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春晚退出小品界引发热议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本山连续两年退出央视春晚,引起轩然大波,各种猜测声音四起。1月30日晚,结束江苏卫视春晚彩排的赵本山,又马不停蹄奔赴郭德纲主持的新节目《郭的秀》的录制现场。让人意外的是,赵本山对外宣布退出小品界。从此封山小品舞台。从明年开始,不再上任何电视台春晚,包括央视,这也使得今年江苏卫视春晚本山大叔的小品将成为他的“封山之作”。他还坦言央视春晚这些年给予他很多,但同时他也感受到背后的压力。“简直是承受不了的压力”。
  低头是一种智慧
  幸福因坚守而长久,生命因坚守而可贵本山大叔对于21年的坚守,他是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辛酸与坚强,他说“路走长了,就知道年轻时候有的事儿是不成熟的。低头不是坏事儿,火爆的时候需要观众提醒。这是一个低头的年代!真心塌下腰来我们都到了低头的时候了。”“化作春泥更护花”,低头是一种智慧,很多人在年事渐长之后,都会逐渐体认这个道理,而本山大叔说此话,也正好说明了他对自己是一个很严格、很敬业的人。春晚之行其实路崎岖,每年高强度的眷晚彩排,辛苦和劳累是“家常便饭”,可他依然宛如充满斗志的战士。记得他演《同桌的你》是上台前吸氧,下台后输液,硬扛上春晚的。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辛酸背后的坚强。如果不是一个严格的人,他就不会做到这一步。虽然他决意退出小品舞台,这个跨越,对我们观众来说,实在有些突然。但这也意味着,小品王已经完成了向传媒大亨的华丽转身。21年的坚守和操劳演绎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场面,如今已经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观众也能更加地理解他了。他不但奉献了青春,汗水,也奉献了最宝贵的光阴。他确实可以好好歇歇,享享天伦之乐了。不演小品不等于退休,很多观众希望他依然能坚守在影视剧方面。夕阳下,在鲜花烂漫中,他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一直向前,他的步伐却始终坚实……当然那不是在春晚舞台上,而是在某个体闲的场所里,恬静的老人迎着不时擦肩而过的人流,显得宁静而淡泊,这也是观众最希望看到的一幕。
  冰野
  惋惜理解欣慰
  一代“小品王”赵本山,终于正式宣布退出春晚舞台了。
  知道这个消息,我最先想到的三个词:一是惋惜,二是理解,三是欣慰。
  先说惋惜,赵本山是在1990年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从那以后,除1994年,每年他都会出现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他表演的小品,从《相亲》到《不差钱》,可以说个个是精品,在这漫长的21年中,他达到的几乎是“无赵本山小品就不春晓”这样一个没有谁可以和他比肩的高度。现在他要离开春晚舞台了,我想已习惯了在春晚上看赵本山小品的观众对他的离去也会和我一样,感到有些惋惜吧。
  再说理解,老话儿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再精彩的演出也有落幕的时候。赵本山已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站了21年,唐人刘希夷曾写过一首名为《代悲白头翁》的乐府诗,其中有一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晚节目固可以常演常新,赵本山却只会一年年老去。要说赵本山今年也才五十六七岁,作为一个男人,这个岁数应该还属当干之年,可是你看他的头发,竟然已经全白了。这说明这什么?这说明春晚这个活儿非常不好干!赵本山的身体最近几年一直都不怎么好,几次住院,看来他也实在是顶不住了,即如此,退就退吧,又不是什么关乎家国命运的大事儿,我想全国人民对他的退出春晚舞台也是能够理解的吧。
  三说欣慰,赵本山的退出春晚,其实也有让人感觉欣慰的地方,这欣慰不是别的,而是他带出的一大批徒弟,如小沈阳、王小利、刘小光、宋小宝、于月仙、孙丽荣等人,现在也都是不小的腕儿了,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为了赵本山的离去而伤心难过。师傅走了,还有徒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历史的必然,春晚舞台也绝不会因为少了谁而寂寞……
  木匠
  谁离了央视也都能赚
  不久前,赵本山半正式地透露:从此退出央视春晚、退出小品舞台。此言一出,旋即引发大量关注。其实,只要和“赵本山”三个字勾连上,不论啥事都会引发关注,何况是年跟前儿,以春晚起家并发家的赵本山不仅戏剧性地再次临时退出春晚,而且“顺便”也把小品的路给“封”上了,宣称以后不再演小品了……何必做得这么决绝呢?原因很简单,江苏卫视的宣传马上就出来了——本山大叔在江苏卫视春晚的小品将成为他的“封山之作”轻描淡写一句话,蕴含着多少玄机和商机!
  对于翘首企盼着赵本山小品的普通观众而言,赵本山的21年春晚路就是21个逗乐的无人能替代的经典小品,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21年,赵本山完成了从铁岭艺术团到春晚小品王,从影视剧导演、王演,到涉足多领域的亿万富豪的数度转型或者说跨越。
  每当赵本山春晚前后大倒苦水,说“压力”道“惶恐”,谈“感恩”话“地气”,教“徒弟”携“新人”时,没人怀疑他作为一个采自民间的演员、艺术家的真诚,然而,我们却忽略了他为建造自己的“商业帝国”所付出的艰辛和操劳,你看看,探盘几十亿元的企业,都没把本山累倒,上了21次央视春晚,却让本山老师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以致喋喋不休地告饶:“我确实是做不动了”,“简直是承受不了的压力……”
  本山老师说:“去年我没上春晚,坐在电视机前看,我觉得很好看,没有我的春晚更好看。”是啊!这央视离了谁都能转,谁离了央视也都能赚——但一定要在能离开时果断地离开,或者藕断丝连地离开,或者十分戏剧性地离开。
  对于第一次上春晚或者以上春晚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人而言,赵老师的今天就是你们最好的明天:由抢着上到抢着逃,由仰视到平视到俯视到漠视到无视,从而把自己一步步做大、做强、做厚。
  赵本山是独一无二的演员,更是无法复制的商业奇才,具大智慧的公关大师,他捧一个红一个,红一个走一个,他带一个火一个,火一个倒一个……他坚持将自己所掌握的艺术与人才资源最大化地包装、运用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中,由此建立起自己“商业帝国”和“不锈”口碑,何其智慧,何其远见,何其……   夯石
  从艺术创作到资本运作
  多年前,小品势头鼎盛时期的赵本山在他的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过这样一句台词:这一张旧船票,还能否登上你的破船?
  相较于小品艺术和当今春晚的关系,这句台词对于赵本山来说多少有些一语成谶的意味。
  抛开一些内幕话题,我们单说赵本山,说他放弃小品,不如说是他的热情重心已经转移、今日的赵本山,重心已经不在小品上了,甚至可以说已经不全在艺术上了,他已经从艺术创作转移到了资本运作上了。
  对于任何一个求回应求掌声的艺术家而言,最大压力就在于此,所以赵本山也顺应这个常规思路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我确确实实做不动了,我的压力在那里,简直是承受不了的压力,可能所有的演员都有同感,凡是上了春晚,那个年啊,都过不好。在春晚,如果我们不能让别人快乐,那就等于给大家带来别扭。这个心理压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我在春晚舞台上21年,这21年,对于我收获极大,我收获很多观众,跟他们一起分享了快乐,但背后的压力只有我自己能体会到。”
  这番话不可谓不诚恳,也不无道理,但却绝非如今的赵本山面对的最大压力。那么如今的老赵,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从下面这一番话中找找答案。赵扛山在解释退出小品舞台的原因及今后打算时说:“也许从现在开始,以后所有的小品舞台不会再有我,我也选择退出了,来年各地春晚我都不会去了。以后多思考自己的作品和公司出品的影视剧。而春晚这个舞台,我相信会有很多优秀的演员、年轻的演员不断出现,要给他们留一些空间。”
  上面这番话中的关键就在“思考自己的作品和公司出品的影视剧”上。如今的老赵已经不是单打独斗唱“单出头”的地方戏演员,他代表的是一个娱乐传媒及娱乐产业,他的运营模式厦盈利模式都不能靠一己之力,更不能一人吃饱全公司不饿,而影视剧的集体创作及其背后的资本运作才是他的发展方向。相对于个人出头露脸,娱乐航母的亮相更重要。
  当然,个人在春晚的亮相与否,也多少决定着他背后的娱乐产业的发展势头,这是赵本山现在还要面临的尴尬问题,毕竟相对于春晚及央视这真正的航母,赵本山及其班底还只是一架需要着落点的战斗机而已。
  邢大军
  期待后来人
  赵本山绝对可以称得上娱乐圈里的金贵,不仅如此生意场上他也是呼风唤雨。文化、广告、地产、煤炭,各个热门行业几乎都有他的身影,而他的帝国也越来越壮大。这样的名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各方关注,以至于退出春晚已经很久了,仍旧有执着的人想要探听其中内幕,近日他宣布退出小品舞台,给了很多揣测的人一个闭嘴的理由。
  10亿身家,私人飞机,刘老根大舞台各界明星大腕、名人名嘴为他站台,可以说赵本山能够在娱乐国内呼风唤雨,而他今天的成就恐怕与小品息息相关。曾连续13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被誉为“喜剧之王”、“小品王”、“东方卓别林”。全国亿万观众认识他是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如今经过他扶植的徒弟,在春晚上露次脸,身价也直逼一线明星。然而春晚也给他带来无数压力和忧愁,不少流言、误解都是从春晚开始的。这个时候退出小品的舞台,专心打造自己的产业,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前不久看到赵本山作为评委在吉林卫视看着自己的徒弟在舞台上表演小品,他也会开怀大笑,那表情是轻松的,毕竟不用自己再苦心创作了,一个赵本山能够撑起春晚的小品舞台,一个赵本山能够重振东北二人转,使之走向正途,但二人传也好、小品也好,仅靠一个赵本山恐怕远远不够,也许给更多的年轻人机会和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要比赵本山仍旧霸着那方小小的舞台更重要。
  其实赵本山的退出应该说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在商业上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小品上的成功,以前上春晚如果说是为了喜爱的观众,或者是为了提携徒弟或者是为了商业利益,如今可能已经都不需要了,与其自己苦苦撑着那个舞台,不如急流勇退,做更重要的事情,不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得实惠。
  赵本山的幽默小品确实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他培养出的徒弟不少也已经羽翼丰满,只要他们能够继承赵氏幽默,走进群众中,把百姓最真实的声音说出来,想必这也是本山大叔的心愿。我们期待的是他的后来人。
  董岩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8日,德国首都柏林波茨坦广场中央,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近万名民众的注目下,为一尊高达17米的雕像揭了幕。这座雕像的主人是一位名叫乔治·艾尔塞的木匠。这个木匠何德何能?为什么他的雕像会立在这里,并能让一国总理来为他的雕像揭幕?原来,这个他竟曾刺杀过希特勒!  艾尔塞,1903年出生在德国西南部斯瓦比亚地区的一个穷苦家庭。19岁时,他通过考试,成为了一个木匠。经历过一战的艾尔塞对希特勒有着
期刊
抗日名将张爱萍单枪匹马走敌后,开辟皖东北根据地;大智大勇反“扫荡”,收复和扩大苏北抗日根据地,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纵横捭阖,所向披靡,靠的是什么?是党的正确领导,是群众的大力支援,还有他出色的治军才能。他所领导的新四军9旅被时任中共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赞誉为“正规化党军”。在当时游击战争的环境下,被党的地区最高负责人誉为“正规化党军”可不容易!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信然!张爱萍
期刊
赏花、放鸟、观鱼、逗猫……这些闲逸、从容甚至慵懒的仕女构成了胡永凯画作的特有符号。这些情景在时空上和我们有强烈的距离感。他们似乎只存在老几辈人的记忆中。现在的年轻人也只有从“故纸堆”及其衍生出的影视作品中才能感知她们的存在。奇怪的是胡永凯的作品却又那么深深地吸引着当代人,他们对此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观看胡永凯的作品。不仅赏心悦目,而且感受到绵长的遗韵,好像喝一杯陈年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确切地说,
期刊
我是一名国企退休职工,今年73岁。在我家中,我和老伴儿各有一组四开门的大衣柜,装着我们春夏秋冬的四季服装,虽说不上琳琅满目,却也应有尽有。望着这满堂满柜的衣服,我心生感慨,对过去艰苦日子的回忆,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齐涌上心头,感激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闲暇之余,我找出了几张不同时代的照片,回顾自己几十年来的穿着变化,真正体会到了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生活大提高和精神境界
期刊
一向以欢乐形象示人的李菁菁现场自曝曾得过抑郁症,曾想出家。一张卓别林电影光盘的背后会有怎样啼笑皆非的故事?李菁菁为何被称笑点奇怪?  近日《超级访问》迎来李菁菁同学会,节目中李菁菁惨遭老同学大吐槽,最糗糗事首度大曝光。她没有学过一天表演,她的所有经验全部来自于舞台和片场的历练。她15岁进入演艺圈,在至今已经演过的100多部影视作品中,泼辣、土气的农村大嫂或者下岗女工角色就占了一多半。  在2007
期刊
聂棋圣在其回忆录《聂卫平:围棋人生》中也道出了当年未能收孟昭玉为徒的遗憾。如今,孟昭玉成“聂门”第15名弟子。  京城城东的一家酒店内,只见棋圣聂卫平端坐太师椅,刘菁、常昊、周鹤洋、鲁佳、王磊等聂门弟子分列两侧,孟昭玉的陕师大学长王平代孟昭玉呈上“拜师帖”并朗声诵之:……蒙思师悉心指导六载,棋技初窥门径。后弟子回陕,致力棋道传播。常思束能纹枰折桂,深感有负师恩……今蒙恩师允纳门下,得偿夙愿,誓终生
期刊
2012年6月,《金太狼的幸福生话》正在各大卫视热播之际,李小萌收到了“金太狼”王雷的短信:“有种思念,淡淡的,但很幸福;有种牵挂,远远的,但很满足。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相遇,不是所有梦想都会实现,珍惜现在,直到永恒,因为你的幸福,才是我最好的礼物!”  盛夏的北京,浓荫下的李小萌开心地笑了,六年来,他俩的爱情故事和这部热播剧一样跌宕起伏,在纠葛中充满了温暖,在烦恼中流淌着甜蜜……  惊鸿一瞥,再也没
期刊
这么多年,老婆不是没有怨言,所有需要你在的时候你都不在,这的确很不近人情,但没办法……  由王挺、崔渡、刘佩琦、曾黎等主演,北京晨星一三六影视、国龙联盟公司共同出品的32集年代传奇大戏《我的传奇老婆》近期登陆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首都剧场。该剧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为历史背景,讲述了留学归来的音乐才子郝山水落草到赣南深山土匪窝后,和女土匪头子“一丈青”展開的一段从对抗、冲突到至亲至爱的故事。  《我的传奇
期刊
当天下午四五点时,一张被雨水淋湿了的纸条从排队的读者中传了过来:“你的中学语文老师廖老师排在人群里,他从上午11点钟就来了。”于丹急忙起身迎接,慌忙中带倒了椅子。廖老师还是穿着一件厚厚的棉袄,踉跄着进来,对于丹说了一句话:“于丹,教过你的几位老师已经过世,我替他们来看看你,你是好孩子。”  “我是好学校里的差生样本。”日前,在北京四中的“校友论坛”上,于丹的演讲一开始就如此坦白:“当年,我的记忆也
期刊
前一阵有部电影叫《神探亨特张》,里面警察打扒的故事让人看着过瘾。这个电影的原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民警张惠领。他说,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当好一个打扒民警,这是自己分内的事。  早市蹲点破连环盗案  从2003年起,张惠领就开始负责便衣打扒工作,到现在已经9年了。他记得刚开始干打扒的时候,双榆树还是有名的治安乱点,因为地处海淀繁华地段,拎包扒窃刑事类警情高发,群众的安全感特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