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所产生的育人作用已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崇。长期的教学实践一再证明,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不仅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拟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优美育人环境方面谈几点思考,与教育界同仁商榷,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一、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静宁县实施的“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就是一次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校园环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宏观环境”,它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校园文化载体,后者是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创建优美校园环境为目标抓起。
第一、物质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体现出“五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校园区域特色;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结合,富有艺术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有时代感,富有地域特色,但却不可一味的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经济,又实用;五是功能性。学校建筑物应合理构建功能性文化小区,如教学区、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师生公寓区、食堂服务区、体育活动区和多媒体科技园区,根据各功能小区的特色,设置宣传牌或标语,让师生置身于文化特色小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彰显特色文化小区的育人功能。
第二、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六化”,即绿化、美化、文化、硬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文化广场或文化走廊要培植盆景花卉,并设计张贴学校成就展和学生习作,培养师生的成就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精心打造花园式学校。融绿化、美化、文化于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的美化决不应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设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要通过硬化、净化、静化三者的结合,创造优雅、舒适的环境,让人乐在其中,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得到升华,创造美的信念得到培养和强化。
二、创建校园舆论文化氛围,携手共建优良校风
首先,注重养成教育,育人先树德。通过充分发挥广播站、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文化走廊、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学校成就展的作用,创设浓郁的舆论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其理;通过晨会、班会、集体宣誓古训吟诵、经典朗读、一日常规、时事政治的学习,让同学们明辨事理,知荣明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红歌传唱,党史教育,让同学重温历史,振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其次,确定奋斗目标,让目标成为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学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本校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个人也可按照集体的奋斗目标制定自己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并让这些目标转化为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让目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再次,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发挥师德育人作用。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其中领导的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铁先要本身硬”,这些俗言都说明了领导率先垂范作用的重要性。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要教师身先士卒,学生便会耳濡目染,仿效老师的行为去做。
综上所述,浓郁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魅力。只要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人才尽风流的美好明天才会到来!
一、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环境育人”已是教育界尽人皆知的教育信条。静宁县实施的“学校文化建设年”活动,就是一次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校园环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宏观环境”,它由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部分组成。前者是校园文化载体,后者是校园文化的本质内容。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物质文化的建设和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创建优美校园环境为目标抓起。
第一、物质文化建设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体现出“五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体现校园区域特色;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结合,富有艺术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有时代感,富有地域特色,但却不可一味的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经济,又实用;五是功能性。学校建筑物应合理构建功能性文化小区,如教学区、文化广场、文化走廊、师生公寓区、食堂服务区、体育活动区和多媒体科技园区,根据各功能小区的特色,设置宣传牌或标语,让师生置身于文化特色小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体会“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韵味,彰显特色文化小区的育人功能。
第二、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六化”,即绿化、美化、文化、硬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文化广场或文化走廊要培植盆景花卉,并设计张贴学校成就展和学生习作,培养师生的成就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精心打造花园式学校。融绿化、美化、文化于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校园的美化决不应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设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要通过硬化、净化、静化三者的结合,创造优雅、舒适的环境,让人乐在其中,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使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得到升华,创造美的信念得到培养和强化。
二、创建校园舆论文化氛围,携手共建优良校风
首先,注重养成教育,育人先树德。通过充分发挥广播站、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文化走廊、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学校成就展的作用,创设浓郁的舆论文化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感悟其理;通过晨会、班会、集体宣誓古训吟诵、经典朗读、一日常规、时事政治的学习,让同学们明辨事理,知荣明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通过红歌传唱,党史教育,让同学重温历史,振作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志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其次,确定奋斗目标,让目标成为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学校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本校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个人也可按照集体的奋斗目标制定自己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并让这些目标转化为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让目标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再次,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发挥师德育人作用。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其中领导的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打铁先要本身硬”,这些俗言都说明了领导率先垂范作用的重要性。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人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只要教师身先士卒,学生便会耳濡目染,仿效老师的行为去做。
综上所述,浓郁的文化氛围,能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这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艺术魅力。只要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环境育人的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学生才能真正健康成长,人才尽风流的美好明天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