,当认定足是“来处”时。找腕关节串肘关节锁死肩关节后,在腕节冷脆的抵一下,肩以下诸关节皆被串僵,僵硬的身躯便自动蹦出。
顺势逆力加力大多通过掤、挤、按、肘、靠来操作。如下组图所示:图1为双手处下之掤,图2为双手处上之掤。图3图4为平挤,图5为下挤,图6为上挤。图7图8为按,按用的是慢中快的惰性力,有试探有捉摸有逼迫。
二、顺势顺力加力
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对方腰腿无力时,劲力直渗至这两处,令难以站立而瘫软,是吞的一种形式,这是逆力加力。顺力加力的吞,是将对方身体擎起。对手往前冲,往我正面来,我退彼进,我的力与彼力抵紧贴实,边退边顺着对方力的方向裹挟诱带吞吸,劲往上拔。有被往前往上吞吸的感觉,腰空虚无力,足踩地无蹬力,回不去下不来了,表明正在被擎起。身被擎起,已见危险,必企图回走逃脱,让他逃,逃多少放多少,始终处于被擎状态,逃也不是,进也危险,如临深渊。对手主动进攻往前冲,我边退边化不是最佳选择。在擎起彼身的意念指导下,边退边裹挟、诱带、吞吸、上拔,令对手之进之冲成为无根之进无根之冲,进也不是,退也不能,始终处于用力挣扎之中,只有出的气少有进的气。敌强我弱的情况,主动退走,引诱对手前冲、“进攻”,在退走中擎起彼身,吞吸来力。
顺势顺力加力大多通过捋、采、捌来操作。如下组图所示:图9为双手处上之捋,图10为单手处上之捋。图11为采,一手管一手。往自己身前身侧先下后上拨带,力大势沉劲骤,手处上位。图12为捌。双手一起操作,一手管一手,同时同向旋转施力,利用力偶原理,使对方以自身躯干为轴旋转。
敷、吞的操作相对更多于对势、对全体的把控,更灵动。盖、对的操作相对更多于对劲、对具体部位的把控,更实在。
不管是顺势顺力加力,还是顺势逆力加力,都必须是顺势,加力的结果造成事实上的引进落空。
从力学分析,顺势逆力加力,因彼此力的夹角为钝角,对方受到的合力要比顺势顺力加力小得多。这似乎不划算。事实却并不尽然。对稳定的影响及受到的刺激程度不仅仅由受到的合力大小决定。人受电击会跳起来,会弹得很远,会蹦得很高,这种情况受力不大甚至没有受力,是受击者自跳。推手也有相似的情况,在关节受到刺激,为使关节免受伤害,会本能倒地自保或弹跳蹦起。找梢节串僵中节锁死根节把人打出,也有自跳的因素。又如,正面被推与侧面被推,同样大的力,打击效果大不一样。对手受到合力大,产生的打击效果并不一定也大,受到合力小,产生的打击效果并不一定也小。对手受到的打击并不仅仅由受到的合力大小决定。
三、练习与对抗有别
一对顶尖高手对搏的场景,与一对蛮人对搏的场景差不多,什么都做不出来。蛮人做不出来是因为他们都不懂,高手做不出来是因为他们都懂。前人、今人介绍的推手技法很多,在配合性练习的时候能做出,对抗的时候则不一定,对推手者有效,对不会推手者则不一定有效。比如敷技的应用,对手没有弹性用力习惯,上下脱节不连贯,用力又硬又散又断,要么你还没有敷他就倒了,要么你还没敷他就跑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讲理要看对象,用技也要看对象。有的技法效果神奇,这是有条件的存在。尽管是有条件的存在,尽管讲得好听做出来难,尽管对抗的时候、水平相近的时候很难做出,但把它作为一种技法一个理念来学习和运用,在平时练习时努力去做,对技击能力的提高仍是十分有益的。成佛,做圣人,难之又难,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去学习、效仿,佛、圣人能让人们起见贤思齐之心,生仰慕效法之思,使我们的人生更完美。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神明,等等,都是难之又难,甚至是可望不可及。这些目标的提出,能使我们的太极拳练习精益求精,永无止境。
一、顺势逆力加力
敷:敷者,运气于彼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这里的关键词是“使不得动”。小虫落入蛛网要挣扎,挣扎过程酷似“使不得动”。每一挣扎,均得到蛛网的响应,小动小应,大动大应,总是被裹挟。小虫虽能动,但是原地“踏步”之动,是无谓无奈之动。推手中的敷技与蛛网裹挟小虫极为相似。推手者都有弹性用力的自然表现,对手进多少,我抵紧贴实,给点小小的阻力,给点小小的方向改变,有弹性的步调一致地回缩多少,对手退多少,我抵紧贴实,轻轻地逼住,给点小小的方向改变,有弹性的步调一致地跟进多少。不管对手是进还是退,对手始终处于似曲非曲似展未展的被束缚被阻滞被压迫被改变被控制状态,欲进不敢,欲退不能,不自由。敷很轻很灵,就像大海轻轻地托着船儿,船儿虽是薄薄的浅浅的触水,却是整个交给了大海,水可截舟,亦可覆舟。对手可以动,但却是无谓无奈之动,与小虫落人蛛网之挣扎几无区别,与不能动、不得动几无区别。对手每一动每一挣扎,都能得到力的响应,谓“不空”。对手每一动每一挣扎,都是无谓无奈之动,谓“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这里的关键词是“来处”。哪儿是“来处”呢?从“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来看,人体之运动是节节贯串,一动无有不动,脚、腿、腰、手,任一处都是运动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任一处的薄弱、出问题,整体皆受制,故任一处都可以成为“来处”。当肩关节疲软无力或僵硬时,它就是“来处”,当肘关节疲软无力或僵硬时,它就是“来处”。彼力过来,我错开一个角度,迎头抵紧贴实,用劲虚虚笼住,制造“来处”,然后刺激“来处”,使“来处”不得力。如,触腕节串僵肘节锁死肩节的操作,通过接触彼手腕用劲于彼手腕,使彼肘、肩受制不得力,形成“来处”。哪里是“来处”,力的通道就在该处被断开,该处以上就无力。“来处”被盖,就会呆滞,难以发力,无法发力。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这里的关键词是“认定准头而去”。找到、形成“来处”后,接下来是处理,是“认定准头而去”。“认定准头而去”方式方法多样,难以详尽。如,当认定手指是“来处”时。对手掌推按我胸部,我胸部迎上紧贴,同时往其指端施力,对方的腕、指在自身推按力和我胸之搓按力相向对挫作用下,定然疼痛难忍而松指松腕松肘松肩,膝下跪身前倾瘫软倒地以自保。对手抓握我之手臂施技,我之手臂顺势逆着对方力的方向加力,施力于彼之指端,细弱的指端之力怎能与粗壮的臂力抗衡呢?用手掌推按我身体任何部位都一样,迎着对方细弱之手指关节,以身对手,以大打小,顺势逆向加力。如,当认定肩关节是“来处”时。我堵截之力与对手自足而腿而腰而肩向上之力相汇于彼之肩处,肩关节受两头挤压,抗不住,疲软弯曲,越挣扎两头相汇的挤压越紧实,直至身体从肩处被挤拱抛出。自行车前轮急刹,人会被向前抛出,是因为人和后轮有惯性。身体被从肩处抛出也有惯性因素。如,当认定腰腿是“来处”时。察觉到对方腰腿无力,劲力直渗至这两处,令难以站立而瘫软,或拍一下采一下,令弹跳。如,当认定足是“来处”时。找腕关节串肘关节锁死肩关节后,在腕节冷脆的抵一下,肩以下诸关节皆被串僵,僵硬的身躯便自动蹦出。
顺势逆力加力大多通过掤、挤、按、肘、靠来操作。如下组图所示:图1为双手处下之掤,图2为双手处上之掤。图3图4为平挤,图5为下挤,图6为上挤。图7图8为按,按用的是慢中快的惰性力,有试探有捉摸有逼迫。
二、顺势顺力加力
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对方腰腿无力时,劲力直渗至这两处,令难以站立而瘫软,是吞的一种形式,这是逆力加力。顺力加力的吞,是将对方身体擎起。对手往前冲,往我正面来,我退彼进,我的力与彼力抵紧贴实,边退边顺着对方力的方向裹挟诱带吞吸,劲往上拔。有被往前往上吞吸的感觉,腰空虚无力,足踩地无蹬力,回不去下不来了,表明正在被擎起。身被擎起,已见危险,必企图回走逃脱,让他逃,逃多少放多少,始终处于被擎状态,逃也不是,进也危险,如临深渊。对手主动进攻往前冲,我边退边化不是最佳选择。在擎起彼身的意念指导下,边退边裹挟、诱带、吞吸、上拔,令对手之进之冲成为无根之进无根之冲,进也不是,退也不能,始终处于用力挣扎之中,只有出的气少有进的气。敌强我弱的情况,主动退走,引诱对手前冲、“进攻”,在退走中擎起彼身,吞吸来力。
顺势顺力加力大多通过捋、采、捌来操作。如下组图所示:图9为双手处上之捋,图10为单手处上之捋。图11为采,一手管一手。往自己身前身侧先下后上拨带,力大势沉劲骤,手处上位。图12为捌。双手一起操作,一手管一手,同时同向旋转施力,利用力偶原理,使对方以自身躯干为轴旋转。
敷、吞的操作相对更多于对势、对全体的把控,更灵动。盖、对的操作相对更多于对劲、对具体部位的把控,更实在。
不管是顺势顺力加力,还是顺势逆力加力,都必须是顺势,加力的结果造成事实上的引进落空。
从力学分析,顺势逆力加力,因彼此力的夹角为钝角,对方受到的合力要比顺势顺力加力小得多。这似乎不划算。事实却并不尽然。对稳定的影响及受到的刺激程度不仅仅由受到的合力大小决定。人受电击会跳起来,会弹得很远,会蹦得很高,这种情况受力不大甚至没有受力,是受击者自跳。推手也有相似的情况,在关节受到刺激,为使关节免受伤害,会本能倒地自保或弹跳蹦起。找梢节串僵中节锁死根节把人打出,也有自跳的因素。又如,正面被推与侧面被推,同样大的力,打击效果大不一样。对手受到合力大,产生的打击效果并不一定也大,受到合力小,产生的打击效果并不一定也小。对手受到的打击并不仅仅由受到的合力大小决定。
三、练习与对抗有别
一对顶尖高手对搏的场景,与一对蛮人对搏的场景差不多,什么都做不出来。蛮人做不出来是因为他们都不懂,高手做不出来是因为他们都懂。前人、今人介绍的推手技法很多,在配合性练习的时候能做出,对抗的时候则不一定,对推手者有效,对不会推手者则不一定有效。比如敷技的应用,对手没有弹性用力习惯,上下脱节不连贯,用力又硬又散又断,要么你还没有敷他就倒了,要么你还没敷他就跑了。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讲理要看对象,用技也要看对象。有的技法效果神奇,这是有条件的存在。尽管是有条件的存在,尽管讲得好听做出来难,尽管对抗的时候、水平相近的时候很难做出,但把它作为一种技法一个理念来学习和运用,在平时练习时努力去做,对技击能力的提高仍是十分有益的。成佛,做圣人,难之又难,但是,人们并没有因此而不去学习、效仿,佛、圣人能让人们起见贤思齐之心,生仰慕效法之思,使我们的人生更完美。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神明,等等,都是难之又难,甚至是可望不可及。这些目标的提出,能使我们的太极拳练习精益求精,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