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hczw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会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改革传统教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挥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人们都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在课堂上听到看到的却多是学生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学习的被动状态仍然没有消除。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仍然是当代教师亟需研究解决的制约小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发展的瓶颈。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束缚,真正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随着教师转”的弊端,改变教师“满堂灌”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教育心理的迁移,由原来的“真理代言人”、“绝对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和知心朋友。
  二、变“严肃教学”为“愉悦教学”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种“怪圈”:许多教师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就应以一种严肃的或者严厉的态度来压制学生,以达到控制课堂教学节奏、组织教学秩序、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反思这种“严肃教学”,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方法大大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表面看起来课堂秩序井然、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根本上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有在课堂上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猎取新知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创造性心理品质。
  三、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
  传统的课堂结构是教师多问多讲、先问先讲,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包问题、包答案的陈旧模式。这种结构使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教师的问题之内,没有可以扩展的想象空间,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改变这种现象的有效途径则是变教师多问多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多问多讲、先问先讲、以学生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它是学生主动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猎取知识,培养创新性学习心理品质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课堂结构不光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倡学生释疑解难;不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还要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问讲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多问,而且要求学生多讲,做到不懂就问、懂的就讲;不仅要求学生多问多讲,而且要求学生先问先讲,让学生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则在学生的问讲中因势利导、相机点拨,起主导作用。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去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创新能力,应处理好课堂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1.讲授知识精、活、响。
  要教好书、讲好课,教师必须悉心研究教材,高度驾驭教材,讲解知识必须做到简明练达、精炼精讲;坚决克服单调呆板的教法,灵活交替地使用学生不同的感官和运动器官;重点、难点必须突出地敲响敲亮,把注意力的分散减少到最低限度。特别要注重讲授知识艺术,如导入新课运用设立悬念法、故事开端法、奇事惊人法、引用法等。
  2.课堂练习巧、新、活,课堂教学离不开练习巩固。
  课内练习的设计要巧妙新颖,让学生产生新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刨新能力;要灵活运用多种练习法,灵活变换题目形式,多角度地审视新知识,结合教材特点,不同的练习方法穿插使用;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使学生做起来有积极性,使兴趣得到保持。
  3.反馈小结比、学、超。
  反馈小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殊练习:采用讨论的形式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去参与,对学生既是一次强化训练,又给他们创造了和别人比较学习的机会。
  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要符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将最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可以获得当时条件下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克服懒惰思想,将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活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增强能力的同时学会学习、发展学习能力。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辛勤耕耘,让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舞台,让小学生饰演好这个舞台上的主人角色。
其他文献
怎样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原有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
期刊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是学生进行计算、解答、证明的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素材。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数学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性,传统概念教学大多采用概念同化方式进行,教学方式以“告诉”、“灌输”为主,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甚至死记硬背。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虽然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解,然而学生或拼命地记笔记,或昏昏欲睡,课堂气氛很沉闷。如何让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中鲜活起来,又如何积累才力和素养?阅读与写作本应如影相随,阅读为写作做好了积累储备,写作也能促进文言文的学习。鉴于此,可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很好地融合,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促成文言文和作文的互鉴互融
期刊
摘 要:在“打”好心理战术的基础上设情境,将学生“吸”进课堂,让学生享受“动”起来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帮”起来的课堂。有了孩子们的积极参入,孩子们就会慢慢喜欢上数学课,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进而“爱”上数学课堂。  关键词:心理战术 设情境 享受 感受 探究 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人们普遍都认为数学课比较呆板、无趣,而数学本身内容的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只有一些繁琐的公式、纠
期刊
笔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把教与学的过程分为记忆、理解、思考三种水平。  记忆水平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熟记大纲规定和教材给出的那些内容,以学生能够准确地再现所学的具体材料为满足。理解水平的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教材较深入地掌握知识,做到学懂会用。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理解是这一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思考水平的教学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它比理解水平的教学更进了一步。学生
期刊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它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接着重新学习函数概念,主要是
期刊
数学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正如十个手指伸开长短并不一样,学困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现象,而且让我们感到比较棘手;尤其是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长期的现实任务。  一、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学习不理想导致自暴自弃,学习时思维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
期刊
2013年3月29日,磐安县教育局体艺工作会议在双峰小学举行,我校全体师生向各位来宾展示了学校开展体艺活动的成果。这场展示虽达不到专业水准,却展现了我校全体师生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我们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正在尝试中摸索着。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2011年4月,磐安县教育局下发了磐教〔2011〕19号《关于义务教育段学校开展“体艺2+1项目”活动
期刊
为了科学高效地搞好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我坚持不懈地探索着。下面我就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
期刊
优秀的文本都存在着很大的张力空间,存在着很多的“空白”。教学中巧妙地抓住并利用这些“空白”,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唤起蕴藏在学生心中的丰富情感,起到促进深入感悟课文、学会运用的作用,真正实现“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一、巧抓题目空白,启发思考  题目是文章画龙点睛之笔,是思维的窗口。教学时我们就可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