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2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病人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52例病人围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经6个月随访,
52例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并发症多,风险较大,术前术后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残率,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4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4例,其中男48例,女4例;年龄53岁~76岁,平均64.5岁;右侧29例,左侧23例;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术前均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多则持续数分钟,少则持续数秒钟,主要表现有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无力或偏瘫的症状。随访时间6个月。
1.2 手术方法
52例病人均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中1例术中脑血管超声波检查显示血管明显缺血而放置转流管。
2 结果
本组52例术后复查彩超可见颈动脉通畅度良好,术后48例病人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好转。术后未发生脑出血、偏瘫并发症,经6个月随访,2例偶有头晕,但不影响生活,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3 护理
针对TIA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降低手术风险程度,提高医疗服务安全。
3.1 术前护理
3.1.1 评估病人既往健康状况 首先评估病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评估病人头痛、头晕、视力、肢体感觉活动等情况,判断其生活自理程度,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情况。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采取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防止病人因TIA发作而摔倒。
3.1.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和预后缺乏认识, 并且发病时均出现不同程度头晕、偏瘫等脑缺血症状, 因此术前应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 了解其心理状态,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让同种手术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1.3 完善相关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 生化、凝血系列, 肺功能、心电图、心超、TCD、颈动脉B 超及颈动脉造影以及鼻腔和全身血管情况等。
3.2 术后护理
3.2.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情况,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由于术后24h~48h血压常有波动,因此尽量使收缩压保持在16.00kPa~21.33kPa,舒张压保持在8.00kPa~12.00kPa,过高的血压容易致脑出血,而低血压可导致脑低灌注。本组术后有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根据病人的血压波动情况调节微量泵泵速,血压控制在上述范围内,2d或3d后停用硝普钠,给予口服降压药,血压维持正常。
3.2.2体位及活动指导 术后全麻未清醒时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后便处于半卧位.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以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 病人清醒后即可在床上活动手和脚, 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术后1~2 d 根据病人的情况协助床上或下床活动,血压、心脏功能不稳定者可推迟下床活动时间. 活动量及次数循序渐进, 活动时观察病人面色、心率的变化,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防止摔伤. 本组3例术后次日晚即下床活动, 7 例病人术后2 d 下床活动。
3.2.3切口护理, 颈部血肿是CEA 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可危及生命 。CEA 术后需要再次手术对颈部血肿进行处理的发生率在0. 7%~ 1. 5% 。注意观察术侧颈部情况, 如肿胀、引流口渗血, 要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患者中有1 例术后第3 天出现颈部肿块, 经多普勒检查见皮下血肿, 5 d 后症状消失。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头颈, 身体成轴线运动。如无肿胀、渗血, 切口可2~ 3 d 换药1 次, 术后第4 天后不必以敷料覆盖,每天只需碘附消毒2 次, 保持局部干燥。一般术后7 d 拆线, 本组有1 例因年龄较大、营养不良于术后第10 天拆线。
3.2.4加强基础护理, 可在患者起床活动后协助其刷牙、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 痰液黏稠者行超声雾化吸入, 2 次/ d,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步骤, 对控制感染极为重要 。恢复期干预: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5抗凝治疗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液黏滞度高,易形成血栓,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前者术后24h内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24h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d等抗凝药物,连服3个月~6个月;后者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波立维75mg/d口服,连服半年,终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服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有创操作要慎重,操作后穿刺处延长按压时间,防止皮下出血,同时还要观察口腔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大小便颜色。
3.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需较长时间连续服用小剂量抗凝药,每月复查凝血功能,3个月~6个月后复查颈部血管彩超;戒烟,进食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练习颈部运动,防止瘢痕挛缩;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通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后控制血压、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情况是预防脑部并发症和及早发现术后血肿的关键,加强神经功能监护、重视病人自觉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抗凝药物应用,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病人围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围术期护理要点。[结果]52例病人围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经6个月随访,
52例病人均恢复正常工作或生活。[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并发症多,风险较大,术前术后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残率,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5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42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4例,其中男48例,女4例;年龄53岁~76岁,平均64.5岁;右侧29例,左侧23例;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术前均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多则持续数分钟,少则持续数秒钟,主要表现有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无力或偏瘫的症状。随访时间6个月。
1.2 手术方法
52例病人均在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中1例术中脑血管超声波检查显示血管明显缺血而放置转流管。
2 结果
本组52例术后复查彩超可见颈动脉通畅度良好,术后48例病人头晕、视物不清、肢体麻木、无力的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好转。术后未发生脑出血、偏瘫并发症,经6个月随访,2例偶有头晕,但不影响生活,其余未见明显异常。
3 护理
针对TIA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降低手术风险程度,提高医疗服务安全。
3.1 术前护理
3.1.1 评估病人既往健康状况 首先评估病人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评估病人头痛、头晕、视力、肢体感觉活动等情况,判断其生活自理程度,并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病变情况。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采取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防止病人因TIA发作而摔倒。
3.1.2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和预后缺乏认识, 并且发病时均出现不同程度头晕、偏瘫等脑缺血症状, 因此术前应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 了解其心理状态,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术前准备、术后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让同种手术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1.3 完善相关检查: 包括血、尿、便常规, 生化、凝血系列, 肺功能、心电图、心超、TCD、颈动脉B 超及颈动脉造影以及鼻腔和全身血管情况等。
3.2 术后护理
3.2.1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语言及肢体活动情况,用多功能监护仪持续心电监护,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由于术后24h~48h血压常有波动,因此尽量使收缩压保持在16.00kPa~21.33kPa,舒张压保持在8.00kPa~12.00kPa,过高的血压容易致脑出血,而低血压可导致脑低灌注。本组术后有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用微量泵输入硝普钠,根据病人的血压波动情况调节微量泵泵速,血压控制在上述范围内,2d或3d后停用硝普钠,给予口服降压药,血压维持正常。
3.2.2体位及活动指导 术后全麻未清醒时予去枕平卧, 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醒后便处于半卧位.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 以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 病人清醒后即可在床上活动手和脚, 协助病人更换体位;术后1~2 d 根据病人的情况协助床上或下床活动,血压、心脏功能不稳定者可推迟下床活动时间. 活动量及次数循序渐进, 活动时观察病人面色、心率的变化, 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防止摔伤. 本组3例术后次日晚即下床活动, 7 例病人术后2 d 下床活动。
3.2.3切口护理, 颈部血肿是CEA 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可危及生命 。CEA 术后需要再次手术对颈部血肿进行处理的发生率在0. 7%~ 1. 5% 。注意观察术侧颈部情况, 如肿胀、引流口渗血, 要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本组患者中有1 例术后第3 天出现颈部肿块, 经多普勒检查见皮下血肿, 5 d 后症状消失。指导患者下床活动头颈, 身体成轴线运动。如无肿胀、渗血, 切口可2~ 3 d 换药1 次, 术后第4 天后不必以敷料覆盖,每天只需碘附消毒2 次, 保持局部干燥。一般术后7 d 拆线, 本组有1 例因年龄较大、营养不良于术后第10 天拆线。
3.2.4加强基础护理, 可在患者起床活动后协助其刷牙、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翻身、叩背, 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 痰液黏稠者行超声雾化吸入, 2 次/ d, 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步骤, 对控制感染极为重要 。恢复期干预: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5抗凝治疗护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液黏滞度高,易形成血栓,故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前者术后24h内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24h后口服阿司匹林100mg/d等抗凝药物,连服3个月~6个月;后者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输注,波立维75mg/d口服,连服半年,终生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服药期间,应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有创操作要慎重,操作后穿刺处延长按压时间,防止皮下出血,同时还要观察口腔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大小便颜色。
3.2.6 出院指导 出院后需较长时间连续服用小剂量抗凝药,每月复查凝血功能,3个月~6个月后复查颈部血管彩超;戒烟,进食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练习颈部运动,防止瘢痕挛缩;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活动。通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病人的护理,认为术后控制血压、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情况是预防脑部并发症和及早发现术后血肿的关键,加强神经功能监护、重视病人自觉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抗凝药物应用,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