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价值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导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价值进行分析,为体育教学提出新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06-0095-03 价值取向决定教学方式,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回避价值问题。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已经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构价值取向,建立新型体育 教育价值观,从而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审视传统体育教育价值
通常情况下,传统体育教育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第二,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它强调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为人生的体育需要储备 多种运动技能。第三,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的体育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国体育教育界提出了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思想。从此以来,这种价值观被写入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成 了我国体育教学主导价值观之一。
以上三种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故而片面强调以客观改造为主要目标,片面增加体育教材内容,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 力,最终没有形成综合系统,不能完全体现体育教育价值的终极要求。
二、新型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交互促进作用下才能够实现。因此作为获得知识技能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或者他 们相互之间,都必须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衡量、批判,然后主动的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
因此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确立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思想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指向哪里?
1.体育是一种精神
我们常常对体育有一些肤浅的理解,如:体育就是达标训练等等。很多学校往往被这些肤浅和模糊的观念所左右,导致体育教学游离于体育的本质之外。我们不能把学校体育教学搞成达标教 学,如是这样的话,一部分学生可以不要体育也能达标,也有学生全力训练也可能无法达标。把达标与体育等同,就等于取消了体育。在我看来,体育首先应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 炼,是一种坚强的精神与强健的肉体的完美合融。追求超越,崇尚强力是体育的精神核心。
2.体育是一种习惯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肆各个校园的时候,学校体育教育仅仅是应试教育外围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学科, 体育教育的作用更加被忽视。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体育课程,但开展形式却和取消体育课无异。这与体育精神都是相悖的。体育的重要价值是增进人们的健康,因此一定要确保真正实施健康 第一指导思想,从小在学生心中确立终生体育教育,培养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让学生们不但在学校期间运用体育这个有力的工具增进自己身心健康,在学校外面仍然要继续运用体育来改善自 己的生活质量,让教育的延续性和创造性价值在学生一生的运动生涯中不断发挥能量。这才是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最终归属。
3.体育在体育课中
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指导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将每章节课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强调动态性,即学生的学和教 师的教合理结合起来,但不主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开展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力求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
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可能达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区间,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最后形成 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过程。
4体育在生活之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体育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疑惑、好奇、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不能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得到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常 常被局限在增强体质、掌握知识与培养运动技能方面,体育教师为教这些体育知识和技能而存在。但是这只是体育教育任务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体育教学应该全面开花,拓展本 学科内容,丰富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多方面积极主动的发展服务。这是体育教学价值观的最基本的立足点。
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缺乏学习兴趣,缺失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这就影响了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和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中学时期是生长 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动机,是体育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看,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应从以下着手。
一、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兴趣,前提是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意义,明白其需要。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只有对体育课产生需要,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因此,在理论课中引导学生明确上体育 课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根本。特别是让他们懂得适量适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健美体形、还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养成优良品质,从而唤起他 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需要。
二、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兴趣
影响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以往体育课大都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如今则要增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选教 学内容,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来提 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男同学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足球、篮球感兴趣,则引导他们积极竞技;而女学生则对趣味性较强、动作优美的艺术体操、武术、排球等项目感兴趣,则指导她 们科学训练。
三、革新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小学到中学的体育教学,一直都是重复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强迫的。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师生反感厌烦,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因训练强度增大导致学习效果明 显下降,部分学生常尝到失败的滋味,故而难易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大胆创新,真正发展学生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养 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做以下尝试。
第一,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改变原有学生被教师任意操纵,实 现主客体充分协调,达到学生乐学、爱学。
第二,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再次、通过竞赛活动 ,获得成功体验,能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三,从原有的增强体质为主动转向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培养个性。教学中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师资、场地、器材,合理安排好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放羊式 ”教学。紧紧抓住学生求知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爱好正确引导启发,不失时机进行运动技巧技能、竞争意识及思想品德等教育教学。使学生乐中有苦,苦中有乐,并达到团结、紧张、严肃 、活泼,为学生的体育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体育教学应建立在对健康体育思想的合理把握,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健康意识基础之上。并按照育人价值的实现合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等途径,通过 拓展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体育教育在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体育这一有力工具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施良方著.《教学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价值取向【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646(2014)06-0095-03 价值取向决定教学方式,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回避价值问题。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传统体育教育价值观已经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构价值取向,建立新型体育 教育价值观,从而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审视传统体育教育价值
通常情况下,传统体育教育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育。第二,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它强调体育教育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为人生的体育需要储备 多种运动技能。第三,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的体育教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国体育教育界提出了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思想。从此以来,这种价值观被写入了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成 了我国体育教学主导价值观之一。
以上三种观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于体育教育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故而片面强调以客观改造为主要目标,片面增加体育教材内容,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 力,最终没有形成综合系统,不能完全体现体育教育价值的终极要求。
二、新型体育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开放的、生动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只有在人的各种关系与活动交互促进作用下才能够实现。因此作为获得知识技能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或者他 们相互之间,都必须对自身的发展作出主动的思考、衡量、批判,然后主动的选择目标、策划过程和准备付诸实施。
因此新型体育教育价值观确立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思想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应该指向哪里?
1.体育是一种精神
我们常常对体育有一些肤浅的理解,如:体育就是达标训练等等。很多学校往往被这些肤浅和模糊的观念所左右,导致体育教学游离于体育的本质之外。我们不能把学校体育教学搞成达标教 学,如是这样的话,一部分学生可以不要体育也能达标,也有学生全力训练也可能无法达标。把达标与体育等同,就等于取消了体育。在我看来,体育首先应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强力的冶 炼,是一种坚强的精神与强健的肉体的完美合融。追求超越,崇尚强力是体育的精神核心。
2.体育是一种习惯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成长发育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各种问题只是停留在口头阶段,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肆各个校园的时候,学校体育教育仅仅是应试教育外围一个可有可无的小学科, 体育教育的作用更加被忽视。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体育课程,但开展形式却和取消体育课无异。这与体育精神都是相悖的。体育的重要价值是增进人们的健康,因此一定要确保真正实施健康 第一指导思想,从小在学生心中确立终生体育教育,培养终生锻炼的好习惯,让学生们不但在学校期间运用体育这个有力的工具增进自己身心健康,在学校外面仍然要继续运用体育来改善自 己的生活质量,让教育的延续性和创造性价值在学生一生的运动生涯中不断发挥能量。这才是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最终归属。
3.体育在体育课中
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指导下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将每章节课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强调动态性,即学生的学和教 师的教合理结合起来,但不主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开展教学,而是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力求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
在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可能达到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目标的设定要有弹性区间,顾及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最后形成 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过程。
4体育在生活之中
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体育学科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疑惑、好奇、兴趣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不能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得到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常 常被局限在增强体质、掌握知识与培养运动技能方面,体育教师为教这些体育知识和技能而存在。但是这只是体育教育任务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基础性内容,体育教学应该全面开花,拓展本 学科内容,丰富育人价值,为学生的多方面积极主动的发展服务。这是体育教学价值观的最基本的立足点。
然而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缺乏学习兴趣,缺失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这就影响了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和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中学时期是生长 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动机,是体育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看,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应从以下着手。
一、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兴趣,前提是必须要让学生了解体育课的意义,明白其需要。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只有对体育课产生需要,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因此,在理论课中引导学生明确上体育 课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根本。特别是让他们懂得适量适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健美体形、还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养成优良品质,从而唤起他 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需要。
二、精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兴趣
影响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以往体育课大都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如今则要增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选教 学内容,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在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来提 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男同学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足球、篮球感兴趣,则引导他们积极竞技;而女学生则对趣味性较强、动作优美的艺术体操、武术、排球等项目感兴趣,则指导她 们科学训练。
三、革新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小学到中学的体育教学,一直都是重复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强迫的。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方式,师生反感厌烦,特别是进入高年级,因训练强度增大导致学习效果明 显下降,部分学生常尝到失败的滋味,故而难易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 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体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大胆创新,真正发展学生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养 成终身锻炼体育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可做以下尝试。
第一,注意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布置一个宽松的练习环境和良好的锻炼氛围,能够诱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改变原有学生被教师任意操纵,实 现主客体充分协调,达到学生乐学、爱学。
第二,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较难技术。再次、通过竞赛活动 ,获得成功体验,能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第三,从原有的增强体质为主动转向强调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从中培养个性。教学中因地制宜,结合学校师资、场地、器材,合理安排好教学,避免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放羊式 ”教学。紧紧抓住学生求知的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爱好正确引导启发,不失时机进行运动技巧技能、竞争意识及思想品德等教育教学。使学生乐中有苦,苦中有乐,并达到团结、紧张、严肃 、活泼,为学生的体育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体育教学应建立在对健康体育思想的合理把握,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健康意识基础之上。并按照育人价值的实现合理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等途径,通过 拓展体育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真正实现体育教育在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体育这一有力工具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施良方著.《教学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