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指导策略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激发并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丰富的阅读涵养学生的生命;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关注学生阅读的过程,让学生贴近文本进行解读;教师要教会学生文段阅读的答题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让阅读不再是学生升学考试的“拦路虎”。文章从重视课外阅读指导、加强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和重视应考阅读答题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指导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阅读指导;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的现代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是土壤,阅读指导要到位
  新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段目标”指出,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实际上,阅读流于形式,三年下来,很多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连考试大纲规定的名著都没有读完。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阅读书目的挑选上应该给予指导,并跟进学生的阅读完成情况。
  (一)指导确定阅读书目,让学生制定个人的阅读计划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指出:阅读的目标有二,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读。我们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读物时,凭借自己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给我们带来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能力。另一种是为增进理解而阅读。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而第二种阅读,才能透过阅读活动间接地提升读者的理解能力。语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从众多阅读读物中筛选适合学生、为增进理解而阅读的书目,并做好三年的阅读规划。这些书目应涉及文学作品、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三个大的方面。教师要根据每个学年课内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来确定书目。例如,七年级的课内阅读偏重于记叙类的作品,那么就要侧重挑选记叙类名著,并结合名著阅读的要求考虑安排名著篇目。比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冰心的《荷叶·母亲》和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等课文,那么课外阅读书目就可以推荐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冰心的《繁星·春水》和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荐这些作家的其他作品或者是同类型的其他作家的作品,比如余华的《活着》、泰戈尔的《新月集》等,将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在每个学期初给学生开出一个课外阅读推荐书单,让学生有计划地去阅读。当然,这些书单上的阅读书目难度也应逐年加大,阅读类型也应逐年丰富。坚持三年,阅读效果不可估量。
  (二)指导写好读书笔记,跟进阅读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将课外阅读落实到位,这需要教师想办法跟进学生的阅读情况,而布置学生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学生的读书笔记不是针对整部作品而写,而是读了哪部分内容就写哪部分的读书体会。读书笔记的格式包括阅读页码、好词好句摘抄、精彩内容回顾、我的质疑与思考、我的阅读感悟等几个板块。“好词好句摘抄”板块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精彩内容回顾”板块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我的质疑与思考”可以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我的阅读感悟”板块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思考的习惯,提高其感悟能力。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采用张贴展示或在班级QQ群、微信群分享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读写结合的展示平台,不断激励学生去阅读,从而喜欢上写作。
  二、文本解读是关键,粗读、精读指导要细致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伦还指出,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为基础阅读,就是弄懂句义;第二层次的阅读为检视阅读,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第三层次的阅读为分析阅读,它是在无限的时间里,做到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且重在追求对一本书的理解;第四层次的阅读为主题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书都谈及的主题,甚至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这四种层次的阅读是渐进累积的。其中,第一、二层次的阅读在粗读中可以实现,而第三、四层次的阅读就必须在精读中逐步提升。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那什么叫浅尝即止?如何咀嚼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细致的指导了。
  (一)用圈点勾画法进行粗读,整体把握文本
  学生在第一次阅读一篇文章时,在文字的行间用符号标出文中的重点、要点、疑点、难点,以便于整体把握文本的方法,我们称为“圈点勾画法”。圈点勾画的符号通常包括:
  1.“   ”(直线)标在语句下面,表示文章的重要部分或需要引起注意的部分。
  2.“   ”(双线)标在文章重要语句下面,有的是论点或结论。
  3.“······”(圈点)用圈或点,标在佳句下面。
  4.“   ”(波浪线)标在需要引起注意的语句下面,有的是所引的资料新颖,有的是提法新颖。波浪线还可以与直线、双线合用,标志这些语句有深层涵义,尤其应注意。
  5.“   ”(方框)加在词语四周,表示专用词语。
  6.“△”(三角)或“○”(圆圈)加在词语下面,表示需要查阅工具书。
  7.“?”(问号)表示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可加在词语下方或波浪线下方。
  用圈点勾画法阅读完一篇文章,学生就可以对这篇文章的大意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了。   (二)用批注法进行精读,在阅读中融入思考
  “批注”指批语和注解,一般用于注释、解说、分析、评价,或者记下心得、疑问、补充资料。批注要用简洁的语句,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其常用的方法包括:
  1. 前交后总。凡属总体性的交代,如作者、出处、时代背景、内容、提要、人物关系等,记在标题前后,这叫“前交”。凡属文章的总认识,如主题、写作特色、感想、心得、疑问等,写在文章的最后,这叫“后总”。
  2. 上下补述。利用每页上下空白处,记写自己补充的材料、注释或批评意见之类,如例证、典故、参考资料、有关名言、人物、时间等。
  3. 行间注释。在语句的行间可以加注释,如注音、释义,或注词性、句式、修辞等。
  4. 左右点评。在书页的两侧空白处进行点评,如点出段落、层次关系,点出文眼、手法,或作出诘问、引出不同观点或论据、作简要的评议等。
  当学生第二次阅读一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为文章做批注了。针对初中现代文阅读以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为重点这一特点,教师还可以给出这四种文本的圈点勾画法和批注法的“样板”,以方便学生学习、掌握这两种阅读方法和提升阅读效率。
  (三)用内容结构图解法宏观架构,呈现阅读理解过程
  学生在用以上两种方法阅读文章后,再用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为文章制作图表,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使文章内容结构得以呈现,这种方法被称为“内容结构图解法”。它使用简练的文字和符号勾勒出作品的内容梗概和结构思路,形成具有逻辑联系的、简明扼要的而又符合认知特点的图表。整个图表把文章的几项内容浓缩其中,能直观地展示阅读理解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巩固、记忆所学,增强学习效果。
  三、课堂教学是重地,阅读答题方法要逐步渗透
  阅读考查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从目前中考语文考试大纲来看,现代文阅读占了阅读分值56分中的37分,而这一块又往往是学生失分的“重灾區”。学生坚持长期有效的阅读以及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答题的方法、技巧是改善学生阅读答题情况的有效手段。教材收录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教材编写组精心挑选的,都是阅读指导的范文。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明确阅读教学的要求,使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对一篇文章的学习,通常由字词的学习到内容、结构的分析,再到经典片段的赏析等,基本上都是围着文本转的。因此,教师在分析内容、结构等时,尤其是赏析经典作品时,可以将问题的设置与考点直接挂钩,在解答问题时授予学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小说时就可以授予学生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分析等这些考点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课后再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久而久之,学生对考点就能熟知于心,对于一些基本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也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还可以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系清远市清城区教育科研2018年立项课题《圈点勾画批注法在初中记叙文阅读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编号:18-43)的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然而,无论是各大网络调查还是实际问卷、访谈等都显示,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不足,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大,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电视、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对纸质的课外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
期刊
【摘 要】基于作文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思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从“研究起点,寻找最近发展区”“运用‘赞赏——建议’型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三大方面阐述了促进学习式作文评价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展现学生的进步与优点、注重赞赏的有效性、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和要求、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等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能力;作文评价  语文教师辛苦批改作文后,很多学生只笼统地知道自己的作文存
期刊
【摘 要】在“微时代”背景下,以及在线教育、移动教育等新技术的支持下,微课在教育领域不断酝酿发酵,得到了教育者的广泛认可。文章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微课程开发、中学生语文阅读核心的能力培养和教师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研”“学”“教”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期能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  【关键词】微课;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当前,微
期刊
【教学内容】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必读书目《傅雷家书》(新课标本)(译林出版社2016年出版)  【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是傅雷一家学习、生活、艺术、精神及思想的交流实录,不为发表而创作,是不经意的流露,因此,无论是谈学习,还是谈生活,都饱含作者(傅雷夫妇、傅聪)的真情实感,渗透着弥足珍贵的亲子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民主的交流,关于艺术、人生及哲学——从这个意义而言,《傅雷家书》堪称
期刊
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阅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是考前复习的核心问题。传统的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教学在学生不断地做题,教师不断地讲题中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容易出现疲倦感,从而对复习失去兴趣,或者因复习量的加大而出现知识点遗忘等问题。同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让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这一重大问题。此时,作为教育微时代的新生事物的微课,在高考语文阅读复习教学中可以发挥出积极
期刊
【摘 要】诗歌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诗海拾贝”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诗海拾贝”这一内容时,笔者带领学生走近诗歌,在阅读、朗诵、品析、分享、创作、编辑诗歌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诗歌创作能力。文章从发现诗歌资源、分享和感悟诗歌、创作诗歌、诗歌展示等方
期刊
摘 要:读写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要把“读写”作為培养学生能力的突破口,在读写中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指导学生从模仿中创新”“指导学生改写”“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五方面阐述了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读写结合;作文能力;习作教学;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
期刊
【摘 要】楹联是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国人的继承和发扬。由于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人对楹联不甚了解。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可将楹联引入课堂,陶冶学生的情操。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楹联在学校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借此良好机缘,笔者从楹联教学策略方面入手,探究了小学高年级楹联教学的途径,可将其概括为: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习;让语文字词教学为对对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要求呈现出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活性。文章以小学四年级《生活中的智慧》的教学为例,从“体验活动丰富,课堂真实灵动”“善用多模态理论创新资源,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和“活用多样化情境,实现课堂资源的生成”等三方面,浅谈如何让学生通过品德课堂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情感认同行为自觉”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品德教学;教学策略  《生活中的智慧》是北师大版《品德
期刊
【摘 要】朗读是一项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一活动对于每一位小学生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教师实质性的朗读指导,使得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文章从教师范读、在朗读中体验语言的声律美及情感美、在课堂中形成良好的朗读氛围、在活动中体验朗读的乐趣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