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世界各国彼此相互开放和联系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积极在国际关系学上进行实践和拓展 。表现在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致力于《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倡导平等互利的国际法准则、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视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革和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法制,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关系;实践;拓展;中国特色
在传统国际关系学研究中,国家利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地缘政治精髓。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奔涌大潮迭起的时代,如果继续追随狭窄视野的理论,必然阻碍世界各国彼此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地缘政治上有如下的实践和探索。
1 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首先表现在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
被各国学者推崇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的荷兰法学家劳秀斯在其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年)中主张,国际法存在的前提的国家主权。国家主权这项原则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蹂躏,如今得到各国人民公认,并且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与国际法的密切关系可谓由来已久。苏俄曾宣布废除沙皇俄国政府在中国的一切权利和不平等条约,尽管苏俄的上述举动发生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但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加速中国共产党建党进程,无疑具有深刻而又深远的意义。1922年7月,中国共產党在二大上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接受其实际领导并获取援助。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盟,主要的使命是捍卫马克思主义,长期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众所周知,在全民族抗日武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事业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2 致力于联合国的基本大法——《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毋庸讳言,《联合国宪章》对于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具有多边性质的国际条约,其确定的联合国成员国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夯实了现代国际法的基石。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区人民参加了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旧金山会议的圆满结束和《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建立了杰出的功勋。董必武同志以中国代表之五的身份,在宪章上签字。董老的毛笔字潇洒飘逸,别具一格,这一珍贵历史至今还保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
3 积极倡导平等互利的国际法准则
早在陕北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人就英明地预见到新中国建立政权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必须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与引进外资,并首先在解放区付诸实施,为未来的新中国遵守国际合作国际法准则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显而易见,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尊崇的国际法准则。在维护国际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保障世界与地区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鉴于党中央对于当时国际局势和香港问题作出正确估计,毛泽东同志和苏共中央的代表米高扬于1942年2月会谈时强调“利用这两地的原来的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暂时不动香港”这一政策对于突破西方阵营的封锁和香港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创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新政权采取政治上敌视、军事上保卫、政治上孤立和经济上封锁的策略,而国内更是百废待兴,急于医治战争创伤。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亦实施了新的探索。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内外交流”列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由于两大阵营的对立,我国的对外交往关系被迫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最初缔结的双边条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坚决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对外援助当作中国一项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尽己多能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与发展事业,促进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五项原则虽然由周总理阐述,事实上,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的外交理论的集体智慧,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重视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革
联合国否决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这一胜利为新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以及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针对国际和平與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支持联合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弘扬尊重法制、民主等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而稳妥地推进联合国安理会实现公平、公正和提高效率这一政治目标的改革。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伟大思想,反对将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等方面的争端提交上述机构,避免争议的国际化、多变化和扩大化,为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6 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法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已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对于加速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智慧萌芽于古老东方的儒家思想,这一追求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理想目标不谋而合。从国际法的角度认识所谓“不同”,既要尊重各国的不同法律差异这一现实,又要阐明分歧,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所谓“和”,则秉承优秀的一切立法传统,改革各国的法律冲突体系以及加剧统一化进程。综上所述,和谐世界理念的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石,与中国共产党追求和谐社会构想的价值与逻辑相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骁男.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23.
[2]吴跃农.董必武出席首届联大始末[J].党史文苑,2001(06):34.
[3]杨延虎.193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斯诺采访苏区之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1.
作者单位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在世界各国彼此相互开放和联系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积极在国际关系学上进行实践和拓展 。表现在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致力于《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倡导平等互利的国际法准则、创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视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革和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法制,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关系;实践;拓展;中国特色
在传统国际关系学研究中,国家利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地缘政治精髓。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奔涌大潮迭起的时代,如果继续追随狭窄视野的理论,必然阻碍世界各国彼此相互开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地缘政治上有如下的实践和探索。
1 中国共产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首先表现在推动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巩固。
被各国学者推崇为“国际法之父”与“自然法之父”的荷兰法学家劳秀斯在其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的权利》(1625年)中主张,国际法存在的前提的国家主权。国家主权这项原则历经两次世界大战蹂躏,如今得到各国人民公认,并且具有普遍意义,构成国际法的基础,具有强行法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与国际法的密切关系可谓由来已久。苏俄曾宣布废除沙皇俄国政府在中国的一切权利和不平等条约,尽管苏俄的上述举动发生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但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加速中国共产党建党进程,无疑具有深刻而又深远的意义。1922年7月,中国共產党在二大上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接受其实际领导并获取援助。共产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盟,主要的使命是捍卫马克思主义,长期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众所周知,在全民族抗日武装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族解放事业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抒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2 致力于联合国的基本大法——《联合国宪章》的制定
毋庸讳言,《联合国宪章》对于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具有多边性质的国际条约,其确定的联合国成员国权利、义务和责任,全面夯实了现代国际法的基石。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区人民参加了中国政府代表团,提出了许多中肯而又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旧金山会议的圆满结束和《联合国宪章》的制定建立了杰出的功勋。董必武同志以中国代表之五的身份,在宪章上签字。董老的毛笔字潇洒飘逸,别具一格,这一珍贵历史至今还保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
3 积极倡导平等互利的国际法准则
早在陕北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人就英明地预见到新中国建立政权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必须借助外国的先进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与引进外资,并首先在解放区付诸实施,为未来的新中国遵守国际合作国际法准则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显而易见,发展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尊崇的国际法准则。在维护国际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睦邻友好、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保障世界与地区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鉴于党中央对于当时国际局势和香港问题作出正确估计,毛泽东同志和苏共中央的代表米高扬于1942年2月会谈时强调“利用这两地的原来的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暂时不动香港”这一政策对于突破西方阵营的封锁和香港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 创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新政权采取政治上敌视、军事上保卫、政治上孤立和经济上封锁的策略,而国内更是百废待兴,急于医治战争创伤。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亦实施了新的探索。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内外交流”列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由于两大阵营的对立,我国的对外交往关系被迫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1950年2月,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新中国最初缔结的双边条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坚决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一直将对外援助当作中国一项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尽己多能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与发展事业,促进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五项原则虽然由周总理阐述,事实上,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积累的外交理论的集体智慧,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 重视联合国的作用与改革
联合国否决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第2758号决议。这一胜利为新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以及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铺平了道路。
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针对国际和平與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并支持联合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和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弘扬尊重法制、民主等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而稳妥地推进联合国安理会实现公平、公正和提高效率这一政治目标的改革。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伟大思想,反对将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等方面的争端提交上述机构,避免争议的国际化、多变化和扩大化,为和平解决领土争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6 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下的国际法制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已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世界,对于加速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智慧萌芽于古老东方的儒家思想,这一追求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理想目标不谋而合。从国际法的角度认识所谓“不同”,既要尊重各国的不同法律差异这一现实,又要阐明分歧,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所谓“和”,则秉承优秀的一切立法传统,改革各国的法律冲突体系以及加剧统一化进程。综上所述,和谐世界理念的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国际关系的理论基石,与中国共产党追求和谐社会构想的价值与逻辑相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中国共产党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处理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周骁男.中国国际关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23.
[2]吴跃农.董必武出席首届联大始末[J].党史文苑,2001(06):34.
[3]杨延虎.1936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斯诺采访苏区之行[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11.
作者单位
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