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康追梦的两个意大利人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罗·罗斯和法卡蒂·格莱西亚这两位来自意大利的企业家,在浙江中部城市永康把各自的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为实现他们的永康五金之梦,他们还开设了“意大利餐厅”,创办一家名为“FARO”的咨询服务公司。“FARO”是意大利语“灯塔”的意思,意为照亮意大利人到永康经商办厂之路,愿做意大利诗人但丁名著《神曲》里为但丁行走各地“划船的人”。
  开放的浙江人文荟萃,大气包容,正伸开双臂欢迎像保罗、法卡蒂这样的来自世界各国的“新浙江人”,以扩大中外合作,推进广泛的国际交流。
  保罗·罗斯心里装的全是为圆梦永康五金的事儿。到了7月,他又在考虑如何参加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事了。
  坐在永康市城东路的“意大利餐厅”里,望着来餐厅用餐的世界各地的客人,保罗·罗斯感到自己这个外国人与其他外国人有所不同,因为他去年有幸被邀请作为嘉宾,参加在新落成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第1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他“感到无比的自豪”。
  保罗·罗斯说,“自豪”是与以往的“激动”相比较而言的。2005年,他开始在永康创办意大利拉瓦清洗设备有限公司永康分公司,并首次作为嘉宾受邀请参加中国五金博览会。那年,登上永康科技五金城五金博览会展馆观礼台,望着宏大、热闹非凡的博览会场面,他非常“激动”。以后,他每年都参加中国五金博览会,也都为此而激动。而去年参加中国五金博览会,他不再是“激动”,而是“自豪”。关于这个,他有说法:第一,能受邀请参加在新落成的非常雄伟漂亮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首次举办的博览会,自己感到很光荣;第二,经他联系,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德卢卡和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弗尔泰一起参加了那届中国五金博览会,自己感到很满足;第三,在永康,他根本没有感到自己是外国人,而是永康人的一员。作为“永康市荣誉市民”,所以感到很“自豪”。
  保罗·罗斯把自己当成新永康人,是缘于他的永康情结。1993年,保罗·罗斯开始到中国做生意。2000年,他受意大利公司委托在中国寻找投资办厂的地方。从北京到广东,再到上海,从江苏又到浙江,开始在温州落脚。2002年,他在浙江中部找到了一个地方——中国五金产业基地永康。他说,之所以选中永康,有几方面的原因。在他看来,永康这座城市是按照西方城市的尺寸打造的,符合西方人居住空间的观念;永康五金机械加工业特别突出,与周围城市的交通十分方便;永康市政府乐于为企业服务,思想开放,他们公司在永康的经营活动得到了政府许多部门的支持;永康市是个有朝气、有发展前途的城市,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永康人虚心好学,听人家说的多,自己讲的少;埋头实干的多,追求享受的少;今天的活,不会讲“明天干”的话。所以,在他的建议下办了永康分公司,成为当时永康少有的名副其实的外资企业。之后,在他的努力下,总公司又在永康成立了永康拉瓦贸易公司。保罗·罗斯有个强烈的愿望,希望在退休之前一直在永康工作,实现他的五金之梦。
  正当保罗·罗斯在永康为他的梦想而努力时,另一个意大利人——高挑而漂亮的女企业家法卡蒂·格莱西亚也来到永康。2007年,她作为一家意大利公司的股东派驻永康,负责采购商品和检验货物。在某日的《永康日报》上,保罗·罗斯和法卡蒂·格莱西亚两个互不相识的意大利人的照片刊登在同一个版面上,促成了两人的相识。与保罗·罗斯一样,法卡蒂·格莱西亚对永康也有好感。她说,她的老家叫布雷西亚,也与永康一样,地处丘陵,四面环山,产业相近,都是五金制造业,人民勤劳、热情。在永康生活如同在意大利一样。
  保罗·罗斯与法卡蒂·格莱西亚的意大利老家相距只有百公里,相对于意大利与中国的距离就可忽略不计了。相同的国籍,共同的职业,还有相似的兴趣爱好,同处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两个意大利老乡有了许多共同语言,最大的一个想法,是梦想着在永康建一个“意大利之家”—“意大利餐厅”,让更多的意大利人来永康。
  其实,办“意大利餐厅”,格莱西亚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她要把意大利的美食介绍给永康人民,因为她本人就能做一手意大利美食。她要把“意大利餐厅”办成与中国人(永康人)交往的场所,而不希望把自己与永康人隔开。她要让更多的各国客人来餐厅,把餐厅办成国际俱乐部。
  2009年5月,他们的梦想初步实现了,一家名为“AI3意大利餐厅”(“AI3”意为“爱上”)的西餐馆在永康市区开张了。从此,来永康经商的各国商人有了口味纯正的西餐,永康普通百姓也有机会品尝到外国风味。“意大利餐厅”的开设,提升了永康的开放度,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以前,由于没有正宗的西餐,很多外国商人在永康住不久,一来就走,有了“意大利餐厅”,情况有了很大改变。2012年,“意大利餐厅”搬进了新场所,面积更大了,布局更合理了,还从意大利聘请了正规的厨师,“意大利之家”更像样了。
  在保罗·罗斯和法卡蒂·格莱西亚看来,“意大利餐厅”的办成,只是体现了他们“梦想”的表面,而非实质。他们真正的“梦想”是“永康五金”,即以“意大利之家”为据点,扩大与永康的贸易来往。他们这么想,也往这方面努力。经过几年的艰苦工作,他们的“五金之梦”正在逐步实现。
  保罗·罗斯所在的永康拉瓦清洗设备公司和贸易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法卡蒂·格莱西亚的贸易公司业务量也在不断增加。永康拉瓦公司的产值,从2005年的700万元人民币发展到2011年的1亿元人民币,2012年上半年的产值已达1个亿;工厂面积从2005年的2500平方米扩大到2012年的15000平方米;员工从当初的30人到现在的200多人。现在,公司每个月发集装箱30多个,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永康拉瓦公司成为意大利总公司最兴旺的一个分公司。格莱西亚的贸易公司,从永康采购咖啡壶,2010年80万只,2011年150万只,2012年上半年已达150万只。
  在永康,保罗·罗斯和法卡蒂·格莱西亚还从事其他一些有意义的事。两人合伙创办了一家名为“FARO”的咨询服务公司。这个公司名很有意思,“FA”取自格莱西亚的姓,“RO”取自保罗·罗斯的姓。而“FARO”一词,是意大利语“灯塔”的意思。为什么要取“灯塔”为公司名?他们解释说,他们要做意大利人到永康经商办厂的“灯塔”,为两国企业做“红娘”,愿做但丁《神曲》里为但丁行走各地划船的人,要把意大利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进行“翻译”,达到透明和信任。据说,这家公司的业务也很不错。   从2010年开始,“意大利之家”每年接待600来名外国人,其中200来人是经他们联系来永康考察、经商、参展的。2011年开始,他们介绍了4家意大利公司在永康参加各种博览会,并为这些意大利公司参展提供服务。去年,帮助两家从事建筑业务的意大利公司在永康开办了一家名为“OPERAUNICA”(“独一无二之杰作”的意思)的咨询服务公司,为永康建筑和室内装饰提供意大利古典和现代建筑风格、装饰理念的咨询服务。
  他们转变贸易观念,变单纯从永康采购五金产品的贸易方式为采购出口与进口一起做,把意大利高端的机械设备引进到永康,提高永康机械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受到了永康企业的欢迎。
  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两个意大利人忘我地工作,一年中除了圣诞节回意大利度假半个月外都在永康。保罗对不能照顾自己在意大利的家而感到内疚。他们积极推动永康与意大利的文化和友好交流活动,还利用“意大利之家”组织来餐厅用餐的外国人做慈善工作,多次组织了慰问永康孤儿院孤儿的活动。他们的工作受到了永康市人民政府和人民的肯定。2007年,保罗·罗斯被永康市人民政府授予“永康市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永康的五金之梦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保罗·罗斯和法卡蒂·格莱西亚这两个意大利企业家心中自有几分自豪感。但随着2012年9月份中国五金博览会的临近,保罗·罗斯思绪纷纭,他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事离“梦想”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面对“永康国际会展中心”这座了不起的建筑,他感到自己还应做点什么。中国“中南海”牌香烟很对保罗·罗斯的口味,而永康则是他的最爱。保罗·罗斯说,新的“永康国际会展中心”是永康五金产业的缩影,如果“意大利餐厅”是一个“意大利小家”的话,那“永康国际会展中心”就是一个“永康大家”,“小家”依附着“大家”。近一年来,只要有意大利人来永康,保罗·罗斯就会以主人的身份陪同客人参观一通“永康国际会展中心”,热情地进行介绍。
  对2012年的中国五金博览会,他有个心愿,不仅还要继续联系邀请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参加,还要争取让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驻上海代表处作为参展者参与中国五金博览会。
  保罗·罗斯常常以“意大利人来永康经商之父”自居。他希望更多的意大利人来永康生活、工作。这是他最大的梦想。作为意大利人来永康的开拓者,他愿为此做更多的工作。法卡蒂·格莱西亚十分赞同保罗·罗斯的想法。她说,在永康她得到了亲情、友情,儿子在她身边。更令她欣慰的是儿子有个幸福的家庭,还有满意的职业。人生的“三大要素”都有了。她感谢永康,愿以“意大利餐厅”这个“小家”为“永康五金”这个“大家”做点事。
  Two Italians’ Hardware Dream in Yongkang
  By Luo Haiying
  Paolo Rossi and Faccheti Grazia have a lot in common. Both are entrepreneurs from Italy, with their hometowns separate for about hundreds of kilometers. Both are making it big in Yongkang, a hardware powerhouse in central Zhejiang. Both are entrepreneurial celebrities in a youthful booming city exemplifying the rapid pac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Although they represent different companies based in Italy and run separate businesses in Yongkang, they jointly run an Italian restaurant in the city and a consultancy company that advises Italian businesses how to set up their shops in Yongkang.
  They did not know each other at first, though they were in the same city and far away from Italy. One day, their separate photographs appeared on the same page of Yongkang Daily, a local newspaper. Curious about each other, they met.
  Paolo Rossi came to China in 1993. In 2000, his company wanted him to find a place suitable to set up a factory. He traveled from Beijing to Guangzhou and then came north again to Shanghai. He then came to Wenzhou, a port city in souther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2, he came to Yongkang in central Zhejiang. He found the city convenient for living and for business. Yongkang is a powerhouse of machinery and hardware manufacturing and trade, located in central Zhejiang easily accessible from all over the province. Moreover, the city government is all for business, making it easy for anyone to start a business there. Moreover, Paolo Rossi found Yongkang a city where enterprising and pragmatic people work hard and they dislike empty words and prefer not to bask in luxuries. With his suggestion, Lavorwash, an Italian manufacturing and trade company, set up 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Yongkang and then set up a trade company.   Th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that Rossi operates now exports 30 plus containers of goods made in Yongkang per month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branch in Yongkang is the most robust section of Lavorwash. In 2005, the Yongkang branch made products worth of 7 million RMB yuan; in 2011, the business turnover jumped to 100 million RMB yuan, and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the turnover mounted to 100 million. Th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has expanded to 15,000 square meters where more than 200 employees work.
  Faccheti Grazia came to Yongkang in 2007 as a shareholder of her company. She is in charge of inspecting goods manufactured in Yongkang before they leave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In 2010, Faccheti Grazia purchased and exported 800,000 coffee makers. In 2011, the purchase and export amounted to 1.5 million piece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2, the volume jumped to 1.5 million.
  After Paolo met Faccheti, they exchanged ideas and shared a lot. They agreed that an Italian restaurant would be ideal in Yongkang as they wished to see more Italians come to do business in Yongkang. Faccheti Grazia was more willing as she is good at cooking delicious Italian food. In May 2009, their AI3 Italian Restaurant opened to the public in downtown Yongkang. The letters and number in the name suggest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Chinese phrase “falling in love with”. For Faccheti Grazia, she wants to see more Chinese people come to enjoy Italian food. Local residents highly appreciate the joint venture by Paolo Rossi and Faccheti Grazia, thinking that it is a milestone in Yongkang’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at it is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f the city’s hardware industry.
  In 2012, the restaurant relocated to a better location and now has a larger space for business. The restaurant now has authentic chefs from Italy.
  The Rossi-Grazia partnership at present operates a consultancy company in Yongkang, advising Italian businesses to do business in Yongkang. Since 2010, the company has been able to receive 600 Italian visitors per year. In 2010, the consultancy company helped two Italian architecture companies to start a consultancy company specialized in offering the service of interior decoration in Italian style.
  Paolo Rossi considers himself the first Italian fully tapping into business resources and opportunities in Yongkang. In 2007, he was elected an honorary citizen of Yongkang City by the city government. Since 2005, he has been an honored guest at the annual Yongkang Hardware Exposition.
  This year, the annual exposition will be held again in September. He will continue to invite the officials from Italian consulate in Shanghai over to attend the annual event. Moreover, he wants Italian Trade Commission to be an exhibitor at the exposition.
  Faccheti Grazia feels happy. Her son is happily married, lives in Yongkang and has a good job.
  The biggest dream Paolo Rossi and Faccheti Grazia share is that they want more Italians to come to Yongkang.
其他文献
叶景葵(1874—1949),字揆初,号卷庵,浙江杭州人。光绪癸卯年(1903)进士。辛亥革命后,弃官就商,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担任浙江兴业银行上海总行董事长达三十年,是著名的银行家。  在民国的金融业发展中,“叶氏”的名字鲜明地浮现,除了银行家的风采之外,更缘于其在另一片书香弥漫的世界中所留下的印迹,深刻到令人难以忘怀。左手金钱,右手书籍,“书香银行家”是很多人给予叶氏最贴切的称呼。  叶氏一生
期刊
“美摄欣赏”专栏征稿启事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5.来稿请使用电子文档(JPEG格式,每幅作品大小在5M—10M之间),可通过E-mail:[email protected],QQ:65468940
期刊
今年是张元济先生诞生145周年。张元济,号菊生,浙江海盐人,著名教育家、出版家和文献学家,对我国文化教育及出版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清末与蔡元培同中进士。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董事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著有《校史随笔》等。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秋色正浓,一墙之隔的海盐新桥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而张元济纪念馆掩映在繁茂的
期刊
初次拿到这本画册,并没有惊艳的感觉,翻着翻着,开始凝神静心,认真审视。吸引我的,正是画家李德忠先生通过酣畅淋漓的笔墨所表达出来的“雄浑”。  祖籍山东的李德忠先生,1956年出生于浙江绍兴,承继了祖辈醇厚的历史文脉,又深受江浙人文的浸润,是名副其实的“浙籍鲁人”。1978年恢复高考后,德忠先生考入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后曾就读于中国美院研究生课程班。大学毕业后,德忠先生以一名教师身份踏入社会,继
期刊
“径山茶宴”是我国古代独特的茶宴习俗的存续,因诞生于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余杭县径山万寿禅寺而得名,它起源于唐代中期兴起的茶会茶社,在宋元时期的江南禅院盛行一时,流传迄今已有长达1200余年的历史。  径山为浙西天目山的东北余脉,因有路径可通天目山而得名,雄伟峻拔,气势非凡,苏东坡有“势若骏马奔平川”之句。径山群峰罗立,古木参天,翠竹掩映,四季青翠,风景宜人。早在唐天宝元年(743),法钦禅师就
期刊
92岁高龄的高式熊先生是上海市文联荣誉委员。这位著名书法家的“红葵花馆”书斋,象征着高家两代在沪甬两地乃至全国书法艺术界的功绩。高振霄、高式熊父子喜爱红葵,家里还世代种植红葵花。  高振霄(1877-1956),字云麓,宁波府鄞县人,为清末翰林。1904年,他参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得中二甲第四十七名进士,入翰林院,官编修,时人常称呼“高太史”。清朝末年,时代变革,社会鼎新,末代进士命运各
期刊
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示、交流的载体,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称“义乌文博会”)创办于2006年。2008本地特色、顺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行业形成了以印刷包装、文教体育、框画工品牌展会”。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艺、年画挂历、玩具、娱乐活动六大优势文化建设,结合义乌文博会这个文化展产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中国文    义乌经营户余婕(右一)在向两位南美洲客商介
期刊
土耳其茶壶和冒着泡沫的茶   A cup of tea with froth and a Turkey teapot     在我的脑海里,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茶叶大国,然而来到土耳其才知道,土耳其才是一个真正泡在茶水里的国家。  根据最近调查结果,土耳其喝茶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发展势头迅猛,土耳其人的喝茶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每人年均喝茶1250杯,全土耳其每天消费高达2.5亿杯,在饮茶数量上,在过去
期刊
2012年6月12日,华策影视在第18届上海电视节开幕当天举办了“华策日”主题活动,发布了由几十部电视剧作品组成的“大剧汇”,钟汉良、欧阳震华、范明、尹施允、黄觉、姚元浩、李菲儿、蒋梦婕、王子文等20多位两岸三地明星携《天涯明月刀》《棋逢对手》《一克拉梦想》《幸福的面条》等6部新剧到场,成为本届电视节的一大亮点。  华策影视总经理赵依芳表示,“大剧汇”并不是简单指有大导演大明星的大制作,而是能打动
期刊
鲜花带来春天文化气息。Academician Gong Xiaonan at home with a pot of flowers   在一般人眼里,院士似乎都是全身心在实验室里搞科学实验,认真撰写科研论文;或者在办公室中提笔在绘图纸,或者在工地上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难题,想象中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比较单调枯燥。春节前夕,笔者走进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博士的家中,发现这位长期从事岩土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