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0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在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明确提出了语文教育“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016年9月部编语文新教材,更是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在一年多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当生活在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社会中时,人们会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生活的故土(如《土地的誓言》);会时时生活在恐怖气氛之中,担忧随时可能到来的生命危险(如《说和做》);会“任人宰割”(如《邓稼先》);甚至连学习母语的机会都失去了(如《最后一课》)……这些直观的材料,加上学生对故事发生背景的了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不会被人欺侮,进而坚定了一种信念,我们是伟大祖国的一员,我们与祖国密不可分、息息相关。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产生爱国之情,知道作为一名中国人,最直接的爱国情感就是将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
  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最苦与最乐》等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敬业”之重要和必要,知道了敬业会给我們带来成功,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读《驿路梨花》《陈太丘与友期》等文,让我们明白诚信待人,人恒敬之;遵守承诺,帮助别人,则“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读《散步》《老王》等作品,会被其中尊老爱幼、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却不求回报的深情打动。
  ……
  学生的感情,在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中得到了提升、得到了加强。这时我们结合综合性学习,以“天下家国”“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人无信不立”等为主题,广泛地在学生中开展“讲名人爱国故事,说我的爱国之路”“我给家人做件事”“班级演讲说诚信”等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简单可行的活动来了解,原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样可以通过实际行动践行。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颇有成效。活动之后,学生或有很多收获。有感,就要发出来。自然而然地,学生手中的笔就可以动起来,或记录自己阅读的收获,或写下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展望,更可以表达自己对创建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豪情壮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孩子们并不喜欢,也并不太容易接受,但这种学生直接感受、参与活动并能“我笔抒我心”的活动,他们的接受程度很高,效果更好。
  其实,2016年部编语文教材中能凸显“育人为本”的地方还有很多,各位同仁也还有很多更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薄之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要重视识字的基础,从笔画、含义等方面突破识字教学的重难点;要利用信息技术来丰富识字内容,确保以课堂为基点,鼓励小学生进行广泛识字;要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策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确保信息技术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个性尊重,是对学生个体独特性与多样性的尊重,是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向性,属于应激性的一种,是指在单向的环境刺激下,静止型生物(植物、真菌及水螅型腔肠动物等)的定向运动反应。植物的向性运动其实就是一个适应环境、追求生长的过程。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在不同环境下会依据环境的特点,寻求最适合自身特质需求的发展,这即是人的一种向性。向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课程教学的关键词,“以学生为本”成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和教学,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实现不断进步,突破原有层次,实现质的提升。本文以新课改为背景,结合高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特点,研究开展分层教学策略的必要性及实施路径。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 道德与法治
摘 要:语文课程在聋儿接受教育的聋校教学体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教学意义,通过语文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聋儿更好地理解外界的文字信息与他人利用文字所表达出的信息,以及帮助聋儿更好地掌握表达方法,为聋儿在未来社会实践中与他人的交流打下基础。为了实现聋校语文教学的教学意义与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首先制订出符合聋儿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以推动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聋校教学 语文教学 教学策略  DOI:10.
“仁爱”“诚信”“修身克己”“自强不息”……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教学所载之“道”。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课程自然离不开现实生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综合性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其阅读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自信。  一、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近几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相较于广东
摘 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基础教学之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们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下很多小学生的写字习惯不够规范,包括写字姿势不正确、写字态度不端正以及写字速度过快导致笔迹潦草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摘 要:随着课改进程的加快,在语文学科的施教历程中,教师愈发注重教学品质,以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能够实现品德、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的成长,从而更加贴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这些都是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的。所以,为了消解学生在建构语文知识时遇到的难题,让语文课堂避免传统教育模式当中的弊端,本文将从“做好示范,彰显师德价值”“变换情境,有效应用媒体”和“多元介入,打造多重评价”
摘 要: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在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困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困境、发展需求来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诗词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高效课堂  古诗词是学生打开传统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具有重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无论身在何方,传统文化都深深影响着我们,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如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注重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优秀传统文化 途径与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生只专注于对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通常认为只有掌握了充足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够有效提高
【背景】  我们倡导思辨性阅读也是在倡导批判性思维,倡导质疑和反思。就学生学习的能力而言,“思辨”主要表现在分析问题时能讲究层次,明白有力。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提出:“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提高阅读教学中的思维含量,在平时的语文教育中弘扬庄严、深刻而又充满活力的人类理性精神。”作家狄马先生说:“一个人如果真的养成了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那他已经是个现代公民了,语文教育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