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原理》与《共产党宣言》的一致性探析

来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gale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与《共产党宣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绝非一些西方学者所称的“对立”。以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为线索,从二者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原因、目标、领导力量、发展阶段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考察,能够清晰地发现二者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关键词〕 《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一致性;无产阶级斗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9)06-0008-0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面旗帜,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宣言》问世前,恩格斯曾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了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两部文献之间联系密切。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提出《原理》与《宣言》“相对立”的观点,进而质疑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一致性。国内学者已从“历史观”“共产主义观”等视角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探讨。本文将以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进程为线索,通过对《原理》和《宣言》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解析,说明二者间的内在一致性。
  一、无产阶级斗争的原因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形成了两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依靠资本的利润生活,而无产阶级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生存。这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贯穿整个资产阶级时代 〔1 〕401。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原因,《原理》与《宣言》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资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对无产者的压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
  资产者对无产者的剥削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直接原因。无产者付出了大量劳动,所创造的财富却被资本家占有,连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难以得到满足,除了斗争别无选择。《原理》将无产者与奴隶、农奴和手工业工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见表1),并指出,“单个的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他的劳动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时候才能卖掉,因而他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 〔1 〕298。这段话揭示了无产阶级的悲惨境遇。《宣言》重点关注了资本家对工人劳动价值的剥削。一方面,工厂主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生活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1 〕407;另一方面,在工人领到微薄的工资后,资产阶级中的另一些人(房东、小店主、当铺老板等)马上就会向他们扑来。
  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对无产者的压迫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根本原因。《原理》与《宣言》都提到“资产阶级时代工业技术进步与工人阶级状况表现出相反的发展趋势”“商业危机加剧工人的贫困”等现象,“资产者彼此间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由此引起的商业危机,使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不稳定;机器的日益迅速的和继续不断的改良,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 〔1 〕409,并指出“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 〔1 〕302。这表明,只要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仍然存在,无产阶级的斗争就不会停止。
  二、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目标,《原理》与《宣言》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解放自己和整个社会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核心目标,废除私有制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首要目标。
  解放自己和整个社会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终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剥削压迫、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才能将自己从资产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是由无产阶级运动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运动与过往一切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这场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1 〕411。
  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無产阶级斗争的核心目标。要实现解放,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它的锁链——旧的社会制度。《原理》和《宣言》在批判旧社会各项基本制度的同时,也对未来新社会的基本制度作出了展望。《原理》提出新的社会制度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以联合代替竞争,二是以“财产公有”代替私有制。这里的“财产公有”是指“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 〔1 〕302-303。《宣言》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社会中,雇佣劳动将会被自由劳动所取代。
  废除私有制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首要目标。《原理》指出,废除私有制是改造整个资产阶级旧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宣言》强调,无产阶级要废除的是建立在经济剥削基础之上的资产阶级的私有制,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要把个人财产变成社会财产,而是为了剥夺资产者奴役无产者劳动的权力。
  三、无产阶级斗争的领导力量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领导力量,《原理》和《宣言》都围绕共产主义者与各类“社会主义者”的不同之处进行了阐述,《宣言》进一步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等重要观点。
  政治主张是区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主要标准。反动的社会主义者主张“恢复封建和宗法社会” 〔1 〕309,妄图使历史倒退;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者主张“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 〔1 〕429,企图使历史停滞;民主社会主义者主张“消除贫困和现今社会的弊病” 〔1 〕310,尝试将历史推向前进,但眼光不够长远;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 〔1 〕431,理想远大,但由于对阶级斗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践中陷入困境;共产主义者主张“消灭私有制” 〔1 〕414,“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 〕421,“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 〕413,从理想和实践两个层面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因而能够肩负起领导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的光荣使命。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斗争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内部竞争和外部干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其创建政党的多次尝试均遭受挫折。但他们并未停止努力,而是不断构建出“更强大、更坚固、更有力” 〔1 〕410的组织。这表明,无产阶级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意识到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是取得斗争胜利的基础。经过不断努力,无产阶级政党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
  共产党是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一样,都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都有着“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同时,共产党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始终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二是在斗争的不同历史阶段,共产党始终代表社会主义运动的整体利益。在理论上,共产党人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1 〕413;在实践中,共产党人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他们是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 〔1 〕413。
  四、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阶段,《原理》与《宣言》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无产阶级斗争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扩大联合的准备阶段、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关键阶段、改造旧社会的探索阶段。
  扩大联合的准备阶段。无产阶级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在最初的阶段,资产阶级为了夺取政治统治把无产者集结起来,“广大群众聚集在一个地方,使无产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1 〕301。发达的交通业为不同地区之间斗争的联合提供了条件,无产者的力量日益增强,他们与资产者的冲突越来越具有阶级冲突的性质。无产者联合规模的不断扩大是这一阶段斗争的重要成果。
  通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关键阶段。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恐慌,他们用血腥的手段进行残酷镇压,无产阶级只能起来革命。这场革命有两条主线:一是在国家内部,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1 〕412;二是在世界范围内,共产党与全世界民主政党团结协作,将革命的火种传播开来,革命“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1 〕306。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性是这一阶段斗争的显著特征。
  改造旧社会的探索阶段。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后,要凭借政治权力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中,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其中,废除私有制是关键环节。关于废除私有制的时机问题,《原理》提出,“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1 〕30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原理》和《宣言》中废除私有制的措施不尽相同,但二者的主要目的都是“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全部交换都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国家手里” 〔1 〕306。当这一目的实现时,私有制将自行灭亡。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改造要逐步进行是这一阶段斗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经历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 〕413。
  五、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意义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意义,《原理》将其具体化,提出无产阶级斗争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要,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宣言》主要从“新社会取代旧社会”的视角进行阐述。
  《原理》对无产阶级斗争意义的阐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其一,无产阶级通过斗争,使技术进步與生产规模的扩大成为满足社会成员需要的重要手段。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技术的进步使工业生产已经具备了持续扩大规模的可能性,但资本家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是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他们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生产过剩,引发商业危机。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建立起全新的社会组织,商品将按照确定的计划和社会成员的需要进行生产。此时,技术进步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不再会带来商业危机与贫困,取而代之的将是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得到有效满足。
  其二,无产阶级通过斗争,消灭造成社会成员片面发展的分工模式,使人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在资产阶级社会中,异化的劳动分工限制了社会成员才能的培养与发挥。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建立起全新的社会组织,通过对社会成员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全面培养他们的才能;通过提供流动性的生产实践岗位,使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无产阶级的斗争也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展民主,“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 〔1 〕308;通过共同享受社会福利,推动共同富裕;通过“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 〔1 〕309,实现恋爱与婚姻的真正自由;通过广泛联合,推动民族合作与融合。
  《宣言》指出,共产主义新社会取代资产阶级旧社会是无产阶级斗争最杰出的成果。在新社会中,社会成员将会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原理》与《宣言》在无产阶级斗争的原因、目标、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在无产阶级斗争的领导力量、历史意义等方面的主要观点互为补充;在结构设计上基本相同;在具体措施上略有不同。因此,《原理》和《宣言》并非是对立的,二者之间存在内在一致性。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周 荣
其他文献
〔摘要〕 我国刑事诉讼中实施“警检配合制约”模式,对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目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警检关系还存在一些不协调之处,如互相配合的实质性效果并不理想、互相制约存在不足、单方制约存在立法疏漏等。为推动我国“警检配合制约”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警检在证据报备、移送与审查、引导上的互动机制,进一步分离警检在侦查行为上的决定权与执行权,不断完善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立案监督和侦查监
期刊
〔摘要〕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成为近年来医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横断面调查方法,课题组对太原市迎泽区居民进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认知及意愿的调研,发现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存在“医”“养”相对独立、相关政策尚不健全、人才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在完善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建立長期护理保险制度,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医养智慧联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关
期刊
〔摘要〕 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的程序衔接,对于监察机关充分发挥监察职能、建立与司法机关的配合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应以监察机关的调查职权为中心,围绕职务犯罪案件立案管辖中的程序衔接、调查过程中的程序衔接、调查终结后的审查起诉以及审判阶段的程序衔接等,构建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程序衔接机制,完善办案流程,实现两类机关的权力对接,进而保障职务犯罪案件办
期刊
〔摘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始终坚持将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反腐败工作呈现出一条由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向法制反腐、体系反腐、系统反腐演变的发展轨迹。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党在作风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如将思想作风建设放在首位、密切党群关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等,这些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
期刊
〔摘要〕 青年工作事关青年成长成才和国家前途命运。党代会报告是能集中体现党代会精神的文献资料,是指导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发展进步的纲领,通过文献计量法进行分析,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青年观概括为青年的历史地位、时代使命、思想特点、培养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青年工作必须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并与时俱进地开展青年工作,加强共青团这一青年团体的建设,继续坚持将解决青年的思想问
期刊
〔摘要〕 制度治党是推进政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制定并完善党支部制度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基本途径。回顾建党以来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条例》延续了制度治党的传统,集中体现了党支部建设的规律,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党支部基础主干法规。《条例》具有突出政治属性、内容体系完备、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践运用的特点。贯彻落实《条例》的规定,可以从思想引领、学习教育、监督管理、激励惩处四个方面综合提升
期刊
〔摘要〕 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突出特点主要体现为:坚持“干部教育第一”的工作方针,确立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办学方向,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等。新时代,党校要借鉴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党校姓党为根本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发挥好主阵地和大熔炉作用;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严”为标准,提高干部教育的管理水平
期刊
〔摘要〕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作为参政党所具有的一项基本职能。多年来,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党和政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同时还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质量。为此,应通过严把“入口关”、挖掘内生动力、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等途径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   〔关键词〕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提案;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D6
期刊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学理基础,人民主体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逻辑理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期刊
〔摘要〕 随着市场体制的发展和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在试点县(市、区)改革中部分地区提出了同权同价、统一市场、收益共享的土地流转原则以维护农民权益。然而实践中,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与农民权益保护尚未形成良好的实现机制,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如规范性的法律制度缺失、农民的主体地位缺失、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等。为此,应统一立法,保证集体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