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下区域活动就是指教师在安排区域活动内容时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使幼儿的活动内容既有丰富的主题内容作铺垫,也能拓展原主题的内容;能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又能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区域活动时空的选择要适宜
(一)主题前及时预设。每个主题活动之前,教师要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阶段性培养目标及主题的目标,在充分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设区域,选择性地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中对主题中相关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为主题的开展做好准备。例如,在进行小班主题活动《香甜的水果》时,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水果种类、味道等特点,预设如下区域:在“美工区”提供纸、笔、毛线、碎布、剪刀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给水果宝宝穿新衣,进行自由创作;“图书区”收集投放有关水果、蔬菜的图书、挂图,让幼儿阅读欣赏;“科学区”中有趣的水果的沉浮;“生活区”中的水果串、水果拼贴;“美术区”的撕贴、泥贴、粘贴、涂色水果等对幼儿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就很浓探索欲望更强烈。
(二)主题中适时创设。有些主题活动对孩子来说除经验上做准备外,还要通过区域活动丰富孩子们对主题内容的更为深入的了解。如大班主题活动《上小学》。我们把区域活动放在主题的中期进行,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小学、参观小学、认识文具)后,再在区域里进行主题活动的延伸。如:在“美术区”用各种笔来画自己心目中的小学;“科学区”会利用尺子学习测量;“生活区”练习整理文具;“建筑区”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学校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对小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盼望入小学的愿望。
(三)空间上充分利用。在主题下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可以从主题的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室的空间大小等情况出发,开辟出一个可供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小天地。我们的作法是:班级中除在各区域提供材料满足他们的需要外,在教室里我们另外开辟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由孩子们自己来布置,教师只是给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空中的绳子、架子。在中班的《鱼》主题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空中用蓝色的纱拉起一道道波浪;用纸吊起了一根根水草;找来一块块鹅卵石铺在地面;用铁丝制作成鱼的形状悬挂起来;用油泥做成的鱼贴在了大碗上;教室里严然成了海底世界,孩子们由此生发了鱼的朋友、故事表演、水族馆等等游戏内容。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灵活
(一)师幼讨论投放材料。在确定区域活动的材料时,教师不仅要按照主题活动设置区域投放材料,还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邀请幼儿共同讨论,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例如,大班主题《健康的身体》。经过教师与孩子们讨论,活动变得非常的丰富多彩:“美工区”,孩子们用油泥制作出了不同“牙齿”,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人体口腔”;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牙膏盒刷上颜料进行拼接游戏;用牙签摆出一幅幅有创意的画;“语言区”,孩子们带来一些关于口腔保护的故事图书,让幼儿进一步学习保护口腔。“生活区”,孩子们用口腔模型和从家里带来牙刷,练习正确的刷牙。“表演区”,表演一些有关牙齿的歌曲、儿歌、故事等,如《小熊拔牙》等,不同材料不同区域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地游戏内容。
(二)灵活调整投放材料。随着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需求,原有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就要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调整,适时增加新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保持着对主题持续探究的兴趣,也是对主题延伸的支持。如中班主题《鱼》。在“数学区”投放的钓鱼分类材料中,原本只是请幼儿按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和数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教师在此材料中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钓”的鱼在记录表中按照颜色分别记录数量。记录表的添加增强了该材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任务的难度,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并且能使幼儿直接、及时地看到自己在操作材料时的成果,给幼儿带来成就感。教师灵活调整及时投放材料,不仅对原有材料的玩法进行创新,还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及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区域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一)生成性的区域内容。每一个主题活动的生成都来源于孩子的兴趣、需要,作为教师,在创设主题下的区域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捕捉孩子的发现与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他们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小班主题活动《汽车》。为摆脱小班孩子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教师允许幼儿从家中带玩具来园。男孩子们带来了的几乎都是汽车,丰富的汽车玩具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看到这种情景,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及时生成了《我喜欢的汽车》这一主题。
(二)延伸出的区域内容。从教学与发展的整体效益上看,宽松自主的区域活动往往能很好的配合、补充主题活动。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花》中,“结构区”拼插各种花朵,“数学区”给花分类排序,“语言区”展出各式各样花的图片、有关花的故事,“美工区”开展写生画花、用纸做花的活动,“科学区”进行“花有哪几部分组成”、“花的朋友有谁”的探索。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而且使区域活动的整体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主题下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想使活动更富有个性化,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不断积累好的经验并积极运用,我们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才会更富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宿迁市府苑幼儿园 江苏】
一、区域活动时空的选择要适宜
(一)主题前及时预设。每个主题活动之前,教师要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阶段性培养目标及主题的目标,在充分考虑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预设区域,选择性地投放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操作材料中对主题中相关事物产生兴趣,从而为主题的开展做好准备。例如,在进行小班主题活动《香甜的水果》时,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水果种类、味道等特点,预设如下区域:在“美工区”提供纸、笔、毛线、碎布、剪刀等,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方法给水果宝宝穿新衣,进行自由创作;“图书区”收集投放有关水果、蔬菜的图书、挂图,让幼儿阅读欣赏;“科学区”中有趣的水果的沉浮;“生活区”中的水果串、水果拼贴;“美术区”的撕贴、泥贴、粘贴、涂色水果等对幼儿充满了诱惑,幼儿玩的兴趣就很浓探索欲望更强烈。
(二)主题中适时创设。有些主题活动对孩子来说除经验上做准备外,还要通过区域活动丰富孩子们对主题内容的更为深入的了解。如大班主题活动《上小学》。我们把区域活动放在主题的中期进行,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认识小学、参观小学、认识文具)后,再在区域里进行主题活动的延伸。如:在“美术区”用各种笔来画自己心目中的小学;“科学区”会利用尺子学习测量;“生活区”练习整理文具;“建筑区”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学校等。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对小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盼望入小学的愿望。
(三)空间上充分利用。在主题下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可以从主题的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活动室的空间大小等情况出发,开辟出一个可供孩子们相互交流、共同促进的小天地。我们的作法是:班级中除在各区域提供材料满足他们的需要外,在教室里我们另外开辟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由孩子们自己来布置,教师只是给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空中的绳子、架子。在中班的《鱼》主题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在空中用蓝色的纱拉起一道道波浪;用纸吊起了一根根水草;找来一块块鹅卵石铺在地面;用铁丝制作成鱼的形状悬挂起来;用油泥做成的鱼贴在了大碗上;教室里严然成了海底世界,孩子们由此生发了鱼的朋友、故事表演、水族馆等等游戏内容。
二、区域材料的投放要灵活
(一)师幼讨论投放材料。在确定区域活动的材料时,教师不仅要按照主题活动设置区域投放材料,还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邀请幼儿共同讨论,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例如,大班主题《健康的身体》。经过教师与孩子们讨论,活动变得非常的丰富多彩:“美工区”,孩子们用油泥制作出了不同“牙齿”,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人体口腔”;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牙膏盒刷上颜料进行拼接游戏;用牙签摆出一幅幅有创意的画;“语言区”,孩子们带来一些关于口腔保护的故事图书,让幼儿进一步学习保护口腔。“生活区”,孩子们用口腔模型和从家里带来牙刷,练习正确的刷牙。“表演区”,表演一些有关牙齿的歌曲、儿歌、故事等,如《小熊拔牙》等,不同材料不同区域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地游戏内容。
(二)灵活调整投放材料。随着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需求,原有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就要不断对原有材料进行调整,适时增加新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幼儿保持着对主题持续探究的兴趣,也是对主题延伸的支持。如中班主题《鱼》。在“数学区”投放的钓鱼分类材料中,原本只是请幼儿按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和数数。随着幼儿兴趣的减弱,教师在此材料中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钓”的鱼在记录表中按照颜色分别记录数量。记录表的添加增强了该材料的可操作性,提高了任务的难度,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并且能使幼儿直接、及时地看到自己在操作材料时的成果,给幼儿带来成就感。教师灵活调整及时投放材料,不仅对原有材料的玩法进行创新,还给幼儿带来了新的体验及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三、区域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一)生成性的区域内容。每一个主题活动的生成都来源于孩子的兴趣、需要,作为教师,在创设主题下的区域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捕捉孩子的发现与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他们相关的知识经验。如小班主题活动《汽车》。为摆脱小班孩子入园时产生的焦虑,教师允许幼儿从家中带玩具来园。男孩子们带来了的几乎都是汽车,丰富的汽车玩具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看到这种情景,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及时生成了《我喜欢的汽车》这一主题。
(二)延伸出的区域内容。从教学与发展的整体效益上看,宽松自主的区域活动往往能很好的配合、补充主题活动。在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花》中,“结构区”拼插各种花朵,“数学区”给花分类排序,“语言区”展出各式各样花的图片、有关花的故事,“美工区”开展写生画花、用纸做花的活动,“科学区”进行“花有哪几部分组成”、“花的朋友有谁”的探索。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主题活动的开展,而且使区域活动的整体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主题下区域活动的创设和指导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想使活动更富有个性化,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只有不断积累好的经验并积极运用,我们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才会更富有生命力。
【作者单位:宿迁市府苑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