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基础设施逐渐完备,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微课教学逐渐走进中小学课堂。初中课程劳动与技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正逐渐以各种方式向实践型和创新型的课堂转变。但微课与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效融合任重道远,仍存在学生兴趣不足、技术性不够、教学机械、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文章从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上的实际操作为依据,探讨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微课视频;劳动与技术;初中教学;应用研究
一、 引言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人才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视野。面对认知和实践的双重要求,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应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模式,紧随时代发展潮流,融入时代发展的新鲜元素,培养理论与实践具佳的学生。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微课教学作为常见的教学拓展方式,逐渐走进初中劳动与技术的课堂中。高效地应用微课教学资源,将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中学的非必修科目和非考试科目,经常受到学校、家长和同学的忽视,其课程安排较少,往往是单双周轮流上课,每次一节课,即两周拥有一次四十分钟的课时,课时少。这就导致课程安排不具有连贯性,教师很难安排高质量、有深度、有难度的教学项目。再者,学期进行到期末复习阶段时,劳动与技术课程还会面临停课和被考试科目占课的困境。学校不重视,学生不上心,线下实体课难以进行,微课教学更是天方夜谭,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二)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学校教学逐渐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死学课本知识,机械地进行题目训练,忽略了实验验证,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娇生惯养,不碰家务劳动,不分五谷杂粮,自理能力差。长此以往,很多学生欠缺动手能力,反映到劳动与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完成老师安排的以动手为主的教学项目,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微课视频的实操性差
在线下实操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微课视频进行知识拓展和课后巩固。但线上资源十分丰富,质量参差不齐,微课视频常常有教学针对性不足、时长过长、重点不突出、实操性差的问题。优质的微课视频应该具有清晰可操作的步骤,常见易购的制作材料和合适的展示进度,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跟着视频进行操作。教师选取视频时容易好高骛远,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微课常常变成只能看不能实践的小视频,很难达到鼓励学生动手劳动的目的。
三、 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和策略
(一)微课选取的原则
1. 微课与文化课知识相关联
文化课作为考试科目,受到每一位初中生的重视。如果劳动与技术的微课教学与所学文化课相关联,则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初中语文课本篇目《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讲述了一位张姓手艺人制作泥塑的高超技艺。那教师在教授劳动技术课程有关传统技艺的内容时,可选取一段关于天津手艺人制作泥塑的简短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开场,并以此为例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泥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度插入“泥人张”制作泥塑的过程,再讲解如何操作该步骤和步骤的合理性。与文化课知识相关联,让学生切实体会泥塑的魅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 微课具有引导性和操作性
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是“生活服务”。课后作业的是实施场所是家中,与“生活服务”这一板块正契合。“生活服务”板块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烹饪技术”,关于烹饪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进行完全的展示操作,因此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后操作是最佳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优质的制作西红柿炒鸡蛋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微课视频一定要具有清晰明了的步骤,以便学生跟学。
3. 微课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微课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该简短精湛,重点突出而不是泛泛而谈。微课视频的作用应该是强调巩固课上的学习内容,对课上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拓展。教师在应用微课视频时,应就教学内容的某一步骤进行强调。例如,泥塑制作中的重要步骤为“脱胎”,那微课主题应为具体的脱胎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分析,而不是全部的泥塑制作步骤的讲解。比如,微课视频详细介绍脱胎的注意事项有“模子要压紧”“确保泥人中空外严”“胎体留空”,并说明每个注意事项背后的原理。
(二)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1. 微課视频与学案引导相结合
以教学内容“剪纸”为例,教学实践可以参照如下步骤:课前教师提前为学生发放学案,课程最开始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视频中展示剪纸的大体过程和各种各样的精美剪纸作品,展示“雪花”“喜字”“蝴蝶”等对称型作品和“花鸟鱼虫”“鲤鱼莲花”等不规则型作品。在视频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学案上的问题“雪花形剪纸的操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剪出不规则图案”“剪纸的技术有哪些”“剪纸的工具除了剪子还有什么”“剪纸需要画画吗”等等。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展开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依次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问。最后,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并进行展示。
学案主要用于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根据学案上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对将要学习的劳动技术内容有一定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课本知识。另外,学案和微课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留有一定自主探索的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学案与微课结合的引导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这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 实行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上的应用主要是以微课视频为引子,让学生互相帮助完成手工品的制作。此时微课视频的作用是动手前进行制作步骤的指导和制作完成后进行优秀作品的展示。并且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创作想法,交流意见,开阔眼界。
以教学内容“创作我的笔筒”为例,笔筒的制作步骤简单,其核心在于笔筒的装饰和设计。教师可以选取一个简短的关于笔筒大体框架制作的微课视频,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再进行具体注意事项的讲解,接着指导学生完成笔筒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小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促成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完笔筒的大体框架后,接下来设计创作笔筒外部的装饰图案。教师在向学生说明笔筒的装饰需求后,以小组评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设计体现自己风格笔筒图案。例如,教师的要求可以是,以追求美观和实用为目的,组内合作设计笔筒图案,并制作一个笔筒的成品。制作完成后,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分,最终选出得分最高的作品,并进行奖励。接着学生会围绕图案的设计展开小组讨论,并以分工的形式完成图案的设计、裁剪、粘贴等具体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合,设计失误等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互联网上其他学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3. 利用微课进行文化课理论知识的验证式教学
针对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程不重视的问题,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文化课理论知识,如物理课上所学的电路知识,化学课上所学的酸碱性和金属性质的知识。结合熟悉的理论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初中劳动与技术的一大章节“电工与电子技术”,这一章节包含“室内照明电路”“家用电器保养”等内容。在课程开端,教师进行微课的播放,展示家中照明灯的开关,家用电器微波炉电饭煲的使用,门铃、音响的工作等,再展示物理课上所学的有关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电阻电压电流的相关知识,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和简单的家用电器保养知识”。安全用电需要做的是,及时关闭电源、不能超负荷运行、家中无人不使用电源等等。此时教师应该结合物理知識向同学们解释以上做法的原因,如220V是我们常用的标准电压,家用电路是串联式,人可以接触的安全电压是36V等。
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微课拍摄和教学
电器保养和使用的知识远不止于此,在讲述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内容。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电器保养的知识,仿照其他优质微课视频,在家长的监管下拍摄家用电器保养具体步骤的视频。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劳动与技术,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化知识为有形,真正体验劳动的艰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劳动与技术作为非文化课课程,常常受到忽视。但在该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化课理论知识,例如,数学、物理知识等,动手尝试制作各类手工品,从而验证所学的科学知识,更为透彻地了解知识点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操指导,并利用微课视频等新型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天梅.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51.
[2]吴彬.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0(31):53-54.
[3]王彩燕.微而不“微”:微课助力区域初中劳动技术学科均衡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8(21):18-20.
[4]徐进高.微课助学,翻转课堂:构建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新生态[J].新课程:中学,2017(5):153.
作者简介:唐乾,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初级中学。
关键词:微课视频;劳动与技术;初中教学;应用研究
一、 引言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人才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人才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视野。面对认知和实践的双重要求,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应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模式,紧随时代发展潮流,融入时代发展的新鲜元素,培养理论与实践具佳的学生。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微课教学作为常见的教学拓展方式,逐渐走进初中劳动与技术的课堂中。高效地应用微课教学资源,将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 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作为中学的非必修科目和非考试科目,经常受到学校、家长和同学的忽视,其课程安排较少,往往是单双周轮流上课,每次一节课,即两周拥有一次四十分钟的课时,课时少。这就导致课程安排不具有连贯性,教师很难安排高质量、有深度、有难度的教学项目。再者,学期进行到期末复习阶段时,劳动与技术课程还会面临停课和被考试科目占课的困境。学校不重视,学生不上心,线下实体课难以进行,微课教学更是天方夜谭,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
(二)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学校教学逐渐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死学课本知识,机械地进行题目训练,忽略了实验验证,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很多学生娇生惯养,不碰家务劳动,不分五谷杂粮,自理能力差。长此以往,很多学生欠缺动手能力,反映到劳动与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很难完成老师安排的以动手为主的教学项目,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微课视频的实操性差
在线下实操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微课视频进行知识拓展和课后巩固。但线上资源十分丰富,质量参差不齐,微课视频常常有教学针对性不足、时长过长、重点不突出、实操性差的问题。优质的微课视频应该具有清晰可操作的步骤,常见易购的制作材料和合适的展示进度,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跟着视频进行操作。教师选取视频时容易好高骛远,忽略学生的动手能力,微课常常变成只能看不能实践的小视频,很难达到鼓励学生动手劳动的目的。
三、 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和策略
(一)微课选取的原则
1. 微课与文化课知识相关联
文化课作为考试科目,受到每一位初中生的重视。如果劳动与技术的微课教学与所学文化课相关联,则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初中语文课本篇目《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张》,讲述了一位张姓手艺人制作泥塑的高超技艺。那教师在教授劳动技术课程有关传统技艺的内容时,可选取一段关于天津手艺人制作泥塑的简短视频作为本节课的开场,并以此为例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泥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适度插入“泥人张”制作泥塑的过程,再讲解如何操作该步骤和步骤的合理性。与文化课知识相关联,让学生切实体会泥塑的魅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2. 微课具有引导性和操作性
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家庭作业,让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板块是“生活服务”。课后作业的是实施场所是家中,与“生活服务”这一板块正契合。“生活服务”板块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烹饪技术”,关于烹饪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进行完全的展示操作,因此利用微课视频进行课后操作是最佳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优质的制作西红柿炒鸡蛋的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份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微课视频一定要具有清晰明了的步骤,以便学生跟学。
3. 微课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微课视频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应该简短精湛,重点突出而不是泛泛而谈。微课视频的作用应该是强调巩固课上的学习内容,对课上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拓展。教师在应用微课视频时,应就教学内容的某一步骤进行强调。例如,泥塑制作中的重要步骤为“脱胎”,那微课主题应为具体的脱胎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分析,而不是全部的泥塑制作步骤的讲解。比如,微课视频详细介绍脱胎的注意事项有“模子要压紧”“确保泥人中空外严”“胎体留空”,并说明每个注意事项背后的原理。
(二)微课在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策略
1. 微課视频与学案引导相结合
以教学内容“剪纸”为例,教学实践可以参照如下步骤:课前教师提前为学生发放学案,课程最开始为学生播放微课视频,视频中展示剪纸的大体过程和各种各样的精美剪纸作品,展示“雪花”“喜字”“蝴蝶”等对称型作品和“花鸟鱼虫”“鲤鱼莲花”等不规则型作品。在视频结束后,让学生思考学案上的问题“雪花形剪纸的操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剪出不规则图案”“剪纸的技术有哪些”“剪纸的工具除了剪子还有什么”“剪纸需要画画吗”等等。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接着展开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依次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和学生的疑问。最后,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完成简单的剪纸作品,并进行展示。
学案主要用于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可根据学案上教师提出的引导性问题,对将要学习的劳动技术内容有一定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还可以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课本知识。另外,学案和微课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留有一定自主探索的空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学案与微课结合的引导学习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这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意识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 实行小组合作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在劳动与技术课程上的应用主要是以微课视频为引子,让学生互相帮助完成手工品的制作。此时微课视频的作用是动手前进行制作步骤的指导和制作完成后进行优秀作品的展示。并且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创作想法,交流意见,开阔眼界。
以教学内容“创作我的笔筒”为例,笔筒的制作步骤简单,其核心在于笔筒的装饰和设计。教师可以选取一个简短的关于笔筒大体框架制作的微课视频,播放完视频之后,教师再进行具体注意事项的讲解,接着指导学生完成笔筒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小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促成小组合作学习。制作完笔筒的大体框架后,接下来设计创作笔筒外部的装饰图案。教师在向学生说明笔筒的装饰需求后,以小组评分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设计体现自己风格笔筒图案。例如,教师的要求可以是,以追求美观和实用为目的,组内合作设计笔筒图案,并制作一个笔筒的成品。制作完成后,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作品进行评分,最终选出得分最高的作品,并进行奖励。接着学生会围绕图案的设计展开小组讨论,并以分工的形式完成图案的设计、裁剪、粘贴等具体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学生可能会出现意见不合,设计失误等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帮助。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展示互联网上其他学校学生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
3. 利用微课进行文化课理论知识的验证式教学
针对学生对劳动技术课程不重视的问题,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所学的文化课理论知识,如物理课上所学的电路知识,化学课上所学的酸碱性和金属性质的知识。结合熟悉的理论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初中劳动与技术的一大章节“电工与电子技术”,这一章节包含“室内照明电路”“家用电器保养”等内容。在课程开端,教师进行微课的播放,展示家中照明灯的开关,家用电器微波炉电饭煲的使用,门铃、音响的工作等,再展示物理课上所学的有关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电阻电压电流的相关知识,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安全用电的知识和简单的家用电器保养知识”。安全用电需要做的是,及时关闭电源、不能超负荷运行、家中无人不使用电源等等。此时教师应该结合物理知識向同学们解释以上做法的原因,如220V是我们常用的标准电压,家用电路是串联式,人可以接触的安全电压是36V等。
4.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微课拍摄和教学
电器保养和使用的知识远不止于此,在讲述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作为学生的课后拓展内容。例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电器保养的知识,仿照其他优质微课视频,在家长的监管下拍摄家用电器保养具体步骤的视频。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劳动与技术,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化知识为有形,真正体验劳动的艰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劳动与技术作为非文化课课程,常常受到忽视。但在该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文化课理论知识,例如,数学、物理知识等,动手尝试制作各类手工品,从而验证所学的科学知识,更为透彻地了解知识点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操指导,并利用微课视频等新型教学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天梅.初中劳动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1):51.
[2]吴彬.技术素养培养导向下的初中劳动与技术教学策略[J].教育界,2020(31):53-54.
[3]王彩燕.微而不“微”:微课助力区域初中劳动技术学科均衡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18(21):18-20.
[4]徐进高.微课助学,翻转课堂:构建初中劳动技术课堂新生态[J].新课程:中学,2017(5):153.
作者简介:唐乾,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太平店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