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对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出生活化气息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入门阶段采用日常现象引入、讲解中结合生活、使实验回归到现实以及课后作业的问题融入是保持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气息的好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1-02
俗话说的好,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大多可以用物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小到家用电器的设置和使用,大到我国航天器的发射升空等。因而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这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成为了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初中的教学工作者也在这方面努力做着各种尝试,总体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想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入门阶段的现象引入
初中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也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概念,这是学生以前所不曾见过的,而且有的概念非常相近,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混淆。说它熟悉,是因为所学习的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里面学过,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学生便弄不清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原理。因而对其来说,怎样恰当的引入物理课题成为了教学的重点所在。事实证明,采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入所产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我们可以从班上挑选出一名身体比较结实强壮的男生,然后挑选出一名娇小的女生。让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着平底鞋的女生之间进行拔河比赛。让同学们预测拔河的结果,最后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追问道,为什么男生会输给女生呢,是因为男生的力气不够大吗?此时同学们纷纷就刚才看到的现象讨论起来,有人说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说这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这时我在顺势的抛出“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比起直接切入来要好得多,同学们也能够从这次拔河比赛中体会出更多的“摩擦力”,从而对于课堂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讲解时期的实例阐述
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定律需要学生去学习,这些定律不仅读起来拗口,记忆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许多同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打消了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物理定律就像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一样,其阐述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容,只要经过适当的翻译,将其与现代生活关联起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从在抽象的物理定律与具体的生活事务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中找到突破口则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条捷径。比如在讲解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于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得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解释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引入生活中踢足球的例子来说明。足球为什么会从静止的状态突然动起来(运动员的脚给予了足球一个向前的,改变运动状态的力作用)、足球为什么会在空中运动这么长的时间(运动中并没有力来维持这个状态)、足球最后在草地上的速度会减为零(足球与草地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得足球的速度降为零,足球的运动状态再一次受到力作用而改变)。如果我们以上述方式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蕴藏的规律,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就相对容易的多,学习的时效性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三、实验过程的生活回归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实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动手带来的快乐。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着一个小的问题,那就是实验过于的简化,以至于显得与生活脱节。本来初中的物理实验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蓝本的,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将其进行一定的简化,但是有时候这种实验在简化后反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影子,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因而怎样还原实验的本身,让其回归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了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对于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上,同学们往往拿捏不定,我们不如摆脱现有实验条件的束缚,邀请学生到结冰的草地上,让其摆出加速滑冰的姿势。学生们一只脚向前滑动,另外一只脚使劲的向后蹬地。这时人体应该受到两个方向的摩擦力作用。而人体前进的方向正是摩擦力较大的那个方向,同学们在亲身体验这一差别之后,自然而然会做出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断,这比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判断出方向来要好得多。
四、习题作业中的问题融入
目前,很多学生能够在课上对于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但是到课后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却难以用物理的角度去解答。这就暴露出学习初中物理是为了什么这个弊端。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初中物理课程学习好像并不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的,反而是以为了对付考试为主要目的,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这个瓶颈,帮助他们发现和发掘这其中背后所蕴藏的物理原理。为此,在课后习题中融入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统计出家中家用电器的功率,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便会对于电功率这个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查看家中的电表,尝试着读出上面的示数,这样学生立马能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对着这个月的用电账单来核对下家中的用电情况,根据账单上的数字,要求学生从用电金额中换算出实际的用电量,学会千瓦时和度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结合,我们必须抓住物理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入门、讲解、实验及作业。在入门阶段用清晰,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在讲解中辅助以生活实例,在实验课上走出实验室的束缚,在课后的作用中加强与巩固。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亮. 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2):64.
[2]蒋少卿.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J]. 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3(31):22.
[3]黄育浩.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6):33.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1-02
俗话说的好,物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日常事务大多可以用物理的原理加以解释。小到家用电器的设置和使用,大到我国航天器的发射升空等。因而如何在教学中融入这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成为了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初中的教学工作者也在这方面努力做着各种尝试,总体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现实生活想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入门阶段的现象引入
初中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陌生也熟悉。说它陌生,是因为其中包含有大量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概念,这是学生以前所不曾见过的,而且有的概念非常相近,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混淆。说它熟悉,是因为所学习的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程里面学过,但是稍微深入一点,学生便弄不清其中所存在的一些物理原理。因而对其来说,怎样恰当的引入物理课题成为了教学的重点所在。事实证明,采用与生活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入所产生的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在初中物理的“摩擦力”概念引入中,我们可以从班上挑选出一名身体比较结实强壮的男生,然后挑选出一名娇小的女生。让穿上旱冰鞋的男生和穿着平底鞋的女生之间进行拔河比赛。让同学们预测拔河的结果,最后对所有的同学进行追问道,为什么男生会输给女生呢,是因为男生的力气不够大吗?此时同学们纷纷就刚才看到的现象讨论起来,有人说是由于鞋子的原因,而有人说这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这时我在顺势的抛出“摩擦力”这个概念,这样产生的教学效果比起直接切入来要好得多,同学们也能够从这次拔河比赛中体会出更多的“摩擦力”,从而对于课堂学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讲解时期的实例阐述
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存在着大量的定律需要学生去学习,这些定律不仅读起来拗口,记忆起来也不是很方便,许多同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打消了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物理定律就像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一样,其阐述的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容,只要经过适当的翻译,将其与现代生活关联起来,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从在抽象的物理定律与具体的生活事务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中找到突破口则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条捷径。比如在讲解到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对于力只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得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解释感到难以理解。这时我们引入生活中踢足球的例子来说明。足球为什么会从静止的状态突然动起来(运动员的脚给予了足球一个向前的,改变运动状态的力作用)、足球为什么会在空中运动这么长的时间(运动中并没有力来维持这个状态)、足球最后在草地上的速度会减为零(足球与草地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得足球的速度降为零,足球的运动状态再一次受到力作用而改变)。如果我们以上述方式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中所蕴藏的规律,那么学生学习起来也就相对容易的多,学习的时效性就会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三、实验过程的生活回归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实验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验环节中学生们可以体验到动手带来的快乐。但是当前的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着一个小的问题,那就是实验过于的简化,以至于显得与生活脱节。本来初中的物理实验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蓝本的,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将其进行一定的简化,但是有时候这种实验在简化后反而看不到生活中的影子,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因而怎样还原实验的本身,让其回归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了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在对于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上,同学们往往拿捏不定,我们不如摆脱现有实验条件的束缚,邀请学生到结冰的草地上,让其摆出加速滑冰的姿势。学生们一只脚向前滑动,另外一只脚使劲的向后蹬地。这时人体应该受到两个方向的摩擦力作用。而人体前进的方向正是摩擦力较大的那个方向,同学们在亲身体验这一差别之后,自然而然会做出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断,这比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判断出方向来要好得多。
四、习题作业中的问题融入
目前,很多学生能够在课上对于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有一个很好的掌握,但是到课后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却难以用物理的角度去解答。这就暴露出学习初中物理是为了什么这个弊端。学习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是现在的初中物理课程学习好像并不是以这个为出发点的,反而是以为了对付考试为主要目的,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这个瓶颈,帮助他们发现和发掘这其中背后所蕴藏的物理原理。为此,在课后习题中融入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比如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道这样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统计出家中家用电器的功率,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便会对于电功率这个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可以让学生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去查看家中的电表,尝试着读出上面的示数,这样学生立马能够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对着这个月的用电账单来核对下家中的用电情况,根据账单上的数字,要求学生从用电金额中换算出实际的用电量,学会千瓦时和度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中学物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结合,我们必须抓住物理教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入门、讲解、实验及作业。在入门阶段用清晰,浅显易懂的文字描述,在讲解中辅助以生活实例,在实验课上走出实验室的束缚,在课后的作用中加强与巩固。只有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够真正达到提高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亮. 探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13(2):64.
[2]蒋少卿.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J]. 中学物理(初中版). 2013(31):22.
[3]黄育浩.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浅谈初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