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阅读的价值取向是数学阅读的归宿,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提出了开发课堂数学阅读的潜在力量的几点方法.
【关键词】 数学阅读;现状调查;潜在力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1. 为解题而读题,阅读停留表面
笔者对300名学生,15名教师的数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30%的教师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细致阅读,并加以指导. 而将题目当作阅读对象,进行阅读的学生更是不足7%. 显然,我们数学阅读还只是停留于形似,并未引起师生足够重视.
2. 将数学阅读等同于语文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生借助阅读数学材料,获取数学知识,构建认知结构,习得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过程,由于数学语言本身具有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及符号化等特点,同时数学阅读不只是文字理解更需具备对图片,表格,数据等的整理与分析. 因此,数学阅读绝不等同于语文阅读.
3. 数学阅读缺乏针对性指导
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本着会做题,会解题原则,却不要求学生真正理解性阅读题目. 学生也往往以求出答案为最终目的,在缺乏阅读意识的状态下,在我们课堂中往往很难将阅读指导进行下去.
二、开发课堂数学阅读的潜在力量
1. 加强过程性阅读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要靠学生的自主建构才能达成,而自主建构又靠在过程中不断改进而实现. 因此,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以这些问题:从哪里开始着手?有经验可以吸取?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做些调节?为什么当时不能作出这些调节?
案例一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
题目中以3种方式来认识“1平方千米”:一是以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来表征;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三是借助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的占地面积,间接地帮助学生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读懂这3种方式,学生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既体会直观形象,又感知数理层面的联结.
2. 促进经验性阅读
经验性阅读旨在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对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知识方法、技能进行经验性阅读. 你在阅读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以前遇到的哪类问题有类似之处?“今天所解决问题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案例二
上面是同一种盒装面巾纸的价钱.一家宾馆要买35盒这种面巾纸,怎样买最省钱?买37盒又该怎样买?
到底怎样买最省钱呢?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阅读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经验,展开有效合理的讨论. 在学生有争议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来确定解题方案,进而明确解题策略.
3. 提升情境性阅读
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好奇心,变无意义阅读为理解性阅读. 在情境创设中,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与坡度,当学生经历过程中,可以产生认知冲突,由外在情境引发认知不平衡,以激起学生需求,同时要为学生的阅读设置一个目标,围绕目标展开针对性阅读.
案例三 妈妈要用锅烙饼,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 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小红说:“先烙2张需要6分钟,再烙1张-6分钟,一共12分钟. ”小芳说:“为什么烙2张饼和烙1张饼都用6分钟?”小华说:“每次总烙( )张饼,别让锅( ),这样应该最省时间. ”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
阅读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在情境中安排教学,让学生可以找到支撑点和思考着力点. 比如本情境,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问题:怎样省时?如何省时?在情境阅读中,让学生感悟“最省时”的思想本质——锅里每次都烙2张饼.
三、结 语
在实践与反思中,还有如下问题尚待解决,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以利于优化课堂设计. 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可以改变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人生.
2. 如何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语言?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培养与磨砺的.
“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的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找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是我们数学阅读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严凤娇,冯海英.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探析[J]. 学园,2014,04:26-27.
[2]冯良元,张涛梅. 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指导学生的“读”[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7:190.
【关键词】 数学阅读;现状调查;潜在力量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阅读的现状调查
1. 为解题而读题,阅读停留表面
笔者对300名学生,15名教师的数学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30%的教师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细致阅读,并加以指导. 而将题目当作阅读对象,进行阅读的学生更是不足7%. 显然,我们数学阅读还只是停留于形似,并未引起师生足够重视.
2. 将数学阅读等同于语文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生借助阅读数学材料,获取数学知识,构建认知结构,习得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过程,由于数学语言本身具有逻辑性,严谨性,抽象性及符号化等特点,同时数学阅读不只是文字理解更需具备对图片,表格,数据等的整理与分析. 因此,数学阅读绝不等同于语文阅读.
3. 数学阅读缺乏针对性指导
在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本着会做题,会解题原则,却不要求学生真正理解性阅读题目. 学生也往往以求出答案为最终目的,在缺乏阅读意识的状态下,在我们课堂中往往很难将阅读指导进行下去.
二、开发课堂数学阅读的潜在力量
1. 加强过程性阅读
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要靠学生的自主建构才能达成,而自主建构又靠在过程中不断改进而实现. 因此,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以这些问题:从哪里开始着手?有经验可以吸取?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做些调节?为什么当时不能作出这些调节?
案例一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有多大?
(1)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3)1平方千米比2个天安门广场还要大一些.
题目中以3种方式来认识“1平方千米”:一是以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来表征;二是沟通1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的关系;三是借助天安门广场和“鸟巢”的占地面积,间接地帮助学生建构1平方千米的表象. 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读懂这3种方式,学生便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既体会直观形象,又感知数理层面的联结.
2. 促进经验性阅读
经验性阅读旨在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经验,对解决问题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知识方法、技能进行经验性阅读. 你在阅读中所面临的问题与以前遇到的哪类问题有类似之处?“今天所解决问题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案例二
上面是同一种盒装面巾纸的价钱.一家宾馆要买35盒这种面巾纸,怎样买最省钱?买37盒又该怎样买?
到底怎样买最省钱呢?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阅读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经验,展开有效合理的讨论. 在学生有争议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来确定解题方案,进而明确解题策略.
3. 提升情境性阅读
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好奇心,变无意义阅读为理解性阅读. 在情境创设中,要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障碍与坡度,当学生经历过程中,可以产生认知冲突,由外在情境引发认知不平衡,以激起学生需求,同时要为学生的阅读设置一个目标,围绕目标展开针对性阅读.
案例三 妈妈要用锅烙饼,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爸爸妈妈和我每人1张. 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小红说:“先烙2张需要6分钟,再烙1张-6分钟,一共12分钟. ”小芳说:“为什么烙2张饼和烙1张饼都用6分钟?”小华说:“每次总烙( )张饼,别让锅( ),这样应该最省时间. ”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6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
阅读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少时间,在情境中安排教学,让学生可以找到支撑点和思考着力点. 比如本情境,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关键问题:怎样省时?如何省时?在情境阅读中,让学生感悟“最省时”的思想本质——锅里每次都烙2张饼.
三、结 语
在实践与反思中,还有如下问题尚待解决,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1.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以利于优化课堂设计. 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亟须解决的问题,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可以改变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人生.
2. 如何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语言?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培养与磨砺的.
“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用这样的话道出了阅读对思维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数学阅读,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乐趣,找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是我们数学阅读教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严凤娇,冯海英. 苏霍姆林斯基教学策略探析[J]. 学园,2014,04:26-27.
[2]冯良元,张涛梅. 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指导学生的“读”[J]. 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