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制背景
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和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标准测试、认证、培训、宣传和应用推广保障机制。加快标准制订步伐,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采标率,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软硬件系统互联互通。”并指出要在2015年,形成初步完备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来也比较重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建设。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含了高校管理、中职管理和基教管理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更新,原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与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的支持下,开始研制《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现在该标准现已进入国标审核程序。
随着教育部信息化重大项目“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研制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为项目提供标准保障,成为必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专门设置了“信息标准与技术规范”子项目,并于2010年初提前启动;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综合教育管理信息化长远发展,研究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研制亟需的信息标准和代码规范,用以指导和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研制目标与原则
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目标是:研究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规范定义教育管理各业务领域的数据元和基础代码,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指导;使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
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是“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一部分,也是作为行业标准的研制过程,同时遵循标准的研制规范和项目的总体目标。系列标准的研制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性原则:标准的研制必须遵循已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并与已有的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各种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规范相容;
2.继承性原则:鉴于教育部2002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2005年开始研制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经在实践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次标准研制充分考虑继承以前的工作成果,保持工作的一致性;
3.前瞻性原则: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应着眼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其体系结构设计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可升级性、可扩充性,使标准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4.实用性原则:标准的目标是规范、指导实际工作,因此,标准的制订从应用需求出发,充分吸收前期研究成果,从应用系统建设中提炼信息标准,充分考虑标准的实用性;
5.创新性原则:本着推陈出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力争在标准的研制过程、内容等方面与以往的标准相比,有所创新。
三、研制思路与方法
为了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标准研制专家们经过多次研讨,逐步形成了以下的标准研制思路与方法:
1.重视业务分析,抓住业务本质: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结构、内容与教育管理业务直接相关。因此,在制定标准时,从教育管理业务分析入手,构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在建立数据模型时,特别注重对“数据主题”、“数据实体”、“数据元素”之间内在业务关系的把握,在标准的组织结构中尽量反映业务的本质特征。
2.重视内在关联,建立标准体系: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体系,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涉及的对象和属性信息。这些信息也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标准研制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信息的内在关联,建立有机的标准体系。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统一处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的共性问题,充分考虑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校务管理之间的关联,充分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数据交换等。
3.重视标准描述,统一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包括多个标准,为了保证标准的一致性,除了要求各标准要遵循通用的标准规范(如GB/T 1.1-2009)外,还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技术规范》,作为各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技术规范》规定了各标准的描述规则,规范了整个标准体系中各标准的命名空间,统一规定了各标准名称以及各种编号,统一规定了标准的数据层次与元数据结构,统一规定代码表命名格式等。《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技术规范》不但规范了第一批制定的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也将作为后续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技术规范。
4.重视标准应用,寓标准制定于系统设计:本次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将标准的实用性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因此,从标准的研制到推广应用,应充分考虑标准的实用性,具体的方法包括: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注意从应用需求出发,从业务需求分析和应用系统建设中提炼信息标准;注意标准研制和系统设计联系,标准直接指导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完善数据标准;严格把关标准应用,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对采标情况进行审核,确保标准的贯彻实施;另外在项目中重视标准示范与应用,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并通过示范应用检验与完善标准。
5.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包括的标准较多,在实际研制过程中,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一方面,为了保证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合理性,力图从教育管理全局的角度,设计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考虑到实际项目需要以及时间、人力的限制,第一期项目重点完成建设急需部分,如基础代码标准、基础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等;各标准建设内容的确定也同样如此,如: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覆盖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厅、局)的角度对教育事业(战线)管理所需要的元数据和信息组合,共规划了18个子集,但首批研制其中5个急需的子集。 6.统一组织,协同工作: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涉及教育部多个相关司局机构,160多位专家来自30多个单位,为了保证研制工作能高效有序开展,项目组采用了统一组织,协同工作的思路。在金教办和教育信息化标委会的指导下,成立标准研制协调小组,由金教办、“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技术组、规划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确定标准建设目标和内容,负责标准研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成立标准规划组,由总体技术组专家、标委会专家、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各标准负责人组成,负责标准体系设计、项目管理与协调、确定标准需求、统筹汇总各项标准等;根据标准研制的需要,设立了代码组、基础信息组、教育行政组、高校组、中职组、中小学组、教育统计组、信息交换组等8个标准研制组,具体负责各标准的研制。同时,通过1~2个月一次的工作会议,有效推动各标准的研制工作,使得各标准的研制工作能按计划完成。
在以上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一期的研制工作顺利完成。相信上述标准研制思路对后续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研制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研制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体系结构与内容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设计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1)规定了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规范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
(2)规定了教育管理信息中基本的、公用的信息组合和代码的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和《教育管理基础信息》;
(3)面向教育管理各应用领域的应用标准,如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如《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等);
(4)其他必要的技术规范,如《教育管理信息交换体系》等。
图1所示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构,揭示了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中各标准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将作为指导后续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研制的重要依据。
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首批研制了包括《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在内等9个标准,各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教育管理基础代码标准:规定了全国教育管理基础代码集,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9大类245个代码表,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机构)的管理需要。
2.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标准:规定了教育管理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数据元素的元数据结构,定义了教育管理基本数据元素。首期项目主要研制通用、学校、学生、教职工、办学条件等数据子集,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定义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数据元素的元数据结构。定义了教育行政管理数据元素,规划了18个数据子集,首期项目完成了普通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师范教育管理、外事管理等5个数据子集的建设。
4.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管理主要职能域的管理数据元及代码设计,包括学校概况、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办公管理、外事管理、档案管理、高职专用等11个数据子集。
5.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主要职能域的管理数据元及代码设计,包括学校概况、学生、招生管理、教职工、教学管理、房地产与设施、仪器设备与图书、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办公管理、办学经费等10个数据子集。
6.中小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主要职能域的管理数据元及代码设计,包括学校概况、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体育卫生、办公管理、房地产与设施、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图书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等12个数据子集。
7.教育统计信息标准:规定了教育统计信息的数据元设计,包括通用/标准、学校(机构)管理、学生统计信息、教职工统计信息、办学条件统计信息等5个数据子集。
8.教育管理信息交换标准:研究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体系结构,建立架构模型、交换模型等;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交换标准,明确信息交换的报文规范;明确了核心元数据的定义和信息资源的分类规则,制定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数据规范。
9.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研究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规定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标准编制技术规范等。
五、应用推广
制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只有得到成功应用实施,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因此,从标准的规划、研制开始,就十分强调标准的实用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标准的推广。例如,在标准研制阶段,就广泛地征求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厂商的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及时反映到标准中去;在标准项目中,还专门安排了标准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标准示范校和标准示范区,以积累标准实施经验;在标准发布后,将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标准培训,积极进行标准测评方面的研究,以尽快建立标准测评体系,开展针对软件厂商和针对用户单位(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测评,以推进标准的应用。
如何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实际应用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这是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在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阶段,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阶段,主要起参考作用,为学校(或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学校(或部门)的职能域划分、数据库设计提供参考;在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主要起引导作用,需求分析人员熟悉标准,有助于引导用户提好需求,也有利于做好分析,同时,如果用户熟悉标准,有利于打开思路,提好需求;在系统实施阶段,标准主要起指导作用,标准能为系统实施提供信息的组织结构、元数据设计信息、基本信息,基础代码甚至各种数据、代码的命名规范等多个方面的指导;最后,在系统运行阶段,标准能起到规范作用,用以规范数据需求的处理和数据的日常维护。
六、结束语
在“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支持下,通过100多位专家两年多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体系结构,并首批研制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等9个标准,其中《教育管理基础信息》等7个标准已经于2012年3月15日由教育部发布为教育行业标准。这标志着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毕竟这才是第一步。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进展,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做好已研制和发布标准的应用推广工作,从标准宣传、培训、示范应用、标准评测等各方面推进标准的应用;二是继续完善标准体系,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制定急需的标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持;三是做好已制定标准的维护升级工作,使标准工作可持续发展。?
(编辑:王晓明)
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与推广,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化工作和队伍建设。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形成标准测试、认证、培训、宣传和应用推广保障机制。加快标准制订步伐,完善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采标率,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和软硬件系统互联互通。”并指出要在2015年,形成初步完备的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来也比较重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建设。2002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包含了高校管理、中职管理和基教管理以及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更新,原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与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CELTSC)的支持下,开始研制《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现在该标准现已进入国标审核程序。
随着教育部信息化重大项目“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启动,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研制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为项目提供标准保障,成为必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专门设置了“信息标准与技术规范”子项目,并于2010年初提前启动;项目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需求,综合教育管理信息化长远发展,研究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研制亟需的信息标准和代码规范,用以指导和推动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研制目标与原则
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目标是:研究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规范定义教育管理各业务领域的数据元和基础代码,为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指导;使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数据建模、信息采集、加工处理、数据交换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帮助使用者方便、快捷、规范地建立应用系统的数据结构,满足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
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是“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一部分,也是作为行业标准的研制过程,同时遵循标准的研制规范和项目的总体目标。系列标准的研制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性原则:标准的研制必须遵循已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并与已有的相关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各种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规范相容;
2.继承性原则:鉴于教育部2002版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以及2005年开始研制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已经在实践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次标准研制充分考虑继承以前的工作成果,保持工作的一致性;
3.前瞻性原则: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应着眼于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长远发展需求,特别是在其体系结构设计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可升级性、可扩充性,使标准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为教育管理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4.实用性原则:标准的目标是规范、指导实际工作,因此,标准的制订从应用需求出发,充分吸收前期研究成果,从应用系统建设中提炼信息标准,充分考虑标准的实用性;
5.创新性原则:本着推陈出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力争在标准的研制过程、内容等方面与以往的标准相比,有所创新。
三、研制思路与方法
为了做好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标准研制专家们经过多次研讨,逐步形成了以下的标准研制思路与方法:
1.重视业务分析,抓住业务本质: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结构、内容与教育管理业务直接相关。因此,在制定标准时,从教育管理业务分析入手,构建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在建立数据模型时,特别注重对“数据主题”、“数据实体”、“数据元素”之间内在业务关系的把握,在标准的组织结构中尽量反映业务的本质特征。
2.重视内在关联,建立标准体系: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体系,包括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管理中涉及的对象和属性信息。这些信息也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标准研制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信息的内在关联,建立有机的标准体系。一些具体的方法包括:统一处理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信息的共性问题,充分考虑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校务管理之间的关联,充分重视各级各类学校之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数据交换等。
3.重视标准描述,统一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包括多个标准,为了保证标准的一致性,除了要求各标准要遵循通用的标准规范(如GB/T 1.1-2009)外,还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技术规范》,作为各标准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技术规范》规定了各标准的描述规则,规范了整个标准体系中各标准的命名空间,统一规定了各标准名称以及各种编号,统一规定了标准的数据层次与元数据结构,统一规定代码表命名格式等。《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技术规范》不但规范了第一批制定的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也将作为后续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技术规范。
4.重视标准应用,寓标准制定于系统设计:本次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将标准的实用性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因此,从标准的研制到推广应用,应充分考虑标准的实用性,具体的方法包括:在标准研制过程中,注意从应用需求出发,从业务需求分析和应用系统建设中提炼信息标准;注意标准研制和系统设计联系,标准直接指导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在实际使用中完善数据标准;严格把关标准应用,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对采标情况进行审核,确保标准的贯彻实施;另外在项目中重视标准示范与应用,在全国范围征求意见,并通过示范应用检验与完善标准。
5.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包括的标准较多,在实际研制过程中,采用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思路。一方面,为了保证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合理性,力图从教育管理全局的角度,设计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考虑到实际项目需要以及时间、人力的限制,第一期项目重点完成建设急需部分,如基础代码标准、基础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等;各标准建设内容的确定也同样如此,如: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覆盖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部、厅、局)的角度对教育事业(战线)管理所需要的元数据和信息组合,共规划了18个子集,但首批研制其中5个急需的子集。 6.统一组织,协同工作: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涉及教育部多个相关司局机构,160多位专家来自30多个单位,为了保证研制工作能高效有序开展,项目组采用了统一组织,协同工作的思路。在金教办和教育信息化标委会的指导下,成立标准研制协调小组,由金教办、“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技术组、规划司、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关人员组成,负责确定标准建设目标和内容,负责标准研制过程中的协调工作;成立标准规划组,由总体技术组专家、标委会专家、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以及各标准负责人组成,负责标准体系设计、项目管理与协调、确定标准需求、统筹汇总各项标准等;根据标准研制的需要,设立了代码组、基础信息组、教育行政组、高校组、中职组、中小学组、教育统计组、信息交换组等8个标准研制组,具体负责各标准的研制。同时,通过1~2个月一次的工作会议,有效推动各标准的研制工作,使得各标准的研制工作能按计划完成。
在以上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一期的研制工作顺利完成。相信上述标准研制思路对后续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研制以及其他教育信息化标准的研制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体系结构与内容
根据以往研究成果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设计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
(1)规定了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规范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
(2)规定了教育管理信息中基本的、公用的信息组合和代码的基础标准,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和《教育管理基础信息》;
(3)面向教育管理各应用领域的应用标准,如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面向各级各类学校的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如《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等);
(4)其他必要的技术规范,如《教育管理信息交换体系》等。
图1所示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构,揭示了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中各标准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将作为指导后续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研制的重要依据。
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首批研制了包括《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在内等9个标准,各标准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教育管理基础代码标准:规定了全国教育管理基础代码集,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9大类245个代码表,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育机构)的管理需要。
2.教育管理基础信息标准:规定了教育管理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数据元素的元数据结构,定义了教育管理基本数据元素。首期项目主要研制通用、学校、学生、教职工、办学条件等数据子集,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如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教育行政管理信息标准:定义了教育行政管理信息中最基本的信息体系结构、数据元素的元数据结构。定义了教育行政管理数据元素,规划了18个数据子集,首期项目完成了普通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师范教育管理、外事管理等5个数据子集的建设。
4.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管理主要职能域的管理数据元及代码设计,包括学校概况、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办公管理、外事管理、档案管理、高职专用等11个数据子集。
5.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主要职能域的管理数据元及代码设计,包括学校概况、学生、招生管理、教职工、教学管理、房地产与设施、仪器设备与图书、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办公管理、办学经费等10个数据子集。
6.中小学校管理信息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主要职能域的管理数据元及代码设计,包括学校概况、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体育卫生、办公管理、房地产与设施、仪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图书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德育管理等12个数据子集。
7.教育统计信息标准:规定了教育统计信息的数据元设计,包括通用/标准、学校(机构)管理、学生统计信息、教职工统计信息、办学条件统计信息等5个数据子集。
8.教育管理信息交换标准:研究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的体系结构,建立架构模型、交换模型等;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交换标准,明确信息交换的报文规范;明确了核心元数据的定义和信息资源的分类规则,制定信息系统互操作的数据规范。
9.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研究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规定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结构、内容、以及标准编制技术规范等。
五、应用推广
制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只有得到成功应用实施,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因此,从标准的规划、研制开始,就十分强调标准的实用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标准的推广。例如,在标准研制阶段,就广泛地征求了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厂商的意见,并将他们的意见及时反映到标准中去;在标准项目中,还专门安排了标准示范应用,建设一批标准示范校和标准示范区,以积累标准实施经验;在标准发布后,将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标准培训,积极进行标准测评方面的研究,以尽快建立标准测评体系,开展针对软件厂商和针对用户单位(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测评,以推进标准的应用。
如何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实际应用教育管理信息标准?这是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的课题。我们认为,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在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同阶段,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阶段,主要起参考作用,为学校(或部门)的信息资源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为学校(或部门)的职能域划分、数据库设计提供参考;在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主要起引导作用,需求分析人员熟悉标准,有助于引导用户提好需求,也有利于做好分析,同时,如果用户熟悉标准,有利于打开思路,提好需求;在系统实施阶段,标准主要起指导作用,标准能为系统实施提供信息的组织结构、元数据设计信息、基本信息,基础代码甚至各种数据、代码的命名规范等多个方面的指导;最后,在系统运行阶段,标准能起到规范作用,用以规范数据需求的处理和数据的日常维护。
六、结束语
在“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支持下,通过100多位专家两年多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的体系结构,并首批研制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架构规范》等9个标准,其中《教育管理基础信息》等7个标准已经于2012年3月15日由教育部发布为教育行业标准。这标志着教育管理信息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毕竟这才是第一步。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和工作进展,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做好已研制和发布标准的应用推广工作,从标准宣传、培训、示范应用、标准评测等各方面推进标准的应用;二是继续完善标准体系,根据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体系,制定急需的标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标准化支持;三是做好已制定标准的维护升级工作,使标准工作可持续发展。?
(编辑:王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