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湘西州民间借贷风险监测与分析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州属“老、少、边、穷”地区,长期以来,经济金融发展滞后,资金资源短缺,民间借贷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日趋活跃,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市场化、盈利性特点越来越明显。
  
  一、民间借贷风险监测概况
  
  2008年,我们以民间借贷风险监测点为切入点,坚持“疏、堵”并举的监测模式,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监测分析,使民间借贷监测工作步入正常化轨道。
  1.专人负责,提高监测工作实效性。由于民间借贷监测点多面广,工作难度大,我们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分组分点包 干到人,安排5名监测人员(每支行1名)对110个样本点进行全程跟踪和数据采集工作。同时,要求每次回访抽查10个样本点,看监测方法是否得当,监测数据是否可信。
  2.点面结合,注重监测数据真实性。湘西州民间借贷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又有一定的行业特点,这就需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模式来选点。一方面,我们按照“既有一定行业特点又要有一定代表性”的原则,从农业大县—龙山县和工业相对发达的保靖县各选取5户样本企业。同时,由所辖龙山、永顺、保靖、泸溪、凤凰等五个县支行委托农村信用联社选择100户城乡居民为个人样本点(每县20户),从“面”上掌握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我们派出专人参与州政府“处非办”日常工作,从“点”上了解民间借贷情况,从中获取动态信息。
  3.疏堵并举,把握监测方法科学性。“疏”的方法是加强“窗口”指导,搞好金融宣传,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开发和创新,满足社会投资多元化需求。“堵”的手段是结合反洗钱工作,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地下钱庄、洗钱、赌博、高利贷等圈钱活动,不断完善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分局、工商局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民间借贷监管体系。同时,强化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严惩失信行为。
  通过民间借贷风险点监测,基本情况是: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融资是主渠道。根据样本企业和个人抽样调查推算,全州民间借贷总额为170271.59万元(以企业存款为基础测算数据),比年初增长64.5%,相当于同期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7.7 %、贷款余额的13.5%。从资金流向和流量看,个人借出资金90%流向企业,企业融资成为民间融资的主渠道。据县市“处非”工作组排查,全州面上有民间借贷活动的企业95家,计10.6亿元。
  2.利率弹性空间增大,利率水平普遍偏高。据监测,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为70%,最低为20%,加权平均利率43.18%,为同期基准利率的5.78倍。
  3.借贷期限有所缩短,投资结构比较单一。从监测情况看,民间借贷期限一般为3-6个月,占比75.97%,比上期增加45.51%,说明短期借贷有所增加,期限有所缩短。借出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业,占民间借贷总额的98.62%,而投资类占比只有1.19%。
  4.借贷手续比较简便,操作风险逐步显现。据样本企业调查,大部分借贷手续欠完善,办理过程随意性大,有书面协议或文本合同的仅占15.58%,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操作风险。
  5.信用借款占比偏高,信用风险逐步加大。从监测情况看,大部分民间借贷均未办理担保和抵押手续,采取信用借款形式,信用借款占比高达54.91%,比年初增加17.53%。由于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信用扩张,超过投资者对其风险的控制能力。当面临外部冲击或其他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这类风险就显得益发敏感和脆弱,弄不好会诱发信用风险,危及社会稳定。
  
  二、民间借贷主要特点
  
  1.企业融资规模化。根据样本企业和个人抽样调查推算,全州民间借贷总额为170271.59万元(以企业存款为基础测算数据),相当于同期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7.7 %、贷款余额的13.5 %。从资金流向和流量看,个人借出资金90%流向企业,民间接待规模扩张较快,成为企业和个人融资的主渠道。
  2.民间借贷非法化。从监测情况看,大部分民间借贷均未办理担保和抵押手续,采取信用借款形式。据吉首市“10.2”专案组反映,吉首地区20家非法集资企业所吸纳的民间借贷资本达84.9亿元,相当于同期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的50.33%。
  3.民间资本证券化。自2008年11月份以来,证券市场开始回暖,不少社会闲置资金从民间借贷市场退出,有的甚至提前收回资金转向购买股票、基金等,以赚取更高收益。同时,一些投机意识较强的居民也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融入证券市场。从样本点情况看,此类现象主要发生在城镇居民群体,农村极少。
  4.融资方式多样化。从民间借贷模式看,居民借貸主要发生在亲戚朋友之间,模式为放款人-借款人,一般在村庄或社区以内。随着中介人和中介机构的出现,运作方式已经变成了放款人-中介人-借款人模式。从民间借贷方式看,民间借贷有信用借款、抵押借款或担保借款等。民间借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熟悉程度和中介人在当地的影响力等。据调查,湘西州民间借贷日益活跃,借贷形式也在不断翻新。如有的房地产商为了高息吸纳民间资金,将房产单元出售,同时约定返租,并在一定年限内回购,向投资者许诺高达银行存款利率5—8倍的固定投资收益率。
  
  三、民间借贷“热”的主要成因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和市场化配置行为,近年来在湘西州愈演愈烈。
  1.基因:资本的逐利性。资本具有逐利性,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决定的。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土地、矿产等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州内出现了一批房地产、采矿等高利行业,民间资本随机而动,以求利润最大化。“利”高人胆大,高额利润总是吸引投资者追逐。
  2.内因:三大矛盾。一是主导产业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矛盾,使得银行提高了对该行业的贷款门槛,民间资本趁虚而入。湘西州“两高一资”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0%。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与投融资渠道狭窄的矛盾,造成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三是中小企业融资冲动与贷款难的矛盾,使得他们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正迎合了他们的融资需求。
  3.外因:机制缺失。一是监管机制缺失。国家没有出台与民间借贷有关的专项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未制定相应政策。二是引导机制缺失。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地方政府和金融部门感到力不从心。
  
  四、民间借贷监测中的主要问题
  
  1.民间资本逐利化趋势明显。从民间借贷监测看,民间借贷中除了将自身资金用于民间放款之外,还有从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然后转手将资金高息放出,从中获取利差。今年上半年,民间借贷从金融机构和民间借入资金数量增长迅速,增幅分别为51%和48%,几乎是自有资金的2.5倍。
  2.民间借贷资金投向单一。监测数据显示,民间借贷借出资金的用途主要是生产经营类活动,占80.06%,其中,投资开发房地产资金达到943万元,占借出资金总量的41.89%。民间借贷资金中有近一半投向房地产,与政府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的调控意图相违背,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借入银行贷款转投房地产,造成银行信贷资金游离于宏观调控之外,这既不利于正规金融优化资源配置,又影响了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3.利率过高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民间借贷过高的利率造成融资者成本不断上升,反过来,又会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特别是一些融资者“空手套白狼”,孤注一掷,或者拆东墙补西墙,用新融资偿还旧融资,最后造成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如:泸溪英姿美容美发厅老板,向个人借资400多万元,由于利率过高,偿还不了贷款人的债务,还拖欠雇佣的服务员工资,无奈之下逃往外地,把风险最终转嫁到投资者身上,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4.借贷风险逐渐暴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民间借贷控制风险的能力主要以亲缘约束为主。民间借贷在放款前利用地缘、血缘等亲近关系对贷款人及其资金用途进行较为详细地了解,贷中和贷后缺乏持续动态跟踪,更难有效监督,从而对资金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难以控制。由于民间借贷一般采用口头协议、借条、便条等方式运作,极易引发债务纠纷。据统计,样本放款逾期金额550万元,比上季增长118%,比年初增长137%;10户样本企业中近60%的出现了借入资金无法偿还的情况,借贷风险逐渐加大。
  
  五、民间借贷风险监测评估
  
  1.民间借贷演化为非法集资而引发系统性风险。2008年10月,吉首市因民间借贷演变成非法集资,并最终因非法集资企业资金链断裂而连续引发群体性上访和围堵政府、拦截铁路、挤兑存款等重大事件,诱发系统性风险,危及社会稳定,并最终造成6.2万个家庭近50亿元的经济损失。湘西州的非法集资是由民间借贷逐步演变而来的。从隐蔽到公开,从萌芽到蔓延再到恶化,期间经历了十余年。在此过程中,大家都视为民间借贷。其实,民间借贷与民间融资、非法集资在内涵与外延上模糊不清,很难界定,就连地方政府都难以把握,基层人行也很难判断和识别。
  2.民间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道德风险。由于民间借贷双方信息极不对称,容易形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投资者以让渡资金的使用权而换取对未来高额回报的要求权,而这种要求权不是建立在经营者的信用基础之上的,一旦经营出现问题,或者信用丧失,就会引发道德风险。如,自2006年以来,龙某以湘西自治州凯莱螯合制多元复混肥有限公司的名义,向借款人承诺承包该公司的工程,以月利息6%及借款多少元奖励多少元等种种好处,向社会公众借资500余万元,现已携款潜逃。
  3.与民事纠纷有关的民间借贷不能如期履约的信用风险。民间借贷有其自发性、松散性、隐蔽性和不可控性,有可能因借贷手续不规范而演化为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据司法部门反映,湘西州每5起民事纠纷案件中就有1起因民间借贷纠纷而引发的案件。
  4.民间借贷案件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而引发金融风险。一是通过特定的传导路径引发突发事件。如,2008年9月8日,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谣传“政府将冻结集资户存款帐户”而引发吉首市大规模挤兑存款事件,并迅速蔓延到永顺、凤凰等5县,时间之快、人数之多、影响之广是历史罕见的。二是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产生利益冲突和“挤出效应”,对金融机构存款带来较大影响。在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状态下,2008今年,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少增11亿元。三是对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一定影响。民间借贷演化成非法集资,使不良贷款不降反升,信贷权限上收,上级行“用手投票”,从而使本地金融机构丧失贷款审批权限,很难获得新的信贷支持,挫伤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六、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的路径选择
  
  1.在信贷市场上,构建与民间借贷良性互动的平台。从监测情况看,民间借贷不断发展壮大,在信贷市场上与正规金融竞争的格局已初露锋芒。为此建议:一是搭建项目平台。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积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通过开展项目融资,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为载体吸引民间资本,并大力发展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合理流动。二是搭建中介平台。大力培育民间借贷中介,提供委托贷款、信贷担保等形式的融资,把民间借贷从无组织、私人性的直接借贷转向连续性、集中化和专业化的民营金融。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定期发布项目投资信息,优化投资环境,为民间投资提供优质的服務。
  2.在组织体系上,坚持政策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随着国家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民间金融转化为合规金融成为现实,如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将加快民间金融契约化、规范化进程,将其导入正规金融体系。 民间金融按照市场机制调节资金余缺、优化资源配置,有着其内在和永续的生命力,应任其按市场经济的规律自我实施。如果过于强调民间借贷组织化,正规化,就会失去民间借贷固有的优势和灵活性。
  3.在管理程序上,加强对民间借贷中介的监管。由于民间借贷中介从事资金融通业务,一旦信用风险积到一定阶段,后果十分严重。因此,对其进行监测和管理十分必要。建议民间借贷中介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在监管机构备案。由监管部建立完善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民间借贷中介基本情况、资金投向、利率水平、借贷期限、借款形式、抵押或担保形式、借款偿还情况等,切实打击高利贷以及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
  4.在监测方式上,实行网上公证替代定点监测。基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和参与者的众多性,建议开发网上公证程序,对民间借贷实行网上公证。网上公证程序可挂靠地方政府公众信息网,借贷双方以自愿为原则实行网上公证,公证内容包括借贷双方姓名、身份识别证件及号码、借贷金额、借贷期限、借贷利率等。公证采取借贷双方交互式登记,以居民身份证号码或企业机构代码为唯一识别进行注册并实行密码管理,其他人无法查看他人的民间借贷信息,确保登记双方信息的安全性和公正性。
  
  七、政策建议
  
  1.强化“社会性”信用建设,搭建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建议政府部门组织信用评级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对企业社会融资进行评估,按照“收益覆盖成本的原则”,由政府组建的监管机构,对企业融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进行测算,并对社会公布,然后按批准的额度进行融资,并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融资全程监督。当企业项目完成,资金回流到专户后,由监管机构督促企业连本带息将资金退回借款人。
  2.开发“地方性”金融市场,增强金融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一是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银监分局要积极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创造条件,组建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增强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将过大的民间资本导入金融体系。二是加快担保公司和保险业务的发展,增强担保基金,提高放贷比例,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贷款保险,为社会闲散资金找出路。
其他文献
C公司是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转制成国有控股公司,通过一系列的改制、重组和创新,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改善。薪酬结构由原来的岗位技能工资改革成了基于岗位的薪酬,对中级管理人员实行了绩效考核。但是由于公司受体制、环境、理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在认识和具体举措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改革之路任重道远。若想达到预期的效果,C公司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有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摘要:本文引入2007年新华远东对中国上市公司资信评级结果作为研究样本,并且依据其评级方法引入2007年证监会发出处罚公告的上市公司作为违约部分的拓展样本,采用KMV模型对这些样本公司的违约距离进行度量。结果显示:KMV模型能够很好的区分新华远东资信评级体系中信用等级平均水平以上、平均水平以下、违约级的样本公司,并据此划分出了违约距离等级区间。这对投资者提前识别上市公司潜在的信用风险以及正确度量信
期刊
一、人民币外升内贬及负利率的基本情况    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汇改之前的1:8.28快速上升到2008年6月末的1:6.85,升幅高达20.9%。人民币的实际汇率也在同步升值,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汇改时的89.2升至2008年6月的102.28,升幅约为14.7%。    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国内物价也不断攀升。月度同比的通胀率从2006年3月的0.8%逐渐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导致了实体经济的下滑,县域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本文以安徽省明光市的情况为例分析了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县域经济;影响;建议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金融系统虽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但金融危机导致的实体经济
期刊
一、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阐释    (一)制度变迁的运行机制  制度变迁是指一个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是一个在潜在利益刺激下打破现有制度均衡,以实现这种利益,并趋向新的更高级的制度均衡的动态发展过程,是收益更高的制度对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制度变迁运行机制包括制度变迁的主体(包括个人、组织或国家)、源泉及效率等因素。其中:(1)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
期刊
摘要:近几年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产业集群高速发展的背后是产业发展不规范、高耗能、环境破坏严重、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产业集群急需得到升级。本文认为行业协会将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主体,本文将以邵东行业协会的案例来探析行业协会推动产业集群升级的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升级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已经过二十多年的
期刊
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交易活动在内的各类金融要素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聚集形成金融集聚。金融集聚对于金融集聚区及其临近区域甚至更广的宏观经济区域产生重要的经济影响。区域金融集聚竞争的目标是使本区域具有更强的金融集聚能力或金融集聚竞争力,通过这一目标的实现使本区域发展获得更多的金融资源,提高本区域的金融配置能力,提升本区域的产业结构。同时,区域间金融集聚竞争能够提高竞争区域间金融运行环境供给
期刊
摘要:本文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更难及国家鼓励融资创新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首次试点的6家中小企业短期融资案例,对本次试点中发行中凸显出来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进而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融资案例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局资料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这也是自02年以来首次增长率低于10%。分季度看,一季
期刊
摘要:日本泡沫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断膨胀的投资所驱动的。随着总要素生产率(TFP)不断下降,投资的不断增长造成了过度投资。在这次经济景气期内消费却不断下滑,主要是因为家庭收入不断减少。过度投资的出现,使得日本资本存量大大高于黄金法则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出现资本积累和动态无效率。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繁荣并不能持续太久。日本经济要走出衰退,达到动态有效,就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扩大现阶段消费,使日本经济转型为
期刊
2006年12月12日,攀钢钢钒在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派发的8亿份认股权证正式在深交所挂牌,存续期为两年。在2007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首次行权后,还剩下6.14亿份认股权证,第二次行权时间则是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2008年6月前后攀钢钢钒公司(下简称钢钒公司)推出了资本重组的整体上市方案,即通过定向增发、吸收换股合并攀渝钛业、长城钢铁股份进行整体上市。为了获得流通股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