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他所提出的幼儿教育理论不仅符合中国国情,而且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启示,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盏指示明灯。“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其理论以丰富的内涵和鲜活的教育理念成为幼儿园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和树立的教育理念,更是当今我国幼教实践深化改革,树立和更新教育理念的源头。
关键词: 陈鹤琴 幼儿教育思想 活教育
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及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部分。他之所以提出“活教育”理论,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传统旧式教育的弊端,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能力;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1)(12)。
陈鹤琴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针对的是只把书本当作学生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的旧式的传统教育。“活教材”是让儿童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获得直接经验,是“活”的教材,但他并不否认书本,只是反对把书本当作唯一教材,强调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例如在给儿童讲壁虎的时候,要让他们看到真正的壁虎,观察壁虎的爬行、外表,甚至解剖壁虎,研究壁虎的各个部分。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而且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精神。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随之改变。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是要符合儿童的活动方式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要符合儿童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方式。因此,“活教育”打破了旧式学科组织的传统方式,打破了分科教学,形成了以活动为中心和以单元为中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种活动,这五种活动犹如人的五根手指,活动具有完整性,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课程。
“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学生“做”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是一些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具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他提出了四大学习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2)(241)。陈鹤琴提出的每条教育理论都是根据教育实践所得的,其“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后人有很大的启示,理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具有中国特色,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二)陈鹤琴的教育实践
陈鹤琴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是从观察和实验入手的。他先以自己的孩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对他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做周密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摄影记录。当时陈鹤琴先生在一所大学任教,他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特意请假在家,详细记录陈一鸣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为了得到丰富的表情材料,他分别给陈一鸣尝酸的、甜的、苦的、辣的等东西,并观察其面部表情的变化,详细记录其喜怒哀乐(3)(72)。他为了使知识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甚至把陈一鸣抱到课堂给学生当作活教材,通过现场观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得到自然的理解。
(三)历史使命
中国幼儿教育本土化是必须完成的使命,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脱离国外教育的文化影响。在当今的幼儿园里,还有一些国外教具、国外的故事、国外的课程模式等。例如,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早教中心,有部分是以国外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为噱头,吸引家长的注意力的,一些家长也愿意为此“买单”。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走向世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与国外的合作中,国外文化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为了阻挡国外文化的冲击,使中国幼儿教育本土化是必要的使命。陈鹤琴认为在不断吸取外国先进教育的同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改革和发展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同时继续推进幼儿教育本土化的进程。
二、“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一)“活教育”目的论的启示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与当今幼儿园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等思想是相吻合的。幼儿个体的健康和谐发展与其将来学会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和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论的“做人教育”是当今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应追求的目标和理念。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民族的新兴力量是必然的,由此可见只有培养健全可爱的儿童,国家才会日益强盛,民族才会日益振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现了主体性、民族性、时代性、现代性、世界性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活教育”的目的论无论是对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现代中国人,都深刻地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首先“要有健全的身体”告诉我们,身体健康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身体的好坏对生理和心理有直接的影响。要想进行“活教育”必须有健全的体魄。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将中国的教育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建立健全开放的教育体制。其次“要有建设的能力”告诉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忽视学生的建设能力,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才能锻炼他们的建设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动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建设工作,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学校有损坏的桌椅板凳等公物,可以放手让学生修好,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班级归属感,使学生更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设施和国家公共财产,为国家贡献力量,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使命。再次“要有创造的能力”告诉我们,儿童本来就具有创造的能力,我们要善于诱导与启发,在教育中多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并且要多鼓励幼儿想象,使幼儿具有创造的兴趣与冲动,提高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才能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再次“要有合作的能力”告诉我们,合作精神要从小培养,要让幼儿学会合作,培养其集体荣誉感,知道团队的力量,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能力是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锻炼幼儿沟通与交往的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取长补短。最后“要有服务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地注重强化幼儿的知识与技能,不注重服务的训练,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是没有意义的。儿童只有从小就有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才能成长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 (二)“活教育”课程论的启示
在课程内容上,“活教育”课程论体现了许多新理念,比如它强调“五指活动”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整合教育,“五指活动”各有特点,体现了主题教育,还有儿童所要学习的课程要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体现了开放教育(4)。陈鹤琴主张的“五指活动”课程与我国幼儿园所实行的“五大领域”课程有共同的地方,他们其实大体上是相通的。“五指活动”课程是“活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其中所强调的大自然、大社会的课程观体现了生活化、现代化、整合化、幼儿化、本土化的特点,是当今幼儿园课程观所提倡和追求的理念。
“活教育”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离得太远,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因此不能把书本当作唯一的教育材料,要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以前我们有丰富的活教材却不知道利用,只知道拿着书本死读,其实书本只能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儿童知识的范围,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把书本教材转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幼儿园的课程不应该仅仅限制于教室之内,要把与自然、社会有关的内容转移到教室外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结合实际教学,体现超前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三)“活教育”方法论的启示
首先,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共同的学习方式。“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注重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儿童,重视教与学的互助和互动(5)。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适合年龄较大的学生,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是不适合的,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讲,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思想各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间接知识的理解是有限的,并且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儿童对于事物的理解是通過感官接触实现的,如果教育者剥夺了儿童感官的需求,就是间接地剥夺了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实践和动手发现。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灵活运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结合实际的情境,教给儿童怎样做。例如,在陆地上学习游泳,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操作和练习,根据实践的结果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其次,“共同学习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王伦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3]北京市教科所.陈鹤琴全集(第五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4]张传燧,戴文静.陈鹤琴教学法特色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5]韦禾.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述略[J].教育研究,1987(6).
关键词: 陈鹤琴 幼儿教育思想 活教育
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一)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活教育”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活教育”的内容及其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三大部分。他之所以提出“活教育”理论,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传统旧式教育的弊端,以及当时我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其中,“做现代中国人”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第四,要有合作的能力;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1)(12)。
陈鹤琴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针对的是只把书本当作学生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的旧式的传统教育。“活教材”是让儿童在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获得直接经验,是“活”的教材,但他并不否认书本,只是反对把书本当作唯一教材,强调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主张把书本知识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相结合。例如在给儿童讲壁虎的时候,要让他们看到真正的壁虎,观察壁虎的爬行、外表,甚至解剖壁虎,研究壁虎的各个部分。这样获得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而且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研究精神。随着课程内容的改变,其组织形式也随之改变。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形式是要符合儿童的活动方式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要符合儿童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方式。因此,“活教育”打破了旧式学科组织的传统方式,打破了分科教学,形成了以活动为中心和以单元为中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种活动,这五种活动犹如人的五根手指,活动具有完整性,所以又称为“五指活动”课程。
“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则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学生“做”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是一些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具有盲目性,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他提出了四大学习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2)(241)。陈鹤琴提出的每条教育理论都是根据教育实践所得的,其“活教育”理论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后人有很大的启示,理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具有中国特色,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二)陈鹤琴的教育实践
陈鹤琴对于幼儿教育的研究是从观察和实验入手的。他先以自己的孩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对他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做周密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摄影记录。当时陈鹤琴先生在一所大学任教,他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特意请假在家,详细记录陈一鸣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为了得到丰富的表情材料,他分别给陈一鸣尝酸的、甜的、苦的、辣的等东西,并观察其面部表情的变化,详细记录其喜怒哀乐(3)(72)。他为了使知识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甚至把陈一鸣抱到课堂给学生当作活教材,通过现场观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得到自然的理解。
(三)历史使命
中国幼儿教育本土化是必须完成的使命,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不断的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并没有完全脱离国外教育的文化影响。在当今的幼儿园里,还有一些国外教具、国外的故事、国外的课程模式等。例如,近年来流行的各种早教中心,有部分是以国外的教育方法和模式为噱头,吸引家长的注意力的,一些家长也愿意为此“买单”。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走向世界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中国与国外的合作中,国外文化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的影响是必然的,为了阻挡国外文化的冲击,使中国幼儿教育本土化是必要的使命。陈鹤琴认为在不断吸取外国先进教育的同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改革和发展幼儿教育的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同时继续推进幼儿教育本土化的进程。
二、“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一)“活教育”目的论的启示
陈鹤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论的宗旨,与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儿童做人”是相一致的,与当今幼儿园重视幼儿社会性发展所提出的做人教育、情感教育、养成教育等思想是相吻合的。幼儿个体的健康和谐发展与其将来学会做人所必须具备的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健康的情感和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论的“做人教育”是当今深化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应追求的目标和理念。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培养民族的新兴力量是必然的,由此可见只有培养健全可爱的儿童,国家才会日益强盛,民族才会日益振兴。“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现了主体性、民族性、时代性、现代性、世界性等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活教育”的目的论无论是对抽象的人还是具体的现代中国人,都深刻地表达了陈鹤琴对人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与社会变革的追求。
首先“要有健全的身体”告诉我们,身体健康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身体的好坏对生理和心理有直接的影响。要想进行“活教育”必须有健全的体魄。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将中国的教育改革进行到底,才能建立健全开放的教育体制。其次“要有建设的能力”告诉我们,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能忽视学生的建设能力,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才能锻炼他们的建设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动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建设工作,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学校有损坏的桌椅板凳等公物,可以放手让学生修好,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班级归属感,使学生更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设施和国家公共财产,为国家贡献力量,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使命。再次“要有创造的能力”告诉我们,儿童本来就具有创造的能力,我们要善于诱导与启发,在教育中多给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并且要多鼓励幼儿想象,使幼儿具有创造的兴趣与冲动,提高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只有让幼儿自己动手发现,才能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再次“要有合作的能力”告诉我们,合作精神要从小培养,要让幼儿学会合作,培养其集体荣誉感,知道团队的力量,知道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能力是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能够锻炼幼儿沟通与交往的能力,使其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取长补短。最后“要有服务的精神”告诉我们,不能一味地注重强化幼儿的知识与技能,不注重服务的训练,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是没有意义的。儿童只有从小就有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意识,才能成长为对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 (二)“活教育”课程论的启示
在课程内容上,“活教育”课程论体现了许多新理念,比如它强调“五指活动”是一个整体,体现了整合教育,“五指活动”各有特点,体现了主题教育,还有儿童所要学习的课程要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体现了开放教育(4)。陈鹤琴主张的“五指活动”课程与我国幼儿园所实行的“五大领域”课程有共同的地方,他们其实大体上是相通的。“五指活动”课程是“活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其中所强调的大自然、大社会的课程观体现了生活化、现代化、整合化、幼儿化、本土化的特点,是当今幼儿园课程观所提倡和追求的理念。
“活教育”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学习的出发点,让幼儿直接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获得直接的经验。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与儿童的直接经验离得太远,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因此不能把书本当作唯一的教育材料,要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间接的,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以前我们有丰富的活教材却不知道利用,只知道拿着书本死读,其实书本只能当作学生学习的辅助材料,因此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要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儿童知识的范围,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把书本教材转移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幼儿园的课程不应该仅仅限制于教室之内,要把与自然、社会有关的内容转移到教室外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结合实际教学,体现超前性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
(三)“活教育”方法论的启示
首先,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共同的学习方式。“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这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注重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儿童,重视教与学的互助和互动(5)。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适合年龄较大的学生,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是不适合的,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讲,年龄较小的儿童在思想各方面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于间接知识的理解是有限的,并且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儿童对于事物的理解是通過感官接触实现的,如果教育者剥夺了儿童感官的需求,就是间接地剥夺了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在教学中应注重儿童的直接经验,教师应积极地鼓励儿童实践和动手发现。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灵活运用大自然、大社会中的“活教材”,结合实际的情境,教给儿童怎样做。例如,在陆地上学习游泳,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只有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操作和练习,根据实践的结果思考,才能真正学会游泳。其次,“共同学习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助的关系,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2]王伦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3]北京市教科所.陈鹤琴全集(第五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4]张传燧,戴文静.陈鹤琴教学法特色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5]韦禾.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述略[J].教育研究,1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