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小姐的高调生活
S小姐是我们每次聚餐的必备压轴话题,方便入口,耐嚼易咽,人人都有兴趣掺和几口。
无论聚餐的主题是什么,差不多茶足饭饱了,总会有人提上那么一句,“哎,你们看了S最近的朋友圈没?”
这句话一抛开,就像扔出个手榴弹,原本瘫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人群立刻炸裂开来,因为S的微信朋友圈,总是变着法的精彩。
“听好了,”有人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开始念,“昨天累得心力交瘁,和张导聊天时透露了放弃的念头,谢谢您在我软弱时及时拉我一把,我会坚持下去!”念完,举起手机展示一圈,屏幕上赫然几张张艺谋大导演的生活照。
“Home party模式开启!辛苦了这么多天,好好犒劳自己一下,谢谢亲爱的他送我的礼物,Mua!”一个阴阳怪气捏着嗓子的声音。这回不等它落下,我们已经纷纷埋头滑动自己的手机,欣赏了满打满算九张豪宅豪车豪包的照片。
我还注意到,这条朋友圈下面有一条唯一的评论,来自她自己:“统一回复大家:包包四万八,他非要买,我也觉得不值。”后面附了几个委屈表情。
S小姐是谁,电影圈名流?一线演员?新晋导演?通通不是。至少在我们了解的范围内,S只是我们的老朋友之一、中学时期参加某个作文比赛认识的赛友、一起北漂的苦逼文艺青年,来北京的两年,辗转托圈内关系做过图书编辑实习生、剧本修改枪手,不过要细抠起来,后者也确实能和电影挂点钩。
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S每天跟着我们厮混,毛衣起球,刘海出油,缩在人群里玩手机,在朋友圈里抱怨工资太少,工作受气,房租太贵,以及男同事太丑太极品。有时候后半夜发一串哭的表情,下面马上出现零星几个赞。
S还有一个住在通州的记者男友,周末乘一个半小时公交来找S,两人也会计划一日游、二日游,这个时候的S,朋友圈里也会流露出少有的快乐,发一些标准“游客照”,满面春风。
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就是这样一个S,和她的工作、她的男友、她的朋友圈内容一样,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让人多看几眼的那种人。突然有一天,就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开始,只是偶尔一两张出入高档餐厅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里,大家还会嘻嘻哈哈地在评论里调侃,“发财啦?”“傍上干爹啦?”接着,这样的照片越来越多,等你突然缓过神来,去翻她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从前那些旧款诺基亚拍出来的,像素极低的长城照,感叹号漫天飞的工作抱怨,通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高档餐厅、豪宅豪车、电影发布会、明星合影,最低调时也是电影院、美术馆、画廊、音乐会。
我们在一种迫不及待的焦灼里,刷着S的朋友圈等着下次见面。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敢评论了,就连赞也不大点了,因为在搞清楚真相以前,你根本不知道评论什么合适,评论什么不合适,任何一种表态都有可能落下笑柄。
S出现了,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新男友。我们首先直勾勾地盯住他:一身低调名牌,性格随和,浑身上下透着富养出来的松弛和漫不经心。而再看我们的S,你会发现她已经不是我们那个S了:卷了头发,精致的淡妆,优雅的套装裙,牛皮高跟鞋,坐姿优雅,轻声细语。
我们也很快反应过来,送S四万八包包的是新男友,而不是通州记者男友。那么,S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富二代新男友吗?我们心照不宣地沉默下来,内心暗自嘀咕着。
这次见面之后,S就彻底成为了一个谜。
尽管疑思重重,但谁也没有去问S本人,究竟是哪一种情况,谁也不想戳痛自己薄弱的自尊心。
“S出国了呢,她现在怎么样呢?”有人刷着那几张附有一句“斯里兰卡的天空还是那么蓝”的图片自言自语。
“那应该是很好吧,肯定很好。”我怀着一种温暖的祝福,喃喃道。
众多版本的朋友圈
事情转折是在半个月后,圈子里面一个小姑娘声称在大悦城的地下美食城看到了S。她连连保证那就是S,绝对不是认错人,脸上因认真而涌起阵阵红晕。
这个新的发现引起阵阵猜测,终于有人抛出致命的疑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她的照片有点假?”
“早就觉得了。”有人立刻回答,“一开始就感觉不对劲。”
我们迅速投入到“找茬”的热情中,发现S朋友圈里那些豪华别墅、豪车、名牌衣服、包、巴黎街头、斯里兰卡的天空、张导,通通没有她本人的痕迹,确实有些耐人寻味。另外,她给自己评论的那些“统一回复大家”,也怎么看都像是自说自话,压根就没有什么提问者吧。
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S的信誉岌岌可危,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把我拉入一个暗暗担忧的境地。
有一次公司聚会,和我邻座的姑娘来自一家影视公司,自来熟,闲聊之际给我们展示公司微信群的Q版头像,在群成员那一栏里,我赫然瞥见S的头像。
确认了一番,不光是头像,昵称也是一样。“她也是你们公司的吗?”我问。“是啊,我们公司剧本策划经理的助理。”她说着,顺手点开那个头像,滑进朋友圈。
奇怪的是,朋友圈里又完全不是我平时看到的那个S了。没有豪宅豪车,没有明星合影,没有斯里兰卡的天空,取而代之的是大段大段的“咬牙含泪”励志格言,是“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事是一件一件做的,踏實做人,不计回报”。是“加班到这个点,只求所有事情都过自己这一关,无愧于心,晚安”。也发过一张照片,那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记者男友,附言“谢谢你陪我一起打拼”。
为什么同样一个账号,朋友圈里却完全是两种内容?我很快明白了,S设置了“分组可见”,不同的分组里,发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分组里的好友也看不见别的分组里的内容。
我二话没说,拿手机拍下了这个朋友圈内的内容,传给圈内除S以外的每一个朋友。
事情变本加厉。接下来又有人从别的朋友那里,看到S第三个版本的朋友圈。
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我们的S涂着魅惑红唇,披散着凌乱长发,露出半只肩膀和事业线,做出小野猫的姿势,性感撩人,在后半夜的朋友圈发出无言的召唤。而白天,就是鬼马卖萌小白兔,满屏幕嘟嘴锤子手。大家啧啧感慨,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仅凭想象力的触须还真难以触及S如此风情万种的一面。
我们大胆猜测,S的朋友圈肯定还有第四个分组,第五个分组,第六个分组,每一个分组都是一个平行世界,每一个分组都是不同版本的S。
剔除众多平行世界中的一个
出于好奇,我们当起了福尔摩斯,探索起S的真实生活。
“你们能想象吗,S家是江苏农村一户特困家庭,根本不是什么富二代!现在被她父母带回农村去了。”
“怎么会?”我们不解道,“她还开了公司,住豪宅开豪车呢!”
“公司是借高利贷开的空壳,豪宅豪车也是租的,高利贷的人都找上门来了。不光这样,男朋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因为有两个男朋友都坐在那里!”
“所以说两个平行世界里分别有一个男朋友喽?好强大!”
S回到老家后,就不再更新朋友圈了。
“她不是出国了吗?”新来的老赛友突然说,“刚刚她还发了朋友圈。”
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点开S的头像,熟练地进入她的朋友圈。果然,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赫然入眼,显示时间是“一小时前”,照片中,S一袭白裙,做出伸手拥抱蓝天的动作,角落里跳出一行字,“久违了,斯里兰卡的天依旧那么蓝。”
我们疯狂地去掏自己的手机,迫不及待点开她的朋友圈一看究竟,奇怪的是,任凭你怎么摁住那个头像使劲刷新,也不会再弹出任何一张新的照片、一条新的动态了,甚至,从前的那些豪车豪宅公司包包,也都突然消失不见,S的朋友圈,只剩下头像下方那条横杠和一片空白。
显然,并不是S离开了朋友圈,而是我们这群人,被她从分组里剔除出来了,就像剔除出她的众多平行世界中的一个。
S小姐是我们每次聚餐的必备压轴话题,方便入口,耐嚼易咽,人人都有兴趣掺和几口。
无论聚餐的主题是什么,差不多茶足饭饱了,总会有人提上那么一句,“哎,你们看了S最近的朋友圈没?”
这句话一抛开,就像扔出个手榴弹,原本瘫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人群立刻炸裂开来,因为S的微信朋友圈,总是变着法的精彩。
“听好了,”有人掏出手机,点开微信,开始念,“昨天累得心力交瘁,和张导聊天时透露了放弃的念头,谢谢您在我软弱时及时拉我一把,我会坚持下去!”念完,举起手机展示一圈,屏幕上赫然几张张艺谋大导演的生活照。
“Home party模式开启!辛苦了这么多天,好好犒劳自己一下,谢谢亲爱的他送我的礼物,Mua!”一个阴阳怪气捏着嗓子的声音。这回不等它落下,我们已经纷纷埋头滑动自己的手机,欣赏了满打满算九张豪宅豪车豪包的照片。
我还注意到,这条朋友圈下面有一条唯一的评论,来自她自己:“统一回复大家:包包四万八,他非要买,我也觉得不值。”后面附了几个委屈表情。
S小姐是谁,电影圈名流?一线演员?新晋导演?通通不是。至少在我们了解的范围内,S只是我们的老朋友之一、中学时期参加某个作文比赛认识的赛友、一起北漂的苦逼文艺青年,来北京的两年,辗转托圈内关系做过图书编辑实习生、剧本修改枪手,不过要细抠起来,后者也确实能和电影挂点钩。
差不多有一年半的时间,S每天跟着我们厮混,毛衣起球,刘海出油,缩在人群里玩手机,在朋友圈里抱怨工资太少,工作受气,房租太贵,以及男同事太丑太极品。有时候后半夜发一串哭的表情,下面马上出现零星几个赞。
S还有一个住在通州的记者男友,周末乘一个半小时公交来找S,两人也会计划一日游、二日游,这个时候的S,朋友圈里也会流露出少有的快乐,发一些标准“游客照”,满面春风。
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就是这样一个S,和她的工作、她的男友、她的朋友圈内容一样,怎么看,都不像是会让人多看几眼的那种人。突然有一天,就摇身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一开始,只是偶尔一两张出入高档餐厅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里,大家还会嘻嘻哈哈地在评论里调侃,“发财啦?”“傍上干爹啦?”接着,这样的照片越来越多,等你突然缓过神来,去翻她的朋友圈,就会发现,从前那些旧款诺基亚拍出来的,像素极低的长城照,感叹号漫天飞的工作抱怨,通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高档餐厅、豪宅豪车、电影发布会、明星合影,最低调时也是电影院、美术馆、画廊、音乐会。
我们在一种迫不及待的焦灼里,刷着S的朋友圈等着下次见面。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敢评论了,就连赞也不大点了,因为在搞清楚真相以前,你根本不知道评论什么合适,评论什么不合适,任何一种表态都有可能落下笑柄。
S出现了,跟她一起来的还有她的新男友。我们首先直勾勾地盯住他:一身低调名牌,性格随和,浑身上下透着富养出来的松弛和漫不经心。而再看我们的S,你会发现她已经不是我们那个S了:卷了头发,精致的淡妆,优雅的套装裙,牛皮高跟鞋,坐姿优雅,轻声细语。
我们也很快反应过来,送S四万八包包的是新男友,而不是通州记者男友。那么,S现在的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富二代新男友吗?我们心照不宣地沉默下来,内心暗自嘀咕着。
这次见面之后,S就彻底成为了一个谜。
尽管疑思重重,但谁也没有去问S本人,究竟是哪一种情况,谁也不想戳痛自己薄弱的自尊心。
“S出国了呢,她现在怎么样呢?”有人刷着那几张附有一句“斯里兰卡的天空还是那么蓝”的图片自言自语。
“那应该是很好吧,肯定很好。”我怀着一种温暖的祝福,喃喃道。
众多版本的朋友圈
事情转折是在半个月后,圈子里面一个小姑娘声称在大悦城的地下美食城看到了S。她连连保证那就是S,绝对不是认错人,脸上因认真而涌起阵阵红晕。
这个新的发现引起阵阵猜测,终于有人抛出致命的疑问,“你们有没有觉得,她的照片有点假?”
“早就觉得了。”有人立刻回答,“一开始就感觉不对劲。”
我们迅速投入到“找茬”的热情中,发现S朋友圈里那些豪华别墅、豪车、名牌衣服、包、巴黎街头、斯里兰卡的天空、张导,通通没有她本人的痕迹,确实有些耐人寻味。另外,她给自己评论的那些“统一回复大家”,也怎么看都像是自说自话,压根就没有什么提问者吧。
在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中,S的信誉岌岌可危,而接下来的一件事,彻底把我拉入一个暗暗担忧的境地。
有一次公司聚会,和我邻座的姑娘来自一家影视公司,自来熟,闲聊之际给我们展示公司微信群的Q版头像,在群成员那一栏里,我赫然瞥见S的头像。
确认了一番,不光是头像,昵称也是一样。“她也是你们公司的吗?”我问。“是啊,我们公司剧本策划经理的助理。”她说着,顺手点开那个头像,滑进朋友圈。
奇怪的是,朋友圈里又完全不是我平时看到的那个S了。没有豪宅豪车,没有明星合影,没有斯里兰卡的天空,取而代之的是大段大段的“咬牙含泪”励志格言,是“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事是一件一件做的,踏實做人,不计回报”。是“加班到这个点,只求所有事情都过自己这一关,无愧于心,晚安”。也发过一张照片,那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记者男友,附言“谢谢你陪我一起打拼”。
为什么同样一个账号,朋友圈里却完全是两种内容?我很快明白了,S设置了“分组可见”,不同的分组里,发出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分组里的好友也看不见别的分组里的内容。
我二话没说,拿手机拍下了这个朋友圈内的内容,传给圈内除S以外的每一个朋友。
事情变本加厉。接下来又有人从别的朋友那里,看到S第三个版本的朋友圈。
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我们的S涂着魅惑红唇,披散着凌乱长发,露出半只肩膀和事业线,做出小野猫的姿势,性感撩人,在后半夜的朋友圈发出无言的召唤。而白天,就是鬼马卖萌小白兔,满屏幕嘟嘴锤子手。大家啧啧感慨,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仅凭想象力的触须还真难以触及S如此风情万种的一面。
我们大胆猜测,S的朋友圈肯定还有第四个分组,第五个分组,第六个分组,每一个分组都是一个平行世界,每一个分组都是不同版本的S。
剔除众多平行世界中的一个
出于好奇,我们当起了福尔摩斯,探索起S的真实生活。
“你们能想象吗,S家是江苏农村一户特困家庭,根本不是什么富二代!现在被她父母带回农村去了。”
“怎么会?”我们不解道,“她还开了公司,住豪宅开豪车呢!”
“公司是借高利贷开的空壳,豪宅豪车也是租的,高利贷的人都找上门来了。不光这样,男朋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因为有两个男朋友都坐在那里!”
“所以说两个平行世界里分别有一个男朋友喽?好强大!”
S回到老家后,就不再更新朋友圈了。
“她不是出国了吗?”新来的老赛友突然说,“刚刚她还发了朋友圈。”
接着,在众人的注视下,他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点开S的头像,熟练地进入她的朋友圈。果然,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赫然入眼,显示时间是“一小时前”,照片中,S一袭白裙,做出伸手拥抱蓝天的动作,角落里跳出一行字,“久违了,斯里兰卡的天依旧那么蓝。”
我们疯狂地去掏自己的手机,迫不及待点开她的朋友圈一看究竟,奇怪的是,任凭你怎么摁住那个头像使劲刷新,也不会再弹出任何一张新的照片、一条新的动态了,甚至,从前的那些豪车豪宅公司包包,也都突然消失不见,S的朋友圈,只剩下头像下方那条横杠和一片空白。
显然,并不是S离开了朋友圈,而是我们这群人,被她从分组里剔除出来了,就像剔除出她的众多平行世界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