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不是“挣命”!“慢调生活”的“慢”,有时不仅仅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品质;而“快”,则常常意味着速朽和粗糙。
1986年的一天,意大利美食专栏作家和社会活动家Carlo Petrini被罗马“西班牙广场”麦当劳门口一群津津有味的坐在地上大嚼垃圾食品的学生所触动,于是,Carlo Petrini著文呼吁世人:“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家乡的美食!”。由此,一场号召人们反对按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的汉堡等单调的快餐食品,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的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很快从意大利席卷到了全球。当时,慢食运动倡导者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抵制快餐文化、超级市场对生活的冲击,并通过保护美味佳肴来维护人类不可剥夺的享受快乐的权利”。
而今,这场发端于意大利慢食运动的“慢生活”主张已不仅落地生根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还“慢”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专门针对资讯爆炸时代制造的快餐化文字的“慢写”运动;比如专门针对一夜情和速食化爱情的“慢爱”运动;比如专门针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伪旅游”现状的“慢旅行”运动;以及“慢时尚”、“慢设计”、等等。更为有趣的是,根据德国科学杂志《Geo Wissen》人类学调查报告中显示的“一个人的一生中、有24年零4个月的时间是在床上睡觉、有7年的时间是忙于工作、有近5年的时间是用于吃喝、有5年零6个月的时间是坐在電视机前自娱自乐、有6个月的时间是被拦在马路红灯前或交通堵塞中,而性高潮只有区区的16小时——平均每天不到2.02秒”的结果,有人还发起了一场“慢性爱”运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和许多崇尚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人一起被卷入了同样崇尚“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深圳。现在想起来,我这二十几年来一直喜欢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习惯应该都是那时打下的底子。这些年公司之所以能得到客户十几年如一日的信赖,靠的就是公司的“效率”和所谓的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能力。甚至包括自己写文章,也从来都是有了想法就绝不隔夜,以至于经常会有博友在每每看到我总是后半夜发出的博文时会好意地留言“劝”我注意休息和健康。其实,时至今日虽然“恶”习未改,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自身健康的每况欲下,很多真正的人生道理当然早已了然于胸,只不过是“开弓已无回头箭”罢了。
几个月前,我和江南春就活着的意义曾有过一次专门的“闲聊”,其中最大的共识点就是: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谁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用今天的一切去换回一贫如洗但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站着说话不知腰疼”,但我相信江南春和我都已到了谁都没有必要“矫情”的年龄了。我曾在四十岁生日时大言不惭地写下过“二十岁名满天下/三十岁功成名就/四十岁居无定所”的诗句,我想,那其中的凄然和心酸也许只有天知地知我知了。
“这几天太忙了!”,这几乎成了现代人永远的“口头禅”。如果“永远”都是“这几天太忙了!”,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口头禅”!匆忙的脚步一边让我们透支着健康,一边让我们也忽略了身边一切美丽的事物……忙碌的工作不仅剥夺了我们细细品味生活之美好的权利,压力更让身心疲惫的我们变得日益粗糙和缺乏关怀——更可怕的是,明知再这样急匆匆地走下去,就只剩下“万丈深渊”一条不归路,可我们还是要硬着头皮给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等诸如此类骗人害己的借口。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疑似现代化”的时代,到处都充满着虚伪和浮躁。世界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地铁车站,每个人都在心神不定地赶往下一站的路上,但下一站也许是天堂也许就是地狱,更何况就根本没有下一站,或者下一站根本就没有天堂。那又何不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
“慢”有时不仅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品质;而“快”,则常常意味着速朽和粗糙。所以,我们还是让赶赴天堂或地狱的脚步慢下来吧!
1986年的一天,意大利美食专栏作家和社会活动家Carlo Petrini被罗马“西班牙广场”麦当劳门口一群津津有味的坐在地上大嚼垃圾食品的学生所触动,于是,Carlo Petrini著文呼吁世人:“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家乡的美食!”。由此,一场号召人们反对按标准化、规格化生产的汉堡等单调的快餐食品,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的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很快从意大利席卷到了全球。当时,慢食运动倡导者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抵制快餐文化、超级市场对生活的冲击,并通过保护美味佳肴来维护人类不可剥夺的享受快乐的权利”。
而今,这场发端于意大利慢食运动的“慢生活”主张已不仅落地生根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还“慢”延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专门针对资讯爆炸时代制造的快餐化文字的“慢写”运动;比如专门针对一夜情和速食化爱情的“慢爱”运动;比如专门针对“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等“伪旅游”现状的“慢旅行”运动;以及“慢时尚”、“慢设计”、等等。更为有趣的是,根据德国科学杂志《Geo Wissen》人类学调查报告中显示的“一个人的一生中、有24年零4个月的时间是在床上睡觉、有7年的时间是忙于工作、有近5年的时间是用于吃喝、有5年零6个月的时间是坐在電视机前自娱自乐、有6个月的时间是被拦在马路红灯前或交通堵塞中,而性高潮只有区区的16小时——平均每天不到2.02秒”的结果,有人还发起了一场“慢性爱”运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和许多崇尚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人一起被卷入了同样崇尚“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深圳。现在想起来,我这二十几年来一直喜欢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习惯应该都是那时打下的底子。这些年公司之所以能得到客户十几年如一日的信赖,靠的就是公司的“效率”和所谓的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能力。甚至包括自己写文章,也从来都是有了想法就绝不隔夜,以至于经常会有博友在每每看到我总是后半夜发出的博文时会好意地留言“劝”我注意休息和健康。其实,时至今日虽然“恶”习未改,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自身健康的每况欲下,很多真正的人生道理当然早已了然于胸,只不过是“开弓已无回头箭”罢了。
几个月前,我和江南春就活着的意义曾有过一次专门的“闲聊”,其中最大的共识点就是:如果时间可以倒流,谁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用今天的一切去换回一贫如洗但无忧无虑的大学时光——你可能会认为这是“站着说话不知腰疼”,但我相信江南春和我都已到了谁都没有必要“矫情”的年龄了。我曾在四十岁生日时大言不惭地写下过“二十岁名满天下/三十岁功成名就/四十岁居无定所”的诗句,我想,那其中的凄然和心酸也许只有天知地知我知了。
“这几天太忙了!”,这几乎成了现代人永远的“口头禅”。如果“永远”都是“这几天太忙了!”,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口头禅”!匆忙的脚步一边让我们透支着健康,一边让我们也忽略了身边一切美丽的事物……忙碌的工作不仅剥夺了我们细细品味生活之美好的权利,压力更让身心疲惫的我们变得日益粗糙和缺乏关怀——更可怕的是,明知再这样急匆匆地走下去,就只剩下“万丈深渊”一条不归路,可我们还是要硬着头皮给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等等诸如此类骗人害己的借口。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疑似现代化”的时代,到处都充满着虚伪和浮躁。世界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地铁车站,每个人都在心神不定地赶往下一站的路上,但下一站也许是天堂也许就是地狱,更何况就根本没有下一站,或者下一站根本就没有天堂。那又何不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
“慢”有时不仅是一种品味,更是一种品质;而“快”,则常常意味着速朽和粗糙。所以,我们还是让赶赴天堂或地狱的脚步慢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