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给许多领域带来便利,作为资源中心并肩负文化传承重任的图书馆也深受其影响,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利用数字技术革新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放大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均拥有丰富的数字化建设经验,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双方在数字图书馆共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为今后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共享遗产;中国;法国
“共享遗产”项目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于2016年发起的国际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合作计划,通过对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可在一个通用平台上在线访问。共享遗产这一项目除了保护和共享人类文明遗产外,还旨在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交流空间和知识的空间,促进新的科学合作与国际合作,为建立新的研究和关系开辟道路。
一.“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起源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和最古老的汉学收藏品之一的图书馆,法国很早就对中国研究产生了兴趣,而法国图书馆自17世纪开始一直与这一运动相伴而行。由国王图书馆首次购置中文书籍的历史可追溯至1668年,但真正的“中文藏書”始于1697年,当时耶稣会教父白晋(Joachim Bouvet) 神父给国王路易十四从中国带回了一批312卷的中文藏书,随后洪若翰 ( Jean de Fontaney)神父带回了康熙皇帝赠予的两批共72卷藏书。19世纪末,法国开启了汉学新时代,汉学的发展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有组织化。1902年,古恒(Maurice Courant)也相应发表了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古籍的主题目录。
中法之间文献藏品的交流起源较早并一直有所延续。2017年,法国国家基金会推出了“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项目,成为最新的 “共享遗产”数字收藏作品,展示了16世纪至1945年间近五个世纪的法中文化、宗教、科学等关系,内容包含了手稿,印刷品,照片,地图,录音等7000多个特殊文档。该项目是继法国-巴西馆,东方馆,法国-波兰馆之后的第四个共享图书馆项目。
二. “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法国-中国”数字化数字图书馆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外交图书馆和里昂市里图书馆之间共同合作的结果,涵盖了六个主题的内容。
第一章讲述了道路和旅行家,介绍了连接中西的丝绸之路和“首批旅行者”,尤其是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间知识丰富的密使和向西方传送关于中国信息的基督教传教士。在这里,访问读者可以探索双方在早期的贸易往来和社会生活,对了解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有重要意义。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权力与外交,追溯了两国之间从其起源到1945年的外交关系,丰富的图像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中华帝国的国力,比如独一无二的《职贡图》。《圆明园四十景》是十八世纪中国艺术杰作,在本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法国-中国网站的珍宝之一,法国国家图书馆也保存着它的不同版本。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思想交流的文献作品,是双方对彼此思想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情况的纪实。
第三章为“学识”部分,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以及其学识的构成。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在法国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而且还有儒家、道教以及西方汉学的奠基者——法国汉学。该部分藏品无论是在科学还是审美方面都极具水准,它们所涉及的不仅包括数学,天文,医书古籍,动植物学,还包括诸如《远东通信集》等一批重要的媒体资料。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发现并翻译了包括《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在内的中国经典著作,这不仅为欧洲的汉学打下了基础,也对17、18世纪的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生活场景”以及“工艺与工匠”部分的文献进一步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中国缩影、服饰发展、日常消遣等。“工艺与工匠”部分展示了当时中国养蚕、纺织、冶金等最先进的手工艺,让读者了解到曾经那个繁荣兴盛的时期。该部分展示的重要藏品——《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中国17世纪初的各项手工艺技术,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该书的两个较著名的版本,并已将其保存了近三个世纪。
中法从古至今都不乏文人墨客,封建时期的文学艺术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最后一章“艺术与文学”通过音乐,文学和戏剧作品的展示尽显中国风采,在这里我们可以偶遇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看他在向他眼中“奇怪”的中国介绍西方进步时的思考;在这里我们还可以邂逅维克多?雨果,感受他的浪漫主义情怀。
三. 结语
中法两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已有2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各自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是遗产共享和文献资源数字化相结合的一个全新的探索,网站采用中文、法文双语导览模式,成立了专门的学术顾问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和评估本网站的学术内容,并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研究员为每一篇文献撰写了介绍。中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超越了时空性,在保护文献资源,传承中法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今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馆际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此举意义重大:
首先,为其他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树立典范,促进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为加强建设过程中的交流,双方须克服语言、地理、人文、科技等障碍,寻找新的合作方式,而这些新方法、新思想和新模式将为其他图书馆的馆际交流提供经验,也为促进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和各国公民视野的开拓开辟一条新道路。
其次,增进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两国的友谊。文化是国家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国家间文化交流是促进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合作的重要手段。双方的国际化交流能让两国加深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和赞同,有利于促进对双方意识形态的理解,从而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
最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都是各自国家的象征,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加强彼此的交流既可以在本国之外传播和弘扬文化,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进而传承和保护了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MAZIN Cécile. Trésors de Chine : 7000 documents et 4 siècles d'échanges avec la France[EB/OL]. (2019-01-19) [2020-11-06]. https://www.actualitte.com/article/monde-edition/tresors-de-chine-7000-documents-et-4 -siecles-d-echanges-avec-la-france/92879.
[2]La BnF lance la bibliothèque numérique France-Chine[EB/OL]. (2019-01-19) [2020-11-06]. http://www.bibliofrance.org/index.php/ressources/ numerisation-e-book-et-bibliotheques-numeriques/564-la- bnf-lance-la- bibliotheque-numerique-france-chine.
[3]https://heritage.bnf.fr/france-chine/.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山东 青岛 266100)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共享遗产;中国;法国
“共享遗产”项目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于2016年发起的国际图书馆之间的数字合作计划,通过对馆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可在一个通用平台上在线访问。共享遗产这一项目除了保护和共享人类文明遗产外,还旨在创造一个全新的虚拟交流空间和知识的空间,促进新的科学合作与国际合作,为建立新的研究和关系开辟道路。
一.“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起源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和最古老的汉学收藏品之一的图书馆,法国很早就对中国研究产生了兴趣,而法国图书馆自17世纪开始一直与这一运动相伴而行。由国王图书馆首次购置中文书籍的历史可追溯至1668年,但真正的“中文藏書”始于1697年,当时耶稣会教父白晋(Joachim Bouvet) 神父给国王路易十四从中国带回了一批312卷的中文藏书,随后洪若翰 ( Jean de Fontaney)神父带回了康熙皇帝赠予的两批共72卷藏书。19世纪末,法国开启了汉学新时代,汉学的发展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有组织化。1902年,古恒(Maurice Courant)也相应发表了法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中文古籍的主题目录。
中法之间文献藏品的交流起源较早并一直有所延续。2017年,法国国家基金会推出了“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项目,成为最新的 “共享遗产”数字收藏作品,展示了16世纪至1945年间近五个世纪的法中文化、宗教、科学等关系,内容包含了手稿,印刷品,照片,地图,录音等7000多个特殊文档。该项目是继法国-巴西馆,东方馆,法国-波兰馆之后的第四个共享图书馆项目。
二. “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
“法国-中国”数字化数字图书馆是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外交图书馆和里昂市里图书馆之间共同合作的结果,涵盖了六个主题的内容。
第一章讲述了道路和旅行家,介绍了连接中西的丝绸之路和“首批旅行者”,尤其是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间知识丰富的密使和向西方传送关于中国信息的基督教传教士。在这里,访问读者可以探索双方在早期的贸易往来和社会生活,对了解当时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有重要意义。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权力与外交,追溯了两国之间从其起源到1945年的外交关系,丰富的图像资料向我们展示了中华帝国的国力,比如独一无二的《职贡图》。《圆明园四十景》是十八世纪中国艺术杰作,在本章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是法国-中国网站的珍宝之一,法国国家图书馆也保存着它的不同版本。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思想交流的文献作品,是双方对彼此思想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情况的纪实。
第三章为“学识”部分,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以及其学识的构成。这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包括在法国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佛教,而且还有儒家、道教以及西方汉学的奠基者——法国汉学。该部分藏品无论是在科学还是审美方面都极具水准,它们所涉及的不仅包括数学,天文,医书古籍,动植物学,还包括诸如《远东通信集》等一批重要的媒体资料。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发现并翻译了包括《四书》、《五经》、《论语》、《孟子》等在内的中国经典著作,这不仅为欧洲的汉学打下了基础,也对17、18世纪的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生活场景”以及“工艺与工匠”部分的文献进一步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生活场景”中展示了中国缩影、服饰发展、日常消遣等。“工艺与工匠”部分展示了当时中国养蚕、纺织、冶金等最先进的手工艺,让读者了解到曾经那个繁荣兴盛的时期。该部分展示的重要藏品——《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中国17世纪初的各项手工艺技术,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该书的两个较著名的版本,并已将其保存了近三个世纪。
中法从古至今都不乏文人墨客,封建时期的文学艺术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地位,最后一章“艺术与文学”通过音乐,文学和戏剧作品的展示尽显中国风采,在这里我们可以偶遇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看他在向他眼中“奇怪”的中国介绍西方进步时的思考;在这里我们还可以邂逅维克多?雨果,感受他的浪漫主义情怀。
三. 结语
中法两国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已有20余年的历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各自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法国-中国”数字图书馆是遗产共享和文献资源数字化相结合的一个全新的探索,网站采用中文、法文双语导览模式,成立了专门的学术顾问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和评估本网站的学术内容,并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研究员为每一篇文献撰写了介绍。中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超越了时空性,在保护文献资源,传承中法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今后,中国国家图书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应进一步加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馆际交流,相互学习和借鉴。此举意义重大:
首先,为其他图书馆开展国际交流树立典范,促进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为加强建设过程中的交流,双方须克服语言、地理、人文、科技等障碍,寻找新的合作方式,而这些新方法、新思想和新模式将为其他图书馆的馆际交流提供经验,也为促进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和各国公民视野的开拓开辟一条新道路。
其次,增进中法文化交流和中法两国的友谊。文化是国家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国家间文化交流是促进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增进感情、加强合作的重要手段。双方的国际化交流能让两国加深对彼此文化的认识和赞同,有利于促进对双方意识形态的理解,从而增强两国政治互信,建立更加深厚的友谊。
最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共同保护人类文化遗产。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都是各自国家的象征,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加强彼此的交流既可以在本国之外传播和弘扬文化,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进而传承和保护了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MAZIN Cécile. Trésors de Chine : 7000 documents et 4 siècles d'échanges avec la France[EB/OL]. (2019-01-19) [2020-11-06]. https://www.actualitte.com/article/monde-edition/tresors-de-chine-7000-documents-et-4 -siecles-d-echanges-avec-la-france/92879.
[2]La BnF lance la bibliothèque numérique France-Chine[EB/OL]. (2019-01-19) [2020-11-06]. http://www.bibliofrance.org/index.php/ressources/ numerisation-e-book-et-bibliotheques-numeriques/564-la- bnf-lance-la- bibliotheque-numerique-france-chine.
[3]https://heritage.bnf.fr/france-chine/.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山东 青岛 26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