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液压系统泄漏危害进行分析后,从多个方面总结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液压系统泄漏。
关键词:液压系统泄漏;固体污染颗粒;密封件;系统元件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158-03
1 液压系统泄漏的危害
我们常说的漏油、漏气、漏水是工程机械最严重
的“疾病”,要改善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成本的节约,避免出现浪费,增强机器的停工时间,可以降低生产效率,改善污染的情况,实现能源的改善,加以对系统的提升,要控制资源的使用情况。
2 液压系统泄漏的因素分析
现在液压用油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使用不当会造成油源的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另外也不利于根治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泄漏问题的防治,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一旦固体颗粒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了,那么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密封件就会被严重损伤。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产品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缺陷;液压系统要定期对其进行管接头检测;液压系统在工作中会产生高温,高温会对橡胶密封和液压油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对油温过高及橡胶密封、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泄漏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3 液压系统泄漏有效的控制措施
3.1 防止固体污染颗粒的办法
现在对于系统的污染情况来说,需要加强潜在污染物的防治,实现侵入污染的防治,这样能够进一步对这些污染物进行一定的分类,在整个液压系统污染物中主要是水、微生物、机械磨损的残渣、空气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固体颗粒对系统的污染。
3.2 固体颗粒对液压系统的危害及固体颗粒产生的原因
3.2.1 固体颗粒的主要成分。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粉末和剥落物、胶质等,还有些是由空气当中的粉尘和西沙等组成。
3.2.2 固体颗粒的主要来源。若管道内有一定铁锈,就需要在清洗后进行化学药品的观察;液压系统在按照接管产生的机械残渣;密封件、密封圈在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残渣;系统接头的灰尘和机械磨损的残渣混合在一起;安装液压系统时周围环境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液压系统内;液压元件内部存在很多的残渣以及相关的密封残渣等。
3.3 固体颗粒污染的危害
对于管道之间的间隙来说,也可以实现清扫,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破坏其中的油膜,过多的磨损会使得效率无法提高。要加强管道间隙的清扫,改善设备的使用寿命,否则就会缩短寿命甚至损坏;要进一步加速材料的磨损控制;固体颗粒如果不清除干净会直接堵住液压元件的孔隙,从而导致系统原件的失灵;固体颗粒杂质遇到氧气会出现氧化情况,催化引起不良变质。氧化含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于相关的密封件来说,要控制磨损,才会抵制泄漏。
3.4 液压系统污染的预防措施
3.4.1 在系统设计阶段对污染的有效控制。在系统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操作,进一步加强装置的安全性和清洁度,在关键性液压元件的进油口设置辅助滤油器,完善结构,要控制污染,就要加强管线的接头,改善系统装置装配工作,对以后系统的维修也会带来便捷,因为在液压系统装配维修时会产生大量的接头磨损碎屑,如果不清理彻底会对系统的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液压系统油箱呼吸口我们要尽量设计得高一些,而且要选择使用比较柔软的管子,使连接位置高一些,尽量选择软管,改善其中的效率,要加强油滤器的选择和效率,对于液压系统常被污染的液压元件我们可以先进行处理和选择比较好的滤油器减少对液压元件的污染。
3.4.2 液压系统在制造阶段的污染控制。除外购的液压元件以及一些软管外,应将关内外壁的碱性溶液经过脱脂处理后的管子酸洗前用净化压力水冲去和洗去油污。从其他单位购买的元件如阀门、高压连接软管、液压缸等以及液压油要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对于系统安装的关键元件一定要进行加载、表面抛光和清洗。酸性的清洗是十分必要的,要加强相关的步骤整合,比如以下内容:脱脂、酸洗、中和、钝化、干燥、涂油、封闭。一定要确认所有被密封的面经过完善的清洗才能够被利用。
利用酸性清洗管道,是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管道经过打压冲洗会减少杂质的残留,在整个冲洗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弯头、焊口、三通、法兰等部位进行冲洗,必要时可进行轻微敲打以彻底清除残留物。
经过相关的酸性改善和冲洗,应该改善装配。这些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如果设备被长期搁置,要加强对生锈的防护。
3.5 液压系统密封件质量保证
3.5.1 在液压系统工作中,减少对密封件的磨损。液压系统尽量消除活塞杆和驱动轴密封件上的侧载荷;用防尘圈、防止磨料、粉尘等防护措施阻挡杂质的进入;元件在设计时选取相关的过滤装置,有利于清洗液压系统的油箱和整理;降低活塞杆和轴的运行速度。
3.5.2 液压系统元件设计和制造缺陷的解决方法。
(1)液压元件外配套在新产品设计、老产品的改进中,对缸、泵、阀件、密封件、液压辅件等的选择,在液压系统的泄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和态度进行改善,要有比较地进行选择。
(2)合理设计安装面和密封面。安装面要平直;密封面要求精加工,为了得到满意的初始密封当阀组或管路固定在安装面上时,密封件表面不能有径向划痕,表面粗糙度连接螺钉的预紧力要达到0.8μm,被挤出沟槽和被磨损,平面度要达到0.01/100mm,要足够大,以防止表面分离。
(3)在元件生产和运输过程当中,我们要尽量保护好元件,在元件装配调试过程中也要防止元件表面磕碰,确保元件安装到位。
3.5.3 减少对液压系统元件的冲击和振动。我们在元件使用中可以安装支架固定管道,这样可以减少对元件的冲击力振动;可以使用低冲击阀减轻机械运转对其的冲击;控制阀要一定程度上保护所有的原件不受损;管接头的使用不宜过多因为它没有焊接好,我们应尽可能使用焊接;使用三通接头时,用螺纹接头和弯头代替锥管螺纹接头;要采取最高的压力,进一步实现防治结合面和密封件被磨损和破坏,用螺栓的扭矩和堵头扭矩加以固定;管接头安装一定要正确,不能错位或者安装不到位。
3.5.4 对液压系统静密封件的具体要求。要加强液压系统元件相关表面的固定,防止液压油泄漏,要合理设计相关的公差,使安装之后的密封件达到一定安全使用程度,产生一定的填塞以便于改善表面的凹陷,使其产生内应力并把密封件提高到高于被密封的压力。
3.5.5 液压系统要控制好油温,防止密封件变质。过早变质密封件是由很多的因素引起的,油温对元件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液压油温如果升高10℃,液压元件使用寿命就会减半,所以我们要合理改善冷却装置,降低液压油温度的升高,确保油温能够维持在一个安全运行的温度当中,工程机械运转最高温度不能超过80℃。
泄漏的产生就是受到液压系统的影响造成的,进一步加强附件的处理能力,实现各个环节的改善,要完善液压系统液压油的泄漏问题,更要掌握泄漏的原因,具体问题如振动和冲击对系统的影响。间隙的变大使得产生泄漏或者使得泄漏增加。在系统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对系统中的颗粒物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改善,完善原因的选择。
泄漏的控制大致可从油液、元件、使用三方面来保证,装配的清洁、元件的清洁、装配的规范;油液的注入、油液的清洁、油液的过滤;调试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等都是对液压系统的保护,同时降低了泄漏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维持清洁,控制污染,实现系统设计的完善需求,加强泄漏的控制,改善泄漏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吕庆军,周广明,席军强.一种溢流阀特性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1).
[2] 冯勇,马大为,宋晓峰,李林.某箱式火箭炮电液伺服系统交互式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06,(2).
作者简介:张翼鹏,男,河北滦县人,唐山曹妃甸矿石码头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港口机械。
(责任编辑:刘 晶)
关键词:液压系统泄漏;固体污染颗粒;密封件;系统元件
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158-03
1 液压系统泄漏的危害
我们常说的漏油、漏气、漏水是工程机械最严重
的“疾病”,要改善工作的安全性,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成本的节约,避免出现浪费,增强机器的停工时间,可以降低生产效率,改善污染的情况,实现能源的改善,加以对系统的提升,要控制资源的使用情况。
2 液压系统泄漏的因素分析
现在液压用油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使用不当会造成油源的浪费,不利于节约成本,另外也不利于根治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泄漏问题的防治,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一旦固体颗粒对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污染了,那么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密封件就会被严重损伤。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设计和产品制造过程中造成的缺陷;液压系统要定期对其进行管接头检测;液压系统在工作中会产生高温,高温会对橡胶密封和液压油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对油温过高及橡胶密封、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泄漏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3 液压系统泄漏有效的控制措施
3.1 防止固体污染颗粒的办法
现在对于系统的污染情况来说,需要加强潜在污染物的防治,实现侵入污染的防治,这样能够进一步对这些污染物进行一定的分类,在整个液压系统污染物中主要是水、微生物、机械磨损的残渣、空气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固体颗粒对系统的污染。
3.2 固体颗粒对液压系统的危害及固体颗粒产生的原因
3.2.1 固体颗粒的主要成分。机械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金属粉末和剥落物、胶质等,还有些是由空气当中的粉尘和西沙等组成。
3.2.2 固体颗粒的主要来源。若管道内有一定铁锈,就需要在清洗后进行化学药品的观察;液压系统在按照接管产生的机械残渣;密封件、密封圈在使用中产生的磨损残渣;系统接头的灰尘和机械磨损的残渣混合在一起;安装液压系统时周围环境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液压系统内;液压元件内部存在很多的残渣以及相关的密封残渣等。
3.3 固体颗粒污染的危害
对于管道之间的间隙来说,也可以实现清扫,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产生一定的噪音,破坏其中的油膜,过多的磨损会使得效率无法提高。要加强管道间隙的清扫,改善设备的使用寿命,否则就会缩短寿命甚至损坏;要进一步加速材料的磨损控制;固体颗粒如果不清除干净会直接堵住液压元件的孔隙,从而导致系统原件的失灵;固体颗粒杂质遇到氧气会出现氧化情况,催化引起不良变质。氧化含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于相关的密封件来说,要控制磨损,才会抵制泄漏。
3.4 液压系统污染的预防措施
3.4.1 在系统设计阶段对污染的有效控制。在系统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谨慎操作,进一步加强装置的安全性和清洁度,在关键性液压元件的进油口设置辅助滤油器,完善结构,要控制污染,就要加强管线的接头,改善系统装置装配工作,对以后系统的维修也会带来便捷,因为在液压系统装配维修时会产生大量的接头磨损碎屑,如果不清理彻底会对系统的运转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液压系统油箱呼吸口我们要尽量设计得高一些,而且要选择使用比较柔软的管子,使连接位置高一些,尽量选择软管,改善其中的效率,要加强油滤器的选择和效率,对于液压系统常被污染的液压元件我们可以先进行处理和选择比较好的滤油器减少对液压元件的污染。
3.4.2 液压系统在制造阶段的污染控制。除外购的液压元件以及一些软管外,应将关内外壁的碱性溶液经过脱脂处理后的管子酸洗前用净化压力水冲去和洗去油污。从其他单位购买的元件如阀门、高压连接软管、液压缸等以及液压油要进行严格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对于系统安装的关键元件一定要进行加载、表面抛光和清洗。酸性的清洗是十分必要的,要加强相关的步骤整合,比如以下内容:脱脂、酸洗、中和、钝化、干燥、涂油、封闭。一定要确认所有被密封的面经过完善的清洗才能够被利用。
利用酸性清洗管道,是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管道经过打压冲洗会减少杂质的残留,在整个冲洗过程中我们重点对弯头、焊口、三通、法兰等部位进行冲洗,必要时可进行轻微敲打以彻底清除残留物。
经过相关的酸性改善和冲洗,应该改善装配。这些内容要进一步加强,如果设备被长期搁置,要加强对生锈的防护。
3.5 液压系统密封件质量保证
3.5.1 在液压系统工作中,减少对密封件的磨损。液压系统尽量消除活塞杆和驱动轴密封件上的侧载荷;用防尘圈、防止磨料、粉尘等防护措施阻挡杂质的进入;元件在设计时选取相关的过滤装置,有利于清洗液压系统的油箱和整理;降低活塞杆和轴的运行速度。
3.5.2 液压系统元件设计和制造缺陷的解决方法。
(1)液压元件外配套在新产品设计、老产品的改进中,对缸、泵、阀件、密封件、液压辅件等的选择,在液压系统的泄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本着认真负责的原则和态度进行改善,要有比较地进行选择。
(2)合理设计安装面和密封面。安装面要平直;密封面要求精加工,为了得到满意的初始密封当阀组或管路固定在安装面上时,密封件表面不能有径向划痕,表面粗糙度连接螺钉的预紧力要达到0.8μm,被挤出沟槽和被磨损,平面度要达到0.01/100mm,要足够大,以防止表面分离。
(3)在元件生产和运输过程当中,我们要尽量保护好元件,在元件装配调试过程中也要防止元件表面磕碰,确保元件安装到位。
3.5.3 减少对液压系统元件的冲击和振动。我们在元件使用中可以安装支架固定管道,这样可以减少对元件的冲击力振动;可以使用低冲击阀减轻机械运转对其的冲击;控制阀要一定程度上保护所有的原件不受损;管接头的使用不宜过多因为它没有焊接好,我们应尽可能使用焊接;使用三通接头时,用螺纹接头和弯头代替锥管螺纹接头;要采取最高的压力,进一步实现防治结合面和密封件被磨损和破坏,用螺栓的扭矩和堵头扭矩加以固定;管接头安装一定要正确,不能错位或者安装不到位。
3.5.4 对液压系统静密封件的具体要求。要加强液压系统元件相关表面的固定,防止液压油泄漏,要合理设计相关的公差,使安装之后的密封件达到一定安全使用程度,产生一定的填塞以便于改善表面的凹陷,使其产生内应力并把密封件提高到高于被密封的压力。
3.5.5 液压系统要控制好油温,防止密封件变质。过早变质密封件是由很多的因素引起的,油温对元件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液压油温如果升高10℃,液压元件使用寿命就会减半,所以我们要合理改善冷却装置,降低液压油温度的升高,确保油温能够维持在一个安全运行的温度当中,工程机械运转最高温度不能超过80℃。
泄漏的产生就是受到液压系统的影响造成的,进一步加强附件的处理能力,实现各个环节的改善,要完善液压系统液压油的泄漏问题,更要掌握泄漏的原因,具体问题如振动和冲击对系统的影响。间隙的变大使得产生泄漏或者使得泄漏增加。在系统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对系统中的颗粒物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改善,完善原因的选择。
泄漏的控制大致可从油液、元件、使用三方面来保证,装配的清洁、元件的清洁、装配的规范;油液的注入、油液的清洁、油液的过滤;调试及工作中的正确使用等都是对液压系统的保护,同时降低了泄漏的可能性。可以进一步维持清洁,控制污染,实现系统设计的完善需求,加强泄漏的控制,改善泄漏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吕庆军,周广明,席军强.一种溢流阀特性分析[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6,(1).
[2] 冯勇,马大为,宋晓峰,李林.某箱式火箭炮电液伺服系统交互式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06,(2).
作者简介:张翼鹏,男,河北滦县人,唐山曹妃甸矿石码头公司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港口机械。
(责任编辑:刘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