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不仅注重教学结果更注重教学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提高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参与意识;培养
传统的数学课堂基本是“一言堂”的局面。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参与意识。
一、教师要善于角色的转换,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中的评价者、欣赏者。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应该转变角色,由旧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做解题过程的示范者;要演示正确的典型过程,又要演示错误的、不严密的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个奔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欣赏者;充分利用教材,认真研究例题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申探索等手段,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求异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多种解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大赞赏,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做学生学习的评论者;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
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从而提高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首先是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对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去寻找答案,发现问题。学生心中有问题必定就有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欲望,此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已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这样也就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合作学习;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若经常性地创设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抓住时机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最后是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来达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把知识内化,达到自身动手能力的提高。三、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从而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中渗透愉快因素,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用故事激趣、置悬念等手段,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渴望教师讲解或尝试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师应融入感情,以情导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构建一种师生共进退的良好气氛。古人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动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完全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學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照顾到成绩好的学生,而更应注意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留给他们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等待,鼓励他们去思考,去参与课堂教学,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他们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回答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可能得到发展。
四、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实验,从而提高参与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以抽象和形象并存,同时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如讲“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讲“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数学教师应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见书不见人“的课。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参与意识;培养
传统的数学课堂基本是“一言堂”的局面。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学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重要的课题。下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参与意识。
一、教师要善于角色的转换,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中的评价者、欣赏者。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应该转变角色,由旧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现代的以学生为中心。因此,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教师要做解题过程的示范者;要演示正确的典型过程,又要演示错误的、不严密的途径,更要演示学生中优秀的或错误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个奔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欣赏者;充分利用教材,认真研究例题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申探索等手段,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求异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多种解法,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加大赞赏,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做学生学习的评论者;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用精辟的、深刻的观点阐述内容的要点、重点及难点。
二、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从而提高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首先是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对下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去寻找答案,发现问题。学生心中有问题必定就有找到解决问题途径的欲望,此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学习已有了一个方向和目标,这样也就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合作学习;心理学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因此,教师若经常性地创设有一定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抓住时机让学生在独立思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最后是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数学本身是抽象的学科,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来达到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把知识内化,达到自身动手能力的提高。三、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从而提高参与意识
教学中渗透愉快因素,让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用故事激趣、置悬念等手段,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渴望教师讲解或尝试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其次,教师应融入感情,以情导学。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又是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与学生情感沟通,构建一种师生共进退的良好气氛。古人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以动激情、以美激情,即教师不仅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体态活泼,语言风趣,而且要方法灵活,富于激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兴奋状态。从而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完全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學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照顾到成绩好的学生,而更应注意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留给他们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等待,鼓励他们去思考,去参与课堂教学,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他们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回答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可能得到发展。
四、教师应让学生多动手实验,从而提高参与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以抽象和形象并存,同时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例如,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如讲“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在讲“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因此学生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数学教师应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见书不见人“的课。而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