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技工院校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且思维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动手能力也很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教材,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不仅要系统地、科学地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熟知教材内容中所具备的思想性、教育性,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找出讲课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然后,对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调整、增添或删减,并及时反映新观点、新技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恰当的调整,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还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个性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才能陶冶情操,启发觉悟;最终才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要动态地掌握其情况。教师在获得准确的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因材施教。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的注意事项
老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课件也做得很好,然而一节课下来效果却不好,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讲课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清晰
一是,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还要亲切大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衣着要得体,举止要稳重,表情要丰富,要善于用目光和动作与学生交流,丰富的肢体语言在上课时是不能缺少的。三是,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同时讲课的声音要宏亮、清晰,声调要抑扬顿挫,要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2.及时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实现,则教师是不可能把课上好的。如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有效思考呢?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授课质量。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启发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自求自得,教师可以讲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案例,也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现在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条理要清晰,字体要适当,要让全班的同学都能看清楚;其次尽量简洁,不要过多插入动画、视频等。
三、课后的信息反馈
课后的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下课后,教师可找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上课的情况,主要了解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们是否听得懂,教学方法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老师讲的和学生想的达到一致时,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
总之,技工院校教师要关注、理解和尊重学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问题,研究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教材,收集相关资料
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搞深搞透,不仅要系统地、科学地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熟知教材内容中所具备的思想性、教育性,从教书、育人两个方面把握教材内容。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找出讲课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然后,对教材中滞后内容、欠妥之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各地区、各行业、各专业要求掌握的侧重点,进行调整、增添或删减,并及时反映新观点、新技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对教材进行科学、恰当的调整,以形成一个崭新的、适宜的、完善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最后,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和方法,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材料,建立一个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圈”。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教材的“缝隙”,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还要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常常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2.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较差,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个性差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了解了其思想情况、精神状态,才能陶冶情操,启发觉悟;最终才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应贯穿于教学始终,要动态地掌握其情况。教师在获得准确的信息之后,便可及时、恰当地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确定分类指导的目标与措施,以便因材施教。在备课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对优、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如何进行个别指导。如:对习惯于采取记忆方法学习的学生,要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其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防止其忽视基础知识积累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发展创造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视其实际,指导学法或思路,启迪智慧,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二、课中的注意事项
老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课件也做得很好,然而一节课下来效果却不好,课堂气氛也不活跃。因此,在上课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讲课精神饱满,声音宏亮、清晰
一是,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自信,还要亲切大方。只有做到这一点,才会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衣着要得体,举止要稳重,表情要丰富,要善于用目光和动作与学生交流,丰富的肢体语言在上课时是不能缺少的。三是,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同时讲课的声音要宏亮、清晰,声调要抑扬顿挫,要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2.及时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实现,则教师是不可能把课上好的。如何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做有效思考呢?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授课质量。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启发的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自求自得,教师可以讲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的案例,也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现在大多数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课件时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条理要清晰,字体要适当,要让全班的同学都能看清楚;其次尽量简洁,不要过多插入动画、视频等。
三、课后的信息反馈
课后的信息反馈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下课后,教师可找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上课的情况,主要了解所讲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们是否听得懂,教学方法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老师讲的和学生想的达到一致时,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
总之,技工院校教师要关注、理解和尊重学生,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同时,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问题,研究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