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详细研究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的安全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儿童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患儿70例,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35例患儿为研究组,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35例患儿为参照组,最后对整体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得出结论: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需加强,从而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1对象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患儿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儿有35例。利用统计工具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未形成统计学意义,加强了组间的比较。此研究中所有患儿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后均将知情同意书签署。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研究组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详情内容包括:
1.2.1药品分类管理和核对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医嘱用药时需依据床位进行合理放置,备用药物需依据类目进行规范摆放,常见的为口服药物、注射类药物、高危药物和毒麻药品,同时需将登记本充分准备,将药物名称和数量进行标记。各班交接工作需做好,药物不得随意摆放。近效期药物也需将登记本充分准备,将失效期和先用标识进行注明,定期清理,从而使药品质量得以保证。就高危药品和毒麻药品而言,需进行分类放置,同时注明醒目的标识。若药品需在避光下储存,需依据严格要求合理放置,冷藏储存药物需在冰箱内放置,温度需控制在2℃~8℃,定期除霜,将记录做好。护士长每周需核對药品并进行签名,这样可以使用药安全得以保证。护理人员需做好监督工作,严格遵守“三查八对”的原则,高危药品和包装类似的药品需加大力度检查,并注明标识。患儿在用药前需事先对其姓名和住院号进行核对,随后与家长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合理用药。
1.2.2护理人员的培训需加强
通常情况下,临床药物的直接执行者和患儿病情的主要观察者为护士,与此同时均在临床治疗的第一线。要想做好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容忽视。因此,医院需定期组织相关药物的培训,让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将以往了解的知识不断更新,这样可以在治疗期间与医师更好的配合,避免因缺乏药品知识引发用药不当。
1.2.3用药原则需严格遵守
在给药期间需执行用药原则,并在医嘱条件下实施,禁忌擅自修改。与此同时,执行医嘱时不得盲目进行,若医嘱不安全可以大胆提出,核实后再次执行。就静脉药物而言,需实施集中配置,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出现院内感染,同时可以使输液安全性进行提升,药品损失得以减少。另外,患儿在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增加巡视工作的次数,对其输液速度和用药前后的状态进行观察。在用药前,护理人员需将药物名称、作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并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药物过敏试验审核制度需加强,必须由两名及以上的工作人员确认后使用,皮试之前需将抢救准备工作做好,并将急救药品充分准备。静脉输换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液体使用制度和配用制度需制定。值得注意的是,液体在配置期间必须现配现用。抗生素药物需配置一定后使用,通常在30min内,依据药物自身类型的差异,需将滴速和巡视条例予以建立,从而使患者有效用药得以保证。药物的输液速度需严格控制,若药物的剂量较小,需首选小剂量注射器,从而使剂量准确性得以保证。
1.2.4口服药物管理
患儿口服药物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宣教,并为家属讲解药物的使用剂量、需要注意的事宜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随后协助家属进行喂服,从而使药物使用不当几率降低。患儿自己使用的药物,需将告知义务进行履行,并将安全的用药方法进行示范,对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若患儿的服药依从性较差,需详细记录,护理人员之间需相互提醒,避免出现漏服。另外,告知家属输液速度禁忌擅自调整,口服药物也不得擅自服用,药物使用剂量也不能擅自更改。
1.3指标评价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随后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以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结果体现。
1.4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选择软件包(SPSS19.0)进行检验和整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计数资料进行呈现,以百分率(%)表示的同时选择卡方(χ2)作为检验方式,P<0.05则表示组间检验结果形成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和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35例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家属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0.0%、40.0%,满意度经计算后为100%;参照组35例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家属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5.7%、34.3%,满意度经计算后为80.0%;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
2.2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和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35例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1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比例为2.9%;参照组35例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10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比例为28.6%;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χ2=8.7365。
3讨论
心内科患儿在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具有多样性,一旦使用不当会提升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引发用药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与用药依从性差异、护理人员缺乏药学知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药物储存不科学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需针对上述问题将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与此同时,临床用药期间多数患儿不能按时服用,药物剂量服用不准确,也会引发用药过度情况的发生。用药安全管理通过加强用药处置、患者用药以及加各环节的管理,同时将管理监控力度加强,可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使用药安全得以保证。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参照组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比对两组患儿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2.9%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8.6%,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从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研究组1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证实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可行性。
4结语
综上可知,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需加强,从而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吴滨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第11卷(12).
[2]肖希.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浅析[J].世界临床医学(柳叶刀)(中文版),2017,第11卷(18):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苏堤北路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
关键词: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
1对象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患儿7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儿有35例。利用统计工具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检验,未形成统计学意义,加强了组间的比较。此研究中所有患儿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后均将知情同意书签署。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研究组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详情内容包括:
1.2.1药品分类管理和核对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医嘱用药时需依据床位进行合理放置,备用药物需依据类目进行规范摆放,常见的为口服药物、注射类药物、高危药物和毒麻药品,同时需将登记本充分准备,将药物名称和数量进行标记。各班交接工作需做好,药物不得随意摆放。近效期药物也需将登记本充分准备,将失效期和先用标识进行注明,定期清理,从而使药品质量得以保证。就高危药品和毒麻药品而言,需进行分类放置,同时注明醒目的标识。若药品需在避光下储存,需依据严格要求合理放置,冷藏储存药物需在冰箱内放置,温度需控制在2℃~8℃,定期除霜,将记录做好。护士长每周需核對药品并进行签名,这样可以使用药安全得以保证。护理人员需做好监督工作,严格遵守“三查八对”的原则,高危药品和包装类似的药品需加大力度检查,并注明标识。患儿在用药前需事先对其姓名和住院号进行核对,随后与家长共同核对,确认无误后进行合理用药。
1.2.2护理人员的培训需加强
通常情况下,临床药物的直接执行者和患儿病情的主要观察者为护士,与此同时均在临床治疗的第一线。要想做好用药安全管理工作,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容忽视。因此,医院需定期组织相关药物的培训,让护理人员不断的学习,将以往了解的知识不断更新,这样可以在治疗期间与医师更好的配合,避免因缺乏药品知识引发用药不当。
1.2.3用药原则需严格遵守
在给药期间需执行用药原则,并在医嘱条件下实施,禁忌擅自修改。与此同时,执行医嘱时不得盲目进行,若医嘱不安全可以大胆提出,核实后再次执行。就静脉药物而言,需实施集中配置,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出现院内感染,同时可以使输液安全性进行提升,药品损失得以减少。另外,患儿在输液期间,护理人员需增加巡视工作的次数,对其输液速度和用药前后的状态进行观察。在用药前,护理人员需将药物名称、作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告知,并加强两者之间的交流。药物过敏试验审核制度需加强,必须由两名及以上的工作人员确认后使用,皮试之前需将抢救准备工作做好,并将急救药品充分准备。静脉输换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液体使用制度和配用制度需制定。值得注意的是,液体在配置期间必须现配现用。抗生素药物需配置一定后使用,通常在30min内,依据药物自身类型的差异,需将滴速和巡视条例予以建立,从而使患者有效用药得以保证。药物的输液速度需严格控制,若药物的剂量较小,需首选小剂量注射器,从而使剂量准确性得以保证。
1.2.4口服药物管理
患儿口服药物时,护理人员需加强健康宣教,并为家属讲解药物的使用剂量、需要注意的事宜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随后协助家属进行喂服,从而使药物使用不当几率降低。患儿自己使用的药物,需将告知义务进行履行,并将安全的用药方法进行示范,对家属进行相关指导,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若患儿的服药依从性较差,需详细记录,护理人员之间需相互提醒,避免出现漏服。另外,告知家属输液速度禁忌擅自调整,口服药物也不得擅自服用,药物使用剂量也不能擅自更改。
1.3指标评价
对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随后对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以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结果体现。
1.4数据统计
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选择软件包(SPSS19.0)进行检验和整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计数资料进行呈现,以百分率(%)表示的同时选择卡方(χ2)作为检验方式,P<0.05则表示组间检验结果形成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和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35例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家属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0.0%、40.0%,满意度经计算后为100%;参照组35例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家属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5.7%、34.3%,满意度经计算后为80.0%;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
2.2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和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组35例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1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比例为2.9%;参照组35例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10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比例为28.6%;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χ2=8.7365。
3讨论
心内科患儿在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具有多样性,一旦使用不当会提升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引发用药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与用药依从性差异、护理人员缺乏药学知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药物储存不科学存在相关性,因此,临床需针对上述问题将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与此同时,临床用药期间多数患儿不能按时服用,药物剂量服用不准确,也会引发用药过度情况的发生。用药安全管理通过加强用药处置、患者用药以及加各环节的管理,同时将管理监控力度加强,可以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使用药安全得以保证。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参照组患儿未实施用药安全管理,比对两组患儿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2.9%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8.6%,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从家属满意度调查结果来看,研究组1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0.0%,数据结果经统计后P<0.05。证实用药安全管理的临床可行性。
4结语
综上可知,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需加强,从而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质量进行显著提升,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吴滨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第11卷(12).
[2]肖希.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浅析[J].世界临床医学(柳叶刀)(中文版),2017,第11卷(18):144.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苏堤北路徐州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