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文讲述了梁国杨姓家中一位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在引领学生走进这个故事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象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心理活动,进而感受文言文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受文言
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齐读课题。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这是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⑴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诣(yì) 为(wèi) 应(yìng)
⑵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1)预设词语。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引导学生分清句子中“家禽”的意思,这里的“家”指的是孔君平家,“禽”指鸟类。
(2)预设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个九岁儿子,十分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见杨家小儿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小儿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3.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感受聪慧
1.这篇文言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一找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2.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一边读一边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预设: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以孔雀做题予以回答。)
3.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4.小结:“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加上“未闻”一词,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5.有感情地朗读二人对话。
五、发挥想象,巩固拓展
1.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会怎么想?
2.请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杨氏之子。(聪惠)
3.比较“慧”与“惠”的含义。(“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但“惠”除聪明,还有“有教养,有礼貌”的意思。)
4.小结:语言的艺术来自于智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5.如果来访者是牛君平、马君平,杨氏之子又会如何回答呢?
牛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
马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
六、熟读成诵,课外延伸
1.同学们对课文体会很深刻,请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次朗读课文。
2.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3.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4.收集生活中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课文讲述了梁国杨姓家中一位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在引领学生走进这个故事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象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心理活动,进而感受文言文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受文言
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2.齐读课题。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这是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
⑴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
诣(yì) 为(wèi) 应(yìng)
⑵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⑶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三、自主学习,理解课文
1.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1)预设词语。
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引导学生分清句子中“家禽”的意思,这里的“家”指的是孔君平家,“禽”指鸟类。
(2)预设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个九岁儿子,十分聪明。)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见杨家小儿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叫小儿出来。)
为设果,果有杨梅。
(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你家的鸟。”)
3.请同学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感受聪慧
1.这篇文言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找一找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甚聪慧。
2.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一边读一边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可以在书上作批注。
预设: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以孔雀做题予以回答。)
3.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4.小结:“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加上“未闻”一词,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5.有感情地朗读二人对话。
五、发挥想象,巩固拓展
1.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会怎么想?
2.请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杨氏之子。(聪惠)
3.比较“慧”与“惠”的含义。(“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但“惠”除聪明,还有“有教养,有礼貌”的意思。)
4.小结:语言的艺术来自于智慧,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5.如果来访者是牛君平、马君平,杨氏之子又会如何回答呢?
牛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
马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
六、熟读成诵,课外延伸
1.同学们对课文体会很深刻,请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次朗读课文。
2.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
(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
3.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小故事,了解内容,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4.收集生活中的精彩对白,体会语言的艺术魅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