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在《一七令·诗》中所论:“诗。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一颦一笑,一花一草,甚至清风明月都可入诗。一首好诗必须写出情感,呈现出优美的意境,如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中国的诗歌是文字“作画”,意蕴其中。
中考中对诗的考查主要是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然而纵观众多的考生,能看懂每个字却不识其意,哀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诗歌的鉴赏难者与基础在于其会意,会其意,拈花一笑,欣然自乐。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了解作者的主要诗歌风格
常见的作者的诗歌风格有: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朴实无华,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清丽俊逸,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柔婉隽永,陆游的悲壮忧愤,辛弃疾的雄浑悲慨,王维的清新典雅……此外,下面5个适应范围较广的词语也是概括诗歌语言特点时常用的。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杜甫的《石壕吏》皆是此类语言的典范。
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如雍陶的《题君山》一诗:“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用笔就是浓墨重彩。
隽永:这类语言的风格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此类。
简练: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如贾岛诗最明显的风格就是简练。
二、捕捉诗眼,展开联想,体味诗歌情感
1.捕捉诗眼。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诗人往往运用意象为暗号,神秘地传达着其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有一双锐眼,捕捉意象并发现情感,这就是常考的考点所在。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如:
送柴侍御 丹 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2.展开联想。联想思维是鉴赏诗歌的必备思维,它能帮助我们探寻诗人所抒发感情的缘由,解读诗歌的时要能联想其写作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诗句,再现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诗人的生平经历,触发写作的事件,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等都是正确解读诗歌不容忽视的细节,有时是成功破解诗歌的关键所在。所以解读诗歌时有几处容易忽视却不容忽视的地方,一是标题;一是作者;一是注释。如: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但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初中诗歌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品鉴诗歌,如何找到诗歌的题眼,从梅兰竹菊、玉灯笛箫、流水斜阳、柳营羌笛中寻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在诗人用文字描绘的意境中感受诗歌之美。
中考中对诗的考查主要是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然而纵观众多的考生,能看懂每个字却不识其意,哀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诗歌的鉴赏难者与基础在于其会意,会其意,拈花一笑,欣然自乐。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一、了解作者的主要诗歌风格
常见的作者的诗歌风格有: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白居易的朴实无华,高适的悲壮苍凉,李商隐的清丽俊逸,王昌龄的雄健浑厚,高适、岑参的雄浑奇拔,韦应物的清新典雅,韩愈的奇特新颖,李贺的忧郁激愤,元稹的艳丽浅近,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杜牧的含蓄绰约,李煜的伤感细腻,欧阳修的清丽明媚,范仲淹的苍凉悲壮,晏殊的明朗疏淡,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缠绵悱恻,黄庭坚的自然流畅,秦观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柔婉隽永,陆游的悲壮忧愤,辛弃疾的雄浑悲慨,王维的清新典雅……此外,下面5个适应范围较广的词语也是概括诗歌语言特点时常用的。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质朴:这类语言常见于叙事、抒情诗中,作者往往不刻意追求华美的语言,而是用明白如话的语言直接叙述,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如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杜甫的《石壕吏》皆是此类语言的典范。
绮丽:其特点是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如雍陶的《题君山》一诗:“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用笔就是浓墨重彩。
隽永:这类语言的风格是意在言外,作者用含蓄委婉的语言将要表达的意思寄寓其中,让读者品味。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是此类。
简练:其特点是语言简洁、凝练,注重炼字、炼句。如贾岛诗最明显的风格就是简练。
二、捕捉诗眼,展开联想,体味诗歌情感
1.捕捉诗眼。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诗人往往运用意象为暗号,神秘地传达着其要表达的情感,我们要有一双锐眼,捕捉意象并发现情感,这就是常考的考点所在。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如:
送柴侍御 丹 阳送韦参军
王昌龄 严维
流水通波接武冈, 丹阳郭里送行舟,
送君不觉有离伤。 一别心知两地秋。
青山一道同云雨, 日晚江南望江北,
明月何曾是两乡。 寒鸦飞尽水悠悠。
2.展开联想。联想思维是鉴赏诗歌的必备思维,它能帮助我们探寻诗人所抒发感情的缘由,解读诗歌的时要能联想其写作的背景,做到知人论世。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诗句,再现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诗人的生平经历,触发写作的事件,当时当地的历史环境等都是正确解读诗歌不容忽视的细节,有时是成功破解诗歌的关键所在。所以解读诗歌时有几处容易忽视却不容忽视的地方,一是标题;一是作者;一是注释。如:
浣溪沙①(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上阕,诗人用素描的手法,给我们描画出一幅淡雅的富于动感的水墨画似的景色。下阕,抒发诗人游南山的感受。“人间有味是清欢”。这一带有哲理性的诗句,是全诗的“诗眼”。何谓“清欢”?远离喧嚣的城市,远离官场的争斗,忘却名利欲望,走进山林,感受农家素朴的清茶淡饭生活,这就是“清欢”。但苏轼的“清欢”论有一定的局限性,隐含着他经受险恶仕途官宦之后,产生的一种隐退的消极思想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初中诗歌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品鉴诗歌,如何找到诗歌的题眼,从梅兰竹菊、玉灯笛箫、流水斜阳、柳营羌笛中寻找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在诗人用文字描绘的意境中感受诗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