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读一点书

来源 :启迪·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我们要少读一点书。
  古往今来很多人提过要少读一点书的重要。我比较了一下他们的说法,大概不出两大类。
  第一大类,少阅读还是为了多阅读,有点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譬如:要少读,才会精通。
  这一点,李光地说得最有意思:“如领兵十万,一样看待,便不得一兵之力;如交朋友,全无亲疏厚薄,便不得一友之助。领兵必有几百亲兵死士,交友必有一二意气肝胆,便此外皆可得用。”
  朱光潜在这方面也说得很透:“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可是,我更喜欢的,倒是第二类理由:
  人生本来就不只有阅读。
  叔本华说:“读书时,作者在代我们思想,我们不过在追寻着他的思绪,好像一个习字的学生在依着先生的笔迹描画。”因此,他说:“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成为别人的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甚多或几乎整天读书的人,虽然可藉此养精蓄锐,休养精神”,但是却会“渐渐丧失自行思想的能力,犹如时常骑马的人终于会失去步行的能力一样。”(《论读书》)
  夏尊语:“读成文的书与读不成文的书,须兼程并进,相辅相助。学习的方法可有各式各样,有时需用实验的方法,有时需用观察的方法,有时需用演习的方法,并不一定都依靠书。”
  笛卡尔从另一个方向,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放下阅读,而发现了更根本的事情。
  笛卡尔自述早年进的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并且“以为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所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
  但是他毕业后却看法大变,“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因此做了这样的决定:
  “除了那种可以在心里或者在世界这本大书里找到的学问之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于是趁年纪还轻的时候就去游历……”
  然而,这一段考察各地风俗人情的经历(其间他甚至参与过一场战争),除了让他大开眼界之外,仍然无助于他发现过去在书本所没有发现的真理。于是他下定决心:“同时也研究我自己,集中精力来选择我应当遵循的道路。这样做,我觉得取得的成就比不出家门、不离书本大多了。”
  而后,他就把自己的心得整理为《谈谈方法》。
  笛卡尔谈了谈他的四个方法,原话就清楚明白,真的是“谈谈”:
  第一条: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决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第二条: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第三条: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最后一条: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凭着这种方法,我觉得有办法使我的知识逐步增长,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庸才智和短暂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水平。”笛卡尔说。
  刘伟摘编自郝明义新浪博客
  编辑/乃清
其他文献
定居丹麦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周六晚上,已搬出去的大儿子带着女朋友来家里吃晚饭。  我做了几个孩子们喜欢吃的菜,饭菜上桌后,我让儿子把饮料从冰箱里拿出来。这时,儿子发现有一瓶无糖“可乐”少了约五分之一。  我一听,先仔细检查瓶口,确实是新的,没有打开过的痕迹。我便埋怨自己粗枝大叶,把这样的“可乐”也买了回来。  这时,一边的大儿子发话了:“妈妈,不要开它,跟‘可乐’公司联系,公司会给予赔偿的。”  我依
期刊
1987年我第一次入狱的时候,是依靠我的孩子们来打发那段难熬的狱中时光的。这在女囚监狱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们经常把有关自己孩子们的故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瑞奈,是我在监狱里遇到的一个朋友,她因为贩毒、吸毒被判入狱七年。她有一个五岁的儿子,由她的父母抚养。她的父母告诉那个五岁的孩子,瑞奈上学去了。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孩子远离他的母亲被监禁给他带来的恐惧和羞辱。瑞奈经常打电话给她的儿子
期刊
他俩是在公共楼道里碰到的,每人手里拎着个垃圾袋。这是他们头一次搭话。   “早上好……”“早上好……”“太太您住610房间。”“先生您住612房间吧?”  “恕我冒昧,我已经看过您的垃圾……我注意到先生常吃罐头食品。”  “是啊,我得自己动手做饭,可又不会做……”   “也请你原谅我的冒昧,我也观察到你的垃圾里常有些吃剩下的食物……”   “我非常喜爱烹调,做各种不同的菜。可我独身一人,所以常常剩
期刊
迎来送往是日常礼仪的重要部分,可是许多人只注重“迎”,而忽略了“送”。去某人家,主人让座、敬茶、寒暄……极尽周到热情之能事,告别的时候到了,一出门,没走两步,“砰”地一声巨响从身后传来,让你的心冷冷地颤了一下。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人都曾碰到过。   在待人接物、迎来送往方面,周恩来非常重视每一个细节。20世纪50年代的一天,周总理前去机场欢送西哈努克亲王离京,前往送行的还有军队的一些高级干部。大家
期刊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
期刊
礼    你的最华丽的衣袍是别人织造的;你的最可口的一餐是在别人的桌上吃的;你的最舒适的床铺是在别人的房子里的。那么请告诉我,你怎能把自己同别人分开呢?  ——纪伯伦    让自己和朋友都快乐  《英国医学杂志》在线栏目上最近刊登了一篇题为“快乐像健康病一样在人们中传递”的研究结论,哈佛大学的尼古拉斯·克瑞斯塔卡斯博士和加州大学的詹姆士·福勒联合调查了将近5000名群众以及和他们相关的50000个
期刊
◆学文应该朗读,因为如此不但能欣赏文字美,且能欣赏古人心情,感觉古人之力、古人之情。“杨柳依依”、“雨雪霏霏”,怎么讲?念一念便觉其好。(还不只是念,其实看一看便觉其好。)  ◆悲剧中人物有两种:一、强者,与命运反抗、战斗;二、弱者,为命运所支配。中国悲剧人物多属后者。如《梧桐雨》之唐明皇,《汉宫秋》之汉元帝。  悲剧在强者弱者而外,又有“人”、“我”之分。“我”,自己的悲剧,与人无干;“人”,为
期刊
爱情并不是由出生直至死亡的线性历程。爱情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短暂的永恒,它永远在此,却无法累积;它不会属于我们,而仅仅提供给我们一种神圣的可能性。  ——弗朗索瓦·梅约尼(法国散文家)    有时,我会花一晌午工夫,把一个跟我毫无关系的土包铲平,或在一片平地上无辜地挖一个大坑。我只是不想让一把好锨在我肩上白白生锈……  几年后当我再经过这片荒地,就会发现我劳动过的地上有了些变化,以往长在土包上的杂草现
期刊
读书有种最佳状态。    坚持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但是,即使能坚持读书的人,也往往会钻牛角尖。  有西方哲人说:“当我有一些钱的时候,我买书,剩下的钱再去买食物及衣服。”宋代诗人尤袤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幽愤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有人便总结道:物欲就像茫茫沙漠,没有一条路可以寻到绿洲,而精神的财富却像曲径通幽,妙趣无穷。这么说自然是断章取义,
期刊
偶尔幽生活一默你会觉得很爽,但如果让生活幽你一默那就糟了。    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曾经“预拟老年决心”:  不娶年轻老婆;不同年轻人做伴,除非人家真心要求;  不暴躁、发愣或多疑;不嘲笑当今的风气、俏皮话、时装、人物、战争等等;  不对同样的人老说同样的故事;不可忽略体面、清洁;  不可对年轻人太严厉,而要谅解他们的蠢事和弱点;  不轻易替人出主意,也不麻烦人,除非人家自己愿意;  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