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古代的帝师,通过举例及分析研究,初探古代帝师们如何演绎教师这一角色,他们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他们作为帝师的特殊性,并且分析比较了其社会和历史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试图为当前教育改革探寻有益借鉴。
关键词:帝师;教学;伦理;影响
在历史的舞台上,总有一个角落给那些极其重要却又默默无闻的角色。而帝师,这一从古至今都极其高危的职业,即使危险系数再高,也永远有人为那荣华与名誉而汲汲渴求。
古时候,教师是官吏或宗教人员的职能之一或是一种兼职,而其中翘楚,则在仕途上位极人臣,成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最为典型的称呼则是——太傅、帝师。
一、 历史舞台上的帝师
根据以上古今中外的教师综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这一类人的特征,在这一类人中,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在历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他们就是神秘而骄傲的帝师。
成为帝师的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博学多才,这是成为帝师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而无论是通过上一任君王为继任者指定还是当届君王求贤,都必须有过人之处,且是这一范围或者领域内的顶尖人才。而第二重要的便是有帮助继承大统的准君王完成一个合格君王应该具备的能力,历史上的帝师多半是太子的老师延续到太子继位。第三则是在找寻或者指定帝师都必须考虑的,便是品行问题。除了以身作则的要求以外,更兼济着以德服天下的作用。帝师是教师群体中的特殊一族,历史对其在有着一般教师的普遍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作为普通教师,除了拥有公认的最高的学识,还要针对所教授的对象,进行针对性研究教学。而帝师,则除了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兼顾与所教授的对象——太子或者皇帝的伦理情感关系。天地君亲师,在封建伦理关系面前,(准)皇帝与帝师是君臣关系,君在师前,因此,所有的帝师,都在小心翼翼地驾驭一个尴尬的尊卑关系,论君臣,君在臣上,论师生,师在生前。这样尴尬的封建伦理关系,使得帝师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掌握得好,进退得宜,掌握不好,丢官殒命。
万历皇帝的帝师张居正,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悉心教导小皇帝,亲自编写《帝鉴图说》,对当时万历小皇帝的心理做过认真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教学过程太过严肃,严格执行“教师中心说”,更在皇家威严面前多次碰触社会伦理底线,使得万历在后来对他的老师,抄家、缉拿人种种怨恨的行为,无不源自张居正没有把握好其伦理和情感尺度,成了一个失败的教师。
二、 帝师的“师生关系”
帝师与(准)皇帝之间往往是复杂的关系,在初期,帝师一般都由先皇或者太后选择,完全没有考虑到(准)皇帝的个人情感、性格、习惯等因素。等到指定帝师的人选之后,进入师生磨合期,太子或者小皇帝往往由于畏惧帝师身后的势力,而对帝师毕恭毕敬,戰战兢兢被动地接受被安排的教育资源,不敢提出抗议,只能服从。而朝夕相处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又使得(准)皇帝们过于依赖帝师,这种依赖性往往延续到皇帝即位后对政事的处理之中,而年少时的这种压抑过于繁重,使得(准)皇帝越发叛逆,两种感情交织成各种矛盾。在这一阶段,除非帝师们能谨慎处理好与自己学生的关系,否则往往会招徕(准)皇帝发源于叛逆的嫉恨。等到(准)皇帝真正变成皇帝之后,而当初选择帝师的势力渐渐衰落,皇帝如何对待自己的帝师,则有待从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情感中追溯。
帝师在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操作的就是在教学活动冲突的解决,如果帝师依仗掌权人的势力,对自己的学生采用强势的手段,迫使其回归到自己设计的教学轨道上去,(准)皇帝必定心生怨恨,使得帝师日后的人身安全多了一重危机。而帝师如果过于迎合(准)皇帝,则使得自己的学生过于骄纵,不能达到其教学目标,对于特殊学生的培养,则丧失了帝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在二者之间游刃有余,则是历史对帝师提出的难题。
另外,帝师对于自己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件艰巨的工作,既不能疾声厉色百般数落,使得将来要成为皇帝的学生丧失作为统治者的自信与气度,也不能盲目夸奖,使得自己的学生不求进步。历代帝师往往在这一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比如选其他亲贵子弟一同入学,即侍读,如果(准)皇帝们不认真,应与惩罚,则对侍读施以体罚,来作为对(准)皇帝的惩戒。
帝师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教师群体的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都高于普通教师,而其危险性和身心工作压力都远远重于普通教师,帝师是一个极端的群体,他们往往掌握着最高的才华和学识,而能否善终,则要看他们是否也能同样掌握高端的与他们特殊学生的交往能力。这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特殊的,教学目标明确而坚定,组织形式也是由制度决定,最后的教学效果,往往也不是他们能左右得了。他们的特殊性,决定了那时教学活动的弊端及其严重的社会局限。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总是有一些启发或者依据。这就是本文对其教学改革作出的微薄贡献。也愿天下的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能有所创新和重构,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家存,王守恒,周兴国.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傅建明,李勇.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志,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中学。
关键词:帝师;教学;伦理;影响
在历史的舞台上,总有一个角落给那些极其重要却又默默无闻的角色。而帝师,这一从古至今都极其高危的职业,即使危险系数再高,也永远有人为那荣华与名誉而汲汲渴求。
古时候,教师是官吏或宗教人员的职能之一或是一种兼职,而其中翘楚,则在仕途上位极人臣,成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最为典型的称呼则是——太傅、帝师。
一、 历史舞台上的帝师
根据以上古今中外的教师综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这一类人的特征,在这一类人中,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在历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他们就是神秘而骄傲的帝师。
成为帝师的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博学多才,这是成为帝师的最基本的专业基础。而无论是通过上一任君王为继任者指定还是当届君王求贤,都必须有过人之处,且是这一范围或者领域内的顶尖人才。而第二重要的便是有帮助继承大统的准君王完成一个合格君王应该具备的能力,历史上的帝师多半是太子的老师延续到太子继位。第三则是在找寻或者指定帝师都必须考虑的,便是品行问题。除了以身作则的要求以外,更兼济着以德服天下的作用。帝师是教师群体中的特殊一族,历史对其在有着一般教师的普遍要求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作为普通教师,除了拥有公认的最高的学识,还要针对所教授的对象,进行针对性研究教学。而帝师,则除了这些基本要求之外,还要兼顾与所教授的对象——太子或者皇帝的伦理情感关系。天地君亲师,在封建伦理关系面前,(准)皇帝与帝师是君臣关系,君在师前,因此,所有的帝师,都在小心翼翼地驾驭一个尴尬的尊卑关系,论君臣,君在臣上,论师生,师在生前。这样尴尬的封建伦理关系,使得帝师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掌握得好,进退得宜,掌握不好,丢官殒命。
万历皇帝的帝师张居正,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悉心教导小皇帝,亲自编写《帝鉴图说》,对当时万历小皇帝的心理做过认真的研究,并且,也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教学过程太过严肃,严格执行“教师中心说”,更在皇家威严面前多次碰触社会伦理底线,使得万历在后来对他的老师,抄家、缉拿人种种怨恨的行为,无不源自张居正没有把握好其伦理和情感尺度,成了一个失败的教师。
二、 帝师的“师生关系”
帝师与(准)皇帝之间往往是复杂的关系,在初期,帝师一般都由先皇或者太后选择,完全没有考虑到(准)皇帝的个人情感、性格、习惯等因素。等到指定帝师的人选之后,进入师生磨合期,太子或者小皇帝往往由于畏惧帝师身后的势力,而对帝师毕恭毕敬,戰战兢兢被动地接受被安排的教育资源,不敢提出抗议,只能服从。而朝夕相处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又使得(准)皇帝们过于依赖帝师,这种依赖性往往延续到皇帝即位后对政事的处理之中,而年少时的这种压抑过于繁重,使得(准)皇帝越发叛逆,两种感情交织成各种矛盾。在这一阶段,除非帝师们能谨慎处理好与自己学生的关系,否则往往会招徕(准)皇帝发源于叛逆的嫉恨。等到(准)皇帝真正变成皇帝之后,而当初选择帝师的势力渐渐衰落,皇帝如何对待自己的帝师,则有待从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的情感中追溯。
帝师在这样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可以操作的就是在教学活动冲突的解决,如果帝师依仗掌权人的势力,对自己的学生采用强势的手段,迫使其回归到自己设计的教学轨道上去,(准)皇帝必定心生怨恨,使得帝师日后的人身安全多了一重危机。而帝师如果过于迎合(准)皇帝,则使得自己的学生过于骄纵,不能达到其教学目标,对于特殊学生的培养,则丧失了帝师的职业道德。如何在二者之间游刃有余,则是历史对帝师提出的难题。
另外,帝师对于自己学生的评价,也是一件艰巨的工作,既不能疾声厉色百般数落,使得将来要成为皇帝的学生丧失作为统治者的自信与气度,也不能盲目夸奖,使得自己的学生不求进步。历代帝师往往在这一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比如选其他亲贵子弟一同入学,即侍读,如果(准)皇帝们不认真,应与惩罚,则对侍读施以体罚,来作为对(准)皇帝的惩戒。
帝师是古代封建社会的教师群体的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的政治经济地位都高于普通教师,而其危险性和身心工作压力都远远重于普通教师,帝师是一个极端的群体,他们往往掌握着最高的才华和学识,而能否善终,则要看他们是否也能同样掌握高端的与他们特殊学生的交往能力。这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特殊的,教学目标明确而坚定,组织形式也是由制度决定,最后的教学效果,往往也不是他们能左右得了。他们的特殊性,决定了那时教学活动的弊端及其严重的社会局限。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总是有一些启发或者依据。这就是本文对其教学改革作出的微薄贡献。也愿天下的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们能有所创新和重构,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朱家存,王守恒,周兴国.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傅建明,李勇.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志,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泗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