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和大众传播媒介发生联系。对传播内容的正确解读和客观评价,对传播手段的必要了解和熟练驾驭,对传播信息的快速判断和有效利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然而,对我国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媒介素养”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即使在开设了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高校,其教学活动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上,在实践上少有大的突破。因此,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独立判断的认知结构。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对大学生个体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它能够赋予大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培养其把握信息、调控自身意志和行为的能力,使其成为积极的信息使用者。反之,一个没有受过良好媒介素养教育的人,很容易迷失在汹涌的信息洪流中。因此,媒介的选择和使用能力是一种素养,它的养成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智慧和悟性的提升。媒介素养应该与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法制素养等一起构成当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全球化趋势把现存的各种媒介整合到一个信息更加密集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它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具有了信息接受者和发布人的双重角色。此时的媒介素养教育除了具备传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必须使人们了解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的基本规则,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
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处在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在了解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学习课外知识以及娱乐等方面对大众传媒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日益严重。不可否认,传媒在为大学生提供知识和信息、娱乐消遣、人际交往、消费时尚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给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大学校园中逃课上网、网上冲浪时的道德失范、广告诱惑下的高消费攀比以及生活中滥用暴力等行为已有所呈现。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对媒介一概抵制,而信息环境的净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鉴于此,要减少大众媒介的负面影响,不能单从媒介方面人手,更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目前,在各类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媒介行为出现偏差的现象:如学习、考试过分依赖媒介,导致独立判断、思考能力下降;个别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媒介素养教育缺失所致,而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忽视。据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目前一般高校普遍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语焉不详,涉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仅仅局限于校园媒体,而且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或丰富知识,而有意识的媒介素养教育往往内容肤浅,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保障机制。大部分高校对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实施计划。甚至相当一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也未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因此,导致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知之甚微,更谈不上自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媒体实践锻炼。目前一般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媒体实践。据江苏省2006年11~12月份的调查发现,27%的学生有在媒体实习的经历;28%进行过数码摄像制作;50%拍摄制作过数码照片;21%制作过网页;41%开设了博客;78%参与过网络讨论。而且在参与媒体实践的大学生中大部分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实践的媒体也主要是校园媒体。由于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操作技能较差,很少能够参与到各级媒体的实践中去。
媒体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各级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收视率、收听率和阅读率,普遍加大了娱乐类节目的投入,但却忽视了其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媒体中很少出现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类的栏目或活动,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包括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加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及核心内容是在高校内接受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第一,建立、健全媒介素养教育保障机制。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二,选择合适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作为独立的必修课、作为某一课程的一部分或者作为选修课。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教育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间差异巨大,因此,可采取分步发展战略,即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可率先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和学校,可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渗透于其他课程中。第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依靠大学的新闻院、系来直接培养合格的师资;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培训在职教师。第四,不断探索和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方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只有让学生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加强锻炼,媒介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鼓励学生以怀疑、批判的精神审视传媒信息,去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积极参与媒体活动,加强自我实践。对于媒介信息是否理解、对于媒介理论是否掌握、知识能否转化为技能,这些都要靠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实践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知识内化为技能的必要途径。首先,要正确认识、合理利用媒介,批判地接收媒介信息。大学生应把大众传媒作为其了解信息、认识社会、丰富知识的重要工具来加以合理利用,同时面对纷杂的信息,要仔细思考、认真审视,不能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其次,要主动加强训练,提高媒介使用技能。媒介知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而媒介使用技能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大学生必须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的自我实践,力求能灵活操作媒介设备,掌握媒介使用技巧,提高媒介使用技能。再次,主动参与校园媒体是大学生参与新闻传播实践的重要途径。由于现实的原因,校园媒体往往是一般高校大学生进行媒体实践的第一选择,因此,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其中。
各级媒体自觉履行社会职责,承担起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媒体理应参与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首先,各级媒体在生产和传播信息方面应符合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要求,用优秀的作品引导并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媒介素养。其次,媒体可以利用其传播信息的优势,集中介绍媒介知识,以便于大学生能够阅读或定期收看,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媒介,而且使他们能够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媒介的信息传播。再次,媒体还可以针对高校大学生设置一些互动性栏目,以激发其参与媒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还可深入高校校园举办一些互动性活动,以现场感吸引大学生参与。
总之,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协调行动。其中高校的重视是基本前提,媒体的参与是必要条件,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是根本保证。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LSBY200704)
参考文献:
①刘伟国:《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新闻界》,2005(1)。
②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蒋莉:《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当代传播》,2005(5)。
④赵虹:《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7(4)。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杨彩霞
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
媒介素养教育,是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达的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独立判断的认知结构。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的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无论对大学生个体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其作用在于:一方面它能够赋予大学生完善的知识结构,提供解读媒介信息的正确视角,培养其把握信息、调控自身意志和行为的能力,使其成为积极的信息使用者。反之,一个没有受过良好媒介素养教育的人,很容易迷失在汹涌的信息洪流中。因此,媒介的选择和使用能力是一种素养,它的养成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智慧和悟性的提升。媒介素养应该与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法制素养等一起构成当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信息全球化趋势把现存的各种媒介整合到一个信息更加密集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上,它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具有了信息接受者和发布人的双重角色。此时的媒介素养教育除了具备传统的基本功能外,还必须使人们了解信息采集、加工、制作、传播的基本规则,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
大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群体,处在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少,在了解社会、进行人际交往、学习课外知识以及娱乐等方面对大众传媒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日益严重。不可否认,传媒在为大学生提供知识和信息、娱乐消遣、人际交往、消费时尚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也给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大学校园中逃课上网、网上冲浪时的道德失范、广告诱惑下的高消费攀比以及生活中滥用暴力等行为已有所呈现。信息时代,我们不可能对媒介一概抵制,而信息环境的净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鉴于此,要减少大众媒介的负面影响,不能单从媒介方面人手,更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媒介素养。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目前,在各类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学生媒介行为出现偏差的现象:如学习、考试过分依赖媒介,导致独立判断、思考能力下降;个别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媒介素养教育缺失所致,而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忽视。据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重视不够。目前一般高校普遍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语焉不详,涉及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仅仅局限于校园媒体,而且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或丰富知识,而有意识的媒介素养教育往往内容肤浅,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媒介素养教育的保障机制。大部分高校对非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明确的指导方针和具体的实施计划。甚至相当一部分高校根本没有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也未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因此,导致大学生对媒介素养教育知之甚微,更谈不上自觉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媒体实践锻炼。目前一般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媒体实践。据江苏省2006年11~12月份的调查发现,27%的学生有在媒体实习的经历;28%进行过数码摄像制作;50%拍摄制作过数码照片;21%制作过网页;41%开设了博客;78%参与过网络讨论。而且在参与媒体实践的大学生中大部分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参与实践的媒体也主要是校园媒体。由于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大学生的操作技能较差,很少能够参与到各级媒体的实践中去。
媒体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当前,各级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提高收视率、收听率和阅读率,普遍加大了娱乐类节目的投入,但却忽视了其应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媒体中很少出现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类的栏目或活动,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作用,包括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对策
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水平,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加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及核心内容是在高校内接受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为此,高等院校必须加大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力度。第一,建立、健全媒介素养教育保障机制。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评价体系,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二,选择合适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模式主要有三种:作为独立的必修课、作为某一课程的一部分或者作为选修课。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教育发展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间差异巨大,因此,可采取分步发展战略,即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和学校可率先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而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和学校,可将媒介素养教育内容渗透于其他课程中。第三,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依靠大学的新闻院、系来直接培养合格的师资;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在职培训、进修等方式来培训在职教师。第四,不断探索和创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新方法。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养成,只有让学生在媒介素养教育的活动中不断加强锻炼,媒介素养才能真正得以提高。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鼓励学生以怀疑、批判的精神审视传媒信息,去感受被媒介包围的生活环境。
大学生积极参与媒体活动,加强自我实践。对于媒介信息是否理解、对于媒介理论是否掌握、知识能否转化为技能,这些都要靠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实践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知识内化为技能的必要途径。首先,要正确认识、合理利用媒介,批判地接收媒介信息。大学生应把大众传媒作为其了解信息、认识社会、丰富知识的重要工具来加以合理利用,同时面对纷杂的信息,要仔细思考、认真审视,不能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器。其次,要主动加强训练,提高媒介使用技能。媒介知识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而媒介使用技能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掌握。大学生必须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的自我实践,力求能灵活操作媒介设备,掌握媒介使用技巧,提高媒介使用技能。再次,主动参与校园媒体是大学生参与新闻传播实践的重要途径。由于现实的原因,校园媒体往往是一般高校大学生进行媒体实践的第一选择,因此,大学生应主动参与其中。
各级媒体自觉履行社会职责,承担起媒介素养教育的重任。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媒体理应参与到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中。首先,各级媒体在生产和传播信息方面应符合弘扬时代主旋律的要求,用优秀的作品引导并帮助大学生认识社会,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媒介素养。其次,媒体可以利用其传播信息的优势,集中介绍媒介知识,以便于大学生能够阅读或定期收看,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媒介,而且使他们能够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媒介的信息传播。再次,媒体还可以针对高校大学生设置一些互动性栏目,以激发其参与媒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还可深入高校校园举办一些互动性活动,以现场感吸引大学生参与。
总之,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协调行动。其中高校的重视是基本前提,媒体的参与是必要条件,大学生的亲身实践是根本保证。只有如此,才能切实完善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本文系廊坊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LSBY200704)
参考文献:
①刘伟国:《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新闻界》,2005(1)。
②陈先元:《大众传媒素养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③蒋莉:《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当代传播》,2005(5)。
④赵虹:《南京和徐州两市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研究》,《大学教育科学》,2007(4)。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
编校:杨彩霞