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8日开幕的常德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总决赛赛场上,常德经开区共派出 5 支代表队,经过两天的鏖战,男队场场胜出。接下来的两三天里,绿茵场上奋力拼搏的孩子们将再一次把经开区校园足球推向辉煌!
优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2015年,该区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开启以小足球带动大教育的华丽篇章,实现了校园足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特色发展。
目前,全区半数以上的学校成功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殊荣。
看经开区校园足球如何在底子薄、起步晚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辉煌的特色发展之路——
建设+保障:铺就特色发展之路
2015年,常德经开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自此,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成为该区自上而下的“足球意志”。
记者走访了区内六所幼儿园,三四岁的孩子们拿着足球,像模像样地边玩边踢,老师给孩子们讲国际足球大事件,讲国际球星的故事,并时不时将简单的足球规则带入其中。
从娃娃抓起,在校园普及,是经开区将校园足球打造成区域特色的诀窍。
为改变孩子们黄土地上踢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近五年,该区累计投入足球专项经费2552.96万元,用大手笔的投入保障硬件软件同时建设。
现在的经开区,无论是位于城区的乾明路小学,还是城郊的苏家渡小学,走进校园最亮眼的就是绿茵茵的足球场。每天,足球场上都活跃着孩子们畅快踢球的身影。
场地建好了,专业教练怎么办?“聘请+培养”的建设模式为校园足球保驾护航。
足球专业毕业的刘志龙通过2017年区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乾明路小学专职足球老师,除他之外,学校还从足球俱乐部聘请了专业教练为“编外教师”,指导学生踢球的同时,也培养老师。
每天下午四点半,乾明路小学操场上,校足球队开始训练了。一群孩子围绕着足球奔跑着,三四名足球教练带着不同年龄组的球员进行训练赛。这时,刘志龙和其他体育老师也会带着球与俱乐部的专业教练一起交流、切磋。
“除开学校与足球俱乐部的交流外,足球老师还能走出去参加区级、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类培训。”刘志龙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他就参加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有国内的足球大咖为我们上课,还得到西班牙等国的著名教练指导。以前我注重球员技术技能的培训,现在足球理论和心理、沟通等方面也是我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历经层层考核才拿到全国夏令营总营的入场券,刘志龙仍难掩激动。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浓厚的氛围。以赛促建是经开区发展校园足球的一大抓手。
每年的4月份,各校的校园足球节相继开幕,校园足球联赛之后,每年6月份上演的全区联赛,和接下来的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总决赛,是足球健将们最期盼的赛事。2017年常德市七运会小学女子组冠军、市首届校园足球总决赛冠军,2018年市校园足球总决赛小学女子冠军、男子第三名等成绩不仅让经开区在全市声名鹊起,更让热爱足球的孩子们在足球的世界里强健了体魄、放飞了自我、淬炼了精神!
爱好+育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足球的出发点是点亮学生兴趣爱好,其最终目标是健体,是育人,是推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开区教育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新介绍。
苏家渡小学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孩子,以前学生放学后打游戏、四处游荡的现象较为严重,自从校园足球各类活动开展以来,足球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课余活动。踢足球赛、画足球创意动画、写足球作文、办足球板报、唱足球歌、跳足球啦啦操……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徜徉在足球元素的各类活动中。
每天的足球大课间是苏家渡小学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刻,音乐响起,学生人手一枚足球在操场上欢快地舞动起来。校长唐莺告诉记者,学校制定了足球三年行动规划,围绕“抓普及到呈特色至出成绩”的目标,学校分年级开展了形式不一的足球活动,浓郁的氛围保障学生人人参与。
崇德中学的足球特色班吸引了一批能踢球、愛学习的学生,“球场能给予我刺激,也锻造了我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小时候的梁爽性格腼腆,学习平平,接触足球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刻苦锻炼进入了校足球队,现在不仅成绩进步了,自信心增强了,还成了同学眼中的明星。
“踢球的孩子能吃苦,不服输,加以引导肯定学习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崇德中学副校长万仕喜一语中的。足球特色班的孩子经常要出去比赛,训练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但学校安排老师利用晚上给学生们补课,大部分学生成绩都较踢球前有所进步。“妈妈希望把我培养成淑女,起初不同意我踢球。为了能有时间踢球,我向妈妈保证学习绝对不能掉队,现在我的成绩比以前更好了。因为踢球,尽管我的皮肤黑了,但我在与队员们的相处中理解了团队精神和荣誉感。”聊起足球,女队员娄媛媛滔滔不绝。
这些因为爱踢球,所以更努力的孩子们,让家长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足球运动,顺应学生生命成长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足球带动了经开区教育特色大发展。
优秀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2015年,该区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开启以小足球带动大教育的华丽篇章,实现了校园足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特色发展。
目前,全区半数以上的学校成功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殊荣。
看经开区校园足球如何在底子薄、起步晚的大背景下,走出一条辉煌的特色发展之路——
建设+保障:铺就特色发展之路
2015年,常德经开区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自此,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成为该区自上而下的“足球意志”。
记者走访了区内六所幼儿园,三四岁的孩子们拿着足球,像模像样地边玩边踢,老师给孩子们讲国际足球大事件,讲国际球星的故事,并时不时将简单的足球规则带入其中。
从娃娃抓起,在校园普及,是经开区将校园足球打造成区域特色的诀窍。
为改变孩子们黄土地上踢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近五年,该区累计投入足球专项经费2552.96万元,用大手笔的投入保障硬件软件同时建设。
现在的经开区,无论是位于城区的乾明路小学,还是城郊的苏家渡小学,走进校园最亮眼的就是绿茵茵的足球场。每天,足球场上都活跃着孩子们畅快踢球的身影。
场地建好了,专业教练怎么办?“聘请+培养”的建设模式为校园足球保驾护航。
足球专业毕业的刘志龙通过2017年区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乾明路小学专职足球老师,除他之外,学校还从足球俱乐部聘请了专业教练为“编外教师”,指导学生踢球的同时,也培养老师。
每天下午四点半,乾明路小学操场上,校足球队开始训练了。一群孩子围绕着足球奔跑着,三四名足球教练带着不同年龄组的球员进行训练赛。这时,刘志龙和其他体育老师也会带着球与俱乐部的专业教练一起交流、切磋。
“除开学校与足球俱乐部的交流外,足球老师还能走出去参加区级、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类培训。”刘志龙告诉记者,今年8月份,他就参加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总营,“有国内的足球大咖为我们上课,还得到西班牙等国的著名教练指导。以前我注重球员技术技能的培训,现在足球理论和心理、沟通等方面也是我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历经层层考核才拿到全国夏令营总营的入场券,刘志龙仍难掩激动。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都离不开浓厚的氛围。以赛促建是经开区发展校园足球的一大抓手。
每年的4月份,各校的校园足球节相继开幕,校园足球联赛之后,每年6月份上演的全区联赛,和接下来的全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总决赛,是足球健将们最期盼的赛事。2017年常德市七运会小学女子组冠军、市首届校园足球总决赛冠军,2018年市校园足球总决赛小学女子冠军、男子第三名等成绩不仅让经开区在全市声名鹊起,更让热爱足球的孩子们在足球的世界里强健了体魄、放飞了自我、淬炼了精神!
爱好+育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足球的出发点是点亮学生兴趣爱好,其最终目标是健体,是育人,是推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开区教育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新介绍。
苏家渡小学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孩子,以前学生放学后打游戏、四处游荡的现象较为严重,自从校园足球各类活动开展以来,足球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课余活动。踢足球赛、画足球创意动画、写足球作文、办足球板报、唱足球歌、跳足球啦啦操……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徜徉在足球元素的各类活动中。
每天的足球大课间是苏家渡小学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刻,音乐响起,学生人手一枚足球在操场上欢快地舞动起来。校长唐莺告诉记者,学校制定了足球三年行动规划,围绕“抓普及到呈特色至出成绩”的目标,学校分年级开展了形式不一的足球活动,浓郁的氛围保障学生人人参与。
崇德中学的足球特色班吸引了一批能踢球、愛学习的学生,“球场能给予我刺激,也锻造了我拼搏不服输的精神。”小时候的梁爽性格腼腆,学习平平,接触足球后,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通过刻苦锻炼进入了校足球队,现在不仅成绩进步了,自信心增强了,还成了同学眼中的明星。
“踢球的孩子能吃苦,不服输,加以引导肯定学习方面是出类拔萃的。”崇德中学副校长万仕喜一语中的。足球特色班的孩子经常要出去比赛,训练占去了大部分的时间,但学校安排老师利用晚上给学生们补课,大部分学生成绩都较踢球前有所进步。“妈妈希望把我培养成淑女,起初不同意我踢球。为了能有时间踢球,我向妈妈保证学习绝对不能掉队,现在我的成绩比以前更好了。因为踢球,尽管我的皮肤黑了,但我在与队员们的相处中理解了团队精神和荣誉感。”聊起足球,女队员娄媛媛滔滔不绝。
这些因为爱踢球,所以更努力的孩子们,让家长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足球运动,顺应学生生命成长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小足球带动了经开区教育特色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