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写困生”习作构思教学中的应用刍论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其在“写困生”习作构思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写困生”更好地掌握语文习作方法。文章以“写困生”为研究群体,以思维导图为工具,针对“写困生”在记叙文习作构思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探索思维导图在“写困生”记叙文构思中的应用策略,期望能为处理“写困生”记叙文习作构思教学难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困生”;习作构思;记叙文;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8-0134-02
  调查发现,“写困生”记叙文构思能力总体不高,主要表现为审题偏离,立意不准;素材匮乏,欠缺加工处理;段落划分不恰当,布局不合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积极关注“写困生”记叙文习作构思能力培养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解决这一弱势群体的习作问题奉献绵薄之力。记叙文是语文习作教学中最常见的文章体裁,教师应着重提升“写困生”记叙文习作能力,为培养“写困生”习作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一、相关概念概述
   1.“写困生”的概念
   “写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方法不当,或受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习作效果低下,达不到写作要求的学生。而本文的“写困生”特指在语文习作过程中习作构思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经常没有构思灵感,面对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习作时思路不清晰,写出的作文结构层次极其混乱。
   2.思維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采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来进行信息处理的思维工具,既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思维导图可以应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的任何领域当中。思维导图把核心主旨放在所绘图的中心位置上,由中心位置开始向四周发散,引出一些次级关键词作为所绘图的支系发散开来,同样的再次级关键词又围绕着次级关键词发散,同理,各级关键词又分别在支系上按层级的关系发散开来。
   3.习作构思的概念
   “习作构思”是指依据主题的需求,在头脑中形成将要写作的思路或内容,接着从长时记忆体系中提炼写作的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总体设计,形成文章结构的过程。本研究中的“习作构思”是指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确立主题思想、选取相关素材、安排内容结构等一系列思维的整体构建过程。学生习作的构思能力指的是在习作构思过程中核心立意、素材选取、结构布局三个部分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习作要通过构思,实现谋篇布局,形成作文的基本骨架,为后续作文内容的补充完善创造条件。
   二、“写困生”记叙文写作构思存在的问题
   1.审题偏离,立意不准
   习作构思的开端是审题立意。审题包括理解题目所表达的主旨,弄清习作的具体要求。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但教师在批改“写困生”的记叙文过程中发现,有的“写困生”常常审题偏离,写作不符合要求,对题意理解得不准确。“写困生”在记叙文构思审题立意中存在的问题,常常有以下表现:一是遗漏题目内容,远离题意;二是审题浅显,立意通俗;三是陷入题目圈套,远离主旨。
   2.素材匮乏,欠缺加工处理
   习作素材主要源于学生平常有意识或无意的生活素材积累。增加学生的习作素材储备,提升学生选材加工的能力,可以使学生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但部分“写困生”无法有效地积累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写作素材,从而导致记叙文习作素材匮乏,很难表达个体特有的生活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写困生”选取、完善习作素材的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素材老套单调,一个素材被反复使用;二是选择素材不当;三是缺少素材加工。
   3.段落划分不恰当,布局不合理
   精确的立意和丰富的习作素材需要用合理的框架结构支撑,才能形成一篇立意明确、内容丰富和结构层次完整的作文。记叙文构思中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则是对习作素材和立意进行设计规划,进而写出一篇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写困生”在记叙文习作中对内容设计安排不当,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段落划分不当,二是内容详略不当。
   三、思维导图在“写困生”习作构思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思维导图在“写困生”记叙文审题立意中的应用策略
   (1)收拢枢纽词语,建造中心图。教师要指导“写困生”学会收拢枢纽词语,然后让“写困生”知道每一幅思维导图都有一个中心图,中心图是思维活动的聚焦点。然后,把文章命题中的枢纽词语放入中心图中。利用中心图体现命题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写困生”对其进行思考。(2)解析中心图,利用一级分支图明确主题含义。教师要带领“写困生”解析中心图,围绕中心图延伸一级分支,利用一级分支图明确主题含义,每一条一级分支上再标记上对应的关键词语。在此过程中,“写困生”的注意力一定会集中在中心图及图中的关键词句上。
   2.思维导图在“写困生”记叙文选材加工中的应用策略
   (1)散发二级分支,丰富习作素材类别。教师要指导“写困生”按照习作主旨,在日常生活的记忆中搜寻有关习作素材。从一级分支拓展到不同二级分支,每一条二级分支联接着一级分支呈发散形状,可记载每一种习作素材的具体类别。如此,充分收集的习作素材则为下一步的选择做好筹备。(2)确定二级分支,细化典型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写困生”筛选规范的典型习作素材,然后对选好的习作素材在二级分支上不断拓展,更进一步展开。所谓典型习作素材,是指能很好地体现习作主旨,并且作者印象深刻、感受真切的日常生活素材。在这一环节中,“写困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习作主旨,让习作结构更清晰。
   3.思维导图在“写困生”记叙文谋篇布局中的应用策略
   (1)用色彩标注开头结尾分支,用有色序号划分段落结构。教师要让“写困生”重视构思记叙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写困生”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围绕中心图增添开头和结尾分支,并标记关键词语。记叙文首段和尾段的内容、用处是不同的,在绘制出首段和尾段分支的基础上,可以标注两个不同颜色,来重点显示首段和尾段的区别。首段和尾段明确下来后,还要区分习作素材内容的段落结构层次。在思维导图中,全文段落层次都要标记不一样的数字序号,以作示意。(2)检查思维导图,用有颜色的关键词明确各部分详略。首先,教师让“写困生”总体上检查思维导图,梳理习作思路:主旨是不是合乎主题,习作素材是否紧扣中心思想,作文结构层次是不是清晰明了,段落结构是不是恰当,是不是还要再安排等,思考各段落的详略。其次,教师要引导“写困生”依据习作主旨,用有色的关键词明确习作的详略部分,让学生在检查思维导图过程中轻轻松松分清哪些是“详写”部分,哪些是“略写”部分。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写困生”习作构思教学中的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指导“写困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审题立意、选材加工和谋篇布局。要将整个构思过程和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激发“写困生”围绕中心图(主旨)散发、想象习作素材,在层层拓展的分支上一步步完善习作内容。此外,教师要引导“写困生”面对展现出来的构思信息,审查思维导图,进行某一部分增添或修补,来完善构思内容,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小华.思维导图在初中“写困生”记叙文构思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20.
  [2]高迎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段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马宏兰.从“出格”到“入格”——高中作文“写困生”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5(10).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委员是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者,也是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和心理健康的朋辈咨询者。文章对沈阳理工大学心理委员胜任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影响心理委员胜任力的各种因素,并针对心理委员的选拔与考核、心理委员的培养计划方面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委员;胜任力;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特色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门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关键性在于该课程对高中生未来就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文章从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依据、意义、思路和目标体系四个角度对这门课程进行探讨,旨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体系,使之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摘 要:现阶段,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根本要求,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构架原则,并为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旨在提升初中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物课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進程的加快,许多体育教师越来越关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文章结合体育教学实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体育课堂资源的开发与作用。要改变运动形式,丰富学习体验;选用生活器材,增加运动趣味;运用多媒体授课,点燃学习热情;引入民间资源,促进文化传承。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实效性;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
摘 要:数学阅读是学生学好数学,进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前提。在高阶思维视域下,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教授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重视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阅读反思,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阅读;高阶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
摘 要:科学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文章以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为例,从设计教学中的实验操作入手,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与实践的兴趣,以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   关键词:科学教学;探究学习;实践技能;提高策略;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具有内容丰富、方便学习、强身健体、发展智力、推动人际交流以及陶冶情操等优势。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应用体育游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游戏;身心健康;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摘 要:句型作为英语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活用句型是关键。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操练句型、巩固句型、记忆句型、应用句型,进而完善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良性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英语教学;活用句型;英语素养;综合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31 文献标志码
摘 要:随着我国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努力挖掘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实践活动更乐于参与、更便于掌握,从而降低知识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教学;学科知识;能力培养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处于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面对的重要课题。由政府和社会一体协同,构建完善的社会关爱服务体系是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方案之一。文章分析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关爱服务体系助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关爱服务体系;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助力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