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灿若星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内容博大精深、意蕴简练绵长。吟诵经典,启迪心智,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特别是小学启蒙教育阶段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和训练,将会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本文将从阅读经典诗文的作用和措施两个方面阐述经典诵读作为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1.经典诵读的意义
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积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通过诵读经典,让孩子与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让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其意义主要表现一下两点:
1.1 传承文化。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是新生代接受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经典诵读走进小学是必然趋势,也是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诵读经典,陶冶学生情操,加强人文修养,丰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知识储备;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领略古典诗词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由此获得深刻的教益。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学中进行经典诵读就是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人的思想、生活、事迹,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本民族的认同,形成独有的民族气质。
1.2 塑造人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将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优越的社会环境,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惰性、冷漠性、自我性以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畸形心态。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于培养多少科技人才,而是在于培养多少有良知之人。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良知都不具备,可想而知,即使他多有才,也只是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人。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向师性也使得言传身教的老师在注意自身修养外,更应在经典型著作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阶段经典课程的开设正好让孩子们从古代经典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经典是古代的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在思想道德方面给我们以启迪。“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虚心等方面学会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读使我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其实父母的付出又何尝不需要回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这些古典诗词的诵读,从而使学生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懂得友情的重要,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彼此谦让。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少年强则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已成为我们小学生重要而丰富的精神资源。通过反复吟诵共同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必将使讲文明礼仪的学生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将越来越强。因此只有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的感情,从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事的精神!
2.经典诵读的措施
2.1 加强家庭人文环境建设。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氛围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如果能够身体力行,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因此,学校召开全体家长会,提出“构建书香家庭”的倡议,引导家长投身到诵读活动中来。放学回家,学生将当天所学的经典诵读新内容背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诵读。只要孩子有一丁点进步,就会得到父母的表扬。建议家长每个月与孩子逛一次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爱好。并要求家长以身作责,引导孩子把所学的东西慢慢转化为行为,比如从礼貌待人、举止坐姿等日常小事做起,加强家长参与“亲身诵读”的积极态度,这样通过孩子诵读经典可以产生无数个书声琅琅的家庭,让这些家庭变得诗意、宁静、和谐。
2.2 让校园散发淡雅书香。
学校是师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境。校园环境对于师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着力创设“浸润国学”的校园、班级环境。校内、校外每一块黑板报,教师后面的黑板报,无不是书香盎然,国蕴飘香。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学校每天早晨应该播放悠扬的古筝旋律,这样不仅营造了学习国学经典的气氛,也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气质和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浸润,贵在坚持!经典是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时期就会酿出芳香无比的醇酒,并且这样的酵母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植入方能事半功倍。种子已经播下,收获还会远吗?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诠释幸福诗意的人生。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我们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的滋润,生命变得阳光、俊朗、自信、坚定、积极、睿智。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的滋润,成为知书达理、优雅诗意的翩翩君子。
1.经典诵读的意义
文化经典是我们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积淀,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散发着浓郁的芳香。通过诵读经典,让孩子与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让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其意义主要表现一下两点:
1.1 传承文化。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小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是新生代接受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经典诵读走进小学是必然趋势,也是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的回归。诵读经典,陶冶学生情操,加强人文修养,丰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宽孩子的心胸与视野,丰厚知识储备;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从中领略古典诗词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由此获得深刻的教益。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小学中进行经典诵读就是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古人的思想、生活、事迹,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本民族的认同,形成独有的民族气质。
1.2 塑造人格。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将会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独生子女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优越的社会环境,舒适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一种惰性、冷漠性、自我性以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畸形心态。教育的成功与否,并不是在于培养多少科技人才,而是在于培养多少有良知之人。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良知都不具备,可想而知,即使他多有才,也只是给他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人。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向师性也使得言传身教的老师在注意自身修养外,更应在经典型著作中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小学阶段经典课程的开设正好让孩子们从古代经典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事,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的经典是古代的先哲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用毕生所学为我们总结立人之经验,在思想道德方面给我们以启迪。“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在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反复背诵中学会从诚信、忠诚、虚心等方面学会做人,《游子吟》的反复诵读使我们学会报答,学会感恩。其实父母的付出又何尝不需要回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对这些古典诗词的诵读,从而使学生明白“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处处暖人心”。让小学阶段的学生懂得友情的重要,理解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彼此谦让。在“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中知道了怎样做人;在“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中懂得了团结合作的重要;在“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句中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少年强则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已成为我们小学生重要而丰富的精神资源。通过反复吟诵共同引领了师生的思想,净化了师生的灵魂。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必将使讲文明礼仪的学生越来越多;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也将越来越强。因此只有在反复诵读中去体会其中的感情,从中学会立人,学会处事的精神!
2.经典诵读的措施
2.1 加强家庭人文环境建设。
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氛围对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如果能够身体力行,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因此,学校召开全体家长会,提出“构建书香家庭”的倡议,引导家长投身到诵读活动中来。放学回家,学生将当天所学的经典诵读新内容背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诵读。只要孩子有一丁点进步,就会得到父母的表扬。建议家长每个月与孩子逛一次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书籍,培养孩子广泛阅读的爱好。并要求家长以身作责,引导孩子把所学的东西慢慢转化为行为,比如从礼貌待人、举止坐姿等日常小事做起,加强家长参与“亲身诵读”的积极态度,这样通过孩子诵读经典可以产生无数个书声琅琅的家庭,让这些家庭变得诗意、宁静、和谐。
2.2 让校园散发淡雅书香。
学校是师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境。校园环境对于师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着力创设“浸润国学”的校园、班级环境。校内、校外每一块黑板报,教师后面的黑板报,无不是书香盎然,国蕴飘香。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学校每天早晨应该播放悠扬的古筝旋律,这样不仅营造了学习国学经典的气氛,也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气质和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经典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而是一种长期的文化浸润,贵在坚持!经典是一个人一生所需的文化“酵母”,到了一定时期就会酿出芳香无比的醇酒,并且这样的酵母一定要在小学阶段植入方能事半功倍。种子已经播下,收获还会远吗?我们坚信,今天,我们诵读经典美文,播种诗意人生;明天,孩子们必将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情感变得柔软而细腻,人生变得诗意而幸福。我们教师的精神世界也将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享受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用自己的良好的行为诠释幸福诗意的人生。教育就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我们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的滋润,生命变得阳光、俊朗、自信、坚定、积极、睿智。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诵读的滋润,成为知书达理、优雅诗意的翩翩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