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7岁的她,赶马已有40年。为了一串希望,她参加了一生中最远的一次赶马之行,赶马驮茶从怒江峡谷走到北京——
藏族女人嘎达娜家住云南省贡山县的大山深处。在云南,她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因为她是贡山马帮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赶马人。
一、为募善款
2005年,嘎达娜接到了一生中路程最远的一个活儿——赶着马把茶叶从怒江峡谷步行运到首都北京义卖,为希望工程募款。
这支由120匹马,43个人组成的马帮2005年5月1日从云南普洱县城出发,他们要经过大约5个月的步行,跨越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到达北京。全程4100多公里,此前有历史记载的,云南马帮最后一次驮茶进京是在1839年,所以嘎达娜和她的同伴们将是此后166年中唯一从云南运茶到北京的马帮。
嘎达娜是这支马帮里唯一的女人。出发以后,她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家始终能听到她欢快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生性自由奔放的她已经很久没过这样的日子了。
(1)有着千年历史的马帮曾是云南等边陲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马帮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它曾经是云南等边陲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图1),为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马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99年嘎达娜所在的最后一个国营马帮解散后,她和同伴们一起转了岗。她曾经为了要不要接下这趟遥远的旅程犹豫了很久,后来听说,这次卖茶叶的钱将在嘎达娜的家乡和沿途省份建立希望小学,她想让自己即将出世的小孙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想看看一直向往的首都北京,就答应了。
俗话说,出门三里不如家里,长时间的行走,马和人都在经受着地理和气候的考验。5月10日,嘎达娜他们进入地处哀牢山腹地的沅江河谷,这里有火炉之称,对于来自高寒地区的这支马帮,面临的第一关是炎热和疾病的考验。果然,进入沅江河谷没几天,一匹马生病了。兽医用尽各种方法都没有医治得了马的病,不到3个小时,马死了。马是赶马人的命根子,嘎达娜和同伴们有一种无形的恐惧。
嘎达娜开始为马帮里其它的骡马担心了。以前赶马为生时,嘎达娜家里最多有过7匹骡马,如今只剩下“花脚”和“虾脚”了。这两匹马跟随嘎达娜已有15年,已经18岁了,这对于骡马来说是老年了。有一次赶马路上嘎达娜生病了,是“花脚”把她驮回了家里,救了她一命。对于嘎达娜来说,这两匹老马就像家人一样,她恐怕它们出什么意外。
5月21日,马帮行走了600多公里到达昆明,选择在滇池旁宿营。
二、女马锅头
马帮的习惯,将马帮的首领叫马锅头。马锅头是每一支马帮的灵魂,掌握着马帮的行止起坐,吃饭的时候,还是掌勺分配食物的人,所以才有了锅头之说。
马帮汇聚的是一群富于冒险精神的勇者,能当上马锅头的一定要是帮里最有威望的人。嘎达娜从20多岁起就在男人一统天下的马帮里做了马锅头,靠的就是她那让男人都佩服的爽朗、坚强的性格。这次进京的马帮由6支马队组成,嘎达娜是其中贡山马队的马锅头,是6位马锅头里唯一的女性。
马帮走的道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的高速公路不允许马匹和行人进入,为了避开高速公路,马帮绕道穿行于山间(图2)。就在将要到达绥江的前一天,嘎达娜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队里又有马病倒了,随队的兽医在紧张地配药,可嘎达娜看着马被病痛折磨得气息越来越弱,心痛难忍,忍不住用起了自己的土办法。
一阵忙活之后,马竟然奇迹般地好了,顾不上休息,马帮继续赶路,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人疲马乏,未来又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谁也无法预知。
(2)马帮避开不允许马匹和行人进入的高速公路,艰难地行走于山间
这一天,因为高山阻隔,对讲机信号中断,大队人马和餐车失去了联系,120匹马和43个人被困在了丛林里,忍受着饥饿的煎熬。这时,嘎达娜的儿子发现他们已经走错路了。天又开始下雨,路更难走了。
对于马帮来说,风餐露宿、甚至因为暴雨、雪崩、泥石流几天不能正常吃饭,随时面临死亡威胁是经常有的事,十几年前,嘎达娜的丈夫就是因为一次大雪封山,被困在不通公路的山区一年多,跟一个山里的女人走了,给嘎达娜留下了4个年幼的孩子,独自挑起生活重担的嘎达娜,无论多苦多难,始终选择用笑容坚强面对生活。
这一次虽然饿着肚子,又在大雨中迷了路,嘎达娜依然苦中作乐,活跃气氛(图3)。
(3)无论是酷暑、严寒或是饥饿、病痛,嘎达娜始终用笑容坚强面对
刚躲过大雨又迎来酷暑,入川以来,中午的平均气温高达39℃,简直像在蒸笼里行走,近两个月的劳累加上吃饭不规律,嘎达娜的胆囊炎发作了,但她始终忍着,一声不吭地跟着大家赶路。马帮里42个赶马汉子,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却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坚强的女人。
三、耀眼明星
6月27日马帮来到了四川沐川县先锋乡河,赶马人终于可以敞开在河里洗上一个澡凉快凉快了。但是又一次灾难正向赶马人逼近......
闪电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倾盆大雨使河水在十几分钟之内就漫过了河堤。
40多个赶马人,疯狂地催促着100多匹马在黑夜和闪电之中突围,赶快离开这危险地带。整整一天才停下来休息,赶马人惦记的是马背上的茶叶。幸运的是茶叶没有被淋湿。
一路上大家一再小心,可意外还是接二连三,在双流县附近的铁路边,马帮突然与火车相遇。以前只在高山险谷中行走的马帮从来没有遇见过火车,第一次听到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人和马都措手不及,所有的马匹都惊了。
要在方圆几公里的平坝里找到四处逃散的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在大家找马的时候,火车又来了。这里火车通行的密度非常大,间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开过。几次过后,嘎达娜有了防备火车的经验。
成都平原的7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为了避开中午三四十度的高温和白天的交通高峰期,马帮选择夜间行走。100多天的长途奔波,赶马人身体和心理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可马帮自古有一个规矩:只有累死的马,没有吓跑的人。无论前面有什么危险和困难,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他们的紧张情绪进入成都市区后得到了释放,队员们受邀参观成都市,藏族女人嘎达娜因为笑容爽朗明媚,又是马帮唯一一个女马锅头,被当作明星一样,受到了市民格外热情追捧(图4)。
(4)成都市民格外喜爱这位乐观的女马锅头
嘎达娜没有上过一天学,这次从云南到四川的途中,刚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她很认真地给热心的成都市民签名,她知道,这些卖茶的钱将用于建立希望小学,嘎达娜希望小孙子和更多的孩子能上学学很多本事,做她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儿。成都市民告诉她,他们都非常佩服她,尊敬她,希望她一路平安。嘎达娜唱到:“翻过了九十九座山,淌过了九十九条河,怎么走也看不到我的家乡。走在异乡的路上,总有些陌生的面孔,想念家乡的亲人朋友,但隔山隔水相见难,只能用歌声寄托我的思念。”
四、意外车祸
接下来的路还必须靠双脚一步步地走。
夏秋之交的日子,马帮进入了秦岭。马帮离北京越来越近了。这是上路以来赶马人最快活的日子,看到大山看到森林,他们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为了尽快到达北京,8月26日,马帮冒雨行走在公路上,一辆大客车在陕西省黄陵县境内,因为雨天路滑撞上了6位马锅头之一的杨自祥,这场车祸让杨自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了。
在四川的时候,杨自祥还在教嘎达娜认字,和她对赶马歌,嘎达娜实在难以接受队友猝死的现实:同一个马帮的人,大家一起出来,他怎么就到不了北京呢?
嘎达娜和她的马帮艰难跋涉4个多月,行走了将近4000公里。9月,他们来到了黄河边。嘎达娜想家了(图5)。她的大儿媳妇就要生孩子了;上高中的小儿子成天逃学;90岁的老母亲有病;离开家4个多月了,家人都好吗?
(5)面对奔腾的黄河,嘎达娜唱起了思念家乡的山歌
自2005年5月1日起,47岁的藏族女人嘎达娜跟着这支由11个民族,42个赶马人组成的云南进京马帮步行了4125公里,翻越了哀牢山、乌蒙山;走过秦岭和太行山;跨过长江、黄河,跨越6个省、直辖市,历时7个月,一路风餐露宿,经历酷暑严寒,战胜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10月14日,终于到达目的地——首都北京。
这些赶马人用脚步完成了166年来第一次从云南赶马运茶到北京的传奇旅途,沿途义卖茶叶募集资金400万元,用于在所经过的省及马帮成员的家乡,建立希望小学。
(6)赶马人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北京,这些创造奇迹的赶马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们被特别准许从贵宾通道进入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图6)。团中央还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专门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仪式,赞扬他们的爱心活动,嘎达娜等42名赶马人被授予爱心大使称号。
藏族女人嘎达娜家住云南省贡山县的大山深处。在云南,她是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因为她是贡山马帮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赶马人。
一、为募善款
2005年,嘎达娜接到了一生中路程最远的一个活儿——赶着马把茶叶从怒江峡谷步行运到首都北京义卖,为希望工程募款。
这支由120匹马,43个人组成的马帮2005年5月1日从云南普洱县城出发,他们要经过大约5个月的步行,跨越云南、四川、陕西、山西、河北,到达北京。全程4100多公里,此前有历史记载的,云南马帮最后一次驮茶进京是在1839年,所以嘎达娜和她的同伴们将是此后166年中唯一从云南运茶到北京的马帮。
嘎达娜是这支马帮里唯一的女人。出发以后,她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大家始终能听到她欢快的歌声和爽朗的笑声,生性自由奔放的她已经很久没过这样的日子了。
(1)有着千年历史的马帮曾是云南等边陲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马帮在中国有千年的历史,它曾经是云南等边陲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图1),为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马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99年嘎达娜所在的最后一个国营马帮解散后,她和同伴们一起转了岗。她曾经为了要不要接下这趟遥远的旅程犹豫了很久,后来听说,这次卖茶叶的钱将在嘎达娜的家乡和沿途省份建立希望小学,她想让自己即将出世的小孙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也想看看一直向往的首都北京,就答应了。
俗话说,出门三里不如家里,长时间的行走,马和人都在经受着地理和气候的考验。5月10日,嘎达娜他们进入地处哀牢山腹地的沅江河谷,这里有火炉之称,对于来自高寒地区的这支马帮,面临的第一关是炎热和疾病的考验。果然,进入沅江河谷没几天,一匹马生病了。兽医用尽各种方法都没有医治得了马的病,不到3个小时,马死了。马是赶马人的命根子,嘎达娜和同伴们有一种无形的恐惧。
嘎达娜开始为马帮里其它的骡马担心了。以前赶马为生时,嘎达娜家里最多有过7匹骡马,如今只剩下“花脚”和“虾脚”了。这两匹马跟随嘎达娜已有15年,已经18岁了,这对于骡马来说是老年了。有一次赶马路上嘎达娜生病了,是“花脚”把她驮回了家里,救了她一命。对于嘎达娜来说,这两匹老马就像家人一样,她恐怕它们出什么意外。
5月21日,马帮行走了600多公里到达昆明,选择在滇池旁宿营。
二、女马锅头
马帮的习惯,将马帮的首领叫马锅头。马锅头是每一支马帮的灵魂,掌握着马帮的行止起坐,吃饭的时候,还是掌勺分配食物的人,所以才有了锅头之说。
马帮汇聚的是一群富于冒险精神的勇者,能当上马锅头的一定要是帮里最有威望的人。嘎达娜从20多岁起就在男人一统天下的马帮里做了马锅头,靠的就是她那让男人都佩服的爽朗、坚强的性格。这次进京的马帮由6支马队组成,嘎达娜是其中贡山马队的马锅头,是6位马锅头里唯一的女性。
马帮走的道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现代的高速公路不允许马匹和行人进入,为了避开高速公路,马帮绕道穿行于山间(图2)。就在将要到达绥江的前一天,嘎达娜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队里又有马病倒了,随队的兽医在紧张地配药,可嘎达娜看着马被病痛折磨得气息越来越弱,心痛难忍,忍不住用起了自己的土办法。
一阵忙活之后,马竟然奇迹般地好了,顾不上休息,马帮继续赶路,已经出来一个多月了,人疲马乏,未来又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谁也无法预知。
(2)马帮避开不允许马匹和行人进入的高速公路,艰难地行走于山间
这一天,因为高山阻隔,对讲机信号中断,大队人马和餐车失去了联系,120匹马和43个人被困在了丛林里,忍受着饥饿的煎熬。这时,嘎达娜的儿子发现他们已经走错路了。天又开始下雨,路更难走了。
对于马帮来说,风餐露宿、甚至因为暴雨、雪崩、泥石流几天不能正常吃饭,随时面临死亡威胁是经常有的事,十几年前,嘎达娜的丈夫就是因为一次大雪封山,被困在不通公路的山区一年多,跟一个山里的女人走了,给嘎达娜留下了4个年幼的孩子,独自挑起生活重担的嘎达娜,无论多苦多难,始终选择用笑容坚强面对生活。
这一次虽然饿着肚子,又在大雨中迷了路,嘎达娜依然苦中作乐,活跃气氛(图3)。
(3)无论是酷暑、严寒或是饥饿、病痛,嘎达娜始终用笑容坚强面对
刚躲过大雨又迎来酷暑,入川以来,中午的平均气温高达39℃,简直像在蒸笼里行走,近两个月的劳累加上吃饭不规律,嘎达娜的胆囊炎发作了,但她始终忍着,一声不吭地跟着大家赶路。马帮里42个赶马汉子,虽然嘴上没说什么,却打心眼里佩服这个坚强的女人。
三、耀眼明星
6月27日马帮来到了四川沐川县先锋乡河,赶马人终于可以敞开在河里洗上一个澡凉快凉快了。但是又一次灾难正向赶马人逼近......
闪电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倾盆大雨使河水在十几分钟之内就漫过了河堤。
40多个赶马人,疯狂地催促着100多匹马在黑夜和闪电之中突围,赶快离开这危险地带。整整一天才停下来休息,赶马人惦记的是马背上的茶叶。幸运的是茶叶没有被淋湿。
一路上大家一再小心,可意外还是接二连三,在双流县附近的铁路边,马帮突然与火车相遇。以前只在高山险谷中行走的马帮从来没有遇见过火车,第一次听到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人和马都措手不及,所有的马匹都惊了。
要在方圆几公里的平坝里找到四处逃散的马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在大家找马的时候,火车又来了。这里火车通行的密度非常大,间隔几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开过。几次过后,嘎达娜有了防备火车的经验。
成都平原的7月正是酷暑难耐的时节。为了避开中午三四十度的高温和白天的交通高峰期,马帮选择夜间行走。100多天的长途奔波,赶马人身体和心理都达到了承受的极限。可马帮自古有一个规矩:只有累死的马,没有吓跑的人。无论前面有什么危险和困难,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他们的紧张情绪进入成都市区后得到了释放,队员们受邀参观成都市,藏族女人嘎达娜因为笑容爽朗明媚,又是马帮唯一一个女马锅头,被当作明星一样,受到了市民格外热情追捧(图4)。
(4)成都市民格外喜爱这位乐观的女马锅头
嘎达娜没有上过一天学,这次从云南到四川的途中,刚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她很认真地给热心的成都市民签名,她知道,这些卖茶的钱将用于建立希望小学,嘎达娜希望小孙子和更多的孩子能上学学很多本事,做她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儿。成都市民告诉她,他们都非常佩服她,尊敬她,希望她一路平安。嘎达娜唱到:“翻过了九十九座山,淌过了九十九条河,怎么走也看不到我的家乡。走在异乡的路上,总有些陌生的面孔,想念家乡的亲人朋友,但隔山隔水相见难,只能用歌声寄托我的思念。”
四、意外车祸
接下来的路还必须靠双脚一步步地走。
夏秋之交的日子,马帮进入了秦岭。马帮离北京越来越近了。这是上路以来赶马人最快活的日子,看到大山看到森林,他们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为了尽快到达北京,8月26日,马帮冒雨行走在公路上,一辆大客车在陕西省黄陵县境内,因为雨天路滑撞上了6位马锅头之一的杨自祥,这场车祸让杨自祥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了。
在四川的时候,杨自祥还在教嘎达娜认字,和她对赶马歌,嘎达娜实在难以接受队友猝死的现实:同一个马帮的人,大家一起出来,他怎么就到不了北京呢?
嘎达娜和她的马帮艰难跋涉4个多月,行走了将近4000公里。9月,他们来到了黄河边。嘎达娜想家了(图5)。她的大儿媳妇就要生孩子了;上高中的小儿子成天逃学;90岁的老母亲有病;离开家4个多月了,家人都好吗?
(5)面对奔腾的黄河,嘎达娜唱起了思念家乡的山歌
自2005年5月1日起,47岁的藏族女人嘎达娜跟着这支由11个民族,42个赶马人组成的云南进京马帮步行了4125公里,翻越了哀牢山、乌蒙山;走过秦岭和太行山;跨过长江、黄河,跨越6个省、直辖市,历时7个月,一路风餐露宿,经历酷暑严寒,战胜疾病和死亡的威胁, 10月14日,终于到达目的地——首都北京。
这些赶马人用脚步完成了166年来第一次从云南赶马运茶到北京的传奇旅途,沿途义卖茶叶募集资金400万元,用于在所经过的省及马帮成员的家乡,建立希望小学。
(6)赶马人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在北京,这些创造奇迹的赶马人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们被特别准许从贵宾通道进入天安门广场参加升旗仪式(图6)。团中央还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专门为他们举行了欢迎仪式,赞扬他们的爱心活动,嘎达娜等42名赶马人被授予爱心大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