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敞的水泥道路通向家门口,造型别致的路灯矗立着,分类垃圾箱分布两侧,休闲娱乐广场老人小孩悠闲自得……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余关乡报摊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
“自从开始‘两争一迎’,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干净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比城里差!”余关乡报摊村村民孙国红自豪地说。所谓“两争一迎”,即指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迎接全国农运会。事实上,报摊村的变化只是内乡县余关乡“两争一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村庄“华丽转身”的一个小小缩影,全乡开展“两争一迎”后,新农村正呈现出一张张美丽画卷。
余关乡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写在了乡长张新炜喜悦的脸上。
打好基础 精心布局示范区域
张新炜坦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余关乡乡党委政府从乡情出发,展开了从县城到农村、从管理到技术、从专家到老百姓等多层面的调查研究。经过紧张周密的研究分析,余关乡科学选定了四个集中连片整治的区域:余关村商贸新区、麦山村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报摊村小集镇建设试点区以及黄楝村生态建设旅游示范区。
黄楝村生态建设旅游示范区是余关乡养殖业主产区,连片整治可以推进村庄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产品产量的增收和质量的升级。牧原养殖与浩林果业的联合,使养殖的排污无后顾之忧,从而提升了养殖无污染、种植有机化的农字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示范区域的选择不但体现全乡的区域细分,更体现了农村环保长远工作战略。连片示范区域包括丘陵、水库以及浅山,这将有助于探索形成特色经验和模式,从而可为下一步在全乡范围内逐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新农村建设做好铺垫。
典型示范 探索新型发展思路
张新炜介绍,自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开展以来,余关乡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新思路、新特色,形成了新亮点。
在报摊村仓房组,道路两旁各种苗木和果树林立,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栽种着软籽石榴;农户院内,院里屋内干净整洁。村子里每家都有沼气池,村民将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倒入沼气池,并利用发酵出的沼气做饭,而沼液和沼渣则用来做果树的肥料,有效化解了环境污染。
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子育村、黄楝村围绕带驹河水库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带驹河流域污染控制,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开展循环种养,建设带驹河水库生态循环农业,初步形成以村庄整治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水质保护的治理技术和管理体系。沿河农民还开办农家宾馆,让城市人玩在农村、游在农村、消费在农村、放心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链条。
创新机制体制 改革之效日显
创新体制机制是新农村工作的重点。张新炜介绍,在工作过程中,余关乡党委提出“推进示范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第一,项目捆绑整合创新。余关乡充分发挥空心村整治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实现农村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农村新能源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项目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从而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核变效应。
第二,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在集镇开发、拉大框架上,余关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家“回报家乡”,做到了国家投入与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企业家”等比例配套投入资金,共同开展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如今,投入资金3000万的第一批商贸房主体已经拨地而起,后期绿化也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据了解,目前,余关乡已修建水泥路21千米,拆除废弃房屋167间,改厕改厨216户,修筑排水明渠1.2千米,新建完善绿带1.3万多平方米,农户门前建设小花坛21处,安装路灯118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余关乡还建起了文化广场9个,改造了村小学4所,并解决了3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自从开始‘两争一迎’,我们的生活环境好了、干净了,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比城里差!”余关乡报摊村村民孙国红自豪地说。所谓“两争一迎”,即指争做文明市民、争创卫生城市、迎接全国农运会。事实上,报摊村的变化只是内乡县余关乡“两争一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村庄“华丽转身”的一个小小缩影,全乡开展“两争一迎”后,新农村正呈现出一张张美丽画卷。
余关乡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写在了乡长张新炜喜悦的脸上。
打好基础 精心布局示范区域
张新炜坦言,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余关乡乡党委政府从乡情出发,展开了从县城到农村、从管理到技术、从专家到老百姓等多层面的调查研究。经过紧张周密的研究分析,余关乡科学选定了四个集中连片整治的区域:余关村商贸新区、麦山村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报摊村小集镇建设试点区以及黄楝村生态建设旅游示范区。
黄楝村生态建设旅游示范区是余关乡养殖业主产区,连片整治可以推进村庄及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产品产量的增收和质量的升级。牧原养殖与浩林果业的联合,使养殖的排污无后顾之忧,从而提升了养殖无污染、种植有机化的农字品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示范区域的选择不但体现全乡的区域细分,更体现了农村环保长远工作战略。连片示范区域包括丘陵、水库以及浅山,这将有助于探索形成特色经验和模式,从而可为下一步在全乡范围内逐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新农村建设做好铺垫。
典型示范 探索新型发展思路
张新炜介绍,自新农村建设相关工作开展以来,余关乡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探索新思路、新特色,形成了新亮点。
在报摊村仓房组,道路两旁各种苗木和果树林立,家家户户门前几乎都栽种着软籽石榴;农户院内,院里屋内干净整洁。村子里每家都有沼气池,村民将生活垃圾、污水、人畜粪便等倒入沼气池,并利用发酵出的沼气做饭,而沼液和沼渣则用来做果树的肥料,有效化解了环境污染。
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子育村、黄楝村围绕带驹河水库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带驹河流域污染控制,探索污染治理新技术,开展循环种养,建设带驹河水库生态循环农业,初步形成以村庄整治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水质保护的治理技术和管理体系。沿河农民还开办农家宾馆,让城市人玩在农村、游在农村、消费在农村、放心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第三产业链条。
创新机制体制 改革之效日显
创新体制机制是新农村工作的重点。张新炜介绍,在工作过程中,余关乡党委提出“推进示范工作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并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创新改革:
第一,项目捆绑整合创新。余关乡充分发挥空心村整治项目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实现农村连片整治项目与基本农田改造、农村新能源开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项目相结合,整合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成片、整体推进,从而充分发挥了资金的核变效应。
第二,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在集镇开发、拉大框架上,余关探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家“回报家乡”,做到了国家投入与村里先富起来的“能人”、“企业家”等比例配套投入资金,共同开展连片示范工程建设。如今,投入资金3000万的第一批商贸房主体已经拨地而起,后期绿化也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据了解,目前,余关乡已修建水泥路21千米,拆除废弃房屋167间,改厕改厨216户,修筑排水明渠1.2千米,新建完善绿带1.3万多平方米,农户门前建设小花坛21处,安装路灯118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余关乡还建起了文化广场9个,改造了村小学4所,并解决了30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