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钢琴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及其音乐特质的呈现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肖邦生平及历史背景
  
  肖邦从小就喜爱波兰的民间歌曲和民族音乐。在老师爱尔斯涅尔和朋友们的鼓励下,他立志以创造波兰民族音乐为己任。肖邦的音乐创作实际上与波兰特定的历史社会境况和社会心理有着深刻的联系。肖邦正是在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文化运动的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并以他的大量作品表现出祖国人民的炽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对于沙皇俄国残暴统治的强烈反抗。
  青年时代的肖邦,在思想上深受以密茨凯维支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影响;在肖邦1841年给丰塔那的一封信中,他称赞他们是“一些有坚强头脑”的人。当时肖邦所交往的朋友中,诗人维特维茨基、文艺评论家莫赫纳茨基、作曲家丰塔那、医生马图申斯基等,后来都参加了1830—1831年的起义。
  
  二、基于时代特质而生成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音乐文化
  
  肖邦的那些乐章作品,很难机械地列入哪一种固定的传统的规范或公式中去,它们往往结合了多种体裁的形式结构的特点。从而创造了真正新颖独特的音乐形式。在和声的领域里肖邦也显露出大胆的创造性,其功能范围向不同方向的扩张,造成和声的内在发展的动力性和紧张性,但同时又不缺乏严谨的逻辑。肖邦的思想中的进步因素集中地表现在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对本民族的命运的深切关怀上。但他对当时整个欧洲的重大政治事件。例如他把1848年把革命、流血看成是一种“不谐调和苦痛”,因而感到内心的悲哀。其作品的历史特征性大体表现在:
  (一)玛祖卡是肖邦的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58首玛祖卡中展现出位波兰艺术家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舞曲中充满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情感的变化异常迅速而且丰富多样,时而是忧郁、阴沉,时而是光明和欢乐。时而悲哀、沉思,瞬息间又被充满生命活力的激情所代替。这种体裁直接来自民间,它的本源是一下三种三拍子的民间舞曲。即:快速、力度较强、重音位置多变而不规则的玛祖卡;平稳缓慢、重音多不在第一拍上的库亚维亚克;以及飞快轻盈、重音多在每两小节中的第二小节上的末拍上的奥别列克,其玛祖卡基本上包含了比较浓厚的民间风格与市民风格两种类型。
  (二)渡罗奈兹这种舞曲与玛祖卡不同,它不是直接来自民间。它是最早本是为贵族沙龙作伴舞之用,后来被城市业余作曲家(如奥金斯基等)移植到钢琴音乐领域中来。十九世纪以来。这种乐曲往往已被改变了原来面貌,而成为应时歌曲和爱国歌曲。肖邦的波罗奈兹也脱离了它本来的贵族沙龙气息,而成为被爱国主义思想所培育的作品。肖邦笔下的这种和声,在形式结构上对称严谨,具有浑厚坚实的特点,常常发出管弦乐队般的音响。
  (三)肖邦的夜曲仍没有摆脱菲尔德等人的影响。虽然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都比菲尔德的夜曲高超得多,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还笼罩着浮浅的感伤主义色彩。他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感伤主义的束缚。使一种新的感情因素渗透到这种体裁中来,悲愤反抗的音调在音乐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841年写的《c小调夜曲》(Op.38N01)以优美柔和的主题通过展开发展成为严峻的音调。充满悲愤反抗之情。肖邦的夜曲,总的说来在钢琴织体上非常精致,经过了精心雕琢,旋律本身富于装饰性。和声在功能上虽不复杂,但有鲜明的色彩性。
  (四)前奏曲和练习曲基本上都属于只包含单一艺术形象的小品,即在同首乐曲中基本上没有不同音乐形象的对比(少数是例外),首尾保持织体上严密的统一。在结构原则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只是由几个乐段的反复而构成的极短小的作品(如《c小调前奏曲》),有的则发展为篇幅较大的作品(如《d小调前奏曲》等)。无论是前奏曲或是练习曲,其音乐的内容本身都是异常多样和丰富的。每一首都能揭示出作曲家内心世界的一个角落。
  (五)奏鸣套曲这种体裁里,他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肖邦在前述的叙事曲、谐谑曲等体裁中对形式的处理都极其自由、大胆,突破了公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形式适应于新的内容。但是在奏鸣曲这个领域中,肖邦却相当严谨得遵循着古典奏鸣曲的结构原则,甚至在他最成熟的降b小调奏鸣曲中也是这样。
  
  三、结语
  
  一是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十九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愤怒、反抗的声音。
  二是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
  三是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但是肖邦又从来不受传统的束缚,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
  四是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威拉德·阿·帕尔默编注杨新庆译.肖邦钢琴作品演奏指导(原版引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9)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
其他文献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的今天,人们生活的各方面都试图与世界接轨。电视作为百姓首选的传播媒介,也在想方设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因此,文化发展的世界化与多元化就能动地体现在电视节目中。东方卫视地处中国经济与文化中心的上海,其国际化视野成就了东方卫视的独特视角:大都市的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将时尚前卫与经实致用融入其制作、播出的节目中,于是潜藏于节目中的海派精神与文化气质逐渐显现出来,成为受众可感知与识别的标识。
期刊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至今实施近六年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城市流浪乞讨又呈现出许多新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认真思考。  根据威廉·N·邓恩的公共政策系统理论,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应对新形势下城市流浪乞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救助管理办法》的立法及配套法律建设    (一)适当放宽救助对象的条件。如外出偶遇
期刊
自“大兴网络文明之风”活动开展以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旗帜日益深入人心,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树网络新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迫切要求。广大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素养不断提高,大学生网络行为日益理性化、文明化,这有力的促进了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与此同时,网络文明意识欠缺的现象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仍十分常见,这极大地污染了网络环境,从长远来看,十分不利于良好网络秩序的形成以及和谐
期刊
诗歌是高度精巧地运用语言的艺术。中国古典诗歌面对“言不尽意”的矛盾选择了一条积极的道路:“巧妙地利用‘言不尽意’带来的积极效果,有意识地使艺术语言含蓄有致,尽量增加‘言外之意’的信息量,为欣赏者的情感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机制的积极活动提供广阔空间”。中国古典诗歌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特点的出现与古代汉语在描述事物时所带有的模糊性、含
期刊
讲到现代文学的发端,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现代性”一词以及它所蕴含的意义。西方文论倾向于认为现代性发生的过程就是精神世界“世俗化”的过程,即人们不再寄希望于宗教彼岸,而渐渐开始关注此岸的世俗世界。陈嘉明把这种过程解释为理性在逐渐苏醒,宗教在逐渐退出世俗领域的过程。哲学家福柯近一步解释说这个世俗化过程的本质就是一个质疑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理性复苏,人们开始审视自己和所处的世界,渐渐开始对既定的价值观和
期刊
从音乐活动角度考察宫廷音乐,一个重要的视角是对音乐进行分类。自汉以来,人们就开始尝试对秦汉迄隋唐的宫廷音乐类别进行分类,进而去了解和认识不同朝代宫廷音乐的特点。  据《后汉书》刘昭注,蔡邕《礼乐志》将东汉明帝时的宫廷音乐分为四类,此即历代乐志中提到的“汉乐四品”:一、大予乐,主要为郊祀、宗庙、食举等礼仪中所用乐;二、周颂雅乐,主要为辟雍、飨射、六宗、社稷等仪式中用乐;三、黄门鼓吹,主要用于天子宴乐
期刊
今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这样一个“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呢?已产生共识的是,自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与近些年毕业生数量不断趋增是导致目前就业困难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据一些调查结果看,目前很多单位岗位空缺,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意味着并非是绝对的供大于求。那么,除了上面那些客观方面的因素
期刊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湖畔派的主要代表。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上摒弃了十八世纪诗歌风格上的因袭和滥调,采用民间朴素、生动的语言来直接表达感情。他尤其擅长歌颂优雅恬静的自然景物,喜爱描绘在大自然中活动的普通人形象。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形象生动、语言质朴,对英国诗坛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享有“自然诗人”的美誉。其著名诗
期刊
纳粹发动的对超过600万犹太人的大屠杀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惨无人道的罪行,纳粹政权也因此被历史学家视为人类历史上邪恶政权的代表。种族理论是纳粹意识形态的中心,纳粹上台之后立即就开始打造自己理想的“种族帝国”。《绝育法》正是纳粹种族理论的首次实践。    一、《绝育法》颁布的背景:种族主义和纳粹一体化    种族主义根植于种族歧视,在欧洲有着漫长而丑恶的历史。然而纳粹种族主义却与传统的种族歧视有着明显的
期刊
消费社会里,身体被波德里亚誉为‘最美的消费品’。身体消费中女性身体的消费无疑充当了主角。我们在广告中消费了女性身体所带来的美丽和色情的幻想。在娱乐节目中,女性身体和性别特质更是人们眼中上好的舆论话题。  在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身体充满了文化消费意味。在充分享有经济发展和科技发达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的同时,我们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改造了我们的身体,我们开始自觉地塑造我们的身体。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