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场里的大世界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读】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的荒野生活。李娟是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勒泰最后的“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选读】
  第一章冬窝子
  一、最开始
  自从我出了两本书后,我妈便在村子里四处吹嘘我是“作家”。可村民们只看到我整天蓬头垢面地满村追鸭子,纷纷表示难以置信。而我妈对他们说着说着,扭头一看,我正趿着拖鞋,沿着水渠大呼小叫地跑,边跑边挥棍子,也实在不像样,便觉得很没面子。
  后来,终于有人相信了。乌伦古河下游三十公里处新建了一个牧民定居新村“胡木吉拉”,村里有人来找到我妈,要我去该村当“村长助理”,一个月给我两百块钱。又表示这个价位是合理的,村长本人才四百块。
  我妈备感受辱,傲慢道:“我的女儿可做不了那种事!”
  他很奇怪:“你不是说她是作家吗?”
  总之,在阿克哈拉村,我实在是个扑朔迷离的人物。主要有四大疑点:一、不结婚;二、不工作;三、不串门;四、不体面。
  然而这个冬天,我终于要像模像样地做一件作家才做的事了——我要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于是我妈赶紧四处散播这个消息,并进一步宣扬我的不同凡响。然而如何让牧民们理解我的这一行为呢?她只能作如下解释:“她要写。把你们的,这样的,那样的,事嘛,全写出来!”
  牧民们便“噢”地做恍然大悟状,又低声交头接耳:“那有什么可写的?”
  无论如何,一个汉族姑娘要进“冬窝子”的消息还是很快就传遍了喀吾图乡的几个牧业队。我妈开始挑选愿意带我同行的家庭。
  才开始,我雄心勃勃,要跟一户路程在四百公里以上、骑十几天马才能到达驻地的人家,想把游牧生活最艰辛之处遍尝一遍。可是,路程超过十天的人家都不肯捎我,怕我添麻烦。更重要的是,我的雄心壮志随着转场日期的一天天来临,也一点点消融——想想看:半个月的时间,夜夜睡雪地,休息不足四个钟头;天天凌晨起身,摸黑出发;顶着寒流赶羊追马,管理驼队,拾掇小牛……我这八十来斤的体格,还是别逞那个强了。于是对路程的要求降低为一个礼拜……终于,在临行前一个星期,又降至四天以下……
  在这路我们阿克哈拉村的牧民中,行程三四天的牧民家庭多半是喀吾图乡牧业三队的。亲爱的扎克拜妈妈家就在三队,我曾和他们一家生活过一个夏天。照说,继续跟着他们生活再好不过。可自从那年在扎克拜妈妈家住了几个月后,牧民间四处传言我是她儿子斯马胡力的“汉族对象”,令我很生气。斯马胡力的老婆沙拉特更生气。一段时间里,她一见到我就把脸拉得长长的,一直拉到地上。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扎克拜媽妈一家都不会说汉语,我们之间的交流困难而蹊跷,误会重重。
  而其他会一些汉语的人家大都是年轻夫妇,也极不方便。——既然是年轻夫妇,肯定很恩爱了。万一人家晚上要过夫妻生活,岂不……岂不影响我休息?
  所谓“冬窝子”,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南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那些地方地势开阔,风大,较之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暖和稳定,降雪量也小,羊群能够用蹄子扒开薄薄的积雪寻食下面的枯草,而适当的降雪量又不会影响牧民们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用水。
  冬牧场远比夏牧场干涸、贫瘠,每家每户的牧地因此非常阔大,一家远离一家,交通甚为不便,甚至可算是“与世隔绝”。
  进入冬窝子的牧民们,在大地起伏之处寻找最合适的背风处的洼陷地,挖一个一两米深的坑,坑上搭几根木头,铺上干草束,算做顶子,再修一条倾斜的通道通向坑里,装扇简陋的木门,便成了冬天的房子:地窝子。于是,在无数个冬天里,一家人便有了挡风避寒之处。地窝子都不会很大,顶多十来个平方,一面长长的大床榻加一只炉子,一个小小的厨房角落,便抵得满满当当。人们在其中生活,摩肩促膝,实在没什么私密性可言……
  总之,去冬窝子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选择的范围小之又小。
  就这样,最终选择了居麻一家。
  居麻很能说些汉话,他家搬家路程为三天。居麻夫妻俩年近半百,随行的只有一个十九岁的女儿——真是再理想不过啦!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年居麻欠了我家好多钱,他家又太穷,看情形是还不起了,也不指望了。不如到他家住几个月,把钱全吃回来——这是我妈的主意。
  可后来,每当我扛着三十多斤的雪步履蹒跚、气喘如牛地走在茫茫沙漠中,便忍不住喟叹:失策了。
  确定了人家后,我便开始做各项准备。
  想到骆驼负重时的可怜样,我狠着心把行李精了又精,减了又减。结果又失策了,临出发才晓得居麻家雇了汽车拉行李——汽车搬多少东西都不会嫌累的。于是他们家无论什么样的破瓶烂罐碎布头全捎进了沙漠。
  于是未来的日子里,我就两身换洗的内衣和一件外套(脏到合影时,都没人愿意和我站在一起),保暖用品只准备了最基本的羽绒衣、驼毛棉裤和围巾、手套、帽子之类。鞋倒带了两双。后来事实证明,一双就够了。冬窝子里不是雪地就是沙地,一点也不费鞋。
  上路时穿的衣物倒是准备得相当充分,有一件羊皮军大衣和一条羊毛皮裤。毕竟大冷天的,长时间骑马可不是件舒服事。另外上路时穿的鞋也是个大问题。一般牧民在买鞋时会选择大两个码的,可多穿两双厚袜子。我思前想后,穿了双大八个码的……于是,我的袜子穿得比谁都多。只是矮个儿穿大鞋相当招眼,像踩着两只船一样,划过来,划过去。
  为了一路上武装得最为合理、舒适,我在家里反复试穿,不时更换方案。系围巾还是戴脖套?使用哪顶帽子?哪双手套更实用?……在临行前的最后两天里,我频频深入阿克哈拉公路南面的荒野中,顶风走很远,把所有的行头一一试了一遍,以实际效果敲定了最终方案——   下身从里到外依次是:棉毛裤、保暖绒裤、驼毛棉裤、夹棉的不透气的棉罩裤、羊毛皮裤。
  上身依次是:棉毛衣、薄毛衣、厚毛衣、棉坎肩、羽绒外套、羊皮大衣。
  再加上皮帽子、脖套、围巾、口罩、手套。这么一来,深感在御寒上完全能做到万无一失!
  【书评】
  你的生存,我的牧歌
  □于雪飞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是的,每一种生活都有咸涩难言之处,对此,人们要么沉默,要么修饰,要么“王顾左右而言他”。于是,我们在摄影图片上,在民俗展厅中,在旅游指南上,看见的是新疆大面积的美:洁白温柔的雪野,吃苦耐劳的骆驼,莽莽苍苍的沙漠,衣着华美的舞台上的美女少年……但总是隐隐地不安。稍与常识对比,那些记录性的陈列、镜头、歌词与文字都显得可疑,美化的后面,必有深深的遮掩。
  合上《冬牧场》,愣怔良久。一边是浓重的荒原寒气,一边是李娟式温柔而耐心的文字。今年4月,她来乌鲁木齐,《冬牧场》刚刚完稿,她走在街上,喃喃自语:好吃的真多呵……我听了纳闷,可也没多想。现在才知道,她走过了怎样的匮乏。她看似平直的叹息之下,铺展着那一两万亩严重缺水、寒冷、艰难的冬牧场生活。
  对于哈萨克,即便是新疆本地人,对他们的了解,也相当有限。虽然自治区博物馆有这方面的陈设与介绍,可那舞台服装式的绚丽,似乎为观光客设置,缺乏结实的生活质感。
  《冬牧场》洞开了哈萨克人的生活一角。新疆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李娟拨慢了自己的手表,跟着牧民居麻一家,进入到一个没有名字,没有手机信号,没有水、电,甚至除了牧人再无人烟的荒原。
  体验生活这回事,在书中略带序言性质的“最开始”一节中,已遭李娟自己调侃化解:“我终于要像模像样地做一件作家才做的事了——我要跟着迁徙的羊群进入乌伦古河南面广阔的荒野深处,观察并记录牧民最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牧民们低声交头接耳:‘那有什么可写的?’”之所以选中居麻一家,种种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居然是“不如到他家住几个月,把(欠我家的)钱全吃回来——这是我妈的主意”。这种稍微滑稽又实实在在的开场,多少将读者绕了一下,以为“不同凡响”的这姑娘,以债主身份进入贫瘠寒冷的冬牧场体验生活,天然会有某种豁免与方便。错!李娟自己也喟叹:失策了。
  生活可不是用来体验的,它实打实,一天也没有耽误,李娟相当剽悍地进入牧民角色。第一天,上马牵骆驼,下马解骆驼、支炉子、化雪烧茶、搭建帐篷,拢马赶羊,伺候同行者的饭食、茶水……化雪的细节这儿还只是粗带一笔,只不过化出来的雪水浑浊难饮;要到《唯一的水》那一节,读者才知道,冬牧场生活的一点一滴,一撇一捺,简到极致,压根儿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只有劳动才能“活下去”,活下去就意味着为一瓢水、一节绳、一点儿热乎气儿付出全身的力气、全部的心意、全面的情智。幸好,已经在北疆牧区生活了十多年的李娟,一身是艺,内能煮饭、繡花、带娃娃、谨遵哈萨克礼仪招待客人;外能顶风冒雪清理羊圈、牵马牧羊、小心地用半生不熟的哈语与人交流,甚至帮邻居妇人绣花毡,换回大半碗鲜牛奶……
  两千年前,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而两千年后,鲜见学者、作家将劳动加入自己的生活,进而写出劳动的快感与成就。零零星星有人做点十字绣或布包包,烘个甜品,种点儿花,也当个事儿炫一炫。
  李娟的书好看,一开始就在她对劳动的亲近上,《九篇雪》中为做生意而辗转四方的母女,《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里与外婆一同捡拾废品的小小姑娘,《我的阿勒泰》中采集木耳的各路群众,《阿勒泰的角落》中踏踏实实干活的妹妹,点豆子的四川老乡,补鞋子的叔叔……但李娟绝不是乡土作家,她年轻、诗意、招展的文字将劳动送回到“创世纪”的一种状态,赤手空拳地进入世界。人,与生俱来的、夺之不去的能力,就是劳动。而且,进入别人的生活,问三话四式的采风“体验”,注定招至轻视与打发,在哈萨克几千年生活方式形成的智慧之墙以外,外来的问题常常会是一种打扰甚至冒犯。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是一种写作策略,而是现实条件使然,更是心与心的敞开和交流,很多语言交代不清楚的东西,眼睛与手,取笑与恼怒自会传递。
  李娟的书好看,还源自诚实,这不是一种品质,甚至不是一种态度,而像某种本质。她好像一只小小的鼹鼠,进入冬牧场,以汉人姑娘的眼光,打量哈萨克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记录羊粪板的种种用场,地窝子是怎样的格局,人们在地窝子中如何生活,冬宰的细节,肉食在哈萨克人生活中的哲学,高寒天气下,牛、羊、骆驼、马、狗、猫、人……生存的艰难。年轻一代的哈萨克人,从牧羊女加玛,到还在读书的扎达、热合习得罕、努儿赛拉西、周边的牧区孩子,他们正在慢慢远离传统文化与民族习俗的各种想法、言语、痕迹。每一种生活都有磨损,哈萨克人的游牧生活对人畜体质、日常用品、财产观念的磨损是巨大的;但是每一种变革都有代价,远离本民族生活方式的他者化,剥离开亲情的密切与珍贵,一定程度上是将精神上的依恃让渡了出去,对面只不过是已经证明了的、李娟经历过、我们正在负荷的、危机四伏的都市打工生活。马背上的哈萨克,定居定牧已是大势所趋,好处也是明摆着的,但总有人会暗暗担忧:离开了马背的他们,失去的不单纯是游牧方式;好比总有人质疑,光鲜的城市生活让我们与地气隔绝太远,无所依傍。李娟的冬牧场生活据说是最后一年的冬牧,她诚实道出自己,并不是因为见证了最后而欣幸,也没有评说他人选择的权利。她只作记录,不作判断。
  微博或豆瓣上的关于《冬牧场》的评点,大多止于“文字清新”“不做作”等欣赏文本层面;也有人认为《冬牧场》里居麻一家的生存并不极致,沉默的土地褶皱里,深藏着更不为世人所知的艰难与苦痛……李娟的聪颖在于她的笨拙自讨:一而再,再而三,她写自己与他们的隔膜,她坦言对他们的可望而不可即,可知而不可比肩,已然融入但是犹在两岸。《冬牧场》不像《阿勒泰的角落》等前作那般宛转自如,却满溢力量——也许,你将在旅游文化宣传的背面,感悟到她柔韧的叹息;也许,你在某个街口,能体会到冬牧场式的生存之重;也许,你在深夜的梦境中,寻找到一个蓝天般豁然的出口;那是回归内心的酣然时刻,是居麻们宠溺自己或家人、小猫、病羊的本初欢喜,也是每个人生命最初的天真与自然。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命运,你读到的是天真,是清新,还是沉重,都是你自己的事。李娟在后记中淡定写道:它(《冬牧场》)的命运将在读者那儿。
  (转自《新金融观察报》)
其他文献
我们从小就常听长辈告诫两件事:江湖之险恶与行旅之艰难。多年的历练,使他们告诫时神情变得有点凄楚,又有点悠远。然而这样的告诫并不能熄灭年轻人对世界的激情。  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旅行开始时充满阳光。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诗人在青年时期几乎都有过仗剑远游的经历,那样的旅行是愉快自主的选择。  而后渐渐变得无奈,或出于仕宦需要,或出于个人寻找,诗人们终日不停地行走。旅途漫漫,思家的忧愁与行旅的艰难,
期刊
第一期(2020.01.26)  诗意中国,源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登上这个舞台,我们一起走进经典,沐浴千年璀璨的文明之光;我们一起传唱经典,与万物生长的世界分享。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我们在文字与音符的激荡中,飞翔在山海云天之上,朝着阳光的方向,追寻伟大的梦想,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让古今诗词唱响时代殿堂。  
期刊
【引言】  顾名思义,哲理散文是用散文的构思和语言来感悟、阐述哲理,点燃思想的火花,凝聚思考与睿智的一类散文。该类散文所涉哲理,往往是从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体悟,因而散发着美好和隽永的气息。余光中先生曾说,哲理散文的创作要“不以理绝情,亦不以情蔽理,而能维持情理之间的某种平衡”。确实,那些思想深刻、感情细腻的作家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端,写就情理兼备、内涵丰厚的美文,给人以文
期刊
乾隆刚登基,左都御史孙嘉淦便上书劝谏,这就是被后世称为“清代第一奏折”的《三习一弊疏》。  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不由自主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耳习:耳朵听惯了奉承话而讨厌逆耳之言。目习:眼睛看惯了讨好的行为而讨厌耿介之举。心习:内心习惯了温顺服从而讨厌违抗拒绝。  孙嘉淦还详细分析了“三习”日积月累的養成过程。耳习——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后来便逐步发
期刊
【真题演练】  1.(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    A.风尘仆仆  B.望梅止渴  C.垂涎欲滴  D.所向披靡  2.(2020年山东省滨州市)下图是漫画《包“懒”》(作者:朱慧卿)。    ⑴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  ⑵漫画批评了的社会现象。  3.(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下列标题中,最能体现漫画寓意的一项是()    A.心动不如行动
期刊
《红楼梦》里,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处事周到的薛宝钗,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有清高孤僻的妙玉,他们都个性鲜明,各具神采。  众多人物中,不管是主子还是奴仆,结局大都悲惨,没有几个是幸運的。而从出场到结尾能善终的,恐怕要属刘姥姥了。  这个处世精明圆滑的老妇人,言谈举止始终有自己的本色,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真智善”。在她的身上,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会靠自
期刊
今天给大家讲我的文章《寒风吹彻》的写作背景,以及我对人生的寒冷、死亡等终极命题的思考。  《寒风吹彻》这篇文章,写于1996年的冬天,那时我34岁。三年前,我辞去了沙湾县乡农机管理员的职务,在乌鲁木齐打工。刚来乌市打工时,我还一头乌发,前额的头发能遮住眼睛,仅仅几年时间,就谢顶了。谢顶是头发的谢幕。当那些黑发一根根从头顶脱落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头发不告诉它因何脱落,只有额头
期刊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务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但从家庭餐桌到酒馆饭店,食客已散、佳肴未动的餐饮浪费现象仍不少见。  眼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各国敲响警钟。有人说,尽管中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小觑;也有人说,考虑到今年干旱、洪
期刊
《1/2的魔法》剧情简介:  影片设定在一个由精灵、巨魔和灵魂等组成的郊外幻想世界,在那里独角兽在垃圾桶中穿行,像是有着糖果条纹的负鼠。影片提供了一个前提,即魔法是真实的,但它早已被现代技术所遗忘和取代。一对十几岁的兄弟,在他们尚不懂事时父亲便已离世,他们决定进入这个幻想世界,与父亲共度最后一个神奇的日子。霍兰德配音弟弟伊安,帕拉特配音聒噪的哥哥,德瑞弗斯配音兄弟二人的母亲,斯宾瑟则利用其声线的优
期刊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