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分享:文章举了多个例子,从认知方面为我们分析道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我们对自己的大脑思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有思想,会思考,我们应该将这种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摆脱惯性思维,沉着冷静,全面地认识世界,避免走进思维的误区。(特约教师: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第二中学 张文惠)
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有误解,最大的原因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我们在认知方面存在本能思维和惯性思维,战胜它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真相。
1.一分为二思维。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东西分为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把动物分为好的和危险的。直到现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会自然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二元结构中,比如,我们头脑中“穷人和富人”之类对立的概念,就是本能的体现。怎么做:有意识地着眼于整体中的大多数,观察黑白两极间的大片灰色地带。
2.负面思维。假如有两条新闻“飞机失事”和“飞机安全降落”,你会更关注哪条?大多数人会说前者。这就是人类警惕危险的本能。这种本能,让我们更容易去关注事情坏的一面,忽略事情的全貌。怎么做:提醒自己更多的坏消息≠更多的坏事情。比如,我告诉你,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但在1950年,这个数字高达1440万。所以看上去很吓人的数字,背后的真相可能反而是世界在变好。
3.恐惧思维。想象一下:你被悬崖边的风景吸引,将身体探出栏杆,突然栏杆剧烈晃动。怎么办?出于本能,你会马上离开。直到今天,我们的恐惧本能,依然会把事情严重化。怎么做:认清“令人害怕”的东西并不一定危险。真实的风险=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当你判断一件事是否危险时,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比如,很多人看到空难报道后,会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数据表明,中国各大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概率,平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
4.規模错觉。大脑给我们最大的错觉,就是容易把我们直接听到、看到的东西,作为整个世界的全貌,即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比如“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幸存的轰炸机中,机翼中弹数远多于机身中弹数。人们天然会觉得应该加固飞机的机翼。怎么做:不看单一数字,看比例。想要知道事情真相,你不应该只看幸存机,而是把战斗机总数和返航数进行对比。真相是机翼受损还能返航的比例很高,而机身中弹还能返航的比例,低到近乎为零。所以加固机身对飞机返航作用更大。
5.单一视角。人类大脑的认知倾向于将问题简单化,当我们有了一个想法,并且发现它能解释很多事时,我们天然会认为所有这类问题都可以这么解决。这种思维本能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但也很容易掩盖事情的真相。怎么做:跨学科学习。单独某一细分领域的学习,很容易让人的思维受困。所以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都应该去学习。此外,你还可以多与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讨论,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事情。
6.归咎他人。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大的生存威胁一般来自外部环境,比如野兽的攻击或是自然灾害。当坏事发生时,这种本能会驱使我们找一个替罪羊来背锅,忽略对事情真相的理解。怎么做: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一件坏事发生,你不要立马判断这是谁的错,而是去找事情背后的系统性原因。
7.情急生乱。当我们面对有压力、紧迫感的事件时,第一反应不是用理性去分析,而是直接采取行动。比如,我们看到标题中带有“速看,马上删”“震惊”等词语时,情不自禁就会点开去看。怎么做:冷静下来,不要立马做决定。比如,购物网站限时打折,时间的紧迫感可能要让你立马下单,这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这笔钱还能用来做什么?或者把这笔钱转化为时间——这笔钱相当于我多久的工作?让自己去理性思考这个东西是否值得买。
王传生摘自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
很多时候我们对世界有误解,最大的原因并非来自外界,而是我们被自己的大脑欺骗了。我们在认知方面存在本能思维和惯性思维,战胜它们,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真相。
1.一分为二思维。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东西分为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把动物分为好的和危险的。直到现在,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还是会自然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二元结构中,比如,我们头脑中“穷人和富人”之类对立的概念,就是本能的体现。怎么做:有意识地着眼于整体中的大多数,观察黑白两极间的大片灰色地带。
2.负面思维。假如有两条新闻“飞机失事”和“飞机安全降落”,你会更关注哪条?大多数人会说前者。这就是人类警惕危险的本能。这种本能,让我们更容易去关注事情坏的一面,忽略事情的全貌。怎么做:提醒自己更多的坏消息≠更多的坏事情。比如,我告诉你,2016年全世界有420万婴儿死亡,但在1950年,这个数字高达1440万。所以看上去很吓人的数字,背后的真相可能反而是世界在变好。
3.恐惧思维。想象一下:你被悬崖边的风景吸引,将身体探出栏杆,突然栏杆剧烈晃动。怎么办?出于本能,你会马上离开。直到今天,我们的恐惧本能,依然会把事情严重化。怎么做:认清“令人害怕”的东西并不一定危险。真实的风险=危险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当你判断一件事是否危险时,要从这两方面入手。比如,很多人看到空难报道后,会觉得坐飞机不安全。但数据表明,中国各大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概率,平均只有二十万分之一。
4.規模错觉。大脑给我们最大的错觉,就是容易把我们直接听到、看到的东西,作为整个世界的全貌,即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比如“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幸存的轰炸机中,机翼中弹数远多于机身中弹数。人们天然会觉得应该加固飞机的机翼。怎么做:不看单一数字,看比例。想要知道事情真相,你不应该只看幸存机,而是把战斗机总数和返航数进行对比。真相是机翼受损还能返航的比例很高,而机身中弹还能返航的比例,低到近乎为零。所以加固机身对飞机返航作用更大。
5.单一视角。人类大脑的认知倾向于将问题简单化,当我们有了一个想法,并且发现它能解释很多事时,我们天然会认为所有这类问题都可以这么解决。这种思维本能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但也很容易掩盖事情的真相。怎么做:跨学科学习。单独某一细分领域的学习,很容易让人的思维受困。所以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都应该去学习。此外,你还可以多与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讨论,帮助你更全面地看待事情。
6.归咎他人。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大的生存威胁一般来自外部环境,比如野兽的攻击或是自然灾害。当坏事发生时,这种本能会驱使我们找一个替罪羊来背锅,忽略对事情真相的理解。怎么做: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一件坏事发生,你不要立马判断这是谁的错,而是去找事情背后的系统性原因。
7.情急生乱。当我们面对有压力、紧迫感的事件时,第一反应不是用理性去分析,而是直接采取行动。比如,我们看到标题中带有“速看,马上删”“震惊”等词语时,情不自禁就会点开去看。怎么做:冷静下来,不要立马做决定。比如,购物网站限时打折,时间的紧迫感可能要让你立马下单,这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这笔钱还能用来做什么?或者把这笔钱转化为时间——这笔钱相当于我多久的工作?让自己去理性思考这个东西是否值得买。
王传生摘自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