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由于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有竟争性等心理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1、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的途径。
2、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德育教育; 途径; 方法。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青少年在校学习时,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有竟争性等心理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体育德育教育的的途径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1、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教师一般在开学初加以明确,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利用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出勤和考核的制度,加强课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也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教育内容。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竞赛和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果断、机智、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理论课讲授中国体育发展史、奥运会、名人等的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做到因人而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体育德育任务的完成。
3、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收放与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以及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4、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在课堂中常有的学生在同一活动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胆怯等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适当适度地表扬或教育。不仅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更要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及时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5、利用榜样进行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介绍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来进行体育德育教育。如刘翔在奥运比赛中获得金牌时,女排在奥运会获得冠军时,当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在平时锻炼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体育尖子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自身为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6、利用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室外,活动范围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偶发事件,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接力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这时,就应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的促进和固化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和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识。
7、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通过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双向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积淀下自觉的被感染、教育和接受,甚至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取得最佳效果。
二、体育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表扬鼓动法:表扬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一堂课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表扬能调动其他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能鼓动学生积极要求上进的心理。表扬要一视同仁,不要老师对某个学生有偏见就减少对其的表扬,如果一个过去犯有过错的学生,现在好了更应该表扬,因为他会非常重视老师对他的新看法。
2、批评教育法:教师对课堂上不良的行为和错误思想进行适当的批评,从而来改变学生的不良倾向。上课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警告,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能任其发展。如果不能马上处理应留到课后进行解决。批评时要注意态度,注意分寸,不要过多的责骂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评比教育法:主要通过评比和比赛,来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表现。由于青少年学生竞争心强,要求上进,所以运用评比法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运用评比法时要公开,实事求是,充分发扬民主的精神,其内容可以包括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活动时态度等等。
4、说服教育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相对的比较懂道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讲评等形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明辩是非能力,在运用说服法时必须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以理服人,这样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5、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优良的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都有很好的作用。榜样教育法因为有实际的事件和人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和认识。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长期坚持,因势利导,从实际出发,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出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1、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的途径。
2、小学体育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体育德育教育; 途径; 方法。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青少年在校学习时,正是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具有好动,爱表现自己,有竟争性等心理特征,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表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体育德育教育的的途径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1、利用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教师一般在开学初加以明确,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利用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出勤和考核的制度,加强课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也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及道德品质。
2、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而每项教材都有其鲜明独特的教育性,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教育内容。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通过竞赛和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果断、机智、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理论课讲授中国体育发展史、奥运会、名人等的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当深入钻研教材,做到因人而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体育德育任务的完成。
3、利用教学中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法起着主导作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品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收放与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采用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竞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以及集体主义精神;通过结束部分小结讲评,结合表扬与批评,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在体育课的整个组织教法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必须精心协调、严密组织,教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踏踏实实、不畏艰难的作风和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4、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其思想活动和个性情感的真实写照。学生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差异都充分显露出来。为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及时点评,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如在课堂中常有的学生在同一活动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而有的同学则可能表现出不负责任、胆怯等表现。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进行适当适度地表扬或教育。不仅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更要对有进步的后进生及时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5、利用榜样进行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介绍我国优秀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来进行体育德育教育。如刘翔在奥运比赛中获得金牌时,女排在奥运会获得冠军时,当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时,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在平时锻炼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体育尖子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自身为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6、利用突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是在室外,活动范围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偶发事件,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接力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这时,就应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的促进和固化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提高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和对是非的判别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认识。
7、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通过师生之间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的双向交流。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产生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时,德育教育的内容才能在学生良好情感的积淀下自觉的被感染、教育和接受,甚至还能被转化为学生自身迫切的要求。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取得最佳效果。
二、体育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1、表扬鼓动法:表扬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一堂课老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表扬能调动其他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能鼓动学生积极要求上进的心理。表扬要一视同仁,不要老师对某个学生有偏见就减少对其的表扬,如果一个过去犯有过错的学生,现在好了更应该表扬,因为他会非常重视老师对他的新看法。
2、批评教育法:教师对课堂上不良的行为和错误思想进行适当的批评,从而来改变学生的不良倾向。上课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警告,引起学生的注意,不能任其发展。如果不能马上处理应留到课后进行解决。批评时要注意态度,注意分寸,不要过多的责骂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3、评比教育法:主要通过评比和比赛,来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表现。由于青少年学生竞争心强,要求上进,所以运用评比法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在运用评比法时要公开,实事求是,充分发扬民主的精神,其内容可以包括遵守纪律,爱护公物,活动时态度等等。
4、说服教育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因为他们相对的比较懂道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讲评等形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明辩是非能力,在运用说服法时必须通过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以理服人,这样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5、榜样教育法:榜样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优良的品质,培养坚强的意志都有很好的作用。榜样教育法因为有实际的事件和人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所以,学生能够很快的接受和认识。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长期坚持,因势利导,从实际出发,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为师者要以身作则,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出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