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岗证赛”融合模式在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更好地适应以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中药中成药调剂技能人才,针对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研究社会岗位、职业技能证书和职业技能竞赛对培养高职学生中药调剂能力的作用。将课岗证赛相结合,达到以岗定课,以证授课,以赛促课的效果,进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中药调剂操作能力。
  [关    键   词]  “课岗证赛”融合;中药调剂;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098-03
   中药调剂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医师处方和患者需求,将中药饮片或中成药,调配给患者使用的过程,它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主要培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调配能力,课程在讲授中药调剂理论的同时,注重中药调剂操作技能的训练。作为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经营性企业中应用广泛,另外中药调剂项目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中也有的较高权重,结合笔者对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授课经验,探索“课岗证赛”融合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总结了课程应用经验,分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期为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课岗证赛”分析
   (一)岗位分析
   中药调剂是零售药店和医院药房的主要岗位之一,按照工作流程可分为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包装发药5个主要环节。根据企业调研,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在处方审核环节对处方管理规定不熟悉,对中药处方中的中药名称和使用禁忌掌握不够牢固,对中成药功效和适应症了解不够全面,中药专业学生明显缺乏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知识;另外随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加强,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设备不熟悉。
   (二)课程分析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药专业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按照模块化设置,分为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调剂和中药储藏与养护等三个主要部分,另外还涉及新型中药饮片,中药处方点评和全国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理论与实训比例约1∶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知识点过多,知识的连贯性受到制约;未能按照中药调剂工作流程展开教学,学生岗位实践中受到制约;部分知识点不适用于高职学生就业应用;课程内容与中药专业其他课程交叉过多等问题。
   (三)证书分析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直接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中药调剂员证(专项能力鉴定),该证书是随着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调整,原有中药调剂员资者证书取消后,广西开展的专项职业能力等级鉴定之一。中药调剂员证(专项能力鉴定)主要考核中药饮片鉴别、中药调剂。要求学生熟悉中药饮片性状,能够识别常见的300种饮片;能够审核判断处方,并完成中药饮片调配。其中正确审核处方,并指出处方中存在的问题是主要难点之一。另外调配操作限时完成,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完成调配操作。
   (四)竞赛分析
   与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直接相关的竞赛为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参赛选手通常需要通过各省(自治区)级竞赛选拔后,参加每年举办的国家级竞赛。竞赛共分为中药性状鉴别(中药识别、真伪鉴别)、中药显微鉴别、中药调剂(含审方理论考试)和中药炮制4个项目。中药调剂(含审方理论考试)项目占总分的30%,权重较高,其中审方理论考试单独考核,采用机考方式,中药调剂操作采用抽签方式现场完成评分。
   中药传统技能竞赛规格较高,参赛院校极为重视,选手的竞争十分激烈。竞赛不但考核选手的操作技能,对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在中药调剂操作竞赛中,每位选手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1个处方3剂药的调配,包括复核、另包、装袋、清场等全部工作,因此首先考核的是选手的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动作的规范性。另外 “一抓准”的准确性也对竞赛成绩的影响较大,再有就是对药材鉴别能力和细节的处理能力。
   二、“课岗证赛”融合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改革
   (一)课岗融合
   通过对岗位需求的分析,中药调剂岗位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中药调剂操作能力、中药处方审核能力等,结合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确定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即熟练掌握中药调剂基本流程与管理制度,掌握中药处方审核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熟悉中药房常用设施工具的使用;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规范意识与法治观念。
   根据课程目标,将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内容整合为两个主要部分,即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中药饮片调剂根据工作过程按照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和发药等流程开展,将中药饮片识别和中药饮片贮藏与养护整合到调配和复核两个工作环节,将新型中药饮片调配整合到调配工作环节。中成药调剂以分类陈列、用药推荐和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并加入中成药贮藏与养护知识。课岗融合内容与方式(见下表)。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據中药调剂岗位工作流程技能要求,完成岗位任务必备的技能。在实训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现代模拟药房条件,模拟处方调配过程、模拟问病售药过程。采用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结合,争取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课证融合
   根据中药调剂员等级鉴定考试分析,我院学生可以进行中药调剂员四级(中级)鉴定。结合目前证书考核以操作为主的特点,在课程实训教学中,按照证书鉴定标准制定日常教学要求,针对证书要求的中药识别内容,在中药饮片调配过程中增加调配药材的种类,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药材300种,并进行随堂考核。在按照处方调配训练和考核中,采用无药斗抓药方式,并取消药材对应的名称的标签,增加易混药材,提高学生中药饮片识别能力。    针对证书考核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操作不规范、超时等问题,在课程训练中,采取分组练习的方式。通常两人一组,其中一人调配,另外一人按照中药调剂员操作考评分标准中操作要点进行过程评分并计时,操作完成后在教师辅助下进行点评,然后互换角色。通过将证书内容和课程教学过程相结合方式,提高了课程实用性,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证书考试主动性,进而实现课程与证书考试之间的有机融合。
   (三)课赛融合
   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中药调剂模块规范化程度高,要求严格细致的特点,将国赛评分标准引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考核中,改变以往传统考试方式,将课程考试由原来的闭卷考试加过程考核更改为过程考核加中药调剂操作考。
   在课程考核中,根据授课条件将审方考试单独进行,并采取口试方式。按照国赛评分方式,调整考试时间为6分钟,并将调配处方调整为6味药一剂,另外增加调配过程分值,强调过程考核,同时现在使用的中药调剂技术教材中也加入了与国赛中药调剂模块的相关的知识点和竞赛要点,使学生在课程中就了解国赛内容,在实训中贴近以国赛为目标,在考核中模拟国赛竞赛标准,在规范课程实施与考核标准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参加国赛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证赛融合
   广西中药调剂员等级证书鉴定主要针对中药行业从业人员,在强调专业性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允许从事中药调剂岗位相关从业人员参与考核,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在考核难度上有所放宽,而全国中药传统技能竞赛针对的是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考核难度和要求上更高一些。二者在考核内容上较为相近,调剂操作的考核方式也基本相同,通过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日常实训教学中结合中药调剂员等级鉴定,课程考试采用国赛标准,可以将证书与竞赛融合在一起。
   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厅和教育厅联合出台文件,在自治区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选手可以以自愿原则为前提,通过申请,获得相应资格证书。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几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兴趣。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既能够帮助学生熟悉理论知识,又能够提高证书的通过率,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证书考试的学生,还可以为参与技能比赛提供有利帮助。
   四、小结
   1.“课岗证赛”融合对中药调剂技术课程进行优化改革,要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获得中药学技能相关证书为具体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等方面加以完善,并充分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竞赛作用,强化技能训练,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之间有机衔接。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院中药调剂技术课程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实践得到应用及深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岗位意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实现岗位实训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2.为进一步使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内容与每年上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相适应,将本课程的开课时间调整由第四学期改为第三学期,延长了学生准备全国竞赛的时间。调整之后中药调剂课程与同一学期开课的中药鉴定课程相呼应,增强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3.通过“课岗证赛”融合模式改革,我院学生中药调剂员证书获得率稳步提升,通过率超过96%,参与证书鉴定的人数也由原来的200多人次提高到每年500余人次。同时,在全国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中,我院选手连续两次获得全国竞赛一等奖,5人次获得二等奖,6人次获得三等奖。综上,中药专业学生在证书取得和竞赛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彰显了课程改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忠芳.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2):84-85.
   [2]张亚枝,李玉红.基于“岗课证赛融合”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專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204-205.
   [3]王虹.高职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2018(3):36-38.
   [4]蒋爱品.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建设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20(10):128-130.
   [5]蒋爱品.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24):137-138.
  编辑 陈鲜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教育在不断发展,陶艺教学也在创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的陶艺教学效果,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大师工作室制是发挥大师的艺术影响力和专业水平带动,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教学以及团队协作力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针对现有高校陶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讨论大师工作室制高校陶艺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原则、实践方法、评价机制和
期刊
[摘 要] 教育实习已经成为师范院校服务于基础教育薄弱区域常见模式之一。就广西X学院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显示,教育实习对其专业伦理培养收效甚微,师范生自身专业伦理认同感低,学校重视程度、社会舆论对教师众说纷纭都对民族地区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产生深远影响。  [关 键 词] 教育实习;民族地区师范生;专业伦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授课形式单调、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弊端。提出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若干意见,并通过创办思想导师启航班、开设就业指导工作坊、举办校园模拟招聘面试大赛、搭建企业文化展等方式丰富就业教育指导体系。  [关 键 词] 就业指导课;工作坊;就业实训;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期刊
[摘 要] 有建筑专业技能,又爱岗敬业的建设者是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目标,以建筑施工技术核心课程为例,从核心课程思政教育优势展开课程剖析,以设定培养目标、挖掘思政结合点、思政实施切入点进行思政教育实践的探索,在专业核心课的思政教育中取得初步成效。  [关 键 词] 高职土建类;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单元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对接融合教育需求,组建以特殊教育为示范,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等为重点的专业群。立足普特融合、课岗证融通、“校地校”协同及社会服务拓展,构建“普特融合、育训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成立省级“校地校”融合教育教师发展协作联盟,承担中西部对口支援与国培项目等,是高水平特殊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 键 词] 专业群;特殊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渐渐地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而新兴的“工作室”教学制度逐渐变为一种日常的教学工作组织。改革试点是以“分岗培养、双师共管、学训一体、训教结合”为主题开展的,目的是建立以基本课程或者科研项目为基点的工作室以及配套设施,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 键 词] 工作室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
期刊
[摘 要] 首先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后阐述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注重创意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一系列实现“专注技术”到“注重创意”转变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策略及措施。  [关 键 词] 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思路;技术;创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课程标准开发是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核心。将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探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过程中国际化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的相关问题。  [关 键 词]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国际化专业;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1-0
期刊
[摘 要] 老年人口规模的庞大对医疗服务需求加大,从事老年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瓶颈。高职高专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医养方向,真正能够“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成建制组建“医养订单班”,实施“1+1+1”教学改革,量身打制人才培养方案是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的基本建设路径。  [关 键 词] 医养结合;医养方向;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期刊
[摘 要] 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2017年四川省实施了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四川省优质高等职业培育院校之一。专业群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凸显专业特色,整合教育资源,增强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群的现状出发,指出财经商贸类专业群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针对财经商贸类专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