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么一幕,或许老师们比较熟悉:一些学生偷偷地在学校后门,或者通过其他便利之处取外卖餐食,再怎么批评教育,也无济于事。而这些学生的理由多是学校食堂饭菜不可口或没有自己想吃的,再不然就是说错过了营业时间,反过来认为校园禁止外卖不够人性化。学校则表示外卖小店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且所制餐食没有考虑儿童或青少年的膳食营养。但实际上,尽管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关于学校食堂的管理规定与惩处制度,所供饭菜中却仍不时出现一些异物,如头发、铁丝、苍蝇、蟑螂等,学生平日里的可选择度也不高,故对此产生了不信任感,致使他们甘愿冒险买外卖,也不肯乖乖就餐。
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抗拒,并不是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就能解决的,尤其是果真存在上述问题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回心转意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扭转形象,重建信任。
问题潜伏,不容小觑
一般来说,学校食堂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卫生问题,内部环境不佳或因食材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导致学生就餐后出现集体“拉肚子”或中毒现象。二是物价问题,学校食堂饭菜的售价高于市场或分量不足,引发学生及其家长的投诉。三是组织问题,学校食堂的就餐空间让人不适,如过于狭小、闷热,甚至充斥着油烟味;就餐安排不合理,如候餐时间久、营业时间短、男生与女生分区就餐等。四是口味问题,相信不少老师曾听过学生抱怨学校食堂饭菜,若是一两个学生的抱怨,可能是其主观判断,但遇到更多的抱怨时,就真应好好掂量了。要知道,若学校未能很好地处理上述问题,则极易爆发危机,后患无穷。
危机爆发,沉着应对
不可排除的是,有部分学生乃至家长受不良舆论的影响,误认为学校饭堂有背景,如承包商是某位校领导的亲属,就算存在问题,也会有所偏护等,并在社交网络上散布不实谣言或有待查证的假设性言论,致使危机升级。当然,若学校未能及时回应,给予有效说明,也会加剧矛盾,让危机更甚。
总结相关案例,我认为学校第一步应成立危机处理小组。除学校主要领导外,还应由数名老师代表组成,并选取数名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与其中,以此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公布当前情况,就应即刻着手调查。待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再予以新的情况公布,并表明今后的解决办法。若已有学生受到伤害,危机处理小组还应尽快安抚当事学生及其家长情绪,保证必定解决此事,并请相关部门与专业人员介入,使其感知到学校的重视程度,也由此增强其他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整体信任度。
学校在安排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时,可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通知承包商,并应做好拍摄或录音,整个过程务必真实、透明,有证据。必要時,还应联系相关部门前来调查。
最后,假设调查结果反映学生抱怨成立,学校可以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对食堂承包商予以批评,要求其整改,或提交相关部门处理。
及早管控,扼杀危机
要知道,处理危机的最好办法是迅速将火苗浇灭,不让其蔓延,但这里最考验学校的不是危机公关能力,而是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只有日常管理做扎实了,才能防患于未然,并在危机爆发时得到较好解决。对此,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成立学校食堂监督小组,由学生会与家委会选派代表联合组成,并在社会上聘请相关顾问指导工作。食堂监督小组的主要工作是轮流抽检食堂,并定期收集、反馈各种意见,组织相关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对于食堂饭菜的定价,也可以尝试组织校园听证会,平衡各方意见。
二是设立学校食堂开放日,邀请更多的学生及其家长前来参观,使其了解背后的工作环境与流程,也让食堂承包商多角度地了解学生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工作。
三是确立菜式更换机制,可以引导食堂创建一个QQ群或其他网络互动平台,于每周四前将下周计划推出的新菜式方案发布出来(基本菜式不需每周更换),并配上设计说明。接着,通过班级代表(班长或生活委员)的投票,推选出下周的新菜式,既丰富了学生的就餐选择,也增强了学生的就餐积极性。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向兄弟学校取经,如互派厨师交流学习等。
四是增添学校食堂的文化韵味,让食堂不单单是学生的就餐场所,还是一个学习相关知识,与同学、老师增进了解的场所。校园处处皆是教育,学校食堂也应发挥其特有功用,如通过有趣的普及方式,给学生带来食品安全知识、膳食营养知识、餐饮礼仪培训等,并鼓励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与环境装饰,获取更多学生的好感。作为老师,也应与学生一同用餐,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
五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若校园场地与相关政策允许,学校应引进两家以上食堂(不同的承包商)进入校园,通过激发良性竞争来提升学生满意度。
很多时候,学校食堂管理就是一个良心活,严格的自我要求是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关键。此时,还应让外界看到自己的良心,有意识地树立起正面形象。毕竟信任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长此以往地维系,品牌建设便是最好的路径,至少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争取到更多的信任。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
学生对学校食堂的抗拒,并不是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就能解决的,尤其是果真存在上述问题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回心转意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扭转形象,重建信任。
问题潜伏,不容小觑
一般来说,学校食堂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卫生问题,内部环境不佳或因食材不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导致学生就餐后出现集体“拉肚子”或中毒现象。二是物价问题,学校食堂饭菜的售价高于市场或分量不足,引发学生及其家长的投诉。三是组织问题,学校食堂的就餐空间让人不适,如过于狭小、闷热,甚至充斥着油烟味;就餐安排不合理,如候餐时间久、营业时间短、男生与女生分区就餐等。四是口味问题,相信不少老师曾听过学生抱怨学校食堂饭菜,若是一两个学生的抱怨,可能是其主观判断,但遇到更多的抱怨时,就真应好好掂量了。要知道,若学校未能很好地处理上述问题,则极易爆发危机,后患无穷。
危机爆发,沉着应对
不可排除的是,有部分学生乃至家长受不良舆论的影响,误认为学校饭堂有背景,如承包商是某位校领导的亲属,就算存在问题,也会有所偏护等,并在社交网络上散布不实谣言或有待查证的假设性言论,致使危机升级。当然,若学校未能及时回应,给予有效说明,也会加剧矛盾,让危机更甚。
总结相关案例,我认为学校第一步应成立危机处理小组。除学校主要领导外,还应由数名老师代表组成,并选取数名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参与其中,以此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公布当前情况,就应即刻着手调查。待取得阶段性进展后,再予以新的情况公布,并表明今后的解决办法。若已有学生受到伤害,危机处理小组还应尽快安抚当事学生及其家长情绪,保证必定解决此事,并请相关部门与专业人员介入,使其感知到学校的重视程度,也由此增强其他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整体信任度。
学校在安排调查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时,可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通知承包商,并应做好拍摄或录音,整个过程务必真实、透明,有证据。必要時,还应联系相关部门前来调查。
最后,假设调查结果反映学生抱怨成立,学校可以根据相关管理条例对食堂承包商予以批评,要求其整改,或提交相关部门处理。
及早管控,扼杀危机
要知道,处理危机的最好办法是迅速将火苗浇灭,不让其蔓延,但这里最考验学校的不是危机公关能力,而是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只有日常管理做扎实了,才能防患于未然,并在危机爆发时得到较好解决。对此,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成立学校食堂监督小组,由学生会与家委会选派代表联合组成,并在社会上聘请相关顾问指导工作。食堂监督小组的主要工作是轮流抽检食堂,并定期收集、反馈各种意见,组织相关活动,架起沟通的桥梁。对于食堂饭菜的定价,也可以尝试组织校园听证会,平衡各方意见。
二是设立学校食堂开放日,邀请更多的学生及其家长前来参观,使其了解背后的工作环境与流程,也让食堂承包商多角度地了解学生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工作。
三是确立菜式更换机制,可以引导食堂创建一个QQ群或其他网络互动平台,于每周四前将下周计划推出的新菜式方案发布出来(基本菜式不需每周更换),并配上设计说明。接着,通过班级代表(班长或生活委员)的投票,推选出下周的新菜式,既丰富了学生的就餐选择,也增强了学生的就餐积极性。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向兄弟学校取经,如互派厨师交流学习等。
四是增添学校食堂的文化韵味,让食堂不单单是学生的就餐场所,还是一个学习相关知识,与同学、老师增进了解的场所。校园处处皆是教育,学校食堂也应发挥其特有功用,如通过有趣的普及方式,给学生带来食品安全知识、膳食营养知识、餐饮礼仪培训等,并鼓励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参与环境装饰,获取更多学生的好感。作为老师,也应与学生一同用餐,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
五是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若校园场地与相关政策允许,学校应引进两家以上食堂(不同的承包商)进入校园,通过激发良性竞争来提升学生满意度。
很多时候,学校食堂管理就是一个良心活,严格的自我要求是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关键。此时,还应让外界看到自己的良心,有意识地树立起正面形象。毕竟信任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长此以往地维系,品牌建设便是最好的路径,至少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努力方向,争取到更多的信任。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