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通常都要用到记录,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益。然而在教学中,常发现科学记录流于一种形式,有的记录不是必要的、不可行的,或只是做给听课教师们看的,记录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障碍。
一、记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于“权威”,随意改动。虽然现在的教师在课堂上都讲究民主,但在一些学生的眼里,教师仍然是权威,或是班里那些“优秀”的同学是权威。当自己的记录与“权威们”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不会质疑,也不敢质疑,而是悄悄地改动自己的记录,使自己的记录成为“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探究也成为“正确”的探究。
2.于形式,增加负担。有些要求学生填写的记录,不是探究必不可少的过程,但为了所谓的探究环节的完整性,追求形式,也要求填写记录。这样不利于探究的深入,降低了探究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乏指导,效率低下。通常教师对于实验如何设计、操作、观察等指导细致、到位,但对于记录只提出填写的任务,很少有具体的指导。因此,学生的操作认真、规范、严谨,探究过程效率高,但其间或其后的填写记录却无从下手,或因未指导而费时过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4.内容繁琐,拔高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一节课中有多个记录表的填写,需要在多次探究活动中分别完成;另一个是在一项记录中要完成的项目太多,或要填写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看懂或费时,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特色”而任意拔高要求,增加填写难度,从而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负担,降低探究的效率。
二、记录平实促成探究高效
1.计简化,方法优化
(1)必要性、简易性:一节课内不宜出现太多的表格记录,所设计的科学记录表格应具有探究的必要性,是为探究活动有效服务的。在一项记录上,也不应有太多的栏目,不宜太复杂,不必面面俱到。
(2)方法灵活:通常采用文字书写的方式,同时根据记录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画图、箭头符号等方式,那样可能更简洁、明了。有些时候还可以允许学生随手记录,作业本角落、小纸片等都可以记录,而不必拘泥于正规的表格。
(3)形式适宜:有些内容可以每小组合填一份记录单,有些根据需要应人手一份。如在教学《月相变化》时,首先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原有认识会不一样,应让每一位学生根据印象画画月相,而在模拟实验时,因为一个人如果要画出上半月甚至一个月的月相,可能有些困难,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月相图,从而提高记录的正确性和模拟活动的效率。
2.真实,尊重事实
(1)记录要平实、适时、务实可操作
是否需要记录,如何记录,何时记录,应视探究活动的需要而定。如组织《月相变化》的模拟月相活动,一位教师借助环形“模盘”,中间的一位观测者随“月球”转动而原地转动身体一周,然后回到座位凭记忆画下各个位置看到的月相。这样的方法虽然从观察现象、经历探究全过程的角度来看,学生们很有收获,但记录与模拟活动脱节,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2)关注细节,指导填写
教师除了指导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事宜外,对一些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记录要求也应做一些指导,防止学生在填写记录时无所适从。如一次在研究摆绳长短与摆的快慢关系实验中,发现其中有一组摆15.5次,教师建议他们如实填写。在实验的基础上填写数据,而不是为了数据改变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很有意义。
3.用记录,追求实效
(1)精选典型,反馈交流
利用记录进行反馈交流是探究环节必不可少的,应精选以下几种类型记录。一是成功实验、完整记录的,可以作为范本,这种记录单建议在最后出示。二是存在较多问题,或不知如何实验、如何填写的记录单,这样的样本可以作为全班学生共同帮助、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三是实验现象异常的记录,也许他们研究的现象是真实的,但与其他小组不一样,属于特殊的现象,甚至完全相反。这些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记录应能起到帮助分析、总结、表达的作用。
(2)给予质疑的机会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组的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洞悉他们的内心想法。因此,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给予机会让其他的学习伙伴们共同帮助解决疑问,从而避免个别学生随意更改自己的记录。
(3)后续的深入探究
教师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不同的信息生成资源,提供进一步论证的实践和机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小组可能有不同的现象,同一小组也可能在各次的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现象,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除了建议实验多次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这些“不同”:一是小组互换材料,再次试验探究;二是让有疑问的小组再次实验,以验证哪一种现象,可以让他们继续在各自的座位上,也可请他们演示,或请两组完全不同的小组进行演示;三是建议课后再次实验,但不能只流于一句空话,教师和其他学生应共同参与。
(责编侯艳星)
一、记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于“权威”,随意改动。虽然现在的教师在课堂上都讲究民主,但在一些学生的眼里,教师仍然是权威,或是班里那些“优秀”的同学是权威。当自己的记录与“权威们”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不会质疑,也不敢质疑,而是悄悄地改动自己的记录,使自己的记录成为“正确”的记录,自己的探究也成为“正确”的探究。
2.于形式,增加负担。有些要求学生填写的记录,不是探究必不可少的过程,但为了所谓的探究环节的完整性,追求形式,也要求填写记录。这样不利于探究的深入,降低了探究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乏指导,效率低下。通常教师对于实验如何设计、操作、观察等指导细致、到位,但对于记录只提出填写的任务,很少有具体的指导。因此,学生的操作认真、规范、严谨,探究过程效率高,但其间或其后的填写记录却无从下手,或因未指导而费时过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4.内容繁琐,拔高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一节课中有多个记录表的填写,需要在多次探究活动中分别完成;另一个是在一项记录中要完成的项目太多,或要填写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看懂或费时,甚至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的“特色”而任意拔高要求,增加填写难度,从而增加学生课堂学习负担,降低探究的效率。
二、记录平实促成探究高效
1.计简化,方法优化
(1)必要性、简易性:一节课内不宜出现太多的表格记录,所设计的科学记录表格应具有探究的必要性,是为探究活动有效服务的。在一项记录上,也不应有太多的栏目,不宜太复杂,不必面面俱到。
(2)方法灵活:通常采用文字书写的方式,同时根据记录内容的需要,可以采用画图、箭头符号等方式,那样可能更简洁、明了。有些时候还可以允许学生随手记录,作业本角落、小纸片等都可以记录,而不必拘泥于正规的表格。
(3)形式适宜:有些内容可以每小组合填一份记录单,有些根据需要应人手一份。如在教学《月相变化》时,首先是对学生原有认知的了解。每个学生的原有认识会不一样,应让每一位学生根据印象画画月相,而在模拟实验时,因为一个人如果要画出上半月甚至一个月的月相,可能有些困难,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一张月相图,从而提高记录的正确性和模拟活动的效率。
2.真实,尊重事实
(1)记录要平实、适时、务实可操作
是否需要记录,如何记录,何时记录,应视探究活动的需要而定。如组织《月相变化》的模拟月相活动,一位教师借助环形“模盘”,中间的一位观测者随“月球”转动而原地转动身体一周,然后回到座位凭记忆画下各个位置看到的月相。这样的方法虽然从观察现象、经历探究全过程的角度来看,学生们很有收获,但记录与模拟活动脱节,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2)关注细节,指导填写
教师除了指导实验方法、注意事项等事宜外,对一些难度较高、较为复杂的记录要求也应做一些指导,防止学生在填写记录时无所适从。如一次在研究摆绳长短与摆的快慢关系实验中,发现其中有一组摆15.5次,教师建议他们如实填写。在实验的基础上填写数据,而不是为了数据改变实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很有意义。
3.用记录,追求实效
(1)精选典型,反馈交流
利用记录进行反馈交流是探究环节必不可少的,应精选以下几种类型记录。一是成功实验、完整记录的,可以作为范本,这种记录单建议在最后出示。二是存在较多问题,或不知如何实验、如何填写的记录单,这样的样本可以作为全班学生共同帮助、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三是实验现象异常的记录,也许他们研究的现象是真实的,但与其他小组不一样,属于特殊的现象,甚至完全相反。这些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记录应能起到帮助分析、总结、表达的作用。
(2)给予质疑的机会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组的每一个细节,更不可能洞悉他们的内心想法。因此,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给予机会让其他的学习伙伴们共同帮助解决疑问,从而避免个别学生随意更改自己的记录。
(3)后续的深入探究
教师要善于筛选和有效利用不同的信息生成资源,提供进一步论证的实践和机会。同样的实验,不同的小组可能有不同的现象,同一小组也可能在各次的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现象,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因此,教师除了建议实验多次外,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处理这些“不同”:一是小组互换材料,再次试验探究;二是让有疑问的小组再次实验,以验证哪一种现象,可以让他们继续在各自的座位上,也可请他们演示,或请两组完全不同的小组进行演示;三是建议课后再次实验,但不能只流于一句空话,教师和其他学生应共同参与。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