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范围,探讨了目前供电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供电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 人工成本管理 人工成本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人工成本概念问世并发展至今,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结构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管理领域。在中国,大型集团公司对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抓得比较严。有不少集团公司已建立了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结构也通过出台政策、管理规范等进一步明确人工成本的概念及管理办法,比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两年陆续公布了《关于建立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社会劳动保障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机构重点围绕当地中心城市将人工成本管理的概念渗透到各类行业,并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多层次发布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如今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在持续推进,企业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节本降耗,提高效益, 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对人工成本的管理,许多企业都将人工成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范围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需要承担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职工住房费用、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占比较大的是职工工资总额。
1.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实体,盈利是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区别于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头开支的显著特点。
2.人工成本主要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支付的费用,从这点来看,人工成本与工资总额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等其它方面的开支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企业人性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方面的支出在人工成本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3.人工成本是企业雇佣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费用,是劳动力投入形成的成本,以其它投入形成的成本有明显的区别。
4.人工成本是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是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费用。一般来说,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和比率型指标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类人工成本分析指标。
(1)人工成本结构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人工成本投入是否科学。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指的是组成人工成本的各分项在人工成本总额中的占比。工资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例是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分项指标。
(2)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主要通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出来。由于每个企业所拥有的职工数量不同,所以都采用人均人工成本来衡量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通过这项指标可以得出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企业培养一名职工所需的成本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3)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三、供电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员工对人工成本管理缺乏认识。供电企业长期所处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等、靠、要”的思想,对成本管理缺乏客观的认识,并且所采取的人工成本管理措施缺乏主动性,与市场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
2.人力资源状况对人工成本管理的影响。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制度和管理理念左右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扎根。如今企业内部的一些工作仍然沿用计划分配模式,人员聘用和成本控制仍然收到行政干预,人事晋职晋级都还要论资排辈。久而久之,形成了职工队伍庞大冗杂、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人工成本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
3.人工成本统计、分析亟待改善。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已经成为历史,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形,但是供电企业反应速度较慢,在内部成本控制上管理散漫,总是有许多漏洞可循,比如未及时完善人工费用列支制度和界定范围、渠道多且乱等,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人工成本统计和指标分析过程,最终产生错误的结论;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人工成本指标体系,使得人工成本指标分析以及各部分的成本对比分析缺少可靠依据。
四、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1.加强成本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对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在无法裁员的前提下,供电企业应该组织在职员工集中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其高新技术操作水平和对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人才潜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2.建立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在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基于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的宏观要求构建一套比较健全的人工成本管理体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构建一套人工成本指标体系,明确统计制度、报表制度、人工成本管理台账以及人工成本资料的会计处理制度;其次应该尽快完善人工成本预警机制,保证企业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及其在企业竞争力中的影响力。
3.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精减人员、科学地定岗定编,这是强化用人管理的必要措施,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十分有利。 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冗余现象比较严重,势必会增加人工成本的投入,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所以在精减人员时首先要为富余人员安排好后路,或者对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尽量不要遗留问题。
4.“工效掛勾”,优化内部分配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企业只有推行“工效挂勾”的内部分配方式,才能进一步发挥薪酬的约束作用,才可以大幅度提升工效。因此企业必须规范职工调配制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5.协调各构成项目之间的比例。人工成本不仅仅指的是费用支出,有的支出虽然近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利。这就要求企业科学地下调配各成本项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节本降耗的目的。比如可以着力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来控制职工教育经费等等。
工资总额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总所占的比例应该达到80%甚至超过该数值,才算是比较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现阶段,我省基层供电企业的工资总额在总人工成本中的比例大概是65%。可见,进一步提高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中的占比已然成为未来时期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楠.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7(12):45-47.
[2]刘星;周福祥.基层供电企业定员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6):66-68.
[3]成岗.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2013(06):70-72.
作者简介:张鹏(1983—)男。民族:汉。籍贯:吉林省农安县。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从事薪酬管理。
关键词:电力企业 人工成本管理 人工成本指标
一、引言
自20世纪中叶人工成本概念问世并发展至今,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结构中一个比较成熟的管理领域。在中国,大型集团公司对人工成本管理工作抓得比较严。有不少集团公司已建立了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结构也通过出台政策、管理规范等进一步明确人工成本的概念及管理办法,比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两年陆续公布了《关于建立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社会劳动保障管理部门及相关工作机构重点围绕当地中心城市将人工成本管理的概念渗透到各类行业,并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多层次发布的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如今电力行业体制改革在持续推进,企业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节本降耗,提高效益, 因此很多企业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对人工成本的管理,许多企业都将人工成本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二、人工成本的概念及其范围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需要承担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主要包括职工工资总额、职工住房费用、职工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用、劳动保护费用、社会保险费用以及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占比较大的是职工工资总额。
1.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实体,盈利是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目标,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区别于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头开支的显著特点。
2.人工成本主要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支付的费用,从这点来看,人工成本与工资总额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等其它方面的开支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重要内容,并且随着企业人性化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方面的支出在人工成本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3.人工成本是企业雇佣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费用,是劳动力投入形成的成本,以其它投入形成的成本有明显的区别。
4.人工成本是企业通过雇佣劳动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是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费用。一般来说,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和比率型指标是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三类人工成本分析指标。
(1)人工成本结构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人工成本投入是否科学。人工成本结构指标指的是组成人工成本的各分项在人工成本总额中的占比。工资在人工成本中所占比例是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中最重要的一个分项指标。
(2)企业人工成本的总量水平主要通过人工成本总量指标反映出来。由于每个企业所拥有的职工数量不同,所以都采用人均人工成本来衡量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通过这项指标可以得出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企业培养一名职工所需的成本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3)人工成本分析比率型指标是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控制常用的指标,是一组能够将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相对数,包括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
三、供电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员工对人工成本管理缺乏认识。供电企业长期所处的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有“等、靠、要”的思想,对成本管理缺乏客观的认识,并且所采取的人工成本管理措施缺乏主动性,与市场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
2.人力资源状况对人工成本管理的影响。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制度和管理理念左右了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扎根。如今企业内部的一些工作仍然沿用计划分配模式,人员聘用和成本控制仍然收到行政干预,人事晋职晋级都还要论资排辈。久而久之,形成了职工队伍庞大冗杂、人浮于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人工成本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
3.人工成本统计、分析亟待改善。计划经济时期虽然已经成为历史,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形,但是供电企业反应速度较慢,在内部成本控制上管理散漫,总是有许多漏洞可循,比如未及时完善人工费用列支制度和界定范围、渠道多且乱等,一定程度上会误导人工成本统计和指标分析过程,最终产生错误的结论;目前尚未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人工成本指标体系,使得人工成本指标分析以及各部分的成本对比分析缺少可靠依据。
四、提高人工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1.加强成本知识培训,提高全员对人工成本管理的认识。在无法裁员的前提下,供电企业应该组织在职员工集中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其高新技术操作水平和对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深入挖掘人才潜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2.建立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在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基于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的宏观要求构建一套比较健全的人工成本管理体制。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构建一套人工成本指标体系,明确统计制度、报表制度、人工成本管理台账以及人工成本资料的会计处理制度;其次应该尽快完善人工成本预警机制,保证企业能够实时掌握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及其在企业竞争力中的影响力。
3.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精减人员、科学地定岗定编,这是强化用人管理的必要措施,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十分有利。 如果企业内部人员冗余现象比较严重,势必会增加人工成本的投入,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这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所以在精减人员时首先要为富余人员安排好后路,或者对富余劳动力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尽量不要遗留问题。
4.“工效掛勾”,优化内部分配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按劳分配”。企业只有推行“工效挂勾”的内部分配方式,才能进一步发挥薪酬的约束作用,才可以大幅度提升工效。因此企业必须规范职工调配制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力求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5.协调各构成项目之间的比例。人工成本不仅仅指的是费用支出,有的支出虽然近期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但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利。这就要求企业科学地下调配各成本项之间的比例关系,达到节本降耗的目的。比如可以着力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来控制职工教育经费等等。
工资总额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总所占的比例应该达到80%甚至超过该数值,才算是比较合理的人工成本结构。现阶段,我省基层供电企业的工资总额在总人工成本中的比例大概是65%。可见,进一步提高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中的占比已然成为未来时期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楠.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能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7(12):45-47.
[2]刘星;周福祥.基层供电企业定员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6):66-68.
[3]成岗.企业人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2013(06):70-72.
作者简介:张鹏(1983—)男。民族:汉。籍贯:吉林省农安县。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从事薪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